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同仇敌忾 第二十八章 丧师失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丧师失节
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集安全境,集安城依山面水。整个集安二十公里的防线,由第一战区总参谋长何应钦的第一集团军十一万重兵把守,在德**事顾问和工程师的指导下,第一军集团军沿着鸭绿江建起了长达十五公里的防线,沿线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轻重机枪暗堡。多次前来视察的何应钦看到防线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感到十分满意,加上居高临下,将整条江面和对岸两公里纵深尽收眼底,他用了四个字来表示对整条集安防线的赞扬:固若金汤!
陈诚的第一军镇守集安城中路要塞,廖耀湘的第二军为防线左翼,孙良诚的第八军为防线右翼,钱大钧的第三军和陈继承的第五军居后策应作为预备队。其中又以原是冯玉祥手下后投奔蒋介石的孙良诚第八军实力最强,全军装备精良兵力达到二万七千余人,加上孙良诚善解人意反应灵敏、能说会道满腹韬略,因而何应钦很放心地将镇守整条防线右翼的重任交给他。
庄繁以第十四、第十六两个师团担任进攻主力,第二十五、第三十一师团为后备策应,向集安防线发起攻击。临晨五点日军就位后立即开始了二十分钟的炮火覆盖,日军第十四、第十六师团分别向集安防线右翼和中路发起冲击,有备而来的两个日军师团以惊人速度通过临时架起地七座浮桥,只用了三十分钟就冲到华夏军队防线前沿。与反应过来的陈诚部和孙良诚部展开殊死对抗大有一往无前之势。
中路守军在照明弹的帮助下很快找到敌人的主攻点,迅速组织起强大的阻击火力,陈诚得报敌人的攻势凌厉炮火密集,大量日军已距离防线不足百米随时可能发起冲锋。陈诚冒着本军被误伤的危险,果断命令炮兵瞄准阵地前沿一百米一线向两侧实施最大限度地火力打击!就在敌人发起冲锋的关键时候,守军炮兵地两百多门大炮响起,成百上千颗炮弹先后在敌群中爆炸。五分钟不到日军攻势瓦解。
日军丢下一地残肢断臂和无数哀嚎的伤兵退回江岸一线,迅速组织炮火再次对守军阵地以及纵深地带发起猛烈炮击。守军也纷纷开始了炮火延伸一直打到鸭绿江东岸,两军就在激烈的炮火对抗中暂时停止了阵地攻防战。
庄繁亲历战场,借助火光焦虑地进行观察,晨曦下只见硝烟滚滚遮天闭日,脚下的大地不时颤抖,中路的战斗已经处于对峙状态。看着不断消耗的兵力本庄繁痛苦地将牙齿咬得“嘎嘎”直响,因为后续增援部队没有跟上担心兵力不足孤军作战的原因。本庄繁多次致电日本军部要求延缓总攻时间,但日本军部始终坚持九月十八日一定要发起总攻地计划,令本庄繁忧虑不已。就在本庄繁心乱如麻信心渐失的时候,他透过浓烟看到华夏守军的右翼防线出现混乱,华夏的右翼炮兵毫无目的的炮击和混乱的指挥,让担任主攻任务的日军第十四师团一度冲上守军阵地展开肉搏,虽然日军很快被打退,但这就意味着右翼地防守相对薄弱!本庄繁迅速命令担任后备队的第二十五、第三十一师团全部投入守军右翼防线。发起最大限度的冲锋。
