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篇 中国神兽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新异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小常识: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太平御览》有载。
龙刍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古语云:‘一株龙刍,化为龙驹。’穆天子尝以此养八骏。有说为龙的口水所化。
《诉异记》有载。
重明鸟: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能捕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拾遗记》
独角羊: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论衡》
①因为那个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虫为)
川水之精。一头两身,类蛇,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
《管子(水地)》有载。
药兽
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传的不明语言告之。兽就到野外衔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愈。有说黄帝叫风后整理其资料,传后世。(神农呢?)
《芸窗私志》有载。
更新古神:
计蒙
人身而龙首,经常出现在有水之处,伴随其必有狂风暴雨。(与后世传说中的龙王很像,应为其原型)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农
有说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贡献之一就是开发农耕。尝有丹雀衔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为医药之祖。《搜神记》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习性,从而利用它们。《淮南子》则说他天生玲珑玉体,可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见毒解毒。传说是用茶,但一次尝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喝茶解毒已毒发致死。
一般以后者流传较广。
更新异兽:
海蜘蛛
生于海岛中。如车轮般大,身具五色,吐丝亦粗,虎豹触之亦不得脱,其毙而食之。(应该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毙虎豹亦为奇事,且生于海岛?)
《香祖笔记》有载。
麒麟
麒为公,麟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虽然很强却不为害,谓之仁兽。祥瑞之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说文》、《礼记(礼运)》有载。
白鵺
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战记中,桃生小鸟的母亲‘沙鵺‘成被误译为(沙夜鸟),就是塔罗牌中的‘Fool‘
虎鹰
飞鸟。身大如牛,翼广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挥犀》有载。
更新异物:
照海镜
圆形,围长二尺余,外圈绀色,似玉非玉;中间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见怪鱼及一切礁石,以利回避。
《续子不语》有载。
更新佚事:
龟宝
希世之灵物。尝有海客得一如婴儿拳大小之琉璃瓶,内有一寸长之小龟,在不停转动,但瓶口极小,不知如何进去的(这个可以作到,并不稀奇)。但立刻为众龟所围,不得脱,只得弃之,龟群方散。有识者称其名龟宝,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于家,则必得宝藏。(估计如同聚宝盆之类,或可令龟衔宝来聚之类)
《虚谷闲抄》有载。
东海夔(KUI)牛
东海中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离海岸约七千里。山上有一种兽,形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鼓槌,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震慑敌兵,威服天下。
更新异兽:
蛮蛮
鸟。形状象野鸭,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它一出现天下就发大水。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更新古神:
强良
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就样子来言应可称之为人头虎(比西方的人头马强?),可能喜欢以蛇为食)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载。
更新:
玉桃
光明洞彻而坚荧,须以玉井水洗方可变软食之。服之可长生不死。(后世生出许多变化,如‘王母桃’、‘仙桃’、‘蟠桃’等。)
《诉异记》、《神农经》有载。
更新异兽:
谢豹
为杜鹃之别名。但有一虫亦名之。此虫圆如球,类虾蟆。见人就以前足遮头,象害羞一样。能钻地,速度很快。但有时在地上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脑裂而死。(可能以此得名)
《虫经》有载。
更新异地: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该泉和天地同,永无干涸之时。有说饮此酒者,与天地同寿。
《神异经》有载。
更新异兽:
九尾狐
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人。吃之不蛊。但其后被赋予象征子孙繁息之意,成为瑞兽,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立与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终受小说及民间传说所累,又变回了高等妖兽。(妲己......)
