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篇 中国神兽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轩辕剑中的怪兽
这个是给轩辕剑四外传的一个专题写的,跟动漫关系不大,当然硬要说的话,倒是也提到了一些动漫……与轩辕剑系列的其他作品相较,苍之涛里实在少了不少东西。例如在之前多部作品里都有出现的火光兽,天之痕里的相柳,肥遗,四代里的盘古,蚩尤……
开明兽
在古籍记载中,开明兽是守护黄帝昆仑仙境的一只异兽,见《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实在具有相当勇猛的性格,否则也不会被委以这样的重任。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这昆仑之上还有个叫陆吾的天神,见《山海经·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将上下两段文字对照,可以发现在“九”,“虎”等关键词上有相当部分的重合。以一兽守九门,不合情理,而若有九首,则正应了那句“司天之九部”,也与古例“黄帝四面”(黄帝为中央天帝,便有四张脸孔观看四方)相合。
袁珂老师据此认为,开明兽的正体就是陆吾,是黄帝手下一个具有很大权力的天神,后世有人将其看作是神格较低的神兽,甚而安排它去给西王母和东王公之类的神仙当拉车的,实际上是有些穿凿附会了。
云生兽
在中国上古神话之中,并没有一种叫做云生兽的东西,风生兽倒是有一只,在《抱朴子·仙药篇》里被提到过。这东西长的像只绿豹子,却又只有狸猫大小,烧不死,刺不伤,要拿铁锤狠砸脑门数千下才会。然而即使死了,只要风进嘴巴,转瞬就能复活,这时拿石头上的菖蒲堵了它的鼻子,它才真个死去。取其脑髓和菊花吞个十斤,可望寿至五百(真累)。
按游戏中所述,云生兽的才能是呼风唤雨,这又让人犯了难。跟行云布雨有关系的几位长的都不似这般模样,风伯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雨师屏翳更是“如蚕,长六寸”,什么应龙之类更不消说。显然,在它的能力这方面,我们并没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换个思路,从它的外型着手呢?这下倒是很快就找到了,见《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这家伙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有些吃饱了撑着的凶兽。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异处了。
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日翻了。
英招
据《山海经·西次三经》:“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循于四海,其音如榴。”由此可见英招的神格当与陆吾平级。只是和管着昆仑正宫的同事相比,它看管的只是个类似避暑山庄的东西(不过倒是同类里最大的一个),显然地位差了不少,即使在游戏里也比开明兽低了三级,丢人。想来是因为它经常丢下自己的职责不管而跑去周游四海,缺乏责任心而被责罚的缘故……大宇的美工将其画成个老虎脸,这就不太对头,况且翅膀也没画出来,不知是设计上故意如此,还是考证时弄错了。
麒麟
麒麟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达两千年。其形似鹿,有角,有尾,身披鳞甲,能吐火,声如雷(后来演变为短颈,短脚,又有些像狮子),《大戴礼·易本命》里说:“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足见它是十分尊贵的生物。“麒麟”这两个字都从鹿旁,于是麒麟由鹿演化而来,这点当是不差的,而鹿本就属于大型动物中很是温驯的那类,于是它又被称为仁兽也就毫不奇怪了。
麒麟因其温驯的性子,被认为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象征。传说孔子作《春秋》时,鲁国有人捕获到一只麒麟,因被捕时左脚受伤,不久就死去了。孔子因为感慨这太平的灵兽所出非时的被捕,所以叹息说“吾道穷矣”,在写下最后一句“西狩获麟”后就停笔不写了。后来麒麟崇拜逐渐进入民间,更多的时候被用来象征家庭美满,如以“麟趾”喻子孙多贤,以“麒麟呈祥”贺新婚,以“育麟有庆”指生子。同时又有“送子麒麟”的说法,让麒麟担负起了和西方民间传说里鹤相同的职责,想来也正是因着它们各自温顺的性子,不会吓到小孩子吧。
