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背后的黑幕算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的,叶知秋虽然已经有了改变的打算和梦想,但他要想实现内心中的那些梦想,他必须还要掀翻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就是他面临的实现问题,他必须要获得帝国皇帝李成明的赏识和器重,这样一来,他才能获得相应的兵权,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权力,这样,叶知秋才能获得做事的相应权力。
第二座大山,叶知秋要减少李成明在帝国臣民中的影响力,加大自己在臣民中的影响力,最重要的还是要活的军方的大力支持,尤其要获得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这样,叶知秋做事才会进可攻、退可守。
最后一座大山则是他要如何说服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能给予全力支持,否则,一旦叶知秋展开了他心中的设想行动后,他的家人拖他后腿时,那叶知秋又将做出如何选择来呢?难道要和家人反目成仇,如果真的出现这个局面,则不是叶知秋想要得到的结果。
这些都是叶知秋想要从事心中理想之前所要解决的相关事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叶知秋要吸引大量的人才为其所用,而这些人才最好还是全方面的,不过,首先还是要获得在军事有一定天赋的人为其所用。
华文帝国帝都盛京城,帝国镇北侯侯府前厅。
叶知秋虽然已经离开了宴会的大厅,但他的十八岁生日宴会仍在继续,华文帝国绝大部分的官员,尤其是兵部相关官员的手中都举着盛满“夜光”美酒的酒杯,仍继续着杯盏交欢,大家相互之间敬来敬去,三五成群的相互谈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心中有所想法的人,更是借着这次机会好好的与相关人员进行着有效的沟通,就如同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融洽、那么的亲切。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参加宴会的大多数人彼此之间都有着相当大的心结,或者是戒备之心,毕竟他们各自有着各自的阵营团体,这也许就是政客之间的那种虚伪吧。
不过,在这种场合,就充分体现了各人的“海量”,以及各人的人性特色,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性品位,他们为了想要的官禄和利益,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原则,甚至不再讲任何的亲情、或者是友情。难道这些不是人性的一种真实反应吗?这也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劣根性。
镇北侯侯府酒库中所储藏的“夜光酒”已经被众来宾一扫而空了,但众来宾似乎仍未尽兴,因为他们还没有将他们内心中的那些想法得到**裸的表露,这个时候又怎么会得到尽兴呢?尤其是那些“酒精沙场”考验的“酒国英雄”们,他(她)们几个应当是喝到刚刚起了一些兴致时,其实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场宴会中还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因而借着这个理由继续留在侯府中喝着这上等的夜光酒。
如果他(她)们得知镇北侯侯府内所储备的上等“夜光酒”已经让他(她)们喝了个精光时,不能再让他(她)们尽兴的消息,不知他(她)们心中又有何感想,不知是否会有种败兴的感觉?
也许会有,但更多的是他们心灵深处的某种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并非是指他们喝酒没有尽兴,而是聊话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这是一种何等扫兴的事!
叶少堠心中也十分清楚,今天这些宾客前来参加叶知秋的**生日宴会也有着他们特有的目的和动机,他们正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沟通一下,毕竟朝堂中这些官员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某些方面的沟通,如果有了过多的接触,李成明肯定会对这些官员有所猜忌。
而今天的这场生日宴会,正是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叶少堠虽然一直呆在军营中,很少接触这些权力方面的勾心斗角活动,但叶少堠多多少少必然知道这其中某些行为,故而叶少堠并没有这些官员的行为而有所生气,甚至还变相的给了他们这个平台。
