玄幻的起源与定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二十世纪末,以朱学恒为代表,国内的一些译者开始译介国外的著名奇幻文学作品。其中龙枪系列、黑暗精灵三部曲等等优秀作品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而看到了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后,国人势必要学习模仿。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现时国内外文化氛围的差异,他们既无法也无意作到一模一样,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很多“中国特色”。这样一来,写出的作品既不像奇幻,也和中国传统文体大有不同。而这种文体到底何以命名,也是众说纷纭。但大体上大家一般还是称之为“玄幻”。(来自·幻剑书盟)
也许玄幻这个词的首创者已不可考,但目前公认的,创造玄幻小说这种文体的,是香港著名小说家黄易。他的小说中,既有合乎传统文学的成份,也有超乎传统题材的新创成份。(来自·幻剑书盟)
当初黄易使用这个词,也许只是为了表明他的作品是具有玄学思想的幻想作品。这里的玄学,意指一种由中国传统玄学文化进一步演化而来,具有自成体系、富于逻辑性的观念的一种学说。(来自·幻剑书盟)
黄易的玄学看起来似是而非,明明出自幻想,却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这一特征正是又它的起源——一面是符合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一面是经过了周密的逻辑推理有关。玄幻文学的产生,打破了中国传统幻想主义作品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局面,吸收了西方科幻创作的严密性,将中国幻想作品的创作态度提升到一个更富于规律性的地位。(来自·幻剑书盟)
玄幻文学是一种自由的文学体裁,要定义它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从创作的方法上来看,则可以用很简洁的话把它在常称的“四幻”中与其他三者区别开来。所谓“四幻”,即奇幻、魔幻、科幻、玄幻。它们的分类如下:(来自·幻剑书盟)
奇幻,起源于西方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的产生由于和游戏设定有关,因此有着完善严密且相对固定的背景设定,平衡性很好,也即无论游戏者初始选择了什么种族和职业,都不会特别占优势。在奇幻世界中,一切事件都可以用设定了的规则来解释。(来自·幻剑书盟)
科幻:用科学逻辑解释一切事件的幻想作品。逻辑性非常强,是四幻中最接近于纯文学的一类。(来自·幻剑书盟)
魔幻:不用解释就可创造非现实的情节,即使有某些假定的前提,那些假定也多半是作者在创作时发明的,不像奇幻是由多人集体研究得出的。魔幻接近于民间故事与神话。(来自·幻剑书盟)
玄幻:从世界设定完整这方面比较像奇幻,但不同于奇幻有西方神话及民间传说做文化底蕴,玄幻基本上是只要作者想要,随时可以借用任何背景设定,比如,既有武功,也有魔法,还有所谓“太古魔法”(此魔法非彼魔法,实际上是科学,初创此概念的为《风姿物语》作者罗森)。但因为对故事发生的世界设定大多由作者独立完成,其中存在一些缺陷,平衡性差。(来自·幻剑书盟)
从平衡性来看,玄幻是不太适合作为二次开发的题材的。实际上,中国的出版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外国,一部小说或漫画的出版,其目的是开发相关的周边产品如影视、游戏、首办等等,也即充满了商业化的因素。其实书的出版并不能赚多少钱,真正赚钱的是这些周边产品,而国外的出版公司也主要靠二次开发获利。但对于玄幻作品,除非专门将其世界设定做修改,才能摆脱网络文学的粗糙,获得被改编的资格。而奇幻则由于一方面,它的起源部分来自于纸上RPG游戏而得天独厚适合被改编,另一方面它的设定往往是由公司来开发和运作,严密和完整是其他作品很难企及的。而科幻和魔幻自身的扩展性过强——也即边缘模糊——不用考虑平衡性问题。(来自·幻剑书盟)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玄幻这种文体不好。相反,正因为平衡性弱,更容易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也使它更符合现实世界,因为平衡性只是游戏的需要,而现实世界中的不平衡现象却比比皆是。所以说,玄幻文学是一种相当优秀的文体,它适用于表现作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在这想象基础上构建真实性的能力。(来自·幻剑书
第二章玄幻的前途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论玄幻之前,我首先要说明它的价值——尤其是今后的所在。(来自·幻剑书盟)
有位名人说过(不记得是谁了),现在的网络像厕所。而玄幻,则多半被骂作垃圾。而在各大论坛上,也有不少贬词,无非说玄幻虽多,能看的非常少,大多不是幼稚就是无聊,武侠倒大多还能看,也出了不少精品。(来自·幻剑书盟)
但我们需要看到玄幻文学确实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文学样式。虽然它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数量之庞大确实是不容忽视的。龙空论坛原创评论版上的一则统计资料中有如下数据:(来自·幻剑书盟)
截止2003年6月23日,龙天书库**有1493部原创作品。在这1493部作品中,最后更新日期最早的为2001年6月19日,也就是差不多正好在两年前。如果龙空书库是建立于两年前的话,平均每天有2本书入库。如果是2001年初建立的话,平均每年有600本书入库。(来自·幻剑书盟)
