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
启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气舒缓的启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二、问号(?)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末尾一般也用问号。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谁‘;‘;什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
三、叹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语气强烈的启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
四、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表露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用途,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行文中用得最多。
五、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词组)。
六、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七、冒句(:)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此外,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八、引号(‘;‘;)
引号标明引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般要用引号标明,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引号还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九、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
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不达意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
括号除了最常用的圆括号之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等几种。
十、破折号(—)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在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
此外,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
十一、省略号(……)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
此外,省略号还用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十二、着重号(.)
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
十三、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
连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一个浪纹(~),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
十四、间隔号(·;)
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间隔号还可以用来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十五、书名名(《》)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书名号的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十六、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直行文稿的标点符号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和「」。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例:
a.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例: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此外连词前(和或)不能用顿号.例: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此外句中前面已用句号后面不能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自觉”“刻苦”后句号改逗号或分号改句号。)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此外(1)xx”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的中间,用逗号不用冒号.例:“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2)引用别人的话,如果不是独立成句,则用逗号不用冒号.
**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句中冒号管不到最后,应改为逗号)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8、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名、报刊名、文章的篇名。不要误给不是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用书名号,尤其是一些题名题字,一些建筑名,应用引号。
(1)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传》里的。(《论雷峰塔的倒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