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原来婚姻是父母一手操办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是夏家对叶知秋的那份幕后算计,还是宰相柳筱冉暗中消失于黑夜的尽头,去雍亲王府上商议如何针对叶知秋而开展一些阴谋。这些活动的开展,叶知秋根本就不知道,叶知秋就算知道了,他也会十分的感激。
毕竟叶知秋现在缺少的正是一份上台的契机,或者说走到台前的契机。
如果有这些阴谋的开展,那叶知秋不正是有了这份契机吗。起码叶知秋可以借着这个契机能成功的进入军队中获得某个发展的平台。
既然如此,叶知秋还会害怕他们的那些幕后黑幕动作吗。毕竟叶知秋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叶知秋今后就会时刻需要面对这样的情景,说不定叶知秋内心中还会非常感谢这些主持阴谋的人呢!
华文帝国帝都盛京城,皇宫议政厅文华殿。
大殿中虽然有很多各个品级的官员,文臣武将也分两个阵营分列文华殿左右。
“众位大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个阴柔的声音在清冷阴深的皇宫文华殿内响起。
这个声音对站在文华殿内的两班文武大臣都十分的熟悉,同时这个声音也让那些头脑还有点昏沉的大臣们全部都清醒了过来。
因为这个声音的响起就意味着早朝就快要结束了,可以回家搂着枕边人继续补上一觉,除了某些级别比较高的大臣想要发表什么高谈阔论和清谈外,要么就是皇帝要下达什么圣旨,否则,这个早朝到了这个时候也就结束了,众官员回家抱老婆的抱老婆、抱情人的抱情人,要么就是三三两两的背后再商议着某些政治阴谋或者某些高调的言谈。
其实这些大臣平时都是很辛苦的,要知道这些大臣都是凌晨时分就到文华殿等候早朝,平时又没有什么休息日,因而很多官员的睡眠严重不足,如果不回去补上一觉,他们不是在透支身体,那又是什么。这也是这个时代官员的局限所在。
“皇上,老臣有事启奏。”
只见站在左边文官之首的宰相柳筱冉“晃悠悠”的从文官阵列中向中间位置走了出来,缓缓向那高高在上的皇上李成明开口启奏道,柳筱冉此时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言论,因为他座晚已经得到了雍亲王的指示。
坐在金色龙椅上的皇帝李成明看了柳筱冉一眼,知道柳筱冉此时想要说话,肯定会有什么大事,就算没有什么大事,也觉得不是件可以轻易下决定的事,因而李成明徐徐说道。
“原来是柳老爱卿,不知柳老爱卿有何事要向朕上奏?”
李成明看见是柳筱冉站出来进言,先是一楞,脸上也带有丝许不悦的表情。因为李成明坐上皇帝这个位置也只不过近三年的时间,而宰相柳筱冉则是先皇任命的顾命大臣之首,同时李成明也知道,如果没有先皇的遗诏,自己则是坐不到这个宝座的。
李成明心中十分清楚:当自己还是王爷时,柳筱冉就不是很看得起自己,李成明心中很清楚,柳筱冉一直认为华文帝国最佳皇帝人选是自己的王弟,如今已经贵为帝国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的帝国雍亲王李成林。
虽然李成明脸上有点不高兴,但看到是宰相柳筱冉进言,也很快就把自己伪装了起来,“虚伪”的看了看柳筱冉,同时眼睛的余光也眇了一下站在武将之首的王弟李成林。
李成明虽然不是很清楚李成林和柳筱冉已经站在同一阵营中,但李成明知道柳筱冉站出来进言肯定没好事,起码是对他李成明来说。
李成明虽然在政治上还不是很成熟,更不懂得什么政治阴谋和什么权谋,但李成明坐在这个位置上毕竟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即使再不怎么成熟,也懂得善于隐藏自己,这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武器,这也是李成明这三年所学到的宝贵经验。
