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木钗和珍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黑衣妇人重新从怀里拿出那个布包递给萧如,说道:“这是当年莫依的遗物,她托我保管,说日后若有人知道那八句诗,再转交给那人。想不到你不但知道那八句诗,还知道莫依的心意,想必她即使是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萧如接过那布包,顺口问道:“接受了这木钗就表示着加入蓬门了吗?”
黑衣妇人摇了摇头道:“如今蓬门凋零,十二钗也各自生死不明,何必拘泥于形式?何况,现在蓬门被外人视为邪魔歪道,你既然是莫依的老乡,将来必定也能成就一番作为的,我又何苦拉你进来,让你徒背骂名?只是,以后若看见拥有木钗的人遇难,能帮忙的就帮她一把,也算是尽了一份心意了。”
萧如点点头,打开那布包,仔细把玩那根木钗,乌沉沉的木钗在阳光照耀下自有一种细腻的光泽。除了那钗头的“蓬门未识绮罗香”之外,她还在钗尾找到了用篆书刻成的“隐娘”二字。
黑衣妇人解释说:“当年为了区分十二钗,莫依便命人在钗尾上刻了字。十二支钗所刻的字各不相同。莫依的钗上刻着‘隐娘’,我的钗上刻着‘碧玉’。其他姐妹的钗上,分别刻着‘玉环’、‘貂禅’、‘圆圆’、‘师师’、‘小小’、‘如是’、‘绿珠’、‘红拂’等字。”
萧如心中了然,知道莫依一定是根据古代十二位奇女子的名字为木钗命名了。貂禅、绿珠、红拂、碧玉自不必说,而其余那几个,则暗指的是聂隐娘、杨玉环、陈圆圆、李师师、苏小小、柳如是诸人了。
萧如正暗暗为莫依的胸襟气度所折服,突然看见一个身穿黑衣面蒙黑纱的女人慌慌张张跑过来,说道:“殷姑姑,不好了。我在前面官道上发现玉姑姑了。她跟张角的教众又起冲突了!”
听到这个消息,这群黑衣女子纷纷起立,脸上显出焦急的神色。为首的那名应该称为殷姑姑的黑衣妇人禁不住叹道:“唉,这个玉儿,总是给我添麻烦!”
“玉姑姑是哪个啊?”萧如忍不住问道。
殷姑姑很严肃的说道:“小姑娘,这是我们蓬门的事情,你刚刚脱难,不宜牵扯其中。对了,我姓殷,蓬门中人都叫我殷姑姑。你既然是莫依的老乡,请问你尊姓大名?日后若见面也好称呼。”
萧如连忙说:“不敢。我叫萧如。”
殷姑姑沉吟道:“萧如,萧如,好名字。好,眼下事情紧急,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说罢,也不等萧如说话,就匆匆忙忙率着众女离开了。
萧如叹了一口气,刚想熟悉熟悉周围的环境,就看到刚刚的一名黑衣女子急匆匆跑了回来,往她手里塞了一颗珍珠,低声说道:“殷姑姑说你刚刚脱难,可能身上没有盘缠,这粒珠子,就作为见面礼,还请你收下。”还没等萧如说出推辞的话,就急匆匆转身跑掉了。
萧如掂量着手中这粒珍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又沉思了一会儿,才向街上路人打听了当铺的所在,径直去了。

当铺外破旧的布帘上写着个大大的“当”字,萧如直闯了进去,正撞见帐房先生如绿豆大小的眼睛。闲话少说,将珍珠置于柜台,帐房先生拿起珍珠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才提笔写下了一张票据,转头对着伙计吩咐道:“狗剩,去拿两百钱来。”
“多少?”萧如疑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她拿着那张淋漓的票据看了半天,才辨认出上面的繁体字龙飞凤舞的写着“破烂珠子一颗,当两百钱”。
“奸商!你欺负我是女人吗?”萧如有些哭笑不得,“好好的一颗珍珠,哪里破烂了?”
帐房先生眼睛抬也不抬,不耐烦的说:“当票上都是这样写的,你争竞这个做什么?”
“好好的一颗珍珠,怎么会只当得两百钱?”萧如继续追问。来到汉朝有些时候了,前几日虽然她病着,可也没闲着,精神稍好的时候总向褚燕打听时下的物价,也算了解些行情,知道珍珠在汉朝属于奢侈品,而两百钱,只不过是在酒馆吃几顿饭就没了的,两者差距太大。
“哟,是你是帐房先生还是我是帐房先生啊!告诉你,小姑娘,现在的物价就是这个样子,有本事你不当啊,要当的话,就是两百钱,多一分都没有!”
“姑娘我不当了!”萧如一时激愤,拿起珍珠转身就走。
她前脚刚出了当铺门,就听见帐房先生狰狞的声音:“她一个姑娘家,孤身一人,一看就知道是外地的,在本地没什么靠山。你们两个快跟在她后面,趁机把珍珠夺回。若是被人撞见,就说是她偷了我们当铺里的珍珠,知道吗?”“知道!”两个伙计齐声回答。
萧如听到这话哪里肯束手就擒,也顾不得形象了,拿出了当年八百米跑的精神,发足猛奔。也不知道是蟠桃的效果,还是危险使然,她居然将当铺那两个居心不良的伙计遥遥拉在后面。
两伙计见状,哪肯善罢甘休,一个大声叫着:“别跑!”一个喊:“前面那个姑娘是小偷,快抓住她!”
因为街上大半人都急着去看张角教众和一群黑衣女人的冲突,剩下这小半倒都是急匆匆赶路的,平时又知道当铺的卑劣行径,不愿多事,因此两个伙计的喊叫没有奏效,萧如三跑两跑,就跑出了小镇,径往西北方而去了。
两个伙计又追了一阵子。这座镇子原本坐落在太行山脉的山脚下,镇子的西北方正是深山密林。眼见萧如拐进一片林子里去了,两个伙计便迟疑的停住了脚步。
一个伙计问道:“哥们,还追吗?”
另一个伙计摇头说道:“算了,前面密林里常年有老虎出没,那小姑娘多半会葬身虎口,你我兄弟又何必去送死呢?”
于是,两人如释重负,踏上归途,准备随便说几句谎话好搪塞交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