虽然同是大名鼎鼎的灵兽,但是和龙凤比起来,麒麟实在不怎么显山露水。几千年来眼瞅着龙凤的地位扶摇直上最后到了无比尊贵的程度,麒麟大多数时间却只能在民间做个祥瑞的象征,偶尔还得和辟邪什么的混在一处,去做有钱人墓前的镇墓兽,真是委屈死了。
人面鸟
人面鸟身在古神话中是个相当普及的形象。知名的如黄帝的儿子禺虢,又比如他的儿子禺强(又名禺京),再如东方的大神句芒。《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讲:“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大荒南经》里讲:“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海外东经》里讲“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蛇。”又有九风,“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五色鸟,“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山魈
未见于典籍之中,不知为何物。北方海外有一目国而手脚俱全,有深目国而一目一手,有柔利国而一手一足,都不符合游戏中那种一目两手一足的形象。况且山魈是被划分到妖魔归属之中,还是得去精怪中寻找线索。
而《山海经·海内经卷》里提到的:“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也即《海内南经》里的枭阳国人,这种吃人的怪物,虽然样子有些微的差异,倒是和游戏中的怪物有些神似。《国语·鲁语》里有:“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然而夔一般为水神,不吃人。在《神异经》里也曾有言及燃爆竹惊山魈之举,只是那东西长仅一尺,也不吃人。因了这种说法,又有人将其与年混为一谈(关于年的故事,即是除夕的由来)。游戏中的山魈等级不高,说成是年这种大怪物不甚妥帖,恐怕还是将其看作糅合了多种形象的原创怪物比较恰当。
河伯
河伯的名字叫冯夷,又叫冰夷,是个挺有名气的古神,但也是个著名的倒霉蛋。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演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该说是好运还是该说倒霉呢?)。后来在舜帝统治的时期,羿和自己老婆有了婚外情,他气愤的找上门去,却打不过人家而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不过《楚辞·天问》里说羿是想射死他霸占宓妃,这种事就不要相信了,屈原的人品不好,一贯喜欢将神话的本来篡改到面目全非,连鲁迅先生都指责他是“神话之大敌”。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羽带了一块白璧过黄河,河伯想把这东西弄到手,派遣阳侯去掀起大浪,又叫两条蛟龙去弄翻他的船。结果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蛟皆死”,及至过了河,子羽鄙夷的将璧扔进河里,河伯大概面子上还是过不去,又将璧弹回子羽手上,子羽见状,将璧往石头上打个粉碎,甩着袖子就走掉了。
战国时候还有河伯娶妻的故事,主角是大家熟悉的西门豹,这已经脱离了神话的范畴,就不赘述了。

在《山海经·西次山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钟山山神烛龙有个叫鼓的儿子,和另一个叫钦丕的家伙合伙将一个叫祖江的天神杀死在昆仑山的东南方,黄帝知道这事后很生气,将他们杀死在钟山南面的瑶崖。钦丕戾气不散,化做一只像雕的大鸟,白头红嘴,虎爪,背上有黑色斑纹,鸣叫的声音像鹄,它出现在世上,世上就一定会有大的战乱。”这东西就叫做鹗。
