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单福之志 我之雄心【附说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庶乃寒门之后,自荐而不得二将军重用,闻钟之事,以为义士,愿为之谋。
——《蜀汉先帝传》
我素来在亲兵侍卫中有着不错的人缘,因为我对朋友够义气,甚至敢为了兄弟挑战喝醉了的煞神张飞。孙乾先生更如同我的授业恩师一样,经常教导于我。可是,挑战张飞在刘备的眼中成了以下犯上的典型,我并不得他的信任,甚至当不上一名校尉甚至军侯。
这次又被刘备陷害,几乎死在了袁术军的手中。可我到现在都搞不懂到底是如何将我们留在这里的。蒙汗药的味道,我虽然并不熟悉,可今夜让我沉睡的肯定不是它。因为我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甚至有种特别有活力的感觉。这决不是蒙汗药能够产生的。
“麻沸散。”康月看着我一头雾水,冥思苦想的样子,猜到了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单福。”国桂说的,却是我先前一个心里疑惑的答案。
听到麻沸散,这三个字,我陡然想起如今的太医令华佗,有一门独门的绝技,就是开膛治病。他能用刀将腹痛的病人开膛破肚,消除病灶之后,再用鱼肠线缝合起来。这种神乎其神的奇迹,全靠一种叫做麻沸散的药物来维持患者的长时间沉睡。
刘备军中虽然走了华佗,可是还有华佗的一名弟子在。此人叫做吴普(《三国志*方伎传》)。也许他带着大量的麻沸散吧。这正好解释了严正前一晚对我说的那些零零碎碎听来的字眼,没想到,一时间的失察,差点将自己葬身在这里。
“原来我是中了这招。”我自言自语了一句,接着问道,“那单福又是何人?”
“单福先生料事如神,且剑术高强。”国桂说。
“高人。”康月说了两个字。
“半文人。”鲍出学着康月的样子,双手抱在胸前,酷酷的说。
这三个人,哎,我本来就没指望他们能说出什么有意义的话来。国桂虽然年长,可是没念过书的他言语有些匮乏,形容一个人,也就是那几种。康月倒是看过一些书,虽然大部分看不懂。可他一句话总会将所有的意思都浓缩在一起了,我怎么去理解?鲍出这家伙与其说是个战将,还不如说是个大力气的活宝,有他在倒是不愁没有乐趣,只是正经话很少能从他的嘴里冒出来的。
赵似男看都没看鲍出,继续帮我小心翼翼的用湿巾擦拭伤口。只是小心翼翼并不等于轻拿轻放,她紧紧攥着我的胳膊,这我不反对,可是她那力量几乎把我的胳膊整个的给弄断了。
“似男,你轻点,你轻点。”我也顾不上什么单福了,先顾着自己的胳膊要紧。
“哦。”赵似男答应了一句,放松了那两只白白嫩嫩的手,幸福的笑着。
“单福,我好像听糜竺说过,单福乃是颍川书院一个半路出家的学子,听说以前乃是这豫州一带有名的游侠,原名叫徐庶,为了进书院改名单福。糜竺到颍川游说陈家的时候,这单福主动跟上来投靠了主…刘备。”
宣真见大家都要帮我自立,他也连忙改口,不再管那刘备叫做主公了,看来他也决心从这勾心斗角的阵营中帮我独立出来。
“当时刘备以种菜韬晦,他便寄身二将军麾下,可惜他出身寒门,学识也并不丰富,并不被二将军所重。最近在编制曲部之时,只在国桂当校尉的关羽曲部下做了司马。”
“学识丰富?”我想到了孙乾,大儒郑玄的学生,刘备阵营中一打一的学识高深,却因为我,恐怕再不得刘备赏识了。可是,我又想到了他在我受张飞重伤后对我的疏远,孙乾他到底会不会跟着我离开刘备呢?
“可他料事如神!”国桂掰着手指头说,“编制的时候,单福就说过‘祸来’之言。而后下令偷偷离营,偷袭袁术军大营的时候,单福荐我要暗自留下几十人通报大营的消息。我没有听,不然也不会这么晚才赶回来。大营火起的时候,他劝我偷偷回军,我去请示关羽,结果不得果。要是早知道兄弟你在大营中,我早就赶回来了!他又劝我派人到各营中寻你,我便做了,果然没有你的踪影,恰巧这时候孙乾大人派来的亲兵就来了,将你的事情告之于我,我这才急忙的回军来救你。”
鲍出接着说“我们坚信你能够自立,也是因为他的判断。单福说你以义为先,合他口味,他要来帮你。”
“什么!”这神人居然被认为学识不深。我也顾不上浑身伤痛了,站了起来,“若有此人助我,我为何不能自立!”
