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回 东部风云(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文帝国内战的消息早就在整个大陆上传开来了,各方势力也都在或明或暗的关注着这场内战的随时发生情况。虽然这只是大陆上某个国家内部发生的争权夺利的政治勾当,但如今的大陆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时期,首先是大陆已经分割长达五百年的时间了,在这段长时间的分割时间内,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想成为这个大陆的真正主人,因而大陆格局也早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陆由群雄争霸时期进入了今天的九国林立局面;另外三年前所爆发的那场规模中等以上而影响绝对深远的华文帝国之战所带来的政治格局影响,那场大陆之战的最终结局虽然由于大陆各国都介入到那场战争中去,但那场大战并没有消耗到各国的综合实力,虽然最后是签定了一场有效期为五年的大陆和平公约,但所有的人都清楚这份大陆和平公约只是一张白纸,只要有这个实力的人想要捅破就可以捅破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最佳时机,各方势力也在等着一个恰当的时机,或者说,各方势力还没有找到向其他国家宣战的借口。毕竟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开战并不是一件十分随便的事,什么事情总得要找到一块遮羞布吧。
各方势力还在或明或暗的关注着华文帝国内战形势的变化,更多的原因还是想要关注叶知秋那多种的作战规划和战略战术的部署,毕竟大陆上很多国家的高级将领都败在了叶知秋那多便而又诡异的作战部署上,如果不能找到叶知秋作战部署的破绽,这些有野心的人根本就没有再与叶知秋一战的信心,出来那些出生牛犊或者想要挑战叶知秋神话的毛头小伙,毕竟叶知秋多少已经成为了一个名词,一个创造神话的名词。最重要的是,各方势力都已经将自己的暗谍打入到了甘宁郡,他们随时关注着甘宁郡的发展,虽然很多机密消息无法打探的到,但他们或多或少的打听到了叶家军这三年的变化,实力的提升,有这些有就足够了,足够能反应出叶知秋治军和训军的本领,虽然这三年来叶知秋并没有亲自参与到任何一场军事训练中,但大家都清楚,叶家军的一切训练方法都是叶知秋开创并传播下来的。
虽然各方势力都在关注华文帝国内战的形势发展,虽然叶知秋早就高举了“勤王”旗号,但叶知秋在这场内战中不再担任任何前线指挥的职责,而是将所有的指挥权下放到了下级各级将领身上,而叶知秋本身的职责只是关注整个事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便随时做着整体战略上的调整。这是叶知秋和各国高级将领的不同之处,也是各国高级将领无法理解叶知秋的地方。如果各方势力还将用这种心态来对待叶知秋、了解叶知秋,那他们将会一无所获,因为他们的立场、他们的起点早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了。这样的对抗,谁胜谁负,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事了。
松山府的西门虽然被叶知秋部曲、雄鹰兵团的副兵团长章大龙攻破了,但并不就此意味着松山府已经被叶家军拿下了。松山府西门虽然被攻克,但楚南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了抵抗,相反,楚南天选择了竭尽全力的想要抵抗叶家军的进攻,虽然楚南天将手上所有的兵力全部放置在松山府的东门和南门的防守上,但松山府的常规军的实力还在,虽然他们的战斗力根本和叶家军不在一个档次上,但展开巷战还是完全可以的,也可以再消耗一些叶知秋的实力。如果楚南天能达到这个效果,完全足够了,也达到了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就算最终叶知秋成功的招降了楚南天,那楚南天今后在叶家军的地位绝对不低,就算他与叶家军的部分将士结了一些仇怨,但现在他们所处的立场完全不同,凡是明白事理的将士,他们根本就不会将这些放在心上。
松山府内那些士绅们,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士绅们,他们根本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松山府陷落于叶家军,只要那些还没有完全接受或理解叶知秋为人的士绅们,他们肯定会在危亡时刻站出来,为了他们的利益而战,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但亡羊补牢,犹为晚也。
