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回 东部风云(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文帝国总共有十一个郡治和帝都盛京城,如果按照以帝都盛京城南北横线为中心点从东到西为来划分的话,盛京城西部有五个郡制,东部有六个郡制。当然了,这只是以盛京城南北横线为中心地带为划分的标准,帝都盛京城的地理位置靠帝国西部地区,帝国北部和南部也有郡制。叶知秋虽然是甘宁郡总督,但叶知秋的影响绝对不仅仅在甘宁郡一个郡制之内,整个帝国西部地区五个郡制(银川郡、蒙自郡、川西郡、河洛郡和甘宁郡),其中叶知秋的影响力已经渐渐渗透并逐渐控制了其他四个郡制,只有靠盛京城的海川郡,叶知秋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不过叶知秋的影响不仅仅是帝国西部四个郡制,叶知秋的影响主要在帝**队中和帝国青年学子中,青年学子都将叶知秋当成了他们学习的偶像和榜样,因为叶知秋完全打破了学子从军的神话,只是叶知秋到现在还没有发挥他身上的余辉,不过叶知秋身上的这些余辉肯定是要发挥的淋漓尽致,不过以前没有机会,现在是叶知秋绝对该是发挥这种余辉的时刻,叶知秋是通过在甘宁郡建立学校等一些事迹吸引那些学子的眼球和向心力。
雍亲王李成林的封地在帝国东部的东海郡,但李成林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东海郡,因为李成林这三年已经做好了抢夺皇帝的准备,李成林肯定在东海郡,乃至整个帝国东部地区,甚至帝国那些一直是少数民族混乱的郡制地区,李成林都派人去宣传他的统治理想和理念,这三年中,李成林也的确在帝国东部六个郡制中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这也是不可抹杀的事实,因而李成林在高举“造反”大旗时,整个帝国东部地区是风起云涌,响应者纷纷而来。
这些力量上的对比,李成林的影响远超过叶知秋对帝国的影响,除了李成林是帝国的雍亲王这个身份外,李成林在政治上的才华也的确是个多面手,而他的才华也已经得到了朝中相当一部分官员的认可。同时,李成林内心中包藏的祸心也远远大于叶知秋,叶知秋虽然对帝国东部地区制定了一个正确的军事策略,但并不因此就意味着叶知秋就能很轻松的拿下整个帝国东部地区,要知道,叶知秋现在打的是内战,而非外战。打内战,叶知秋绝对不可以对普通的民众造成很大的杀伤,否则,内战胜利后,叶知秋也会落下一个十分坏的形象,甚至是屠夫的印象,也会对李成明今后的统治造成十分不良的后果,叶知秋既然决定要帮助李成明,那叶知秋绝对不会对今后的统治造成不良的后果,再说,叶知秋这样做,也是为了他今后在帝国的影响,要知道,叶知秋现在考虑问题已经不仅局限在一个华文帝国,他的眼光已经高瞻到整个神方大陆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叶知秋绝对对帝国东部地区实行快刀斩乱麻,讲究速战速决,重点打击对象乃是追随李成林的亲信,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叶知秋的政策还是以安抚为主,同时下令众兵团绝对不可以骚扰民众,否则,定会军法处置。虽然叶知秋的这些措施和策略完全符合逻辑道理,但叶知秋是否真的还有这份运气?这个也很难说,毕竟叶知秋现在是进攻方,帝国整个东部地区的官员只要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在一起,叶知秋要想很轻易的就能拿下整个东部地区那些追随李成林脚步的官员和实力们,实在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也许只有围而不打,或许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叶知秋真的有这么多的时间吗?李成明真的会给他这么多的时间,让其自由发挥吗?这些现在都不得而知。
叶知秋在众兵团离开盛京城之前,叶知秋对第二路兵团的华政成和冷剑秋和第三路兵团的许成宗和袁世生下了一个死命令:不管东部战事打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绝对不可以骚扰到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而对那些追随李成林的死忠分子一定要彻底打击,绝对不可以手软,至于其他方面的军事事务,叶知秋则完全放权给他们几个全权处理,叶知秋只要他们能达成自己设置的目标就行,同时,叶知秋也要求他们要多加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过多的消耗自己手中的实力。
帝国东部六个郡制,除了李成林的封地东海郡外,其他五郡制则分别是:泗宿郡、温岭郡、云泉郡、泰安郡和淮潍郡,六郡共计二十府三十四城。虽然叶知秋这次出动的是正规军,以正规军对抗那些守备军或者城卫军应该没有多大的难度,但叶知秋也有难处的,如果那些追随李成林的人将郡制内的百姓驱到战场上,难道叶知秋会下令让麾下士兵去杀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如果叶知秋真的这么做了,即使事后李成明会原谅叶知秋,叶知秋自己也不会原谅自己的,要知道,叶知秋的脑海中还是以民主意识为主导潮流的,虽然叶知秋知道慈不掌兵这个道理,但真的要让叶知秋下令杀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叶知秋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再说了,李成林虽然将军队中的将领全部带到了战场上,但留守东部地区的政务官员和那些总督们,谁又敢说他们不懂得军务事宜呢?只要出现一个懂得军务事宜的总督,那叶家军前进的步伐就会有着相当大的难度。而且叶知秋这次出兵还有个很严峻的难题,那就是粮草和物资问题,毕竟叶家军这次是进攻方,虽然有皇帝的圣旨,但谁也无法保证李成明的圣旨还有效果和威望。
