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换装、花钱、教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人的效率很高,在辰冰回到成都的第五天,道弥尔就把辰冰要的军火给送来了一批,另外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张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的支票,金额是一千万帝国马克
本来第一师的武装十分的杂乱,由于部队扩充的太快,又得不到正规来源的武器补充,所以第一师几乎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光步枪就有汉阳造、夏利曼、老夏利曼、单发步枪等等,各种步枪的口径还不统一,后勤的杨晓辉三番五次的就这件事跟辰冰诉过苦,而且一些步枪的使用寿命已经老早的超过了,枪的膛线已经被磨的毫无踪迹了。
这一次道弥尔只送来了一万支毛瑟1898式步枪和一百挺马克沁重机枪和六十门75毫米山炮,这已经是他把上海的所有德火商的存货都收刮空了。至于剩下的步枪、机枪和大炮则需要从德国本土起运,还要辰冰再耐心的等上几个月才能到。
这些武器一到成都,第一师下面的几个旅长,团长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了消息,轮流的来辰冰的督署衙门诉苦,目的就一个,要在这个大蛋糕上为自己的部队狠狠咬上一口。第一师加上教导团一共有三万多人,而枪只有一万杆,典型的狼多肉少。辰冰也不管这些家伙的死皮赖脸,对这些武器他有自己的打算,一万杆步枪先分教导团三千,剩下的三个旅各分两千杆,剩下的一千杆分三百给自己的卫队,剩下统统给军官学校,本来由于武器的匮乏,整个军官学校总共只有十几杆真枪,其余的都是用木头做的。至于机枪和大炮,辰冰也不顾第一师的反对,全都塞给了教导团。教导团的黄金雷这些天见到了谁都是笑呵呵的。
有了这些武器的支持,第一师的武器变得统一起来了,整个第一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毛瑟或者汉阳造,汉阳造本来就是仿的毛瑟,除了汉阳兵工厂的出来的质量比不上德国人的罢了之外,两者一点不同都没有。至于淘汰下来的那些枪,辰冰也没有浪费,他把其中枪龄小的,保养的不错的都筛选了出来,用来装备地方警备队。至于那些剩下的破烂,辰冰也想了一辄,他让兵工厂的工人把这些破枪稍微的修理了一番,就打上了枪油,然后发到上海交给徐杰。现在全国到处都是革命,枪支绝对的供不应求,这些破枪说不定还能卖上一笔好价钱。
有了道弥尔送来的这笔相当于三千万大洋的德国马克后,辰冰本来显得十分拮据的财政一下子变得宽敞起来了。但是辰冰放一分钱放到省财政里面,他拿出了一半交给了徐杰,作为以后在上海购买各种机械的资金,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辰冰还是给徐杰增派了卫兵和几个以前在藩台管钱粮的老吏管理这笔资金。至于剩下的一半,辰冰又分了一半,作为军饷放着,剩下的全部投入到即将开始的义务教育。
刚过完了新年的四川的普通百姓们突然发现了一些身边的变化,比如说村子里面忽然来了一支穿着军装的队伍,本来村子里的人还以为是大兵的呢,赶紧的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和鸡鸭什么的都藏了起来,妇人女孩们都躲在了家里,不敢再出门。结果这些大兵一点都不像以前来过的,从来都不进村子,整天的就在村前的荒地上盖房子。日子久了,村子里的人也不怕了,大家也都敢远远的看着这些奇怪的大兵在那里盖着房子。这些大兵看到有村民围观他们,也不恼,还试着用手里白花花的银圆跟在围观的村民买鸡鸭,猪肉等。一开始,也没有人敢相信,当兵的拿东西还要给钱,笑话。只要送过来,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但是也有胆大的,看着白花花的银圆心里直发痒,瞒着家里的长辈偷偷的捉了一支家养的老母鸡送过去,结果这些当兵的真给钱了,一块白花花银圆,这能买上十几只鸡。很快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都把家里的鸡鸭,小猪赶了过来。之后,每天一大早,在这个营地外面就会有村民开始摆摊,鸡蛋、活鸡鸭、蔬菜等等。

这些人盖得房子用的都是上好的砖块和石料,房子前还整出了一大片的空地。等这些房子盖好之后,这些房子就成了村子里面最好看的房子,甚至还比村里的里正家的房子还要好的多。
等这些大兵把房子建好了之后,就走了,村民们把这些大兵送了好几里路,他们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兵,摸着手里白花花的银圆,真舍不得这些大兵走。
这些大兵走了之后,很快村子里面又来了一批陌生人,人不多,也就三五个,都是年轻的穿着城里面才有的洋装,这些人第一晚住在了里正的家里,第二天,里正和几个族长召集了全村的老小,然后其中的一个年轻人在台上说了半天,但是他说的什么义务教育,国家希望这些词都没听明白,只有最后一句听懂了,要把自家的娃娃送去读书,这些年轻人就是先生。
下面的人不干了,读书在他们看来都是有钱人家的娃才能读的,他们哪供的起啊,纷纷的七嘴八舌的叫嚷,最后还是里正站起来狠狠的教训几个人才压下去,里正又解释了半天,这些小老百姓才还是有点怀疑的相信了这些先生们教书不收钱。虽然觉得这些先生不收钱,但是一看就这么的年轻,一点也不像村子里的那个在刘大户家教书的老塾师,怎么看都不像个先生啊。里正也不管下面的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直接的说了一声所有的娃都必须去之后就散了场。
第二天,里正一大早就带着人就挨家挨户的敲门了,很快整个村子里的六到十二岁的儿童都被带到了先前修的大房子那,五个年轻的先生在房子的院门口等着这些新入学的学生们。这些学生进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这些孩子从一出生到现在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洗过一次澡,他们顶多是在夏天的时候下过河,所以辰冰在要求工兵建学校的时候都带了一个小型的浴室,浴室不大,但是也让这五个刚从新式中学出来的年轻人们费了好大的劲,因为他们从没有烧过柴火,为了烧满一池的热水,费劲了千辛万苦。等到孩子们洗过了人生中第一的热水澡后,他们发现原本他们破破烂烂的衣服没了,先生们给每人发了两套新衣服,雪白的衬衫、黑色的小马甲,外面是辰冰仿照日本学生装的外套。至于鞋则不是皮鞋,而是便宜的布鞋。等这些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穿上了平生的一身新衣服后,先生们把他们领到了食堂,辰冰知道现在的中国人都普遍的有些营养不良,所以辰冰在每个小学都建了食堂,为这些学生们的提供免费的早饭和午饭。早饭一个鸡蛋加两馒头、稀饭,午饭土豆为主食,副食鱼干、豆制品为主。当这些刚刚穿上了新衣服的学生在先生们的指挥下排队拿着刚发的饭盒打饭的时候眼睛都死死的盯着了那堆得老高的馒头山和旁边的只有过年才吃得到的鸡蛋。
第一天这些先生没有讲课,只是互相的做了介绍,讲了讲课堂里的规矩,就放学了。当这些学生穿着洋气的新衣服的回家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村民们都睁大了眼睛,等他们在听完他们的娃说完今天在学校里的稀罕事后,这些小老百姓才真正的有点相信新的官爷们好像和以前的真的不同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