更新古神:
浮游
共工的臣子。据说战败后自己投水而亡(应该是死后为神)。其状如赤熊,经常带来不祥。在厅堂上见到则称霸天下的人死,厅堂之下见到则平民受到惊骇;在门附近见到则近臣有忧,在庭园里见到则没什么大碍。
晋平公尝夜梦其窥屏,乃病。子产言其窥屏只病而无伤。因其为颛顼所败,又为共工之臣,故祭颛顼共工可愈。
《古文琐语》有载。
异草更新
蔓金苔
晋朝时,有邻国向宫中敬献一种叫做蔓金苔的苔类植物。其色如金,宛若无数只荧火虫聚在一起,体态有如鸡蛋一般。若将它投入水中,则蔓延于水波之上,所发出的光亮闪烁夺目。因此,也有人称“夜明苔”。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更新异草:
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绿,午黄,暮青,夜赤,五色变幻。
《异苑》有载。
更新异兽:
肥遗
如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有载。

三足鳖,尾有分支。食之无蛊疾。(传说为鳐死后所化。)
《山海经(中次十一经)》有载。
更新异物:
风狸杖
这个东东本应该和风生兽一块发的。有得之者,禽兽随指而毙;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岭南异物志》有载。
小常识
华盖
黄帝与蚩尤战时,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停在其头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称为华盖。(后世之帝以己为天之子,故......)
《古今注》有载。
更新异鸟:
瑲(其实是‘王仓‘)琅
好像是山海经里说得,除凤凰之外的又一个神鸟,叫声如犬吠,飞起有火光,衔灵芝为巢,下蛋四方(是指形状哦,这鸟下蛋时候也不怕割**).
更新异草:
蛇衔
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只伤蛇在边上。另一只蛇衔一草覆于伤处,隔日伤蛇愈。后用其草治疮,皆灵。此草本无名,以其事而得名。
《异苑》有载。
更新异兽:
天鸡(有多解,取其一)
北海大鸟,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边,右足在海南边。其毛苍,其嘴赤,其脚黑,以鲸鱼(这是神话中的鲸鱼,和现实中相类,但更夸张)为食。震动翅膀飞翔时,声音如雷如风,震动天地。(中国神话中这种巨兽超多,亦是一大特色)
《神异经》有载。
更新异兽:
雨工
柳毅曾经看到一个妇人在牧羊,问之。妇人答:此非羊,雨工也。再问:何谓雨工。答:雷霆之类也。(造此解释应为雷属性的异兽,类羊。不过神话中雷神和雷兽大多为有人形特征,最不济也象只猴。此应为异数)
PS:那妇人不会是电母吧。
《异闻集》有载。
更新异草:
怀梦草
似蒲,色红,白天缩在地里,夜晚才露出地面。怀着它的叶子可以知道梦的吉凶,立刻灵验。
但有佚事:汉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得,东方朔(此人超强)献此草,帝怀子,夜果梦之。(好象心理探测......)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人:
鬼谷子
有说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以此为号。弟子百余人,独苏秦、张仪好纵横之术。在人间数百年,后不知所终。
亦有称其为古之真仙。姓王,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自周末定居鬼谷授徒,曾以一履变化为犬,为苏、张引路。
(还有种说法称其为苏秦掩饰自己,所作之化名,以之作《鬼谷子》一书)
《太平广记》、《录异记》有载。
更新佚事:
养神芝
秦皇时,旺死者众。有鸟衔草覆于死人面,立刻复活。秦始皇派人拿此草给鬼谷子看,回曰:此乃祖洲不死草,生在琼田中,叶如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
更新异人:
东方朔
平原厌次人,在吴中教了几十年书。汉武帝时上书,拜为郎。当时的人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小丑。他说的话或深或浅,无人能捉摸到其本意。后弃官而去。《汉书》称其为‘滑稽之雄’(精辟!)。就传说来看,此人博学多才,能和仙班交往,本身能力显现不多。(绝对大智若愚)。
《列仙传》有载。
更新佚事:
东方朔未死时,曾经和同住的人说:天下没有人知我本来面目,除了大王公外。他死后,武帝听到这传言,召大王公问之。大王公说:我不知啊。帝问:你擅长什么?回道:观星。帝又问:星位正常吗?回:其他都正常,只有岁星不见了十八年,刚刚重新出现。武帝仰天长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岁星之精。惨然不乐。(注:岁星即木星)
更新古神:
刑天
原来是炎帝的臣子,好象是个文臣(至少不是带兵的)。炎帝为黄帝所败,刑天不服,继续作战。帝砍掉其头,埋于常羊山(炎帝诞生地)下。没了头的刑天,就以自己的*作眼睛,肚脐作嘴巴,左手持盾,右手拿斧,挥舞不息,继续战斗。(猛士!)