叶知秋这次出兵帝国东部地区,讲究的是就是速战速决,所以,不论是第二路兵马还是第三路兵马都是急行军,尤其是袁世生所部的枪骑兵更是快中之快,甚至远远将后部的许成宗部的魔狮兵团甩在后面。叶知秋这次出兵还有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叶知秋只让他麾下各部兵团带了十天的粮草,这不是叶知秋不是给麾下将领更多的粮草,而是叶知秋有着他自身的考量:速战速决讲究的就是速度,围困盛京城是一场持久战,因而所需要的粮草会更多,更重要的一点,叶知秋虽然在东部地区实行的速战速决,但叶知秋决不想过分刺激盛京城内的李成林,因为叶知秋的大哥叶知非、老丈人帝国威武大将军夏信和大舅子夏昌羽和另一个老丈人李道群,甚至他麾下一些将领的亲属,包括皇上李成明的亲属都在盛京城内,如果叶知秋太过于刺激李成林的话,谁知道李成林会在盛京城中做什么事呢?所谓小心行事总不会是坏事吧!所以,叶知秋下令出兵东部地区的各兵团要自行筹集粮草,这对许成宗和华政成等人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要知道,叶知秋虽然有超强的影响,但他的影响还只局限在帝国西部地区和军队和青年学子中。但不管许成宗和华政成等将领会在帝国东部遇到哪些挫折,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个挑战,也是个锻炼,只要他们能把握住这些机会,那他们的成长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叶知秋的用意中又何尝不有这个打算呢?或许叶知秋还有一层更高的想法,为将来的大陆战争做些准备,谁也不敢说大陆真的会这样和平下去,居安思危总不是坏事吧。只有真正将这些将领放出去,他们才会学会成长,叶知秋才会真正适度放权,才能真正的做个甩手掌柜。
各兵团虽然是在同一时间内出兵,但各兵团的落脚点不一样,所以,各兵团的行军速度当然会有快有慢,但不管是哪支兵团的行军速度会怎样,各个兵团上到兵团长,下到每个士兵都抱着一种竞争的念头:想要以最小的损失完成叶知秋交代的任务,虽然各位将士都明白这个任务并不难,但他们内心都清楚,任务难度虽然是不大,却很具有挑战性,这也是叶知秋治军的一个宗旨和原则,不管什么样的军事目标和计划,任务会让每个士兵都清楚,虽然这样做有利有弊,但叶知秋是决不会想要欺骗手下的任何一个士兵,这也是每个士兵都会拼了命的要完全叶知秋交代的任何一个军事计划。

可以说,叶知秋的战略决策是成功的,因为李成林机会将他能用的兵力全部带到了盛京城,东部地区那些追随李成林的人以文官为主,他们虽然有的是总督,他们手上也征兵权,但那些能征的兵已经都征完了,剩下的都是普通百姓,如果过多的征兵,定然会影响到农作物的耕作,只要稍微有点良心或者常识的总督,都不会做那些杀鸡取卵的事,从这方面讲,叶知秋麾下还是有很大的先机。但战场有时候并不是占据了先机就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只要敌人懂得防守,叶知秋就会有寸步难行的感觉,不过现在这个答案还没有真正揭晓。
李成林这几天的心情开谓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当然是李成林终于要走上权力的最高峰了,因为明天就是李成林登基的大好日子,虽然没有李成明的退位诏书,但有皇太后的强烈支持,以及华文帝国十之七八的官员支持,李成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要他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他就拥有了绝对话语权;而影响李成林坏心情的则是,李成林虽然要登基了,但李成明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不过不用想,李成林也知道李成明现在已经和叶知秋会合了,这从叶知秋攻打盛京城的动作上就可以看得出一二来,虽然叶知秋自从围困盛京城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发生过攻打盛京城的动作,李成林虽然并不怎么知军,但李成林麾下也有真正知军的将领,那些帝国的老将们几乎都被李成林请了出来为其效力,同时李道君这个曾经战败沙场的皇族将领也投入到了李成林的怀抱中,他们完全能从叶知秋围困盛京城的规模上看出一二来,围困的兵力少了,那叶知秋会有什么大的动作呢?这个也是捆扰李成林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小的问题,那就是李成明虽然跑掉了,但李成明的皇后和皇子公主还留在盛京城之中,李成林要怎样处置这些李成明的家眷,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按照李成林最初的想法,肯定会用血腥手段,但以宰相柳筱冉为首的官员现在还不同意李成林的这个想法,这也是捆扰李成林的一个难题,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他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官员的支持,但如果不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李成林内心并在怎么舒服,就如同喉咙中有根刺。