我明白,徐庶在关羽手下也是郁郁寡欢,不能得宠,一个低微出身的文人还不如一个低微出身的武将能够让人看重,尤其是关羽。但是我就不一样了,如今刘备还未入了徐州,国桂、康月作为曲部校尉等于座拥关羽的所有曲部,有一千人,再加上其他愿意同我一并离开的人,尤其是活下来的这三十一名老兵,说不定我手下就有一千五百人。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决不能明着对我下手,这让我能够大摇大摆的离开他的营寨。单福若是真的料事如神,有大谋略,便也不怕刘备的小手段,而且我这个出身奴隶的人必然对他言听计从,无比信任和重用。徐州车胄立足未稳,袁术又是兴兵道远,离了根本,这徐州和淮南正好能让一千五百人大展身手。

一个游侠弃武从文,绝对不是单单想要做个司马或是州牧这种小官的,说不定,他是要做开国元勋?
我心头巨震,一时间又想起了仇人曹操在许田围猎时候的身影。
“天下豪强,不差我一个!”我右手紧紧的握拳,狠狠的挥舞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单福: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徐庶的志向是“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和诸葛亮的志向是一样远大的。
历史上,在颍川书院学不下去的徐庶这一年带着母亲由颍川逃难到了荆州,然后才接触到了荆州士人集团,如诸葛亮、庞统、司马徽等,又见到刘表虚有其表,后来刘备投靠了荆州,这才去投效了刘备。
而我认为,徐庶之前的不出仕,包括在颍川、荆州前期,皆是因为没有出头的机会。他认为他应该是王佐之才,而不是碌碌文臣,所以他宁可被埋没也不愿意接受刘表的争辟。他被迫投靠曹操之后,曹操手下文臣谋士极多,他只好违背意愿做了碌碌文臣,这也是不得已,作为反抗的一种,他这才“一言不发”。
这本书中,糜竺作为刘备的秘密力量在游说大族的时候,注意到天下闻名的颍川书院中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也正常。而徐庶此时正在北上许昌或是南下荆州的抉择之中,有了现成的机会,便跟着糜竺进入了刘备的阵营,这也理所应当。
而刘备在同司马徽交谈之前,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缺少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谋主,关羽不喜文人,张飞对出身贫寒的前游侠也不太感兴趣,让徐庶萌生退意,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历史上,这一时期刘备身边的文人谋士除了几个同生共死过的老家伙外,几乎都离他而去。比如曹操入主徐州时候的陈纪、陈群父子,当时陈群可是刘备的徐州别驾,也就是刘备集团的第二把手!在政治地位上甚至高于关张的核心人物!这样的人都受不了当时三兄弟的白眼,投效了曹操,可见当时刘备集团内对于谋士的不看重。陈群的才华在三国中也是有名的,曹魏的掌门人曾两次托孤。魏文帝的时候,陈群坐到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并录尚书事,总揽朝政,这样的官职几乎比诸葛亮在蜀国的权势还要大!陈群在几次对曹魏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国志*陈群传》中说“制九品中正制,群所建也。”再比如陈登,此人曾以一敌十,在199年打败了当时风头正劲的孙策军,打得当时孙权领的军队,溃不成军。这样的人物,刘备居然也不能拉拢过来,反而让他投了曹操。徐州多文少武,此时扬州孙策战乱,又有不少文臣从徐州经过,刘备居然一个也没有收,可想刘备此时用人效率之低。(刘晔、赵昱、王朗、许邵、华歆、鲁肃全部曾经在刘备统治徐州时在徐州待过。)
而徐庶听闻主角所作之事后,作为前游侠,自然对主角有一份天然的好感,想做出一番试探,若是见到主角能成大事,则可离开刘备这令他憋闷的势力。而现在投效主角,以后自然不会推荐诸葛亮,因为他还不认识诸葛亮。
关于徐庶化名单福,这个“单”。古籍中常见”单家“一词。如《晋书。苏峻传》:”峻本以单家,聚众于扰攘之际。“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叙薛夏事迹:”薛夏字宣声,天水人也。博学有才。天水旧有姜、净、任、赵四姓,常推于郡中,而夏为单家,不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游逸,东诣京师。“所以《魏略》所谓徐庶”本单家子“,是说徐庶出身寒微,非高门大族。并非说徐庶本是姓单人家之子。出身贫寒,再加上曾经当过游侠,被官府缉拿有过案底,徐庶确实不好找工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