……没错,大家该发现了,游戏里的鹗,似乎和这段故事完全搭不上边。游戏里对这种怪物的介绍是“羊身人面,虎牙人爪,能发出婴儿的叫声来引人上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很好解释。翻开《山海经·北山经卷》,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文字:“又北三五十里,其曰句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兒,名曰狍鸮,是食人。”想来,大概是因为鹗与鸮字形相近,所以被弄错了吧。
另外,鸮只是声音像婴儿而已,真正能够发出婴儿声音来引人上当的,是住在若水边上一种叫做魍魉的精灵。
化蛇
载于《山海经·中山经卷》:“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妖怪。相对而言,反而是日本著名漫画《三只眼》里的陵小路佩(正体是化蛇)比较广为人知,也正因如此,对游戏里设定的这种丑恶形象实在是完全无法接受……

兕是一种与犀牛相当类似的生物,有人将这二者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由此可见,虽然相似,但二者并非完全相同。如同形容名山大川必言仙鹤白鹭一般,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太上老君所骑青牛走落凡间成精,使着一个圈儿,套去众神好多兵器,这只青牛就是兕了。吴承恩写得好:“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在《左传·宣公二年》里记载着:“犀兕尚多。”,之后就再无据可考,想是除了一只被李耳骑着仙去外,其他的统统死光了。
牛头妖
印度神话里有个叫做马西沙的牛头恶魔,好生厉害,众神都打不过它,最后众神合力召唤出伟大的降魔女神杜尔加,经历苦战终于将它打败。我国的神话传说里,最有名气的牛头妖怪自然要数那个和孙悟空不相上下的大力牛魔王,根据《西游记》和印度神话的渊源来推想,大约其原型就是这个马西沙。
牛头怪同样也是欧美的传统怪物。希腊神话里的米诺陶迷宫里就住着这么一个家伙,为了不让它出来捣乱,必须每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国内外的妖怪都一个德性),后来伟大的英雄忒修斯用克里特公主给予的线团破解了迷宫,砍下了它的首级。至于轩辕剑里的牛头妖是出自哪一个,呃,天晓得……
九尾天狐
和一般人心目中的认知不同,九尾狐一开始并不是一种代表邪恶的生物。《山海经·海外东经》说:“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天下太平的时候,它就出现在世间,显示祥瑞,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汉代砖画里常将它与不死树,三足鸟,捣药兔等物并列于西王母身边。《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里曾提起,大禹治水过涂山,见九尾白狐,认为是吉兆,就娶了涂山女。
只是《山海经·大荒东经》里又提到:“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兒,能食人,食者不蛊。”,后世不知自何时起,又开始倾向于这一说法。尤其在《封神演义》令妲己这一形象大成后,现在对九尾狐的认知几乎就属盖棺定论了。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有不少九尾狐的传说,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和安倍晴明斗的不亦乐乎的那只妖狐玉藻,日本的枥木县现在还有杀生石留世(传说玉藻失败后化做这块石头)。有趣的是,在神话传说里,不但认为它来自中国,而且东渡之后在日本留下的事迹,也如妲己在殷时一般无二……著名漫画家藤田和日郎就依着这条路子画出了少年漫画里的经典名作《潮与虎》,在其中将九尾狐画成名叫白面者的大妖怪,自混沌中诞生以来先后毁灭了印度中国,最后在日本被降伏。只是时间表实在乱七八糟,深究不得。
阿修罗
印度神话里的魔神一族,好斗,男性极丑恶,女性又极美貌。与天,龙,夜叉,迦楼罗等合称八部众,又为六道之一,也为十界之一。有它出场的作品多到不能忍,这里就略过去了。若是对这些东西连最起码的认知都没有,请参考日本漫画《圣传》或是《孔雀王》。不过话说回来,这本杂志的读者里,真有这种人吗?