叶少堠也明白,如果这点要求也不能满足他们,那自己在盛京城的产业和地位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这就是人性和政治特色。
叶少堠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管家叶福告知府内所储藏的“夜光酒”已经被众来宾一扫而空的消息,虽然他心中先是一惊,为什么会是一惊呢?因为叶少堠知道库上所储藏的“夜光酒”有多少,那可不是一斤两斤,而是几有近百斤的酒。
虽然他所储藏的“夜光酒”都是上等美酒,而这夜光酒一是超级昂贵,二是这酒有个唯一的缺陷,就是当你喝的时候也许什么感觉也没有,而醉后就很难受了,这种难受并非是指头很疼,而是一种发自内腑中的那种燃烧感,因为这酒的后劲特大,而且酿造程序和别的美酒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夜光酒的口感特别的醇厚和香甜,这是一般上等美酒比不上的。如果你在喝酒时没有控制好,那肯定会宿醉一场(宿醉后的那种感觉,梦珩想很多朋友都有这种经历吧,可能只是感觉和程度不一样)。
叶少堠毕竟是武将出身,有着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只是稍稍震惊了那么一小下,很快就指示管家叶福立即前往盛京城最有名气的酒铺逍遥居再购买百斤上等的“夜光酒”回来做为顶替。
如果盛京城内的居民还有人不知道逍遥居,那他绝对是个另类,因为逍遥居不仅在盛京城中享有超级名气,它的名气是响彻整个神方大陆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逍遥居经营的“口号”则是:无论客户想要什么酒或者是多少斤酒,逍遥居都能供应的上。也就是说,只有客户想不到的,没有逍遥居做不到的,可见逍遥居的实力是多么的雄厚,还有他的口号是多么的狂妄。
不过话说回来,逍遥居能打出这个口号,也证明了它的能力和实力是多么的雄厚,因而逍遥居不仅盛京城内闻名,同时也可见其老板做生意的手腕和头脑和交际手腕。
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背景以及头脑,否则,逍遥居的老板再怎么有才,也不可能会达到如此的境地。
但十分奇怪的是,整个大陆上竟然没有人知道逍遥居的真正老板是谁?这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但这也一件已经得到了确认的事。由此可见,逍遥居的老板隐藏的是多么深了。
“夜光酒”一向是华文帝国上层交际场所的指定专用酒,价格当然是相当的昂贵。一斤“夜光酒”的价格在一个水晶币,这可以说是大陆上最昂贵的酒。
要知道叶少堠的年俸也只不过是100个水晶币。由此可见,华文帝国的上层是多么的奢靡,同时也可以看出华文帝国是个多么富有的国家。虽然十分富有,但华文帝国一向不注重军事建设这方面的相关事宜,这也是华文帝国的悲哀!也是成了大陆各个国家正想夺取的一块肥肉。
华文帝国的经济实力在神方大陆上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强国,是绝对位列大陆各国的前茅。同时,华文帝国对官员的政策实行的是“高薪养廉”制,目的就是要防止官员们出现“贪污受贿”之现象,以及“贪污受贿”之风盛行,可见华文帝国开国皇帝有着多么深远的眼光。
华文帝国虽不是一个重武轻文的国家,但武将的年俸相对就比文官还是要稍稍高一点,但可惜的是,华文帝国从来没有对士兵实行较高的军饷制,甚至相当部分士兵根本没有军饷,一直实行的政策是强制募兵制度。
这也是开国皇帝深怕士兵有了高军饷后,就失去了作战的热情和动力(话题扯的有点远,不过也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大陆币制换算实行的是百进制,也就是说1个水晶币=100个金币,1个金币=100个银币,1个银币=100个铁币,1个铁币=100个铜币。
因为在神方大陆上,炼铁工艺还不是很发达,所以铁币的价值远高于铜币。而一户普通百姓人家一年所需的花费差不多在50个金币左右,从这方面看,也充分反映了贵族生活的靡乱与奢侈。
幸好华文帝国还算十分的富裕,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百姓们还能“安居乐业”,过上温饱的生活,否则,谁又能保证在帝国内不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经久不衰”的人间惨剧?
不过凡是国家上层人物,谁又能逃离这个怪异的圈子?很多的人为了能挤入这上流社会,费劲了一生的心血,最终到老仍是一场空,可见人性是多么的清凉和无奈。就算是如此,还是有很多的人想尽了办法要要挤进这个怪异的圈子。其实人性就是如此,越得不到的东西,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侯府后花园。
我们的主人公叶知秋仍像个呆子那样呆呆的坐在花园的石凳上。
