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谋杀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纷纷扬扬的雪花轻轻地飘着,很快就把大地装扮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紫衣倚在窗前,信送出去一月有余了,窅娘姐姐也该收到信了吧?此时的雪搅乱她的心绪,“落花飞絮两蒙蒙,为谁错落下九重。长忆灞桥①离别后,夜寒后庭愁思浓。”她叹了口气,还是忘不了他了。
“小姐,怎么好好地提到灞桥了?”丝竹端着一碗银耳莲子羹进来,放到了桌上,“赵公子让人熬了银耳莲子羹给小姐,小姐趁热喝吧。”
“银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②,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③,银耳莲子羹这个天吃很温补的。”紫衣将清花细瓷碗端起来,递给丝竹,“你吃吧。”
“我?”丝竹不解地望着紫衣。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赵府里的丫鬟都在欺负你,不是么?”紫衣叹息道:“以前你跟我在周府,虽然不是什么金枝玉叶的大小姐,但是比起一般人家的女孩子总还是强些的,府里的那些人见到你哪个不是唤你一声‘丝雨姑娘’,你什么时候又做过粗重活呢?他们不敢对我怎么样,只好把气出在你身上了,是我连累了你啊!”
丝雨听到紫衣这样说,鼻子一酸,眼睛红了,“小姐怎么这样说呢,要是没有小姐,奴婢恐怕早就饿死在街边了,哪能像现在这样,可以读书识字、弹琴作赋的?”
“你说,我是不是太固执了?”紫衣问道:“我是不是应该回唐国去找他,毕竟,男人的三妻四妾是多么平常的事情,尽管,我不赞同。”
“小姐,奴婢资质愚钝,不知道该怎样劝小姐。但是我知道,小姐您现在回去是不会开心的,那小姐为什么不试着放下呢,无论是那个他,还是自己的心结。”丝雨继续说道:“小姐曾经告诉过我,是法无法,无法有法,顿悟为法。”
“那么现在你也放下什么主仆之分,坐下来把这碗莲子银耳羹给吃了。”紫衣笑道:“记得倒是清楚,怎么每次我让你不要再称自己是奴婢你都不肯呢?真是个榆木脑袋,气死我了!”
紫衣趁丝雨犹豫的时候,将调羹碰了一下她的唇。丝雨一惊,不知道紫衣想要做什么。紫衣将碗放到她手上,“你碰过了,这一碗都是你的了,坐下吃吧。”
“赵大嫂,你怎么来了。”紫衣转身看见贺氏站在屋外,“天气那么冷,有什么事情进来说吧。”
“我有点事情想和你单独谈谈,你能不能……”贺氏看了一眼丝竹。
“丝竹,你先出去吧。”紫衣淡淡地说道,她大概已经猜到贺氏想说什么了,看样子,也是她应该离开赵府的时候了。
“裴小姐,你能不能嫁给相公啊?”贺氏低着头说道。
“怎么你希望和我分享自己的夫君么?”紫衣看着她,“还是我看起来像是狐媚女子,像要抢你夫君?”
“不,不是的!”贺氏慌忙说道:“我也知道,我的要求有点唐突,要裴小姐做妾室的确是委屈了裴小姐,但是我看得出来夫君真的很喜欢你。不然……我们不分大小,今后姐妹相称好了。我可以叫你紫衣妹妹么?”
“姐妹相称并无不可,但是共事一夫?”紫衣笑了,“赵大嫂可以容忍,紫衣却是不能容忍的!千百年来,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她们已经习惯了夫君对自己的不忠,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她们还会帮自己的夫君挑选妾室。我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想的,难道爱一个可以和别人分享他么?或许她们觉得这样做是对夫君的尊重,是对夫君的爱,但是在紫衣心中,我既然对他一心一意,他也应该这样对我,不是么?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④。”
“紫衣妹妹,我书读得少,你讲的那些我不懂。”贺氏淡然道:“我只知道,爱一个人是希望他快乐的,如果相公不开心,我也不会开心的。”
“赵大嫂,或许你说得对吧。”紫衣叹了口气,“可惜,我做不到。”是啊,如果我做得到,应该会回到唐朝找李大哥吧。
“紫衣妹妹你再好好想想,我先回去了。”桌上的红烛燃烧着,发出“噗噗”的声音,蜡油一滴一滴流了下来,好像美人的泪水一样。

“小姐,我们就这样不辞而别?”丝雨小声问道。
“我没有不辞而别,不是放了封信在桌子上了么?”紫衣低声道:“不要再说话了,要是被赵大哥发现我们就走不了了。”
“可是……”
“嘘……”紫衣捂着她的嘴,“没有什么可是,你知道么?”
丝竹点了点头。
“终于出来了!”紫衣打开赵府的后门,蹑手蹑脚走了出去。
“小姐,奴婢还是觉得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的,你难道想看着赵大嫂不开心的样子?还有,你在赵府也会被欺负的,还是走了好。”紫衣想了想,“还是赶快出城吧,被赵大哥发现了,他肯定要追来的。”
“可是小姐这样走了,赵公子肯定会不开心的。”丝竹自言自语着,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
“呀!”紫衣顾着和丝竹说话,没有注意看前面,撞到了一个人。
“你这个人怎么走路的,撞到人都不说声‘对不起’的么?”丝竹赶忙拉着紫衣细细检查,“小姐,您有什么地方不舒服?”
紫衣笑了,“我又不是瓷做的娃娃,哪里有那么不结实的?再说,是我自己走路的时候不当心,怪不得别人的!该是我向他说‘对不起’才是!”紫衣抬起头,“咦?人怎么不见了?”
“真是作孽哟!”一个更夫走过来说道:“好好的一个书生,竟然杀了自己的妻子,哎……也就只有他的书童相信他,还在为他的事情奔走。”
“老伯,到底出什么事了?”紫衣好奇道。
“姑娘你一定刚到开封不久吧?”那更夫叹了口气,“事情是这样的,城里有个很有钱的王员外,有一个女儿,是他原配夫人生的,他原配夫人在七年前去世了,过了两年,他又娶了个续弦,生了个儿子。他女儿在三年前嫁给了个书生,虽然日子不算太富裕,倒也是和和美美的。这个王小姐一点儿大小姐的脾气都没有,真是个好人呢,经常救济贫苦的人。前不久,王员外死了,把大部分的财产都给了他女儿,结果那书生起了贪念,将那王小姐打昏了,做出上吊自杀的样子,又冒充王小姐的笔记,写了封信给她继母,说她梦到她爹娘来找她,她就随他们去了。”
“那后来是怎么发现不是自杀是谋杀的?”紫衣问道。
“那继母看了信,觉得有可疑,就报了官,后来官府发现上吊的绳子太短了,人站在桌子上根本没有可能自己吊上去,分明是一桩谋杀案。”那更夫叹了口气,“人哪,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啊?听说那书生在官府去的时候还抱着王小姐的尸首在哭呢!”
“哦?”不知道为什么,紫衣觉得不是书生害了那小姐,她突然对这件事情起了兴趣,决定去看看,“紫衣,我们去衙门看看!”
“小姐,不出城了?”丝竹问道。
“现在有比出城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紫衣拉着丝竹道:“快点啦,救人要紧。”希望那个小姐还有得救。
【注】①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
②出自《神农本草经》
③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全文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