梼杌
游戏中的陶杌又是一个错误的写法,正确的应该是梼杌。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爹不是个好东西,它自己更是坏到骨子里。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神异经·西荒经》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而《春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里的人物。《左传》里讲到:“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实在是被骂的很惨。
混沌
混沌这一形象,最早见于《庄子·应帝王》,讲南海天帝悠与北海天帝忽到中央天帝浑沌那里做客,为报答浑沌的热情招待,就商量着说,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却没有,不如给他凿几个出来。于是他们每天凿一窍,七窍凿成,浑沌也死掉了。当然,这个浑沌看上去和游戏里那个关系不大。
游戏里的混沌取材于《山海经·西次三经》,里面说到:“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起音读鸿)也。”按着这个描述做出来,也就成了我们看到的那个长脚长翅膀的大肉球了。《史记·五帝本纪》云:“帝鸿,黄帝也。”《春秋传》则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混沌。”这些记载大多互相矛盾,由此可知古书不可信。
最可笑的还属《神异经·西荒经》里的记载,说混沌像狗又像熊,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遇上有德行的人,它就使着蛮力去撞,遇上恶人,却会摇头摆尾的去讨好。平常没事的时候,它还会咬着自己的尾巴,仰面朝天的躺在地上边打转边发出口桀口桀口桀的怪笑。
雷神
我国古代神话里的雷神不止一个,最有名的一个,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约期而生子。”说的便是它了。姜源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后稷,被认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写这段故事的诗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诗经》之中。又传说华胥氏也有过类似经历而生伏羲,于是后来也有人把伏羲和后稷混为一谈。
还有一个叫做夔,住在东海流波山上,像只没有角的牛,苍灰色,只有一只脚,能够自由出入海水之中。每进出时必有大风雨,同时吼声如雷。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士兵被蚩尤找来的各路山精水怪所迷惑,黄帝决定用些特别的材料来做面鼓,激励士气。于是上面这两位就倒了大霉,前者被抽了骨头做鼓槌,后者被剥了皮蒙成鼓。
黄帝还有个搞医疗的臣子名叫雷公,其事迹已不可考,只知他曾派使者采药,使者迷路而化做啄木鸟,或者后世雷公总是一副鸟脸的出处就在这里了。以龙身的形象而论,游戏里的雷神当以雷泽的那个可能性居多。
刑天
刑天是炎帝的属臣,因不满于炎帝的统治地位被黄帝夺取,又为了给蚩尤报仇,拿着斧头盾牌就杀到了天庭。黄帝亲自出来与他交手,一直打到常羊山,终于一剑砍下了他的头颅。刑天心里发慌,蹲下地乱摸,黄帝恐怕麻烦,劈开常羊山将那头踢了进去,跟着大山合拢,于是刑天的首级就被永远埋葬了。不甘心失败的刑天,**着上身,以*为眼,以肚脐为口,继续与看不见的敌人做着拼死搏斗。
虽然《山海经·海外西经》里写得简略,只说了:“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但我们已不难感受到,他就有着无穷无尽的战意呀。晋代诗人陶潜曾写诗赞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在炎帝手下为臣时司掌音律,见《路史·后纪三》:“炎帝乃命刑天做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是曰下谋。”有人说他是炎帝的军神,却不知见于何典了。
饕餮
饕餮的本义,是贪吃无厌的意思,据说古代的青铜器皿上的兽形便是它的形象,《吕氏春秋·先识》里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相报也。”更有说法明确指出,饕餮为败战的蚩尤所化,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相为贪虐者戒,其状率以兽形,博以肉翅。”及《史记·五帝本纪》:“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又传说饕餮是一种毛人,在《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记载:“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实在是一副让人厌恶的嘴脸,倒也合了蚩尤的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饕餮是本文里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被列入四凶的,真是可喜可贺。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938183