《山海经(海内西经)》有载。
小常识:
五帝
东方为太皡,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楚辞》、《周礼》俱有载。
天帝一般是指黄帝,但也有时指炎帝或尧
这一部分讲的是《十二国记》中的一切生物。因为本人对妖魔和妖兽最感兴趣,所以就从这开始吧。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935319
古神兽类:夔禺疆猰貐禍斗窮奇虛耗鑿齒饕餮梼杌浑沌
古代神兽类整理
夔(kui):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禺疆:「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貐(yayu):又稱為「窫窳」(yayu)。傳說猰貐曾是天神,被名為「危」的神殺死,后來被復活,但是變成了食人的怪獸。關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貍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如圖)。據說由于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
禍斗:「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并且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帶火的糞便。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頭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宣稱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有些傳說宣稱九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果18只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不上用場。另外,九頭鳥也被稱為「姑獲鳥」,這種鳥掠食人類兒童,喜好群居。
窮奇:「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后代、屬于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后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最后被禹殺死(指治水成功)。
虛耗: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只腳穿鞋著地、另一只腳掛在腰間,腰里還插有一把鐵扇子。據說唐玄宗曾經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郁。玄宗大怒,立即喚人,于是有一個大鬼出現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鐘馗。

五通神: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聊齋志異》中有一些關于五通神的記述,稱一名姓萬的書生斬殺了其中三通,并且重傷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龍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盡人亡。
渾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兇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只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渾沌是《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的原型。