李成林有李成林的难处,同样的,那些支持李成林的官员也有他们的难处,虽然他们从开始就支持李成林,但很多的时候,他们也在观察李成林的动作,如果李成林的动作过于血腥暴力,那他们今后也会过上那种胆颤心惊的日子,他们之所以会追随李成林,最根本的原因,他们并不满足现状,确切的说,他们并没有满足目前拥有的权势,如果继续支持李成明,他们不知道会到哪一天才能拥有他们想要的权势,但支持李成林就不一样了,不是有句古话吗?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李成林做了皇帝,那他们就是功臣,就会得到李成林的赏赐,就会拥有他们想要得到的权势。但李成林目前的表现已经超出了众官员的期望值,所以,他们在支持李成林的同时,也开始形成一个团体,尽量否定李成林的一些决策和意见,这就是政治,政治的变化有时又怎么能用语言说清楚呢?政治可谓完全是一群利益的结合体。
李道群这几天一直过的都不怎么塌实,先是获得李成明被皇太后关押的消息,虽然李道群安排人已经成功的将李成明营救出去,但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李成明的被营救与他脱不了干系,但李道群并不害怕这些,李道群知道,皇家护卫军现在还听从他的命令,虽然李道群已经被李成林关押了起来,但只要李成林一天没有处决他李道群,李道群对皇家护卫军的影响就在,即使李成林成功的瓦解了皇家护卫军对李成明效忠之心,李道群也相信,整个皇家护卫军只怕只有一个小队支持他,他在盛京城内还是有番作为的,还可以为李成明尽最后一份忠诚。
李成明此时的心才算是彻底放了下来,说实话,如果他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放心,那他也不会将自己的生命安危交给叶知秋打理,他也不会将他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叶知秋的身上,也不会如此高额的封赏叶知秋。虽然叶知秋制定的东部作战策略也告诉了李成明,同时,李成明也知道,这些策略是正确的,但李成明的心中多少还有一个心结,而这个心结不是外人能帮李成明解开的,这个心结就是:他李成明做皇帝这个职业真的那么不合格,做人也真的那么失败吗?为什么他的至亲家人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呢?这些心结只有靠李成明自己去解,就算是叶知秋知道了李成明心中的这个结,叶知秋也不一定会给李成明一个明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就是:权力和**。不过叶知秋也不会对李成明那样不理不睬的,虽然叶知秋不一定会亲自去安慰李成明,但叶知秋的另一位妻子可是李成明的族妹,也是李成明当初金口一开下嫁叶知秋的李小语,虽然她此时已经有了身孕,但还是可以起到一些效果和作用,也许兄妹两在一起聊会有意外的效果,但这些并不是叶知秋想要掌控的。因为叶知秋除了和袁世风在一起商议决策外,叶知秋还要分心关注整个甘宁郡的发展,他绝对不允许在帝国内战期间,甘宁郡的发展会滞后。
如今的甘宁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宁郡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在帝国西部五个郡制中走在了第一位,这些虽然都不敢说是叶知秋一个人的功劳,但整个甘宁郡的发展政策和宏观调控还是叶知秋的功劳,当然,甘宁郡发展的最大功劳是那些在细节上花了很多心血的普通官员和那些前来甘宁郡落脚的小人物,不过话讲回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不正是那些微小到几乎让人忽略的小人物吗?不过叶知秋并没有忽略他们,相反,叶知秋还很重视这些小人物,所以甘宁郡才会在三年的时间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也正是叶知秋超出这个时空的一些新进观点,所以叶家军的整体战斗力在这三年中也得到了让人无法相信的成就,而叶知秋的战略战术和战争指挥艺术已经成了这个大陆上很多军事家的研究对象,研究叶知秋为什么会在非常劣势下能对抗、甚至打败那些入侵华文帝国的强势国家,只不过,这些军事家到现在还没有研究个子丑寅卯出来。
叶知秋虽然暂时放松了对帝国东部地区作战的指挥,但叶知秋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军队的控制,同时,叶知秋现在还准备着手组建两个轻骑兵兵团,因为叶知秋自己清楚骑兵的作用,但以叶知秋现在的实力,如果组建重骑兵,那叶知秋还没有这个实力,而轻骑兵的作用有时会比重骑兵更有效果,就好象叶知秋前世中所学过的历史:蒙古帝国的轻骑兵所发挥出来的作用,那是重骑兵无法取代的。按照叶知秋现在拥有的实力,组建两个轻骑兵虽然还有点难度,但还是可以支撑一下的。不过,叶知秋暂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军师袁天佐招募兵员,剩下的训练工作,也要等士兵招募全了,在帝国内战的进行中进行一段不寻常的训练。
至于叶知秋为什么会在劣势的条件下打败敌人,在以后的章节中会渐渐给予分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