古代神兽类:龙麒麟—
古代神兽类整理:龍之謎
龍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以特殊的涵義佔據了各個領域,並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龍是否存?是精神還是物質現象?至今還是一個謎。不過,我們似乎可以如此推論:牠屬於一種隱體動物,也就是說,牠出現的時間有限,形體較大,常藏於大海和江河之中,應是一種兩棲動物,並可藉暴雨狂風騰空而上,遨遊雲霧間。若巧遇雷電襲擊,則有可能墜落地面,我們翻開歷史,驚訝於多次的目擊紀錄,不得不讓我們對於龍的存在給予重新評估。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當時曾為此建廟立碑。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燕王慕榮皝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祭祀活動。
明清時期的地方志中,還不時發現有關龍的記錄。據《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鬚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龍山和異龍湖中出現龍,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會有“山”和“異龍湖”之稱!《唐年補錄》記載,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鬚長達兩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某日,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餘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鬚,身子的前半部分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裡。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里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龍墜落的原因產生關聯。
古代神兽类整理:麒麟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一>
麒麟傳說的起源—中國
千禧年恰巧是龍年,自古人民即相信龍與麒麟、鳳凰會為大家帶來好運。這份期盼在漢唐時期更透過絲綢之路,讓東西兩方的聖獸進行交流,幻化成各具地方神秘色彩的聖獸,麒麟則是少數由中國流傳到西方的聖獸之一。
在中國習俗『聖獸傳說』一書指出,麒麟最早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蹤跡,是在『春秋』記載麒麟被捕獲與孔子悲劇性相遇的故事。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二>
象徵吉祥的麒麟
大陸廣州東莞市樊鄚村的居民,在過年時仍舊維持著老祖宗傳承下來的「麒麟舞」。根據『聖獸傳說』一書指出,這個位於廣州市以東車程約1小時的中國典型南部小村落,每逢舊曆年春節,廣場中央就會圍繞著等待「麒麟舞」開跳的民眾。當地舞弄的麒麟是用紙做成的,看似獅子頭,頭部後方卻寫著「麒麟」二字。在爆竹聲、銅鑼、太鼓、笛聲伴隨下,麒麟舞就像春節時的舞龍舞獅一樣,以誇張具戲劇性的舞步,向眾人慶賀新春。
麒麟舞起源於麒麟拳,相傳是在清末時,當地農民為了自衛和反清朝政府,結合各種流派所編創出來的拳法。由於麒麟拳的目的,並非是攻擊用而是自衛保護村民免於迫害,進而帶來幸運的拳法,因而被稱為「麒麟拳」,這個村落也被稱為是麒麟的故鄉,每當春節或村裡有慶典時,村民就會以能為大家帶來幸福的麒麟舞來慶賀。
除了樊鄚村外,廣州市東郊外和東江地域多數村莊裡也都有著麒麟舞。在我國的民間故事孕子編織麒麟布樣的貢品,向皇帝邀功,結果反而被布吉祥,也意謂著替天行道者的化身。由於麒麟「鹿身、牛尾、馬蹄、頭上一角、角上有肉」的外形,曾有人考證麒麟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長頸鹿。據說,非洲索馬里語,稱長項鹿為「GeRI」,聲音與麒麟非常相近。但無論如何,麒麟為人民招福及替天行道的形象,由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一直深植於人心中。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三>
守護、吉祥、昇仙、豐穰
在中國前漢中期貴族墓**的壁畫根據『聖獸傳說』一書指出,日本最古老的麒麟正長眠於奈良正倉院,是在西元八世紀時,跟隨遣唐使由長安帶入日本的,由於來自長安,而有「長安出生的麒麟」之稱。
據說,正倉院麒麟的外形,已由鹿身改為馬身並增加類似獅子鬃毛等特色,若去除其上的麟紋,略像是西方的飛馬,因此日本歷史學家認為由中國傳入的麒麟在經過東西交流通道的洗禮後,「多少帶有西方聖獸的血統與傳奇色彩」,形象上與中國的麒麟已不大相同。
對於日本而言,麒麟的影響不僅出現在廟宇中,自平安時代起即出現在從古至今的重要祭典-京都祇園祭的「麒麟獅子舞」,以華麗盛大的仗勢,祈求嚇退惡靈帶來好運,為農作物帶來大豐收。「麒麟獅子舞」同時也漫延到日本各地包括宇倍神舍、鳥取神舍、因幡地區超過50家神舍的祭祀活動中。