鑿齒: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鑿齒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黃帝命令后羿前往討伐,在經過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侖山追上了鑿齒并且將他射殺。鑿齒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鳥: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征來崇拜。據說由于三足鳥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從此太陽只有一個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鳥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梼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浑沌: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摘自e景苑网站)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935208
水木茂《中國妖怪事典》導讀
水木茂《中國妖怪事典》導讀【妖怪量販店】◎銀色快手
《中國妖怪事典》導讀
魑魅魍魎的世界──水木茂筆下的妖怪曼荼羅
文/銀色快手
大部分的日本人,對於妖怪的啟蒙都是從水木茂的動漫畫開始,除了〈鬼太郎〉之外,尚有〈河童三平〉〈惡魔君〉〈妖怪大作戰〉等作品,在七○年代也陸續改編成劇本搬上銀幕,成為少數膾炙人口的妖怪映畫。已屆鶴髮之齡的水木茂先生,依然精神矍爍,著述不輟,著實令人欽佩。
妖怪學的初等教育
童年時期的水木茂,對凡事都充滿好奇心,即使自家附近傳說有個可怕的妖怪婆婆會把小孩拐走,他也不害怕,照例每天跑到郊外玩,他的家鄉盛傳有河童和小豆洗等妖怪棲息的河谷,以及狐狸幻化**的模樣出沒的山野。他說:「在人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妖怪早已經存在這世上了,現在或許還有妖怪,只是我們不知道躲在什麼地方罷了。」
戰後妖怪復興的先驅
二次大戰期間,他曾被派遣至南洋出征,不幸在印尼的戰場上失去了左手,但他對繪畫的執著絲毫未減。戰爭結束後,一度陷於窮困潦倒的生活窘境.二十八歲那年,他搬進神戶水木通一間名為「水木莊」的公寓,偶然結識一位紙芝居(流行於五零年代一種的圖畫,用來說故事給孩子們聽)的畫師,使他接觸到了這種近似連環圖的繪畫創作,只要是畫到出現妖怪的題材,精神就特別振奮。一年後,他以妖怪為題材的作品搬上紙芝居的舞臺,往後七年間,他一直以紙芝居畫師謀生。一九五七年,水木茂出版他的漫畫處女作《火箭人》正式開始活躍於漫畫界。他畫了許多出租漫畫書,稿費收入可觀,經濟情況也有明顯地改善。
一九五九年,水木茂於出租漫畫誌發表〈墓場的鬼太郎〉之後,迅速竄紅。那時候,彩色電視開始普及,傳統的租書店和出租漫畫出版社相繼被淘汰,直到一九六五年他正式加入講談社,以〈電視君〉勇奪講談社年度漫畫大賞,在漫畫週刊誌連載的〈鬼太郎〉系列很快地風靡了大街小巷。
傳承妖怪繪師的衣缽
我很喜歡他筆下詼諧逗趣的妖怪造型,感覺妖怪並不可怕,長久處於幽暗之中的妖怪,其實也滿寂寞的,想要跟人類交朋友,甚至是培養感情,希望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宮崎駿企畫高畑勳執導的動畫電影《平成狸合戰》(台譯:歡喜碰碰狸),水木茂先生更是卯足全力熱心提供相關的妖怪民俗資料參考,還在動畫裏軋上一角,擔任訪談節目的特別來賓,講解妖怪作祟背後真正的原因,令人印象深刻。他強調過度的土地開發,已破壞了人與自然原本的和諧狀態,這句話也在今年的七二水災中應驗了,妖怪復興代表大自然力量的反撲行動,提醒人類不要再過度開發/破壞環境,如誓死保衛家鄉的狸族。
水木茂先生似乎和妖怪特別有緣份,初次接觸到鳥山石燕的妖怪畫時,他覺得:「畫面很有真實感,即使不看名字,也能夠憑直覺辨認出五十種的妖怪。」「這些妖怪渴望人們知道牠們的存在,特別授予他幸運的五彩筆,描繪出多采多姿的妖怪世界」他還謙虛地表示:「是受到妖怪們的眷顧,才得以溫飽。」誠然斯言,歷代的妖怪專家在發跡之前,據說都受到妖怪啟蒙,所以他的說法也頗有幾分可信度。
他繼承了鳥山石燕與河鍋曉齋等前輩的衣缽,成為當代著名的妖怪繪師,為了和更多的精靈們相遇,他成了往返於世界各地名副其實的妖怪冒險家,是日本戰後妖怪復興精神的靈魂人物。
中國妖怪的基本概念
