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回 悠悠三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都是用来描写时光流逝的词句。正如韶华流逝或者逝往也者如斯夫!不舍止也昼夜。总之,这些描写时间流逝的词句都告诉了我们,叶知秋离开众人的视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岁月如苍狗,叶知秋离开人们的视线已经长达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中,这片土地上的花草树木历时了三轮凋谢,但风景还是那片风景,人们的习俗还是保持他们原有的特色,而这片大陆上的人却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事情也经历了很多的改变。正所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心多烦忧。这三年的游历生活,使叶知秋变得更为成熟了。
在这三年里,也有很多人在叶知秋离开他们视线后也曾多方打听叶知秋的消息,尤其是那些对叶知秋持有特别好感的势力人物,但都不得而果。那叶知秋这三年的时间又多做了些什么呢?这三年来叶知秋到底躲藏在什么地方修炼呢?原来叶知秋利用这三年的时间周游了整个神方大陆的每一寸土地,领略了每个地方的不同风土人情,可以说,叶知秋领略过那些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甚至是娱乐基本靠手的部落民族生活。说实话,叶知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显得更加的成熟和稳健了,同时也令人喜悦的事情,叶知秋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另外还有一个也快要降临这个人世间了,夏丝蝶为叶知秋生了一个十分可爱又健康的少爷,郝连妙镇也给叶知秋添加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第三个还没有出世的孩子,他的母亲李小语正辛苦的孕育着他那健康而又活泼的小生命。叶知秋虽然做了父亲,也非常的高兴,其实还有一个比叶知秋做父亲还要高兴的人,她就是叶若心,自从她做了叶知秋这几个孩子的姑姑后,她整个人似乎也成熟了许多,身上似乎也有了母爱的光辉。当然,叶若心这三年也长大了,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这三年的时间里,叶知秋再也没有躲避他的感情世界,叶知秋当初就明白郝连妙真对他的情感,但那个时候的叶知秋一直在躲避,而且就连已经成婚了李小语对他的感情也在躲避,可以说,叶知秋在感情的世界中绝对没有他在军事部署中那么明智。不过这三年的周游经历,让叶知秋明白了很多当初他可能明白,但又不想面对的一些问题,比如:他对感情的认知,比如他对来到这片大陆上的清醒自我认知和定位,以前叶知秋即使听袁天佐说他是什么真命天子,又或者是什么紫薇真君,叶知秋都是发自内心中的极力排斥。所以叶知秋在接受了郝连妙真后,在游历的时光中与郝连妙真办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婚礼,而这个婚礼上的宾客就是那些同在一个地方住宿的陌生客人以及叶知秋手下的那三十护卫以及袁天佐和柳书琴参加了,虽然叶知秋觉得这样有点对不住郝连妙真,但郝连妙真似乎已经很满足了。当然,叶知秋在这三年时间里周游各个地方,他也看到很多不堪入目的情景,而这些情景也让叶知秋很是感慨,因为不管在什么时空、什么地方,都存在**裸的欺善怕恶的现象。这些都对叶知秋的感性认识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同时也是这些感性认识,才让叶知秋真正明白了他身上肩负的使命,又或者说他内心中的那份野心和狂燥,让叶知秋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权力更高时,他才能真正的为百姓、为那些需要的人做些他应该能做到的事情,当然,叶知秋并不是很盲目的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伸出他的手,叶知秋不是这样的人,他性格虽然有点懦弱,但绝对不是烂好先生。
袁天佐这三年时间也都跟在叶知秋的身边,袁天佐从叶知秋身上也学会了一点:做个甩手掌柜。虽然叶知秋当初将袁天佐留在甘宁郡做一个统筹调剂的人,但袁天佐很不甩叶知秋的面子,而是简单做了一些交代后,他屁颠屁颠的跟在叶知秋的身边,做了一回老管家,而这一做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袁天做也曾经常性的问叶知秋什么时候回去,回去要做些什么呀,叶知秋似乎已经想通了他身上的责任,但叶知秋总是笑呵呵的不给予袁天佐任何正面的回答,这让袁天佐心中很是苦恼,当然,袁天佐知道这并不是叶知秋怪罪于他,而是叶知秋有他自身的考量。袁天佐虽然不是叶知秋肚子中的蛔虫,但袁天佐也基本清楚叶知秋用三年的时间游历整个大陆的一些内在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神方大陆上只有强大的九个国家,甚至还有那些夹在这九个国家中的一些小公国,世人却不知道在大陆的东海岸线上还有一个十分嚣张的民族,一个已经建府立国的民族,这个国家就是东倭国(族),一个欺善怕恶的民族;在大陆极北之地也存在一些十分凶悍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没有任何组织性可言,当他们的物资缺乏时,就会出动他们仅有的骑兵掠夺他们周边的国家或民族。这些因素的存在的确给了叶知秋很大的感触,尤其是对海岸线上的岛国—东倭国,叶知秋更是十分的痛恨,或许叶知秋的骨子里还保存着他前世身上那仅有的民族情绪和愤青情绪吧,虽然他前世是个相对比较懦弱的人,但懦弱并不因此就意味着他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敢争。