将近1500部中,53部完成。完成率3。5%。考虑到目前部分连载的小说也有可能完成,以每年600部,平均24部完成来计算,完成率为4%。(来自·幻剑书盟)
这则资料,一面说明了玄幻作品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玄幻小说创作的态度之“散漫”。(来自·幻剑书盟)
态度后文讨论,先来说说“多”的问题。(来自·幻剑书盟)
我们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很少有人不知道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果不是把它当国宝来重点保护,大概早就灭亡了。(来自·幻剑书盟)
那么我要问你,如果没有保护,大熊猫为什么会灭亡。而老鼠天天杀,却总也灭不掉。(来自·幻剑书盟)
也许你会说,是大熊猫太少,而老鼠太多。(来自·幻剑书盟)
其实这样说是不全面的。老鼠之所以不容易杀光,是因为它们现在不容易上我们人类的当了。我经常看到角落里放着一堆堆老鼠药,而老鼠照样到处窜。究其原因,实际上是老鼠对人类有了所谓“抗药性”,即能够应付人类,并且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遗传或父辈传授获得。可以这样说:老鼠是进化了。(来自·幻剑书盟)
那熊猫为何没有进化得适应环境而濒临灭绝呢?(来自·幻剑书盟)
首先,我们要了解进化论的原理:是对所有的变异个体进行筛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筛选,个体会越来越适应环境。(来自·幻剑书盟)
但是问题来了,这种进化以适应环境的方式有一个弊端:假如可供筛选的个体数量不够,那这种筛选机制就可能把所有的都筛掉。而这也正是熊猫容易灭亡的原因,因为它的基数小,所以人类为了保护它,就只能使它不经过这一“筛”,而把它在没有敌人和食物充足的地方保护起来。(来自·幻剑书盟)
而文学界也如此。(来自·幻剑书盟)
一种曾经的通俗文学作品被打入冷宫之后,就只能在纯文学期刊上立足,再不就是出书。有没有人买还是问题。所以它只能大多由中文专业的人买来看——这也是一种对濒临在市场上消失的纯文学的保护。(来自·幻剑书盟)
我想现在大家也大概明白了为何玄幻的数量的重要性。(来自·幻剑书盟)
通过上文引用的统计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玄幻不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多还只是它在近几年内创造出来的成就——它正不断地被大量制造出来。这样它在数量上有优势后,就成为多样性的温床。而一个事物具有多样性后才能有进化发展的可能。(来自·幻剑书盟)
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许多类型的玄幻作品,而每类玄幻作品中,必然有其佼佼者。这些优秀作品被有责任心的网站推荐后,获得了很多的阅读量。这样的作品,可以起到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玄幻文学的发展。(来自·幻剑书盟)

所以我预言,玄幻文学必然会超越目前的局面,出现真正的经典作品。(来自·幻剑书盟)
更何况,玄幻才出现了几年?而武侠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武侠)还是清朝的事。(来自·幻剑书盟)
它发展了多少年?它在早期有多少可以拿出手的作品?(来自·幻剑书盟)
现在的所谓“垃圾”,其实往往是一个作者的第一、两部作品,只能属于练笔之作。他们需要的是时间。(来自·幻剑书盟)
这正是一片处女之地,等待我们的开垦。(来自·幻剑书盟)
第三章玄幻的优点玄幻文学在网络上成长发展壮大,这也就决定了它必然带有网络文学的特性。(来自·幻剑书盟)
而作为网络文学,玄幻的突出优点有三个。(来自·幻剑书盟)
第一个就是“自由”。(来自·幻剑书盟)
如前文所述,在“四幻”中,玄幻的世界设定(也即这个世界的制度)是非常自由化的,即所谓“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没有特定的题材限制。而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也是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上的,因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逻辑就无法确立秩序,也就没法谈自由。正如你在一个既无法度又无道德的国家,看似没有什么约束,却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没有,自由又在何处?(来自·幻剑书盟)
所以说,虽然玄幻的严密性可能不如科幻的基于科学真理与奇幻的基于传承性设定,但它绝对是其中最自由的种类。(来自·幻剑书盟)
玄幻之外两大传统的通俗文学武侠和言情,现在大多数作品已经没有多少新意,特别是言情,完全沦为了量产品,如果计算机技术不错的话,倒可以编一个程序让机器来写,为社会节省一些劳力。究其原因,是它们受缚于实体出版业的市场规律,无法脱离读者兴趣和书商取向的限制。玄幻的主要载体是网络,因此它也具有网络文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在网上连载的,一般是先和读者见面再出版,因此,也不会为旧式的出版规则所束缚。这使它远比前两者自由。(来自·幻剑书盟)
第二个,玄幻是一种“诚实”的文体。(来自·幻剑书盟)
王小波曾在《红拂夜奔》的序中说道:“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来自·幻剑书盟)
然而,即使是在古代,通俗小说甫一出现,就长着一张非常“严肃”的劝诫面孔。明明是大众娱乐的故事,却大篇幅地宣扬封建道德,把好好的一本书搞得索然无味。其中最明显的是带有色情描写的话本小说。不但对男女间事津津乐道,还特意用诗词来描写十八禁那一段,明显的低级趣味还遮遮掩掩。(来自·幻剑书盟)