“皇上,老臣有三件事想要向皇上启奏。”柳筱冉听到李成明开口同意让他说话后,他缓缓说道。
虽然站在龙椅的下方,没有抬头观察上位者的表情,但柳筱冉不看也很清楚皇帝李成明的份量,甚至他心中的一些心理。
虽然这三年来,国事还算平坦,没什么大起大落,但帝国境内也发生了几件大事,比如说娘子关防御战和南方羌族的叛乱,以及国内的民生问题的处理。幸好朝政有自己和雍亲王的主持,才能有今天的平坦。
柳筱冉把心中想要说的话先理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皇上,老臣要说的事有三件。”
“首先,南方羌族叛乱在威武大将军(夏信)的征讨下,朝廷获得了这次征讨战役的完胜,但该如何处理羌族的叛乱分子和打理羌族的民生事物,以及怎样嘉奖威武大将军等出征的各级将士,还请皇上最终定夺。”
“第二件事是娘子关防御战的遗留问题。虽然我朝上次成功的击退了来犯的虎磐王朝近二十万大军,但据探子回报,虎磐王朝并不甘心上次在娘子关的失败,他们正在加紧训练军队以及粮草物资等物的收集,以图再次进犯娘子关,而且下次进犯的军事将领也做了一些调整。”
“我朝至于要怎样再次防御虎磐王朝进犯娘子关一事,虽然我朝并不提倡军事作战,但我们绝对不能让敌人打到我们的眼皮底下还不反抗,虽然我们不主张军事作战可,但我们也绝对不害怕别人的军事进攻,所以我们事前也要做相应的军事准备,这点上也需要皇上做最后定夺。”
“第三件事是关于镇北侯(叶少堠)二公子叶知秋的事。”
“先皇在世时曾封叶知秋为车骑都尉一职,由于叶知秋当时一是年幼,二是在家养病修养,所以就一直没有到军中任职。但现在叶知秋的病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同时去年年底前的娘子关防御战一战中,叶知秋虽然并没有亲自参战,但如果没有叶知秋的计谋,我朝将士不可能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功的击溃来敌,这说明叶知秋在军事上的才能。”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叶知秋的身体情况,所以除了从事繁重的军务外,像一些比较轻的军务工作,叶知秋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再加上叶知秋昨天也已经过完了**生日宴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关于叶知秋的安排也请皇上示下。”
李成明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没有什么雄心伟略,更没有出色的阴谋诡计。但他并不是一个傻瓜,只是他把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花在了钻研前朝文史上。
李成明听到柳筱冉说有三件事要启奏时,眉头已经是轻轻的皱了一下。但李成明还是很耐心的听完了柳筱冉的启奏。
至于听完后,做什么处理,就算李成明不说,他也十分清楚宰相柳筱冉心中绝对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虽然李成明是皇帝身份,但有时更多的只是一个摆设,这点,李成明的心中十分的清楚,而且他一直没有想过和他们进行什么权力方面的争斗。
“那依柳老爱卿来看,朕该如何处理这三件事呢?”李成明知道柳筱冉既然开口启奏这三件事,那他心中早已经拟好相应的策略。