袁天佐这三年中几乎和叶知秋是没有离开过,同时叶知秋也几乎没有割断与袁世民的联系,叶知秋一直都通过暗夜分队和袁世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一直关注着甘宁郡的发展和华文帝国的局势变化,甚至叶知秋在外周游时,有时也不忘给甘宁郡拉拢一些出色的人才和商业发展机会。袁天佐同时也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与叶知秋分析:一个分割的大陆和一个统一的大陆之间的区别,人们生活安定的变化,等等。当然了,叶知秋思想上的成熟和人格魅力上的成熟都间接的让袁天佐感到兴奋,或许这次游历对叶知秋的成长都是一件十分美满的好事。
这三年中,大陆上各个势力都在全力的发展本国的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不断完善国家正规军队的战斗力,后备役的完善。他们这么努力,就是需要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一旦来临时,大陆将会再次陷入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事件,真正引发一场超大规模的大陆争霸战,这些都是叶知秋在游历时明察暗访中得到的令人担心的消息,而这些消息又间接的刺激了叶知秋的野心和爱心,野心是建立爱心基础之上的,没有博爱精神,叶知秋不可能会为更多的民众着想;没有博爱精神,叶知秋完全可以过着现在这种令人惬意的生活;没有这些博爱精神,叶知秋就不可能想到为其他人多做点什么。这些都让叶知秋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绝对的权力,才能真正的为民众着想,当然绝对的权力也会导致绝对的**,而这个问题则不是叶知秋暂时需要考虑的。叶知秋有了这些思想上的变化后,袁天佐又经常性的拿神月王国的女王倪依静做实例,神月王国立国的宗旨就是想要维持大陆的和平,但神月王国立国这么多年来,他又有哪次成功的做到了他们的理想,这些不是说他们的想法不现实,而是方法错了,理想加上正确的方法,才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就拿神月王国现任女王倪依静来说吧,倪依静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明年她必须要大婚了,这些都是前几任女王留下来的规矩,说实话,倪依静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政治家,同时也很有能耐的女王,但她却一直受到了神月王国内的那些士族的制约,这也是神月王国虽有很好的想法,但一直没能实现的一个根本原因,只有打破这些传统,这个想法才有可能会实现。

叶知秋从袁天佐的嘴巴里听到拿倪依静做实例的事情,叶知秋也感到一种苦笑,因为,这三年来,倪依静从来没有放弃打探叶知秋的任何消息。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倪依静对叶知秋产生了一种爱恋的感觉,而这种爱恋压根就没有结局。除非叶知秋放弃他现在的三位妻子,又或者,倪依静放弃她的王位。但这些都是不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华文帝国这三年的发展也是令人感到喜悦的,帝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再上了一个台阶,财政赋税不断的填充着国家的国库。而甘宁郡的发展则是在华文帝国整个郡制中发展最迅速的,以一个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到了华文帝国内最富有的一个郡制,这些都是令人惊讶和瞠目结舌的,让人不敢相信的基础上又看到实际性的成就,同时又因为当初李成明免掉甘宁郡的三年赋税,所以,袁世风和许成宗都将这些赋税用到了甘宁郡的建设和军事建设上来,结合甘宁兵工厂的自身研制和发展能力,因而甘宁郡军队的战斗力可以想象的到如今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李成明利用这三年时间,也基本稳固了自己统治的地位,他在稳固这个位置的同时,雍亲王李成林并没有歇下来,李成林利用他广阔的人脉和影响力,不断的对李成明的统治进行着干预和制约。尤其是近一年来,两人之间的斗争不再是在暗中进行了,而是进化到明面上来了,这些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只要是华文帝国的任何一名百姓都知道的事,甚至那些来华文帝国经商和游玩的人也都知道:华文帝国皇帝和他的弟弟之间迟早会为了帝国的神器发生一场规模绝对不小的内战。
事情也的确如那些人所料,这场战争首先是由李成明挑起的,不过现在的李成明已经不是过去的李成明那样简单了,他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了,对政治的把握也显得更加的得心应手了,一套政治平衡艺术玩的是风生水起呀。同时,李成明也因为三年前的帝国一战获得最后的胜利,整个人变得也有点飘飘然了,或者说是变得有点自大,甚至有点自负。李成明首先借助某些事件的因素,在朝堂之上对李成林发了一顿令所有朝臣都不敢相信的大火,然后剥削了李成林身上所有的职位,只保留了一个空头王爷的称号,如果不是考虑还有太后对其的制约因素,李成明都有可能将李成林削职为民,同时李成明也将李成林赶到他的封地上。
