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三年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军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军威
清一色的黑色盔甲,纹丝不动的方阵,高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除了偶尔响起的鼓点声,竟是一丝声音也无。书书网 更新最快整齐、威严、壮观,一支具有如此强横战斗力的军队横列在长安城下,城墙上的人会怎么想?
不可否认,李渊是高兴的,至少,他身边的人从他脸上看到的都是兴奋和自豪。他是大唐的帝王,城下是大唐的军队,领军的是大唐的秦王,皇帝的二儿子。作为一个帝王,一个父亲,李渊没有理由不高兴。唯有裴寂,这个深知李渊一切情绪和心理的宠臣,才能透过李渊兴高采烈的表情,看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丝恐惧。儿子太强大了,对皇帝老爹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
站在李渊身侧不远处的李建成,脸上带着一贯温和的笑,定定地看着城墙下的大军,很久很久都没有任何动作,此刻的大唐太子,心中对这个二弟已经产生了惧怕心理,特别是大军回来之前,那些心腹臣子在他耳边说的话,让李建成每每想起,都有一丝说不清的滋味。二弟,军功太大了,作为长兄,他本应自豪和高兴,可是作为储君,李建成隐隐感到屁股下的太子位置,开始摇晃了。
城墙上还有很多人,前朝遗老,新朝功勋,新进官员,还有被邀请前来观礼的德高望重之辈。大唐军威,这是这些人的普遍想法。这样一支队伍,它的领导者又是战无不胜的秦王,右武卫大将军,稍有头脑的人都能想到,在这样的军队控制下,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作一个大唐的顺民。同时,这些人也能想到,历经战乱多年的国家,终于要迎来和平新朝了。
一万玄甲军排列在整个军队的最前方,他们身上穿的是前两日洗刷干净的玄甲,每一张铁质甲片都散发出黝黑的光芒,战马左右两侧分挂长槊和环把大刀,身挎箭斛,掩在兜鍪中的每一张脸上都写着自豪与坚韧。而站立在这一万名玄甲军最前方的,就是他们的主帅,身着黄金战甲的李世民和他领导的大将军们。
李世民勒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强弓挂在战马左侧,宝剑斜挎在右腰,金黄色的兜鍪下,连接有垂至肩背的顿项,把他那张原本就严肃的脸部线条显得更硬。他的身侧两边是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人单手持着前“唐”后“秦”黑字的大旗,高昂头,挺直腰,任凭风把战旗吹的呼啦作响,却是夹紧马肚,纹丝不动。在这两人的身侧,则是李元吉、李世勣、秦琼、邱行恭、殷开山、封德彝、宇文士及、侯君集等总管和房玄龄、杜如晦等谋臣,共二十余人。大家都穿上最鲜亮的盔甲,高抬头,双目直视前方,脸上的表情严肃而认真。
作为秦王的内侍,唐瑛本应该和.一众侍卫一起站在这些人的两边,可在李世民的命令下,她只能站在李世民战马后的左侧,在一众魁梧的大将中凸现的单薄而孤独。
唐瑛此时的心情却是很郁闷.的,看着城墙上的人影,她在苦笑。在所有的人中,唐瑛对这种展示军威的做法反对的最为激烈,当别人激动地等待李渊发话或者渴盼着当众奖赏之时,唐瑛却在回忆前天晚上的她与李世民之间的激烈争执。
洛阳城和整个河南郡的安抚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当一切基本走上正轨之后,李世民才下令班师回长安,而此时,李渊招大军返还的旨意已经过去近半个月了。对李世民如此磨蹭不尊皇命的行为,唐瑛并不觉得有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河南郡不治理安稳,也不可能让大军回去。
李世民离开洛阳时,留下了屈突通驻守洛阳,这是.经过李渊同意的,也是李世民可以放心的。唐瑛并不知道,从这个时候起。李世民已经有了将洛阳作为自己地盘进行经营的打算,并着手进行了。
当大军来到距离长安城不到一百里的地方时,.李世民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整肃军容,以最盛大的阵容回到长安,他要借这个机会,向全天下展示大唐的军威。没有人当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都是胜利者,都是功臣,能耀武扬威地回到长安,如此长脸的机会,没人愿意放弃。
李世民的决定.让唐瑛吃了一惊,她发现房玄龄和她一样也是惊愕状态,看来,李世民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至少,没有广泛征求心腹们的意见。白天不能当着所有的人面给李世民没脸,可晚上,唐瑛和房玄龄不约而同来到了李世民的营帐,他们都要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李世民一见两人的脸色就知道这两位有事,冲两个人示意了一下后,三人走出了营帐。
“秦王,展示军威我不反对,但这种展示不应该在帝王眼皮底下举行,这样做,很不明智。”唐瑛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李世民看她一眼,笑笑:“不明智?为何?”