李成明心中叶清楚,即使自己想得再好,只要不符合柳筱冉与王弟的意愿,结果还不是用各种手段强迫自己改变自己的主张,听从他们的安排。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先开口问他们是如何安排的,所以李成明也就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安排和处理方法,而是以询问的口气反问柳筱冉。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李成明在政务上的能力正在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中。同时从李成明的话语中也反映了另一层含义,朝臣并不都是齐心协力的,尤其是以宰相为首的老臣们根本就不给当皇帝的李成明多少面子,也反映了朝廷斗争也是一塌糊涂,并不怎么风平浪静。
李成明心中也十分的清楚,朝廷官员也已经分成了好几派,有雍亲王李成林派,也有保皇派,也有中立派,只是这些帮派中,以雍亲王李成林的势力最为强大,几乎占据了整个朝廷官员的三分之二还多,这也是李成明这几年一直是忍声吞气的一个原因。
“皇上,以老臣看来,对于羌族叛乱分子应该进行以下处理,为首者应当处斩,从者以恩威示之,尽量感化他们,让其能感受到我天朝的感化和仁慈。”
“而关于威武大将军夏信等相关将士的作战功劳,老臣建议封夏信为帝国三等威信伯,相关立功将士一律官升一级,赏赐相应一些军饷。”
“至于娘子关防御一事,由于镇北侯的才能已经深深烙在了娘子关将士们和百姓们的心中,同时镇北侯也有与虎磐王朝军队作战(主要是防守方面)的经验,所以老臣觉得派镇北侯镇守娘子关是为上策,同时可再派遣一万士兵跟随镇北侯前往娘子关镇守,这样我朝在娘子关的兵力就可达到4万人,应当可以阻挡敌人的再次进攻。”
“至于叶知秋的事,老臣思量了很久,认为先加其官职,由原来的车骑都尉升为车骑将军,这也是叶知秋在娘子关防御战中用他的计谋所得的功劳,所谓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朝廷也不能愧对任何一名有功之臣。”
“虽然叶知秋出生在武将之家,但由于其自身原因,一直以来从没有在军中任过职,也没有在军中效过力,既然这样,老臣认为先给叶知秋三天的时间准备,然后到兵部报到,到军中服役,为国家效力。”
“同时根据我朝先例,凡任将军者,皆要亲自训练1千到3千人数的士兵,由于叶知秋的特殊身体原因,老臣与兵部尚书(也就是雍亲王)商议了一下,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叶知秋所训练的士兵皆由其自行招募,人数不得超过两千人,毕竟帝国兵员的力量并不充沛,也不提倡军事作战。”
“这些都是老臣的建议,希望皇上给予采纳。”果然,柳筱冉听到皇帝李成明的询问后,就立即把他同雍亲王昨晚拟好的相关策略当堂说了出来。
柳筱冉和李成林商议了大半个晚上,最终采取了这些相应的对策,他之所以建议为夏信封爵,那并不代表夏信已经投入到了他们的阵营中,如果夏信已经投入到了他们的阵营中,那绝对不是一个什么三等威信伯了,他们有这个提议,那是他们想要做给他们的下属看,不是自己阵营的人立了功,都可以得到这么大的封赏,那自己阵营中的人立了功,那封赏不是更大吗?
这也是一种人心的体现,也是一种另类榜样的效果。
至于给叶少堠加兵防守娘子关,那是因为叶少堠已经在娘子关的百姓中烙下了无人可以代替的影响,他们并不是不想剥夺叶少堠手中的兵权,当帝国为难关头,他们还是将帝国的荣耀放在首位,这也是给叶少堠增兵的原因所在。
柳筱冉这样做,那让叶知秋进入军中效力,叶少堠也不会再有所反对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策略呢?
