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释谣(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翻山越岭,躲躲藏藏,见到梁兵人多的时候,李轩便往一旁暗处躲起,暂避一下。若是落单的,就没有那么好运,玄龙剑一出,没个活命的。
多日山林生活,使李轩不再是那个养尊处优的李轩,与军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磨练。虽然衣衫褴褛,胡须虬髯,污蓬垢面,但此刻的李轩才能体会到生的乐趣,只要他还活着,一切皆有希望。
李轩披头散发的走在山路间,衣物早已被山间荆棘刮破,平时玄龙剑也是藏在外袍之中,不虞被别人看出。山路渐缓,已近平原,前方城郭已经隐隐可见。
逐渐接近城郭,才发现竟是荥阳。回想当日入城时是何等的风光,而如今却是落魄至此,李轩不禁唏嘘不已。
战时的荥阳城防严谨,限时开关城门,现在还未到开城之时,城门外已经挤满了进城赶早集的人群,熙熙攘攘。李轩也混在其中,以他现在的衣着,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流浪人模样。他也乐得如此,在此战乱年代,不乏流浪者,这样也不会引起别人注意,而将玄龙剑藏身于外袍之下,也是有此意。
城门咿呀缓缓打开,人群开始往门缝拥挤而去,待到城门完全打开,才看见门道两旁站着两队梁兵,表情冷漠。人群缓缓朝城中挤进去,过了门道,一个梁将高踞马上,扬着马鞭,喝道:“都不要挤,一个一个通过,前面的走快点,不要挡住后面的路。”
李轩低头藏身人群之中,装作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和人群一起进城,其实他也弄不清楚为何要冒险进入荥阳,或许冥冥之中命运已有安排。
突然前方一阵阻滞,只听那梁将骂道:“死老汉子,一把老骨头还不去死,还挤什么挤,走如此慢,后面的人还进不进城了,你奶奶的,存心找打。”
一鞭子抽在前面一老汉身上,老汉身上衣物单薄,被鞭子抽中,瘦弱的身躯上立刻显现出一道血痕。跌倒在地,更是使人流为之停滞。
梁军见老汉倒地,更加阻挡了人流,继续破口大骂,一边抽鞭子,一边指使一旁梁兵去把老汉架开。
李轩见状,挤上前去,在梁兵走近之前,扶起老汉,赶紧往城墙脚躲去。
老汉受了几鞭子,已经忍得一头冷汗,还能开口答谢:“哎呦,多谢小哥相扶,不然老汉儿我还不知被这些畜生带去怎么折磨。”
李轩还礼道:“老丈不必多礼,这梁兵怎得这般凶悍,竟对一老人下此狠手。”
老汉咳嗽两声,沉声道:“还是唐军雅王在城的时候好,城门早开晚闭,入城做些小买卖也无须缴税。哪像现在,康王朱友孜亲守荥阳,立刻弄得满城乌烟瘴气,就是卖棵葱,也要课上税,还是雅王好啊,也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是否安康。”老汉脸上现出神往的神色。
李轩脸上微红,当初自己下令城防放松,只是自己骄心日盛,认为梁军随时来攻,都可从容将其击退,却是方便了来往百姓。种下那日骄心之因,才得今时流离之果。又记起斩杀史敬思者朱友孜,不由目露杀机,旋亦逝去。
李轩暗叹一声,道:“那雅王真的那么得百姓之心么?”
老汉惊愕的看着李轩,道:“小哥像是刚到这乱世,说起这雅王殿下,谁人不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个大英雄,谁人不将他视为唐室中兴的希望。一路长胜,所到之处,无不轻徭免赋,平等待民,更不许军队扰民,只要雅王殿下在,百姓们不愁过上平安的好日子。只是新近一败,却不损殿下在我们心中的威名,我们都暗自在心中为殿下祈祷,期盼殿下早日归来。”
这回轮到李轩错愕,没想到他在百姓心目中竟有如此地位,更是坚定了他征伐天下的信念,只是为了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此时的李轩再次奋起斗志,誓要重整旗鼓,一扫连日的颓废心情。
老汉惊愕的看着李轩双目射出坚定的神色,道:“依老头看,小哥也是非凡人,何不早日去投靠唐军,混个军功,也好过现在四处流浪啊。要是老头子我还再年轻十岁,我便去投靠唐军得了。”
李轩听完不禁莞尔,笑道:“老丈莫要说笑,本……我这副懒散模样,怕是没人要吧。”
老汉摇头道:“岂是如此,雅王殿下胸怀天下,只要是有志之士,皆能在他那得到应得的。现在他帐下不是同时拥有原来的梁将和晋将么?”