通俗小说发展到二十世纪末,所出现的三大类型,也个个是充满了对纯粹阅读快感的遮盖。(来自·幻剑书盟)
先说武侠,从金庸开始,就妄图用“国家利益”、“正义”等等掩盖侠客杀伤人命,搅乱法度的本质。为了加强读者对于所谓“正义”的信仰,特地安排善良而被坏人欺的主角,安排以侠义自命以恩报仇的配角,来达到煽起读者道德感的作用。金庸会写小说倒也罢了,可是后来不少武侠小说主角往往千人一面,都善良得好像只有他是道德完人,从不逾矩,做起事来让人看了心中发急,读者看到此处都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来自·幻剑书盟)
再说言情。这种文体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女孩们对于爱情的幻想,她们希望的爱情是那种可以经历得起各种考验而绝对不变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考验。于是,外界的影响还仅仅是次要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互相折磨才最是要命。结果情况是整本书都看那两个人折腾去了,你害我我害你,最后误会冰释,书也就完结了,好像幸福生活刚来到还没怎么享受就没有了。所有的言情都逃脱不了这种虐待与被虐的套路,非但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还会对读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来自·幻剑书盟)
现在要说科幻了。我是很喜欢科幻的。我写的很多小说也都是科幻。但中国科幻文学最大的问题是好的非常好,而除了优秀作家写的以外就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一点都不好看。我最喜欢的中国科幻作家是张系国,很遗憾他不是大陆的,是台湾人。在此我无意袒护大陆作家,他的科学素养和文学天赋确实比大陆作家要高得多。优秀的科幻作家懂得把科幻不当科幻写,而所谓“当科幻写”指的是我国科幻刚开始发展时就产生的一种“科幻是为科学进步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思想,专门注意科学及社会意义去了,小说最重要的文学意义反而被抛弃。记得一位科幻作家说过:什么时候科幻再不被印着“科幻”的字样出售,那科幻小说才算是成功了。科幻中的“科”只是说明了它的理论基础是科学,而非它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科学并不能遮掩什么,反而特别能暴露一个作者的水平。(来自·幻剑书盟)
相对于以上三种文体的弊端,玄幻显出了它的优势。(来自·幻剑书盟)
第一、消解了武侠小说创造的“道德型”主人公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不忌讳杀戮与残忍行为的主人公。他们如果放在武侠小说中,保准是大反派。但是,这也表现了玄幻小说作者的诚实与明智:要想在残酷的现实中成就大事业,是不能善良懦弱婆婆妈妈的。武侠小说通过一系列的奇遇安排主角当上领导,做出伟大的功业,其实是非常不现实的。这样的主角也能让读者信任,而非总是想教训这小子一顿。(来自·幻剑书盟)
第二、消解了言情小说创造的“苦恋型”爱情模式。这一点引发了玄幻小说最为人诟病的一点:爱情描写幼稚。但是,幼稚的爱情总比疯狂的爱情好,有利于小朋友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老同志们的心脏。比起言情的幸福即终点,玄幻小说更注重爱情确定后的享受。(来自·幻剑书盟)
第三、消解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和阅读壁垒。科幻小说的创作,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高度的科学素养,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而阅读也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玄幻就不需如此。作者可以自己创造小说中的世界制度,而读者也很容易理解这些制度。(来自·幻剑书盟)
玄幻小说不需要遮掩,它表达了人类心目中的幻想世界,带给人们直接的阅读快感。作为通俗小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武侠、言情已经渐渐远离有趣,注定要逐步退出通俗小说市场。而科幻,它的发展还不完善,如果国民的科学素质不能有一个质的提高,科幻小说只能不是与玄幻融合,就是慢慢从市场淡出。(来自·幻剑书盟)
王小波曾感叹:“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掉有趣是什么了。”然而,这只是二十世纪末的状况,二十一世纪的通俗文学,注定是玄幻的天下。(来自·幻剑书盟)
第三个优点,就是玄幻具有“全民参与”的特性。(来自·幻剑书盟)
我们知道,玄幻文学是在网络上连载的,它在与读者见面时还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记得有人说过:小说一旦写成,就已经死了。而当读者阅读它,就又复活过来了。但是如果读者看到了它的评论,它就再次死去了。很多作家为此感到悲哀。(来自·幻剑书盟)
而玄幻小说就毫无以上的问题。它在连载中就被读者阅读,从而获得信息的反馈,进而影响小说的写作。虽说有人批评从来没有一部名著在成书过程中收到过读者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玄幻小说的未来,一切都尚在实验中。(来自·幻剑书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