叶知秋虽然没有喝什么酒,但叶知秋此时的脸上却有着那淡淡的一抹红,也许有点兴奋,也许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许他心中已经确定了他今后要选择的道路。
如果不是很仔细的观察,一下子还真的看不出来,稍微留心看看叶知秋的外表,的确给人一种十分平凡的感觉,普普通通的一张脸,脸型轮廓还算明确,五官也算端正,眼睛不大不小,不过叶知秋的眼睛却给人一种很深邃明亮的感觉,似乎很睿智,却又让人看不透,他的眉毛不浓,但也不细窄,身材略瘦,稍显单薄,身高有178cm,既没有武将那般伟岸,也不象文人那般孱弱,总体给人一种很独特的感觉,尤其当他微笑时,从他眼神中露出一股独特的气质,很吸引人的眼球和魅力,有时他的眼神似乎能说话。
虽然叶知秋现在给人仍然有那么一点“弱不禁风”的感觉,那毕竟是叶知秋病了十几年后所余留的“残韵”,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总之,叶知秋给人的印象除了平凡还是平凡,如果非要找一点不是平凡之处,叶知秋那张普通平凡的脸上有一双十分清澈透明又有点深邃明亮的眼睛,同时眼神中似乎又带有稍稍的颓废、忧郁和沧桑感。
要知道,以叶知秋现在的年纪根本就不应该有这些感觉的,而这些又是相当的迷人,尤其能吸引年轻女子对叶知秋的关注和青睐。
叶知秋呆坐在石凳上,他的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相当奇怪的问题,那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有十八岁,但自己的“前世”已经近二十八岁了,两个年龄相加起来,那自己不就有“四十六岁”了吗?那自己也应该有46岁的社会阅历与经历了。
当然了,叶知秋也知道这两个年龄并不能简单的相加,确切的说,叶知秋的心理年龄应该有二十几岁了。当然,这个问题只是在叶知秋的脑海中一闪而逝,叶知秋最为关注的念头,还是他和叶家的关系,以及他今后的发展道路。
叶知秋知道,一天他没有从自己的心结中走出来,他的心境还没有得到完美的成熟,他一天还是过着重复的生活,如果出去做事,最终仍达不到他想要改变的那种生活。
但改变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还不如改。
这点,叶知秋的心中十分的清楚,因而叶知秋虽然十分的困惑,但叶知秋一直朝着这方面努力着。叶知秋相信这个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有时只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
盛京城,威武大将军府。
威武大将军夏信从镇北侯侯府回来几近有一个时辰了(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此时他正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紧闭着双眼,似乎正在思考着某个问题,但又似乎正在闭目打盹。
忽然,夏信猛的睁开他那双紧闭的双眼,这一闭一睁之间,书房中其他三人都感受到了夏信那一双精芒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此而见,夏信并非像他平时所表现的那样,他的心中也藏有丘壑。
夏信虽然也明白在侯府中那些官员们背后所做的某些勾心斗角的行为,但夏信并没有参与其中,一是夏信绝对不会加入到李成林的阵营,即使他与叶少堠有着竞争;二是夏信一直将注意力放在怎样与叶少堠竞争一事上。

此时书房中除了夏信,其他三人则是两男一女,一个中年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男女的眉目似乎有点相似。
中年男子身穿一席白衫,给人一种很虚无的感觉,而他一双眼睛却充满了智慧的锋芒和锐利。坐在白衫中年人旁边的那个青年男子也能感受到白衫中年男子眼神中的锐利锋芒,这白衫中年男子正是夏信的智囊葛大军。
年轻男子的年纪大概在二十四五岁,从外表上看很有几分像年轻时候的夏信,从外表上看,青年男子应是夏信的子嗣。而事实也的确如此,青年男子夏昌羽正是夏信的儿子,现在在他麾下听命,担任骠骑将军一职,一身功夫深得夏信亲传,已不在夏信之下,而且其用兵之法也深得夏信真传,唯一的缺陷,可能还没有足够的作战实际领兵经验,或许他的心中还有某些缺陷,毕竟他的心境还没有达到那种完善。
书房中唯一一个女性的年纪在十八岁上下,她则是夏信的掌上明珠夏丝蝶,更是夏信的真正智囊。
虽然夏丝蝶现在不施任何粉黛,却已经让书房中三位男人感受到一种惊艳的感觉。
夏丝蝶长相十分精致,根本就不能用美丽来形容,她的身材不胖不瘦,身形略高,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则凹,一身连衣裙似乎也挡不住胸前一对肉团的雄伟。换句话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身材凹凸有致,前凸后翘,体型完全是一副标准的S型,惹人心思,身高在172cm左右。
从夏丝蝶的美丽外表上分析,夏丝蝶绝对是盛京城位列前茅的超级美女,也不知道谁家男儿有这等福气,能迎娶她做新娘。