柳筱冉说完后,就感觉到他侧身后雍亲王那**的一束目光,是一道没有任何感**彩的目光。
柳筱冉虽然是顾命大臣之首,也是老狐狸一个,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是牵着皇帝李成明的鼻子在走,而李成明基本从来没有反驳过他所提出的任何一项朝廷建议,但在顺境的时间长了,他难免会有那么点飘飘然的感觉。
这到也是,一个在顺境的时间长了,他就会很容易忘记居安思危这千古名言,就算是柳筱冉这个老狐狸,他也不例外。此时他正是有了细微的骄傲自大心理。
“那一切安排就依柳老爱卿所奏,朕准奏。”李成明摆了摆手,徐徐说道,同时也示意柳筱冉回归原位站好。

李成明知道不管他现在有多么好的建议也不会得到柳筱冉和李成林的赞同,他们也一直尽一切力量打压着李成明。既然如此,何不再次卖他们一回面子。
这也是李成明的无奈,做皇帝做到他这个境地,也算是一大奇迹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他李成明手上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眼下也只能听从别人的安排,被臣子胁迫,这可是做皇帝最大的悲哀。
再说了,叶少堠和夏信虽然不是李成林阵营中的人,夏信虽然不是保皇派的人,一直以来都保持中立。但叶少堠却是保皇派,虽然并没有明面站在保皇派的核心中,但先皇曾对李成明说过,一旦朝廷和帝国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可暗中找叶少堠。而现在又提升叶少堠二公子的官职,那李成明还会有什么反对的地方呢。
“还有哪位爱卿有事启奏?没事,那朕就要宣布退朝了。”李成明看了殿上其他几位官员一眼,用一种赌气的语气问道。同时他心中也十分的清楚,柳筱冉事情一说完后,那这个朝议也基本进入了尾声。
整个议政大殿文华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大约过了半杯茶的时间,众臣才齐声说道,“臣等无事可启奏。”
“众位大人都没有事要启奏,那皇上就要退朝了。”听到这整齐的声音,还是先头那个阴柔的声音再次在大殿中响起。
阴柔声音的主人(司礼太监王立冲)在得到皇上的示意后大声喊道:“退朝。”
同时李成明的身影率先离开了文华殿,带着不甘的心情向宫内走去。
早朝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李成明对柳筱冉和李成林那般的盛气凌人还是感到一种十分的不满,起码这次柳筱冉的建议让叶氏父子获得了一些权力,这多少也可以给李成明一份安慰奖。
盛京城,皇宫崇德门外。
这群刚刚退朝回家的各级文官武将,三五成群低声细语的结伴而行,虽然众臣在大殿内没有什么话语,但离开大殿后,众臣的话语顿时就好象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同时,原本那些在文华殿内还昏昏欲睡的人,此时早已经将“睡虫”丢到十万里之外“爪蛙岛”去了。
他们这些人早已经成精了,是的,如果这些人还没有成精,那他们又岂能在勾心斗角的朝堂中站稳脚跟呢?在先皇时,他们就是这样打发时间的。
华文帝国实行的是“高薪养廉”制,对贪污受贿行为的惩罚是非常的严苛,甚至严苛到了不近人情的境地,所以众官员也就没有那份心思去享受贪污受贿这份伟大的“行当”了,帝国历史上之前也曾出现过贪污受贿的“英雄们”,但结果却是遭遇到诛连三族这样的悲惨。
自从那几次之后,无论帝国的上位者是清明也好,还是昏庸也罢,再也没有人敢尝试那份伟大的“行当”了。所以现在的官员,大部门都是上殿昏昏睡,下殿后个个却是“龙精虎猛”,拉上三五知己喝喝小酒,唱唱小曲,又或者逛逛茶舍什么的,而更多的人都是在打发时间,混到七十岁就光荣“退休”,然后拿着高额的“退休金”回老家颐养天年,享受时日不多的晚年生活,所以华文帝国虽然很富裕,但却不算是神方大陆上强国。
是呀,有这样的臣子,帝国想强大,又怎么能强大的起来呢?
要知道臣子是政策的具体执行人选,少了这个最关键的环节,还想谈什么强国大业,那不是屁话吗?