孙良诚与几个部下打了一夜的麻将,刚刚睡下就被震天动地的日军炮火惊醒,他立刻召集几位副职前来商议,并一遍遍大声命令值班参谋和军部通讯连迅速报上敌情,五分钟之后几位下属将官面无人色地赶到指挥部,一面听着战情汇报一面匆匆打开地图仔细寻找日军的重点攻击区域。随后建议所有人马全部压到第一线阻击日军地攻击。无奈此时敌军炮火正盛,九个团的援军只能在距离前沿阵地一公里后的地方隐蔽难以向前。孙良诚命令所属炮兵实施反击,对四公里长的前沿阵地一线进行不间断炮击。五分钟后前线传来报告,已找到日军架设浮桥的三个准确位置,孙良诚下令炮兵对以上…目标实行重点打击,但连接炮兵阵地的电话线已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炸断无法联系,在孙良诚大声怒骂之下,一位上校军衔的通讯参谋才急匆匆跑步前去传令。
六点十五分,孙良诚分别接到总参谋长何应钦和中路守军军长陈诚的电话,陈诚向孙良诚通报了自己防区的战况。并提醒孙良诚日军地行动快速冲锋迅猛。一定要组织优势兵力和多投入机枪炮火。何应钦告诉孙良诚只要顶住眼前地日军的攻势,天亮之后钱大钧地第三军即会赶至增援。孙良诚刚放下电话前方就传来防线数处被日军突破的消息。他大惊失色连忙问身边的参谋长如何应对?参谋长褚之民一言不发拔出手枪转身冲出指挥部,对跟在身边的五六个副官参谋大声交待立刻前往所有师、团传达命令:所有官兵必须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到前沿展开抵抗,违令者格杀勿论!褚之民自己冲上前线,沿途碰到所部八一三团的团长犹犹豫豫不敢向前,褚之民两次命令之后该团长仗着与孙良诚的亲戚关系仍磨磨蹭蹭不去执行,褚之民大怒之下抬手一枪将该团长的脑袋射穿,这一千余名熊兵才惊恐万状地冲入战场。
援军的到来极大鼓舞了战地上官兵们的信心,阻击火力顿时变得猛烈有序起来,各个缺口也逐渐堵住重新形成较为像样的阻击阵地。褚之民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阵地快步行走,大声鼓励官兵们坚决打击日军的进攻,并告诉大家援军立刻就到,但是一发炮弹从天而降在他身边三米多远的地方爆炸,当官兵们找到他时。这位英勇不屈一身是胆地参谋长只剩下半个身子了。
敌人再次发起了猛烈进攻,无数的炮弹一层层落在守军阵地上,日军五万多人马再次发起强大的冲击攻势,十分钟不到守军防线就变得摇摇欲坠。听到前沿阵地一次次告急求援,孙良诚手足无措心神不定,此时恰好传来参谋长褚之民阵亡的消息,孙良诚更是魂飞魄散。不顾副官的劝阻立刻命令全军后撤,自己率先登上越野车狼狈逃串。众将校见此情景纷纷奔出指挥部命令各自部队快速后撤,一时间败兵如潮全线失守。狂暴的日军士气大振紧追不舍,对大量落在后边的华夏官兵用子弹和刺刀予以屠杀,日本军官顺势喊出“华夏军队无比懦弱帝**队所向无敌”等口号。

半小时后五万多日军全体越过坚固地防线进入右翼纵深,惊喜地发现逃跑一空的守军炮兵阵地上两百六十门大炮和几千发炮弹完好无损地摆在那里,大喜过望地日军立刻调转炮口指向陈诚的中路阵地和其侧后的炮兵阵地,迅速发起猛烈的炮火打击。陈诚部横遭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损失惨重。十分钟不到一百七十门大炮被摧毁,六千多将士伤亡,在正面一万一千敌军的夹击下先后丢失了四个阵地,匆匆赶来增援的陈继承第五军两个师尚未进入阵地就被右侧飞来地强大炮火打散,全军只能迅速撤退避敌锋芒,眼看大势已去阻击无望,陈诚满怀怨恨地望向孙良诚的阵地方向,从牙缝里挤出一个让他一辈子都引以为耻的字:撤!