“爹,你已经见到了镇北侯那个传说中的儿子叶知秋了,不知爹对他作何评价?他是否也像叶知非那样有一身本领?”夏昌羽看到其父夏信睁开眼睛后,紧张的小声问了一句。
夏昌羽之所以会问这些问题,虽然叶少堠和夏信的私人关系一直很不错,但彼此之间也有着竞争,一方面是夏家与叶家在军中一直在暗中竞争,另一方面是叶少堠长子叶知非的名气和官职已经排在他夏昌羽之上,尤其是叶家在军中的影响力,所以夏昌羽的内心一直不服气叶家尤其是叶知非。
当然,男儿有血性是件好事,有竞争更是件好事,只要不过分。
而夏昌羽又听说叶家二公子叶知秋有多么多么“厉害”,夏昌羽也听说了叶知秋帮助叶少堠打退敌人的那件事,所以他心中更是不服。
夏昌羽很想知道一个病了十几年的人,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竟然靠一封书信就能退敌,帮助叶少堠长达三个月都无法解决的军事被困危机,这就是夏昌羽此时的心情。有点期待,又有点彷徨,还有点紧张。
夏信从来没有怪罪过夏昌羽没有“自知之明”,相反,他内心中还是鼓励夏昌羽有这份心思。年轻人不能眼高手低,更不能有着过分的嫉妒心,否则,这个年轻人这辈子也成就不了一番大业,这何尝又不是夏信教育子女的方法。对于这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现在不得而知。
“对于叶知秋这个人,很不好说,连我也无法十足的把握能给予一个确实的答案。”夏信先是一个模糊的概括。
“虽然他的脸色还有点苍白,但我感觉到他的身体则正在不断的康复着,另外,叶知秋留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平凡了,平凡的让人看了第一眼后再也不想看第二眼,不过他的眼神却给人另外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也不好说,因为用语言已经无法形容叶知秋给人的印象了。”夏信淡淡的说道,似乎又像是在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最恰当。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看透叶知秋,但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始终觉得叶知秋并不象他外表所表现的那么平凡,他的一生绝对是精彩的一生。这从他帮助其父打退虎磐王朝的进攻娘子关一事上就可以看出。另外,我从他那双深邃明亮的眼神中,感觉到了一种很不符合他现在这个年龄的“光芒”和锐利智慧。”
“再有,叶少堠为了给叶知秋过十八岁生日,他竟然亲自站在大门外迎接宾客,在我的印象中,叶少堠似乎从来都没有这个先例。”
“叶少堠此人一点也不简单,你们可能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我与他也曾并肩作战过,他这个行为并不符合他那骨子里的傲气,我以前到有点小看他了,从叶少堠对待叶知秋和叶知非过成年生日的事件上看,叶知秋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我们今后和叶家的争斗可能还会另有波澜。而叶少堠亲自迎接宾客一事,也可以看出叶少堠对叶知秋的重视,甚至有点想要借此机会引荐某些官员与叶知秋认识。”夏信并没有看夏昌羽,而是看着夏丝蝶说的。
因为夏信知道,夏家真正的“高手”不是夏昌羽,而是他的宝贝女儿夏丝蝶。
夏丝蝶无论是智谋还是功夫都在其兄夏昌羽之上,如果夏丝蝶不是女儿之身,夏丝蝶的成就和名声绝对在夏昌羽之上。
夏信缓声说完后,抿了一口早已凉了的香茗,夏信并不在意香茗是凉的还是温的。夏信喝了一口香茗后,看了一眼他的智囊葛大军一眼,缓声问道,“葛先生又是怎么看待的,心中又有什么想法?”(如果叶知秋和叶少堠知道夏信如此这般评价他们父子俩,不知道他们心中又有何感想?)
“将军,正如您刚才所说,在我还没有看到叶知秋之前,我所说的都是一种假设。不过按将军您的描述,大军想叶知秋的确是个人物,至少将来的成就决不会在他父兄之下,不过此时的叶知秋还不够成熟,毕竟一个再怎么智慧的人,如果缺少了实际磨练,他的智慧只能说是一种理论。不过大军的内心中还是期待着叶知秋的尽快成熟,大军好与他真正的斗上一场。”葛大军所说的话等于什么没有说。
不过他的话语中有另一层含义,就是现在的叶知秋还不足为患,因为在军中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强者为尊,如果只有智谋而没有相应的武功实力,是无法震住手下的士兵。
这一点,他葛大军早已深有体会,也同时被这个无情的事实压迫着,否则,葛大军也不会只做个夏信幕后的智囊。这也是葛大军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他的不甘,因而他也很想看着叶知秋的笑话,毕竟叶知秋过完十八岁生日后,他就要到军中服役了。
夏信听了葛大军的话语,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示意性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因为夏信知道葛大军是个怎样的人,如果不是有葛大军在幕后帮助他出谋划策,夏信也不可能有今天这般辉煌的成就,作战也不可能会这般的胜利。