『聖獸傳說』一書指出,麒麟對於日本人民的影響不只在宗教藝術方面,也在貴族及政治理念上造成影響。例如日本著名歷史人物織田信長主張以麒麟仁德的個性為確立霸業的根本,德川家康掌權時曾任用的儒者林羅山,即主張麒麟的確存在。由此可窺知,日本民眾的心中,無不希望麒麟的出現能帶來守護、吉祥、昇仙、豐穰的太平盛世。
<聖獸傳說專欄系列四>
聖獸的東西交流
東西交流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被稱作是聖獸之路。根據『聖獸傳說』一書指出,在漢唐之時,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絲絹、玻璃、玉器、美術作品等物質交流的重要管道,漢代時西方的獅子也藉此通道流傳到中國,使得後來獅子成為中國的聖獸之一,普遍出現在各地的廟宇中。
其實各地的聖獸都是人民的想像,尤其在經過東西方交流後,各個民族分別加諸自己對於聖獸的想像及期待,而合成不同的風貌。其中,由中國流傳到西方的龍即是一種有趣的聖獸,在東方的中國,龍是神聖的,甚至代表帝王和位權;在西方則成為英雄競相屠殺的萬惡魔龍。獅子在中國是守衛聖域的靈獸,在巴比倫和埃及則成為守護君王,各具民族風貌的人面獅身像;另一聖獸麒麟流傳到西方後,則幻化成具翅膀的獨角獸類,扮演保護聖域的角色。
因為載負著人民殷切的期待,各地聖獸幻化後的模樣也間接地反應出當地人民心靈深處的夢想。例如在中國民間人民多半對麒麟懷抱著希望招來幸福、送子和希望麒麟為自己伸張正義的願望;在日本,麒麟則代表守護、吉祥、昇仙、豐穰等意義。因此這些聖獸多半都會出現在傳統的慶典、祭祀或是墓**中,滿足民眾心中對於這些傳奇動物能帶來好運、農作物豐收或為人民抵禦動盪時代,也希望今年的聖獸能為大家帶來幸運。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935442
六神:青龍白虎螣蛇勾陳朱雀玄武—
古代神兽类整理:六神
——《问花》律滔提及“数字中,七,乃胜蛇吃人之象。胜蛇於六神当中,主妖怪横祸。朵湛的朵字!字中有白虎,字中有白虎者,吉事反成凶。白虎於六神当中主丧灾战事的凶兆。胜蛇、白虎,亦六神亦魔物……”那么,何谓“六神”?——
————————————————————————————————————————
所謂的『六神』就是:青龍、白虎、螣蛇、勾陳、朱雀、玄武六隻神獸。
这个说法最简单啦~~还有就是算命了~~
那个可以让人的脑袋大赏好几倍~~
你看这个就好啦
勾陳是一隻蛇,牠專司競爭、搶奪之事
青龙色青,白虎色白,朱雀赤,玄武黑,勾陈螣蛇色黄
十二原神論斷
1、青龍:消息吉。
2、明堂:吉。
3、天刑:驛馬強動。
4、朱雀:口舌。
5、金匱:財星吉。
6、天德:官貴吉。
7、白虎:口舌官非。
8、玉堂:吉。
9、天牢:凶星宜忌。
10、玄武;內小人盜賊暗害。
11、司命:官長吉。
12、勾陳:口舌牽連。
螣蛇无足而飞。”杨倞注引《尔雅》曰:“螣,螣蛇。”郭璞曰:“龙类,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事类·赋九十一》注引此作:“螣蛇游雾龙乘云。”]
古代神兽类整理: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东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谓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牠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牠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鍊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鍊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裡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裡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鹹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裏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牠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牠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牠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牠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癒。」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捨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935403
《十二国记》中出现的中国妖兽
妖魔和妖兽
妖魔和妖兽都是黄海的一些不遵常理的生物。大致上,妖魔和妖兽都有可能袭击人类,但是妖魔无法被驯服,妖兽则可以被驯服为骑兽。这就是它们的区别。然而,《图南之翼》中也说,妖魔和妖兽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妖魔
我的记忆力是相当恐怖的(当年上高中的时候,本人的历史、地理和生物从来都是90分以上——笑),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太可能把目前为止出现过的妖魔全列出来。就让我尽力而为吧!