上午七点十分。未受攻击的左翼第二军军长廖耀湘正担心地观察中路阵地的方向,突然接到战区总指挥部的命令:全军三十分钟之内迅速撤到阳岔镇一线,在公路两侧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阻击阵地,以保证中路军的快速通过!廖耀湘这才确定整条防线崩溃了。
八点十五分,第一军和第五军两万四千残军全部通过了廖耀湘部临时构筑地阻击阵地,快速向通化撤退。日军第十四、第十六、第二十五、第三十一师团六万余人马全线跃过集安防线兵分两路尾随追击,第十四、第二十五两个师团三万人马于八点四十分到达阳岔一线,与廖耀湘率领的第二军一万八千余人马遭遇,随即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准备充分的廖耀湘部利用日军阵脚未稳的机会,指挥炮兵进行二十多钟连续不断的炮击和各阵地进行猛烈地机枪扫射,给敌人造成死伤四千余人的巨大伤亡,日军不得已抽出左路的第三十一师团从侧后包抄过来,廖耀湘这才指挥所部有序地撤退。
上午十点,李宗仁命令驻守通化的第一集团军陈调元第七军,兵分两路赶到通化以东二十五公里的金厂和鸭园一线布防。命令廖耀湘第二军撤至本军新筑防线后就地加入阻击队伍。满脸愧色的何应钦请求赶往通化一线督战。李宗仁想了一会点头答应,随即吩咐何应钦千万不能突前涉险并要随时保持联系。
何应钦前脚刚走。张学良后脚就踏进总指挥部,他手拿战报兴奋地对李宗仁说道:“我部王以哲和马占山率领众将士顶住了日军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二、第二十四两个新编师团近六万人马对临江的进攻,歼灭日军四万五千人,我军伤亡三万四千余人,在长达六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没有让日军前进一步!更好的消息是,日军第九师团偷袭龙泉,我部于学忠将军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以小股兵力且战且退撤出龙泉诱敌深入,与及时驰援地高福源军一起,以四万三千人地优势兵力在二道沟一带布下重兵,截至半小时前已将一万七千余名日军合围于二道沟一带山谷,相信不久将有捷报传来!”
李宗仁接过电报看完之后感慨地说道:“战前我最担心贵部的战斗力和韧性,谁知此战打得最漂亮地反而是东北军的弟兄们!装备和防线构筑都好于贵部的第一集团军反而大败而归,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啊!”
张学良意识到自己过于高兴,连忙客气的说:“熊式辉将军的榆林也打得很不错,虽然目前日军攻破集安防线兵分两路扑攻向通化,但其毕竟人数只有区区六万余人,第一集团军尽管败退,但仍有十万余众,而且粮草充足枪弹丰裕,量他日军再强也无法攻破通化。德公就放心吧。”
李宗仁摇摇头从桌上拿起一份电文递给张学良,张学良一看立刻神色严峻起来,他放下电文向李宗仁问道:“德公,这个情报是否准确?”
李宗仁点点头肯定地回答:“不会错!我们的侦察飞机得回的消息与这份电报对比后表明,军委总参谋部的情报更为准确,总参谋部明确指出日军三天来在北韩新安州一带登陆的总人数为十八万至二十万人,在日军陆军序列里分别是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和第三十这七个师团。我们的侦察结果是十五万人,我想差别的原因是我们情报来源没有总参谋部的情报可靠仔细。”
“这么说我们将要面对的敌人将达到二十五万左右了?”张学良担心地问道,刚才的捷报没有让他再感到高兴了。
李宗仁心平气和地回答:“只会多不会少。日本正在进行全民战争动员,估计能凑够七十到九十万军队。到现在为止,日军到达战场的就已经超过三十五万了,其中日军的几个老牌师团没有动,一直驻扎在仁川和海州一线,我们判断极有可能是进攻胶东半岛的部队,大概是因为日本海军偷袭上海没有成功,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渡海来犯。因此,我们眼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将进来的这八万日军歼灭,趁刚到北韩的日军来不及与这八万人连成一体的时候解决他,再次把日军压制在鸭绿江以东,才能完成我们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张学良知道形势紧迫,连忙征询李宗仁的意见:“德公,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做出安排?”
“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日军的后续部队大约十八个小时后进入战场。”李宗仁走到巨大的沙盘旁,提起指示棒对张学良解释到:“为了防止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我们在旅顺到东港一带布置了八万多部队,我的第四集团军也在丹东一线守护着将近七十公里的防线,因此,歼灭来犯之敌的重任还得由汉卿和何总参谋长一起协力完成了。北方空军全力以赴协同作战,我再向中央总部要求,调驻守华北的一部分战机支援。汉卿觉得如何?”
张学良仔细考虑了一下,毅然答应下来:“好!我把柳河的何柱**也调上来,我就不信他小日本敢跟我比人多!”
李宗仁高兴地赞扬道:“汉卿好魄力!如此一来我定叫他日寇有来无回!我再告诉汉卿一个好消息,伯庸特意支持你一个装甲旅的装备,不日即运到沈阳,到时汉卿就如虎添翼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