这一点,从夏信对待葛大军的态度和信任上,也是可以看得出。
夏信也是个有心计的人物,更是一个有成就的人物,像他这般人物虽不敢说有天下豪杰会争相辅佐,但绝对有那么一两个不得志的人在他幕后默默奉献着。毕竟某些人想要出头,他必须有个平台,比如葛大军就是如此。
“那葛先生的意思是,我们暂时还不用考虑叶知秋的存在?”夏昌羽听完了葛大军的话,心中忽生一种无名之火,但不好发作,只好在问话语气上变得有点生硬和不甘。由此可见,夏昌羽还不是很成熟,起码他的心境还没有达到那一步,还没有达到做大事的境界。
“昌羽,你怎么能这样与葛先生说话,你太不懂礼貌了。快点向葛先生道个歉!”夏信听到夏昌羽如此生硬的语气同葛大军说话,还没等葛大军有什么表示,立即呵斥道。
这何尝不是夏信拉拢人的一种手腕,葛大军心中虽然也明白夏信的这番做作,但他内心中也感到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更明白夏信呵斥夏昌羽的动机。
葛大军听到夏信的呵斥之言,也明白夏信的用意,这一方面是让葛大军感觉到他被夏信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在“警告”夏昌羽,同时还向自己表示夏昌羽还年轻,不太懂事,希望他不要介意,更不可产生其他想法。
因此他也不能不适当表示一下,否则,还不给人一种高傲感,这是做谋士的忌讳,葛大军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夏信,缓声说道,“将军,不比如此,少将军也是担心叶知秋再次跑到少将军的头上,也是为夏家着想。”
夏昌羽听到其父严厉的语气和葛大军的谦虚之言,果断的向葛大军道了个歉。
其实夏昌羽在自己说完那句话时,就明白自己太过于心急了,也用错了语气。这点又何尝不是夏昌羽可贵的地方,很多人明显知道自己犯了错,却死不认错,更不知悔改。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悲的!也是无法挽救的!
夏丝蝶由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仿佛她完全是个“局外人”,又好象是一个雕像或者是一个木头人,别人所说的与她根本不相干,她只是一个带着双耳,没带嘴巴的良好听众,又像是她在听他们几人说“故事”那般入神。
不过,当书房中几人都陷入沉默时,夏丝蝶用那很柔美、很动听、又很吸引人的语气对其父缓缓说道。
“爹,既然我们暂时还无法彻底了解叶知秋的能力和智谋,同时我们在叶府安排的人也没有传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那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可供选择。”
“一是,我们现在对叶知秋不理不睬,静观其变,毕竟我们与叶家所竞争的只是在军中的地位与影响,也没有其他利害冲突,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二是,我们尽量通过我们的关系网,调叶知秋入军中服役,这样可以很快得知叶知秋的才能,只要能在军中站稳脚跟,就说明了他有着出色的能力和智谋,毕竟叶知秋的头顶上还顶着车骑都尉的头衔,如果不到军中效力也很说不过去。”
“同时,我们利用兵部的关系也可以适当牵制叶知秋才能的发挥,同时也要叫我们在叶家的人加大加强有关叶知秋的信息收集量。”
“三是,采取联姻的手段,这样也可以达到影响和牵制叶知秋,最终达到牵制叶家的目的,如果叶知秋真的非常出色,那叶家想要更上一步发展肯定离不开叶知秋的贡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叶知秋这个人的‘真正能力’,丝蝶也有这个信心,不过坏处就是要我嫁到叶家,下嫁给我们现在都不了解的叶知秋,再有就不能为爹出谋划策了,但这也许并不是什么最大坏处,也许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最大坏处则是,如果我不能成功的将叶知秋拉到我们夏家的阵营,那只能我被叶知秋的魅力所征服,不过就算是如此,起码我也可以保障我们夏家的地位。至于这个方案,丝蝶有着足够的信心。”
夏丝蝶说到第三个方案时,语气中不带任何感**彩,好象她说的那个要下嫁的人并不是她自己,而是别人的婚姻和终生幸福。
夏丝蝶说完后,就闭口不言,因为夏丝蝶知道,她只需说出某个建议,而不是决策某个建议。
“不知葛先生对丝蝶的建议有何看法或者补充?”夏丝蝶停了一会儿,忽然转过头问一直坐在椅子上沉思的葛大军。
夏丝蝶心中知道,不管夏信会采用哪个方案,肯定会向他咨询,既然如此,还不如先开口问问。
一场针对叶知秋的“黑幕行动”在叶知秋并不知道的情形下慢慢展开。
欲知葛大军是如何看待夏丝蝶的建议以及夏信与夏昌羽的反应又是如何,我们静待下一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