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也不管松山府内那些乡绅和士族有着怎样的想法和念头,在松山府西门被攻破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聚集到一起,竭尽他们的力量与叶家军展开了巷战。虽然这些效果不再明显,但多少牵制住了叶家军拿下松山府的速度,也给了楚南天足够大的帮助,帮助楚南天防守松山府东门和南门的时间。虽然众人心中都很清楚,松山府陷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挽救的事实,但能拖多久,就尽量拖多久吧。不过这都是乡绅和士族所展开的行动,他们的这些行动并没有获得楚南天的授意,之前楚南天曾多次恳求他们为了松山府的利益、为了他们的利益走到一起来,共同抵挡叶家军的进攻,不过楚南天失败了。而现在他们看到了楚南天已经无法再带给他们安全时,他们才想到走到一起来,像这种没有组织和纪律的队伍,又怎么会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的叶家军的对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这些行动是完全出于他们自发行为,他们并没有获得下层最基本的百姓的同意,因此就印证了叶知秋常说的一句古话:百姓是军队作战乃至国家管治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基本的力量。虽然很多的百姓并不清楚和明白帝国如今的统治和生活都十分的美满,帝国内那些高层还要用他们的意志带给他们这么多的痛苦,首先战争一爆发,他们的赋税就会增加;其次军队要作战,那士兵又将从何处而来,不是这些最朴素的百姓,又是什么人。如果想要靠那些高贵的士族和统治者,他们还有这些势力吗,就算他们有着天大的野心,他们也少了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和力量的支持,他们也就会成为一名光杆司令。另外,这些朴素的百姓虽然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关键,但他们或多或少的听说到了叶知秋管辖范围下的甘宁郡的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乃至叶家军士兵和家属所获得的那些荣耀和光环。是的,有这些并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但有了这些,无论什么人看到了他们,都得要对他们保持一种尊敬的态度,就算是高高在上的叶知秋也从来没有例外过。这不正是印证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吗!
于是,松山府内出现了十分奇怪的一幕,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乡绅世族们,为了他们眼前的蝇头小利走到一起抵挡叶家军的进攻,而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的心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想要迎接叶家军的到来,虽然他们心中也清楚,如果他们想要获得与甘宁郡同等的待遇是不太可能,但起码要比眼前好多了。这是多么讽刺的一幕呀!
袁世生现在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他就过了刚到温岭郡时的那种风光。温岭郡的各级政务官员也已经失去了再提供袁世生军备物资的热情,毕竟这些政务官员多少还是站在李成林一个阵营中的,而现在叶家军并没有将李成林赶下台,因而他们也就过了害怕叶家军的时期,虽然他们还不敢站出来明着反对叶家军,也不敢组织势力和地方常规军抵抗叶家军,但拖欠和克扣叶家军的军备物资还是可以的,毕竟叶知秋之前所制定的作战策略乃是要叶家军自备军备物资,但又不允许动用普通百姓的一针一线,也不允许动用老百姓的一颗粮食,既然叶知秋当初有了这些限制要求,那叶家军的军备物资又从什么地方来呢?那只有从政府官员手中收集来,如果这些政务官员不肯,那叶知秋还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就是用钱从百姓手中收买,不过这是最后一个选择。

袁世生当初出兵温岭郡的动机则是干涉和威逼处于温岭郡东南面的少数民族叛乱份子,同时也可以威逼温岭郡政务官员不再站在李成林的阵营中。袁世生前期虽然达到了他想要达到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袁世生没有想到原本那些站在敌对阵营中的温岭郡政务官员和少数民族叛乱份子走到了一起,共同对抗叶家军。出现这个局面,一是因为袁世生没有足够的领兵经验,也没有出色的政治觉悟;二是袁世生过高的估计了叶家军的势力,尤其是他麾下的枪骑兵,低估了那些原本就没有足够强大势力的少数民族。
袁世生虽然起到了他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但他忽视了人性的贪婪,忽视了那些还没有完全开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野心家,也有阴谋家,也有出色而又眼光长远的政治家。袁世生忽视了这点,这对袁世生来说,也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一旦少数民族中那些有着野心家和政客们联合起来,再结合温岭郡的支持,袁世生所部的枪骑兵所遇到的难题将会很大,也很难解决。毕竟枪骑兵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抵抗那些联合起来的势力,虽然袁世生所部的枪骑兵的势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在没有足够兵力的前提下,吃亏肯定是少不了的。如今只能靠袁世生的运气了。不过袁世生这次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
