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汴州啊,我的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巢在蔡州、陈州打得热闹,诸侯们在一旁乐得看热闹。朱全忠呢,见李存孝不欢迎他去掺和,也懒得跟在沙陀兵的**后,免得别人讲空话。七月初三,他带着还在坐月的爱妻张惠,在数千兵将的护卫下,赶到了汴州。
进了汴州城,朱全忠放眼一看,到处是断瓦残橼,大街上没几个人走动,店铺基本上关门。这哪里像一座城池,唉,朱全忠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当时的汴州、宋州一带,因为天灾**,闹饥荒好长时间了。公家、私人都没吃的,政府钱物匮乏,百姓穷困潦倒,内有骄横的士兵难以控制,外有强大的贼寇经常进攻。
一进汴州城,还没开始,朱全忠就陷入了重重危机。汴州如起着飓风的汪洋大海,朱全忠就站在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舶上,稍不留心,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他明白,朝廷给他的是一只苦果。开弓没有回头箭,是苦果也得硬着头皮狠吃。顾不得歇息,朱全忠全身心扑入了工作。他决定先把问题整理一下,以便分个轻重主次,分头进行。
朱全忠没念过多少书,虽在打仗之余,看了几遍《千字文》,识得了一些字,可各地的文书都是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写的,他根本看不懂。于是,他找来几个读书人,吩咐他们站在身边,一边读一边解释着之乎者也。一天下来,公文没处理多少,事情没解决多少,倒把宣武节度使的脑袋弄痛了。朱全忠看了看案上,还有半个人高的公文。“别念了,别念了。”突然之间,朱全忠猛地站起来,冲那些念文书的读书人就是一阵怒骂。那些读书人不知所措,慌忙退了下去。
“阿三,别急嘛!来,先喝碗鸡汤。”张惠端来一碗鸡汤,递给阿三。阿三不想喝,摇了摇头。张惠知阿三心情不好,没有强求,轻轻地把碗放在案上。然后,她伸出手,在阿三的太阳**轻轻地揉着。“你刚刚来汴州,事情自然多些。现在情况不是很好,你是这里的主人,老百姓都盼望着你是他们的救星,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地方住呢。”
张惠的一番话,如春风拂面,暖人心窝。朱阿三拉过妻子的手,说:“我会好好努力的,让你们母子过上好日子,让汴州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来,你把汤喝了,我把那些文书叫进来?”“恩。”
文书们又进来,继续读那些枯燥乏味的公文。“朱大人,要解决粮食问题并不难。召集流民,利用河中土地肥沃的优势,大搞生产,过不了几个月,就有吃的了。”文书把这封公文读完,准备换另一封。“没了?”朱全忠睁开眼睛,疑惑地问。
文书把文件又看了一下,说:“没了。”朱全忠一把夺过去,看了又看。“这封文书写得好,老子也看得懂。来人,给我去查查,这封公文是谁写的。”手下人马上去查,过了一会,回报说这封公文是一个叫敬翔的文书写的。
敬翔是五代时期的大名人,不知什么原因,史书上对其的记载不多,连生年都不知道。许多史学家认为敬翔是对朱温帮助最大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张惠),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干脆把他放在第一个立传。按当时流行的做法,参加科举是读书人最好的出路。敬翔也参加过科举,只是和黄巢一样,也名落孙山。他还想再考时,长安城已被大齐兵占领。幸亏他逃得快,才没死在长安。后来,他投靠在朱全忠手下当小官的同乡王发,一起来到了汴州。在军中,他当“枪手”,代不识字的兵写信,代不识字的官写公文。因为他写的文字通俗易懂,有时还把一些俗语写进去,所以很受大家欢迎,纷纷请他代笔。

朱全忠没心情再听文书读公文了,命人将敬翔召来。他想看看,这个叫敬翔的,能不能在公文的通俗易懂方面,帮他解决部分问题。敬翔到了,进了房间,向朱全忠行了个礼,便站在一旁,一声不作。因为,他不知道这个脾气暴躁的朱阿三找他干什么。朱阿三抬起头,看了一眼,觉得眼前这个人的相貌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还有点丑。他也没叫他坐,很随意地问了一句,“你就是敬翔?”
敬翔恭敬地行了个礼,答道:“回大帅,我叫敬翔。”朱阿三拿起案上的公文,装模作样地看着,“听说你在读《春秋》,《春秋》是写什么的?”见朱全忠把公文都拿倒了,敬翔心里在笑,这个文盲,还知道《春秋》,也算难得。他不紧不慢地说:“诸侯们争霸打仗的事。”
朱全忠又问:“既然是打仗的书,那里面的兵法本帅可以用吗?”敬翔又答:“打仗,贵在变化。如果把春秋时期的战法用到现在,就只有其名,而没有其实。那么,大帅的事业就只有两个字:失败。”
这家伙讲话太直了,朱全忠放下公文,正视着敬翔,再问:“本帅现在处境艰难,没粮食,没地盘,没名气,该怎么办?”终于在问我治国之策了,敬翔一阵激动,答道:“第一个问题,大帅只要把流民召集起来,鼓励他们去耕种,并给予保护,数个月后便可解决。
第二个问题,现在不是有骄兵反叛么,您正好可以利用扩军备战。骄兵反到哪里,您就打到哪里。骄兵不反叛,您就吩咐心腹将领反叛,或者投敌。在平叛的过程中,您的地盘不就扩大了吗?
第三个问题,您得忍着点,得韬光养晦。对不起,我用了个成语。换种说法,就是广积粮,缓称王。等把力量积攒够了,您想怎么着,就可怎么着。”
“天降奇人,天降奇人。”朱全忠一把握住敬翔的手,连声称赞。“快快请坐,快快请坐!”于是,两个人开始聊了起来,从长安谈到汴州,从刘邦谈到黄巢,从陈州谈到汴州。朱阿三并不是个健谈的的人,可在两个人的面前,他很健谈,一个是妻子张惠,一个是眼前这个有点丑陋的书生。
“敬翔,我还问个问题,大齐兵现在围攻陈州,你以为如何?”朱全忠突然想起了老上司黄巢,觉得也该谈一谈,才能释怀。“大帅,陈州之战刚刚开始,前景还不明朗。不过,从目前的战绩来看,赵犨先杀孟楷,再败大齐兵,只怕黄公难逃此劫。”虽然敬翔现在是大唐的人,不过,从内心里讲,他很同情黄巢,言语之中,没有半个污蔑的字眼。
“那我该怎么做?”“现在的中原,势力均衡业已打破,大帅应利用机会,内谋改革,外求发展,把汴州建设成为一方重镇。”敬翔的一番谋划,让朱全忠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汴州,也是一方重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谈话结束,他任命敬翔担任负责起草文书奏章的馆驿巡官,并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从此以后,在敬翔等人的辅助之下,朱全忠精神振奋,全心全意投入到建设汴州的工作中去。
〖“春有百花冬有雪,我的小书等您阅。”早上一更,求收藏,求推荐,求推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