蛊雕
出现在《月之影,影之海》中的妖魔,鸟形。《山海经南山经卷一》:“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兒之音,是食人。”
【挽月晓(以下简称“挽”)的考补:《山海经·南次二经》:“鹿吴之山,……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不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按山海经图册中所画,其状为鹿角鸟首的斑豹,与动画中大异。】
似乎山海经图册中画得不太对,从原文看应该是有角的雕形妖鸟,声音像婴儿,动画中的是对的。对了,挽月晓君查到的出处与yoko整理的不太一样,疑惑。
穷奇
出现在《风之万里,黎明之空》中的妖魔,兽形。《山海经
西山经卷二》:“兽,其状如牛,蝟毛,音如獆狗,是食人。”《海内北经卷十二》:“兽,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又名从足。”动画里的穷奇与前者类似。对了,景麒的使令“骠骑”,就是穷奇。
【挽的考补:其名有三,二兽、一神。《山海经·西次四经》:“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音如獆狗,是食人。”《海内北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又名从足。”上二说皆穷奇兽之状,盖均据不同图象而立说。其形虽异,食人则一。按《神异经》与《淮南子》所据,以后者为主。又《左传》中言:穷奇为少昊氏之“不才子”,以其“毁信废忠,崇饰恶言”,故“天下民谓之‘穷奇’。”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啦。然《后汉书》又有云:“穷奇、腾根共食蛊”之说。则穷奇者,为追恶十二神之一,亦有益人间。】
合竄
出现在《月之影,影之海》中的妖魔,兽形。状如牛,有独角。
【挽的考补:私疑为“合窳”。《山海经·东次四经》:“(剡山)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这个“彘”也是种怪兽,“其状如虎而牛尾”。按山海经图册中所画,其状如人面的披毛犀牛。】
动画字幕作“合竄(“窜”的古字)”,如果不是做字幕的人搞错了的话,就是原作者写了别字。
宾满
多以使令身份出现。无形无状,可控制人的行动。
【挽的考补:这一则山海经中无所记。按《法苑珠林》卷45:“又三军所战精名曰宾满。其状如人头。无身赤目。见人则转。以其名呼之则去。”《法苑珠林》佛教类书。100卷。唐道世撰,因道世姓韩字玄恽,故《大唐内典录》著录《法苑珠林》题称沙门玄恽撰。宋代开始编入大藏经,历经元、明、清,各藏所列卷数均为100卷。唯《嘉兴藏》为120卷。全书引用典籍达400余种。除佛教经论外,还引用儒家学说、道教经籍、谶续、杂著等约有140余种。】
挽月晓真是太厉害了。我写第一版的时候,根本就没指望能查到宾满的出处。动画中描写的宾满与挽君查到的相似,不过本领似乎更神奇些。
马腹
出现在《月之影,影之海》中的妖魔,兽形。《山海经
中山经卷五》:“兽,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兒,是食人。”与动画中描写的全不相同。
【挽的考补:《山海经·中次二经》:“蔓渠之山……有兽焉,其名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按“其状如人面虎身”,或衍“如”字;“面”字或是“而”字之讹:二者必居其一。】
这个挽君查到的与yoko整理得基本一致了,不过,又有出处不一致的问题。也许是《山海经》的版本不同吧。
锦玄
出现在《月之影,影之海》中的妖魔,鸟形。
【挽的考补:私疑为“玄鸟”。《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其上有玄鸟。”此当非简狄所吞卵之玄鸟,而为黑色怪鸟之属。】
这个……我也不知道挽君查的对不对。
飞鼠
出现在《风之海,迷宫之岸》中的小型妖魔。《山海经北山经卷五》:“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
【挽的考补:亦名“飞兔”。《山海经·北次三经》:“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郭璞注:“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按山海经图册中所画,根本就是只大个儿的耗子。倒是动画中结合了兔鼠的特点,很可爱的样子。】
看来挽君手上的山海经图册,有很多画得不对(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