叶知秋一直担心的问题最终终于出现了,那些少数民族叛乱份子和温岭郡的政务官员最终还是结合到一起,共同抵挡叶家军。这也算是一种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袁世生率兵的到来,给了这些势力的人一种相当大的压力。如果他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等待他们的结局只能是一个:成为叶家军的“俘虏”。而这个结局则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叶知秋虽然一直担心这个情形的出现,但叶知秋现在并没有意识到要提前告知袁世生一声,一是因为叶知秋相信出身寻龙门的袁世生本身就有这个先天的本领,否则寻龙门也不会成为这个大陆的神话,同时寻龙门也不会率全门的力量前来投靠叶知秋。同时叶知秋也在担心,如果他过于干涉了寻龙门的的领军才能,那也有可能会出现叶知秋不再相信寻龙门,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合作之间出现某种破裂,毕竟叶知秋离开了权力中心已经长达三年了,叶知秋也想借助这次机会来好好考验一下寻龙门对他的忠诚,用部分士兵的生命为代价,这虽然是个不怎么划算的代价,但现在的叶知秋已经过了当初那种懵懵懂懂的时期,他也早就树立了他今后所要走的路线;二是叶知秋现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盛京城攻防战上,毕竟帝国内战最关键的一战,还是盛京城攻防战,只要将盛京城拿下,那叶知秋获得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是有更多层面上的政治胜利,同时盛京城攻防战即将爆发,李成明又在叶知秋的身边,那叶知秋此时不与李成明做好一些沟通,难道要等战争结束了,李成明再想收拾叶知秋时,他再与李成明做好某种层面上的沟通吗?三是叶知秋已经将帝国东部作战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了许成宗和华政成以及袁世风三人负责,袁世风这里先不说,毕竟袁世风还在叶知秋的身边起着军事策划和辅助的作用,而华政成现在正忙于松山府的攻城战一事上,他并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到袁世生那边的军务,至于许成宗则是东线战事的最高指挥官,叶知秋完全相信许成宗有这个应变和预知能力的,否则叶知秋也就不会放权给许成宗了。同时叶知秋也不想出现将领在前线领命作战,身为这场帝国内战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还要在背后拖他的军事部署规划;最重要的还是第四个方面,叶知秋还是想要借此机会好好的考验一下,他麾下的各级将领是否真的具备了独挡一面的才能,否则叶知秋今后又怎么会完全放心将军权下放到他们的手上呢?也只有经历过苦难的风雨之后,这些将领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他们才会见到他们想要的彩虹!
叶知秋能从这样一个十分细小的层面上,想到这么多的事情来,可见叶知秋在政务才能上的获得了多大的增长和成熟。也可以这样说,三年后的叶知秋绝对不再是三年前的叶知秋,也不再是叶知秋(是指陶云帆刚来到神方大陆上与叶知秋元神融合一事)刚来到这片大陆时的迷惑和犹豫了,因为现在的叶知秋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以及他今后所要做的事务及想要获得的成效。也可以说,直到现在的叶知秋才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成熟,寻找到了他想要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至于叶知秋今后会有着怎样的表现,我们留待以后的章节中慢慢揭晓吧!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袁世生此时正面临了叶知秋心中所担心出现的结局而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及其变化。袁世生虽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因素的出现,但他本身的军事才能还是有着相当的素养,再结合叶知秋对麾下将领的培养和指导,以及袁世生也经历了三年前的那场华文帝国之战,袁世生也早就过了那种纯是军事理论上一些领兵经验了,可以说,现在的袁世生已经将一些军事理论知识成功的结合实践了。就算是现在袁世生手中并没有足够的兵力,但凭借袁世生现有的军事理论和实际作战经验,还是可以抵挡一下那些少数民族叛乱份子所带来的威胁,袁世生只要挺过了眼前这关,许成宗事后定会率领所部的魔狮兵团前来支援以及解决眼前这些少数民族叛乱分子。
是的,袁世生没有想到的事,叶知秋想到了,但叶知秋也无法想象到这其中的变化因素。叶知秋才能大致猜想到温岭郡会出现某些动乱,那也是叶知秋预计那些少数民族会乘机坐大,但叶知秋也没有想到温岭郡的政务官员和少数民族会走到一起。毕竟这其中并不能说是政务官员勾结那些少数民族叛乱份子,毕竟这些少数民族叛乱份子还是属于华文帝国温岭郡管辖范围,最多说,这些少数民族叛乱份子不满意眼前这一届的政务官员,而站出来抵制这一届的政务官员;最多只能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这其中的变化因素说实话还真的很诡异和奇妙。
那温岭郡的事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其中又会涉及到哪些因素和条件呢?我们下回揭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