“老丈为何对那雅王如此了解?”李轩问道。
老汉嘿嘿笑道:“这也算不上什么了解,只是卖几棵菜闲时和旁边同道聊聊,打发时间而已。”
李轩心道原来如此,心中不由感激,能在百姓心中留下好印象可不容易啊。

不由凑进老汉耳旁道:“不瞒老丈,其实那雅王现在安好无恙,不日将引军再来,定不负百姓对他的期望。”
老汉一愣,看着李轩道:“我道你是非凡人吧,刚还一副不知殿下为何人的样子,现在又一副刚和殿下见过面的样子。”
李轩自知言多必失,心中突然一动,计上心头,连忙打个哈哈道:“这个天机不宜泄露,老丈可要守口如瓶,我再透露给老丈一个消息。”说完在老汉耳畔又低语几句,听得老汉又惊又喜,连忙追问此事当真不假。
李轩拍拍胸脯道:“老丈看我像是个唬人的样子吗?其实我是在为雅王殿下……嘿嘿,老丈知道的啦,切记要为我保密哦。”
老汉连连点头称是,让李轩放心。
李轩见状,道:“今日与老丈相遇,实是缘分,不过小子还有要事在身,先行告退,不叨扰老丈了。”
说完一个转身,健步如飞,闪入人群之中。
留下老汉在原地发了会呆,自思此人谈吐得体,说的话又不似哄人,嘿,今日轮到我老汉有谈资了,免得被往日旁边那两小子笑话我老汉不知天下事,这次听来的消息足够他们大吃一惊。
其实李轩早知此老汉口风必定不严,不然就不会在不知他李轩底细的情况下便和他如此攀谈,所以故意胡扯一个谎话,让老汉去传播。这或许是口风不严之人的好处,极易为他人传播流言。
刘鄩啊刘鄩,看你这回如何收场。
李轩一日在城中闲逛,了解城中情况,一面等待城门再次开放之时,出城往板渚方向赶去。
一路北上,却见逃亡难民凄惨之状,被新胜的梁军肆意掳掠。李轩虽心中愤恨,却因身单力薄,不能出手相助,只能寻找机会,见有落单梁兵,祭出玄龙剑以泄愤。
夕阳斜照,晚秋的山景,已由漫山翠绿变为金黄,树叶随瑟瑟秋风飘落满山,铺就一条松软金灿的山路。漫步其中,更能使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秋至夏消,一年四季景色轮番转换。
李轩却毫无心思欣赏这自然美景,独自踩在松软的落叶之上,孤单形影的赶路,只要自己早一日赶到广武,早一日重振唐军,便能早日击败梁军,统一中原,使百姓早一日脱离战乱之苦。
一路独行,一路自省,待李轩行至板渚城外之时,过往种种教训已是了记于心。
见着板渚城头上仍竖起大唐旗帜,李轩不禁发出会心一笑,希望尚在。
平定天下的征战将从板渚重新开始!
李轩阔步走向板渚城,在城外平原上与唐军巡逻骑兵相遇。
为首之将拦下李轩,持枪指向他问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来到此处所为何事?”
李轩理起多日未洗的头发,抚了抚脸上的扎刺胡须,露出灿烂笑容,反问道:“认得我吗?”
领将闻言一怔,还没人这样回过他的话。还在发怔,身后的士卒有人低声道:“这不是雅王殿下吗?”
一人发声,立刻传开,人人议论。
“是啊,这不正是殿下么?”
“真的是雅王殿下啊!”
……
讨论之声愈来愈高。
领将盯着李轩看了半晌,幡然醒悟,大喜,立即收枪下马,跪拜道:“末将冯维,不识殿下真面目,至此失礼,望殿下恕罪。”
士卒见主将跪拜,纷纷跟着跪下,连声“雅王千岁”。
李轩哈哈一笑,扶起冯维,道:“将军免礼,众将士免礼。本王现在满身污垢,难怪将军认不出来。”
冯维转身喝道:“还不赶紧回城通报,再让出一骑与殿下。”
再转身面向李轩道:“请殿下与末将一同归城。”
李轩点头,与冯维一同策马回城。
这冯维原来是杜泰名手下偏将,难怪对李轩印象不深,倒是他手下士卒在潼关之战中见过李轩,反而印象深刻。
回城路上,李轩已从冯维处得知现今基本形势。
唐军汜水一败之后,王彦章与敬翔退守板渚,管威的玄幽军团本要绕道偷袭虎牢,听闻李轩兵败,立即赶回板渚,与王彦章等会合。唐梁两军在此已经交战多次,唐军始终坚持守城,让梁军多次无功而返。而近日杜泰名已经领军抵达,更是稳守板渚,粮草补给源源从晋军控制的大河北岸运来,使唐军不愁粮草问题。
听闻唐军汜水大败,史敬思更于此役阵亡,偃师的梁军立即发动对迴洛的进攻。独守此城的王之颖王之博两兄弟边战边退,撤入北邙山,在山林中扎营,与梁军周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