本書內容主要談的是中國妖怪,我想有必要稍微認識一下「妖怪」的概念。干寶在《搜神記》裡面寫道:「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其中包含有形體看得見的妖怪,也有日久成精的精怪和動植物幻化的妖怪,甚至是肉眼看不見的異變。在知識並不普及的古代,舉凡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也可以泛稱作妖怪,不過本書之中列舉的大多為可見的具體妖怪,但古人也相信,如果知道妖怪的名字或來歷,就可以逼它現出原形,從此便不敢再來作祟,在夢枕貘所寫的暢銷小說《陰陽師》中,則以「咒」的概念加以闡釋。日本人習於將象徵吉兆的瑞獸、掌管禍福的神明與死後鬼魂(幽靈)都歸於妖怪的範疇。此外,水木茂也將瑞獸麒麟、掌管運勢的太歲、護佑人民的土地神、疫病神(如城隍、五府千歲)、落水鬼一併介紹進來,還有一些源自印度教或佛教的邪神,如形容兇婆娘的母夜叉、西遊記裡的羅剎女等,這些外來妖怪使得本土妖怪系譜更為豐富多元,帶有混種血源的妖怪也應運而生。
中國的故事裡頭,妖怪與神仙之間的界線始終讓人感覺到曖昧模糊。比方說《西遊記》裡頭,豬八戒原是天界的天蓬元帥,因為得罪了玉皇大帝,被貶到人間修業成了妖怪。他的徒弟沙悟淨原本也是捲簾將軍,也因為犯了天庭的戒律,下凡變成水邊的妖怪,仔細對照之下,你會發現更多的妖怪其實都是自甘墮落或是被放逐至人間的神仙,或是神仙旁邊的跟班或道具,一旦神仙被貶到凡間,就必須服妖怪役,等到役期屆滿後,才能恢復原來的身分或官職,但不管是神仙也好妖怪也好,其外貌、行為,不僅從表面上看不出分別,就連內在本質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改變。充其量只有身分的確認(是否有授與官位),這點充分地表現出中國的知識分子,對於名位的重視與渴望,如果官位被貶,流放至外地,位階自然低下,反正天高皇帝遠也管不著我,就會自甘墮落,放浪形骸,《封神演義》中著名的「梅山七怪」也是如出一轍。若是外放期限屆滿,或有幸重新召回宮廷,在進官加爵之外,日子自然可以過得如神仙般快活,這點與西方基督教思想將魔鬼視為「墮落天使」的想法,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書描寫的妖怪大多取材自《山海經》、《搜神記》、《酉陽雜俎》的內容。其中《山海經》屬於東周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的人們特別祟尚迷信,藉由巫術和占卜來解決一切問題,解釋一切未知的事物。對於化外之邦、珍稀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在航海技術尚未發達的古代,如何能夠蒐集到位於遙遠國度的情報,相信決不是光憑民間採集或是想像,就能完成如此浩大的神話繪卷,一定有某種神祕的力量加持,或是已消失的古文明科技的輔助,使得記錄者可以用直觀的方式,逐一記錄所見之珍禽異獸。
大陸學者何觀洲曾針對《山經》所描述的動物加以分析,歸納出其中構成動物外觀奇特的六種方法──類推:就是以此喻彼,例如長牙的似鼠怪獸,居於冰**之中,其實是已絕種的冰封猛瑪象,類猿猴的妖怪猳國,棲息於山中會掠奪過路的女子為妻以繁衍後代,如同前幾年在湖北省神農架轟動一時的大腳怪;增數:屬於基因突變的動物,比方說四隻翅膀、六隻眼睛、三隻腳的酸與;減數:少一隻腳的怪鳥畢方;混合:將幾種已知動物的特徵混合在一起,用來形容從未見過的物種;易位:比方說器官長在不同的部位的畸形動物,也會被視為新的物種,例如前後都長著頭的怪豬幷封;神異:指的是引發洪水、帶來乾旱或預言亂世作為警訊的動物,例如一出生的牛犢若能開口說話,其預言必定靈驗(通常伴隨著天災或戰爭)這種妖怪叫「牛能言」,在日本近代史上也有類似的牛妖傳說。這幾種分類方法的共同點在於用已知的實際動物作基礎,添加想像的描述,勾勒出未知生物的輪廓。
有幸能欣賞水木茂筆下的妖怪造型,一窺異世界的虛實面貌,或許能激發許多奇想天外的靈感。佛教界有所謂的「曼荼羅」,意指使用彩色細沙築成的壇城,代表佛的集合與澈悟的本質,象徵宇宙真理的一種神祕圖繪,被認為是法界的表徵,亦即超越的大宇宙和內在的小宇宙呼應的空間。處於群魔亂舞的末法時代,對於妖怪作興或是超自然現象,應抱持平常心看待,以正念、正知去替代妄念、雜念,才是王道。筆者將本書視為妖怪的曼荼羅,意謂著透視妖怪本質,瞭解妖怪在人心底層的作用,便能破除迷信,抵達智慧之彼岸。
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閱讀《黃泉歸來》之後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934962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