房玄龄小心道:“秦王,如此一来,陛下会不会……”
“本王展示的不止是军威,也是国威,这番展示,也是经过陛下同意的。”李世民淡淡地回了一声。
“秦王。”唐瑛固执地发布自己的不满:“不管是展示军威还是国威,不管陛下有没有同意,最终能达成的效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炫耀你的武功,你的战功。这种炫耀的做法,很可笑。全天下人都知道你有天大的功劳,不需要你自我标榜。”
李世民没有否认他有这方面的用意:“对,难道这不对吗?既然全天下人都知道本王有大功与朝,那么本王就要让天下人亲眼看看本王的功劳,让他们加深本王才是大唐第一功臣的印象。”
这回房玄龄没忍住了:“可秦王,功高盖主呀,陛下怕是另有想法了。”
“父皇有想法岂不是正好?”李世民嘴角溢出一丝笑,得意的笑:“本王就想知道父皇的想法。本王不仅要让玄甲军威震中原,还要让各大总管展现威风。”
刹那间,唐瑛看懂了李世民嘴角的笑,原来李世民的用心就在于李渊的想法,他想对李渊展现他的功劳,想向全天下炫耀他的才能,自己打天下的才能和使用天下强者的才能。这样,作为李渊,看到二儿子的强大和能力,难保不会生出江山交给他更放心的想法。
可是,唐瑛想了想还是劝道:“秦王的想法固然好,可,事态也有可能朝你期望的反方向发展。皇帝会不会觉得你威胁了他?”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看了看有着同样担心表情的房玄龄,摇了摇头:“本王是父皇的儿子,是父皇打天下的助手。父皇曾经说过,本王是他的左膀右臂。”
“乱世中的开国功臣,疆域开拓时的左膀右臂,有可能就会成为和平时期的乱臣贼子。”唐瑛还是觉得不妥,她隐隐有种预感,展示军威带来的不会是好的结果,而是恰恰相反:“秦王,请三思。”
“眼下并不是和平时期,大唐彻底的统一,将要由本王来实现。”李世民一挥手,否认了唐瑛的说法:“本王就是想让父皇看看,本王才是能巩固大唐基业的儿子。”
唐瑛看了一眼愁眉不展的房玄龄,想了想,又劝道:“秦王,虽然眼下大唐还可能有战争存在,可是,南方有李靖,不需要您出兵就能拿下萧跣,江南的杜伏威已经表示了臣服;北方你已经解决了窦建德,梁都师那个跳梁小丑根本就翻不了浪,可以说,天下基本上平定了。眼下,大唐需要的不是武力开拓,而是江山治理。治理江山就不需要武功卓越之人了。你可想到这点?”
李世民点头:“当然,在洛阳,本王不是和你们商定了,要修文,要学会治理天下的本事。你们也看到了,我们把洛阳和河南一地治理的很不错嘛,父皇也看得到这点。”
唐瑛叹口气:“一城一地的治理,距离治理天下还很远。陛下虽然看到了你的文治有进步,但心中还是依然将你的武功看的更高。而且,你展示军威,那,天下人看到的还是你的武,看不到你的文。再者说,秦王打天下已经成了百姓脑子里的固有想法了,陛下和朝臣们,也一定是这种观念。”
“秦王,唐瑛说的有些道理。”长孙无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三人身边,此时插嘴了:“我们秦王府给世人的印象的确是军功第一,文略稍逊。”
房玄龄很反对李世民如此耀武扬威地回到长安,想劝,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他比唐瑛更加了解李世民的执拗脾气,此时借着唐瑛和长孙无忌的话,他缓缓劝导:“秦王,无忌和唐瑛说的都有理。天下和平在即,用武之处越来越少,眼看着朝廷即将开始偃武修文了,我们秦王府更应该在文上多下功夫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