李成林原本就有不臣之心,这么多年来也一直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突然有这么一天,他身上所有的职位都被削掉了,这是李成林根本就无法接受的事。李成林在还没有赶到封地的时候,李成林在半路上就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不过他还是打了一个非常漂亮、又具有相当鼓惑力的口号“清君侧”。不知道明细的人,还真的以为李成林这一切都是为了华文帝国着想,不过实际上也这样,只不过,李成林是为了他能统治华文帝国之后的帝国着想;而知道明细的人,都知道李成林不再想通过政治途径来逼李成明让位了,而是动用最有利、也最直接的手段:军事战争,这个流血的政治,也是政治的外援。朝中大臣也多是纷纷的站到了他们的阵营,不过让李成明非常生气、也非常失望的是,朝中大臣竟然有十之六七是站到李成林那一边,这让李成明既感到生气,又感到幸运的。
李成林自从帝国之战胜利结束后,他就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原本这也是李成林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李成林在帝国战争结束后,就将三华将领做了一个全面的安排和调整。周天华到李成林的封地上东海郡进行军事训练工作,赵子华在蒙自郡任督军一职,卢春华也被李成林安排到了他封地隔壁郡—云泉郡任督军。李成林这个安排,起码保证了李成林造反时会有三个郡的兵力听从他李成林的命令,追随李成林造反的脚步,同时,李成林一直控制着华文帝国的军需物资、军备供应,所以,他在军队中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地位的。相反,李成明虽然是帝国的皇帝,但他能真正控制的只有帝都盛京城中的几支军队:皇家护卫军、禁卫军,甚至连盛京城中的城卫军,李成明都不敢有十足的把握能完全掌控的住,毕竟,城卫军以前一直由李成林兼管的。这样的军事对比,李成明又有多大获胜的希望呢?再说了,李成林一直控制着军队最需要的物资装备等物资。
其实李成明还能控制的军队也有好多,比如帝国各郡制下的地方驻军,但这些地方驻军的战斗力有着怎样的表现,李成明不敢相信,同时他也不敢相信这些地方驻军会完全站到他这边,毕竟帝国之前一直都是由李成林管理军队的,可以说,李成林牢牢的掌握了军队最需要的物资装备。
帝国各郡制的总督和督军,只要稍微聪明的,他们都不会在战争刚刚起步的时候会站出来表现支持哪个哪个阵营的,要知道,一旦站错了对,等待他们的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所以,他们宁愿在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故意装着兵力不足呀、军备不齐呀、准备时间不充分呀等等借口来拖延时间,等待事情明了后,他们才会站出来支持某个阵营。
叶知秋在外周游,也通过暗夜分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了这些消息,叶知秋并没有急着回甘宁郡,不过叶知秋还是给袁世风和许成宗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叶知秋告诉他们俩,不要急着表态,更不要急着站队,一切等时机更加成熟了再说,至于用什么样的借口来搪塞李成明的圣旨,这些是不应该要叶知秋伤脑筋的,不是吗?如果袁世风和许成宗连这个借口都找不到的话,那他们俩还真的白活了,也得不到叶知秋的器重和赏识了。
叶知秋仍然不管华文帝国境内所发生的内战,他继续周游着的时光,因为叶知秋也在等,等一个契机,等李成明下诏让叶知秋重新掌军,这点,叶知秋心中非常清楚。李成明是不可能会向李成林投诚的,所以,李成明处于战争劣势时,尤其是李成明在征调不动甘宁郡地方军的时候,李成明肯定会想到重新起用叶知秋,以叶知秋在军队中的威望去抗击李成林。叶知秋这样做虽然有点卑鄙,但政治如果不卑鄙,那又怎么会是政治呢!所以,叶知秋现在只能等。等李成明实在无法应对李成林军事攻击的时候,李成明才会想到重新起用叶知秋,甚至会重用叶知秋。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因为李成明绝对不想做个落拓皇帝,更不想将手中的神器交到对他一直有觊觎之心的李成林手上,就算是他与李成林是同父异母的两兄弟,一旦涉及到利益纠纷时,就算是亲兄弟,也会明算帐,更何况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呢。
叶知秋在等,还有一层因素的考虑,如果叶知秋过早的介入到这场内战中,叶知秋麾下的士兵要对付的可是同胞,虽然叶知秋相信他麾下的士兵,但他不得不为这群士兵的心情着想,而且叶知秋也想通过李成明与李成林的对抗中,先消耗点李成林麾下的一些兵力,这样一来的话,等叶知秋出山时,叶知秋面对的兵力就会小了许多。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考虑,叶知秋只是吩咐袁世风和许成宗暂时不出兵,只是加强对士兵的训练,等待叶知秋回到甘宁郡后,再做打算。
备注:补充一下倪依静的身材和年龄吧,倪依静今年21岁了,身高164公分,身材不胖不瘦,体型非常完美。至于其他几位佳人的身材,可以见103回的备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