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野史笔记中的结局或者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不过是少年朋友们之间的一次偶然聚会,却因为吴国开国皇帝和两大天才谋臣在公众面前的首次集体亮相,被街头巷尾的说书艺人们赋予了很多扑朔迷离的色彩。
有人说那是孙策第一次见到鲁肃,对其的宅心仁厚和睿智沉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鲁肃后来的出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人格外关注孙策和周瑜之间的君臣情谊,大肆宣扬他们之间非比寻常的亲密友谊,神色暧昧地指出,两人“外托君臣之义,实胜骨肉之亲”;还有人醉心于研究美周郎英年早逝的原因,敏锐地指出,小时候的孙权和周瑜关系并不融洽,彼此之间曾有过节,这和他在赤壁之战中对其言听计从的态度大相径庭。
在吴主孙权不澄清、不封杀的含糊态度下,各种八卦消息甚嚣尘上,在整个江东地域广泛流传。潜县小城的三人会首竟成了以后很多辉煌史诗和朝堂阴谋的源头,这点,是吴主孙权始料未及,令他哭笑不得的。
直到孙权病逝,其孙孙皓上台,下达辣手无情的封杀令,各种流言才渐渐平息。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禁言之后,一切关于三人早年活动的故事集体沉默,他们终究被塑造成了没有童年、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
但是,其实还是有迹可寻的。三国末年,江东政局混乱,前线战败消息不断传来,吴主孙皓偏安一域,苟延残喘。民众怀念昔年赤壁之战中樯橹灰飞烟灭、无坚不摧的荣光,说书艺人和草头戏班便竭力渲染那一场群雄斗智斗勇的战役。其中,最受民众欢迎的是群英会蒋干中计的选段。
那段戏是江东才俊的专场,蒋子翼素服过江的时候,周大都督周瑜于大帐之中设宴款待,曾于将醉未醉之即,舞剑狂歌。世人皆以为都督不过佯醉诓骗子翼好使离间之计,然而在说书人的刻意挖掘之下,不为人知的细节开始渐渐浮出——据当年周都督的亲兵回忆,周瑜此后大病三日,正是宿醉未醒、淤郁未解的症状。此后,又有当夜宴会奏乐乐师的后人补充公布自家祖先临终前的回忆,说当时都督吩咐过,坚持要奏十面埋伏的音乐,然后舞剑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声音豪迈悲凉,颇有气势。歌罢,满座欢笑,独瑜眼角有泪花闪烁。众人皆以为是都督醉酒之故,未尝深思。——以上种种,皆是街头巷尾的传闻,不足为凭。但是,如果周瑜流泪确是因为有感而发,再联系到二十年前潜县会面时候孙策的剑歌,一切答案也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相对于江东民众而言,蜀国人民原本是该对这段潜县三人会面的野史不感兴趣才对,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他们所支持的英雄。但事实上,他们对这段不存在于正史的故事却格外关注。蜀国的说书人更是理直气壮地公开说:当年,蜀国的名将赵云赵子龙尚未出道,偶然从潜县经过,恰逢其会。而后,更是以描画高祖皇帝刘邦的方法来来描写赵云当时的心潮澎湃,说赵云那时便在心中暗暗说道“大丈夫当如是”,动了告别师父、下山闯荡、闯个大好名声的心思。

这种传闻其实有很多漏洞:例如说子龙性格谨慎,心智坚定,他的心思怎会因为羡慕其他人的风光一时而轻易触动?此外,高祖皇帝是大汉开国皇帝,难道子龙也有逾越的想法?这个说书人故意挑拨离间,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思,应该是一名别有用心的云黑了。当时正是后主刘禅在位,不知怎么的,传言到了他的耳朵,后主震怒,将那说书人斩首示众。蒙圣主信任,顺平侯赵云并未受到波及,但当年他是否在场便成为一件陈年疑案,无人敢细细探究了。
几年后,蜀军北伐,后主刘禅率军御驾亲征。前方交战正酣,作为北伐军主力大将的骠骑将军马超有一天突然连夜赶回成都,以俗人难以想象的高价拍得一副拙劣的画卷。画卷上画的不过是荒诞不经的演义中,孙策、周瑜、鲁肃三人少年时期在潜县会面的画面:孙策鲜衣怒马,骑行于潜县大街之上,周瑜跪坐于席间,面带微笑,垂目调琴,鲁肃在一旁为乞丐盛粥,煮粥的大锅上热气腾腾。但是这样的画,前些年在东吴遍地都是,不过卖几百钱,现时虽然有禁言令,贩来此处也不过贵了几成。更何况,看那章法意境不过是街头画匠的手笔,平素品位不凡的孟起将军何至于破格收藏呢?人们纷纷议论。
这副画也终于挑起轩然大波。据骠骑将军府多嘴的仆从闲聊时说,马超将军拿着那副画,即刻回府,却丝毫未理会府里急急忙忙赶来嘘寒问暖的娇妻美妾。他拄着长枪,在雪地里坐了半夜,还拍碎了酒窖里一坛珍藏多年的杜康酒,喝得酩酊大醉。——那酒本是他发誓手刃了仇人曹操之后再饮来庆功的。孟起将军的荒唐行径,令他的妻妾们愤怒不已。后来还是当时马超的正妻——已故桓侯张飞之女张星彩仗着父亲的战功和后主对她的怜爱,拿着那副画去告御状。后主见画后慨然长叹,开解马超道:“将军何必执著?逝者已矣。”亲手将画烧毁,又赐给夫妻二人许多财物,遂平息此事,两人和好如初。
后来,那个多嘴的仆从也被张星彩找了个借口给乱棍打死了。——张星彩治家甚严,脾气急躁,有乃父遗风,眼睛里面岂能容得下沙子?
不过,经此风波之后,那副画的内容更是引得一群八卦人士猜测不已。几个月后,赵云将军引军北还,亲往骠骑将军府拜会。此时受人托付、全权拍卖此画的蓬门中人才站出来宣布答案,说那副画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在画的右下角,画着两个面目清秀的少年,正站在孙策枣红马的旁边。其中,一个少年拉扯着另一个少年的衣袖,催他躲避,并竭力张开手掌,为他遮挡枣红马飞溅而起的泥点。
让我们将目光重新投向公元188年十月的潜县。萧如正兴致勃勃地望着这些传说中的风云人物,衣服被泥水溅成星星点点。萧如自己也没料到,她居然能在一天之内,遇到这么多英雄人物。而属于她的多姿多彩的经历,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里,开始上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