这也因为这帮不做具体实事,整天想着颐养天年的臣子在朝堂中,帝国根本无法强大的起来,这就好比一个原本有着强大的躯体,却遭受了诸多的蛀虫,这个躯体迟早会逐渐走向衰亡的那一天。
叶少堠是很少参与这样的朝会,因为一年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叶少堠都在娘子关镇守,只有在特殊的日子和情况下,他才会从娘子关回盛京城的。
比如回盛京城述职、又或者得到了皇帝的圣旨召唤才可以回盛京城。
叶少堠低着头行走在路上,想着在文华殿内宰相柳筱冉向皇帝启奏的那些事情,叶少堠心中也在思考,虽然在文华殿内,叶少堠并没有什么反应,但这并不代表他心中就认同了柳筱冉的说法和观点。
叶少堠正想着要采取什么策略该如何应对时,他的耳边传来与他打招呼的声音,“叶侯爷,恭喜,恭喜呀,如今叶侯爷是一门三将呀!这是天大的好事,我等这里可要恭喜叶侯爷了。”
叶少堠听到声音后,回头想看一下这说话的声音是谁?回头一看,原来是六部(工、礼、吏、兵、刑、户六部)的官员都有,其中还有几个与他还算是比较能聊的官员都来的(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个是他的儿女亲家,也就是刑部侍郎钟海江)不过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帝国内的下层官员。
“哪里,哪里。各位大人过奖了,我叶少堠哪能是一门三将呢,两位犬子还年轻,还不懂事,将来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各位大人多多照顾的地方呀,到时请各位大人可千万不要推辞,再说了,我们身为臣子,即使有再大的荣耀,也是皇帝对我们臣子的恩宠,各位大人说是吧。”叶少堠听完众人的夸奖之词后,淡淡的说道。
叶少堠与众人是一路走,一路聊,很快就与众人分别各自回家。
正当叶少堠转身向自家门口方向走去时,他背后传来一阵熟悉的豪爽声音响起。
“叶兄,请暂且留步,兄弟我有几句话想与叶兄单独聊上一聊。”叶少堠听声音就知道这是威武大将军夏信的声音,如今是贵为帝国三等威信伯了。
“恭喜呀,夏兄,如今夏兄已经获得了高升了,已经贵为帝国的威信伯了,为兄在这里要先恭喜夏兄了。”叶少堠看到夏信走到自己的面前,他面带微笑真诚的与夏信恭喜道。
叶少堠知道无事献殷勤,肯定没什么好事,不过他与夏信的关系也不是普通关系,所以叶少堠就先笑着恭喜夏信。再说了,即使他与夏信没有什么良好的关系,就冲着同朝为殿的关系,以及叶少堠的为人,叶少堠即使不真诚,也会十分虚伪的向夏信恭喜。
“同喜,同喜。”夏信连忙说道。
“叶兄如今是一门三将,尤其是知秋,今后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呀!叶兄可有个好儿子呀!”夏信看了叶少堠一眼,再次缓缓说道。
“叶兄,兄弟我知道知秋的身体一向不是很好,可如今却要亲自招募士兵并训练他们,这对知秋来说,可能有点困难呀!如果能用到兄弟的地方,可前叶兄千万不要客气。”夏信“真诚”的为叶知秋着想道。
“到让夏兄担忧了,这到没什么关系的,反正知秋现在还年轻,应该多让他锻炼锻炼,年轻人不多锻炼锻炼,很难成材的,知秋能有这样的机会,应该是好事。虽然知秋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但这对知秋来说也未尝不是一次机会呀。再说了,即使我们有天大的荣耀,这些都是皇帝给我们身为臣子的恩赐。”
叶少堠听完夏信的话后,淡淡的说道,虽然叶少堠知道夏信这话的背后并没有什么好意。但两人毕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再加上两人之间曾经作战的良好关系,所以叶少堠略带微笑的对夏信说道。
“知秋也已经成年了,也该要谈婚论娶了吧,但不知知秋现在可否有中意的姑娘呀?”夏信先是很爽朗的笑了一声,接着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知秋以前一是年纪还小,二是众人都知道他有病在身,谁家的姑娘会看上我家知秋呢?”
叶少堠似乎已经明白了夏信这次谈话的用意,同时也知道夏信这么主动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的,不过他还是故作不知。装傻不会吃亏,也可以试探出别人内心中的真实用意。扮猪吃老虎这招可是他跟叶知秋所学到的好招。
“哈哈,叶兄太过于谦虚了,就凭知秋的才能,有谁家姑娘会看不上知秋呢!如果真是这样的,那就是她们的损失了。”夏信“虚伪”的笑了一下。
“我想叶兄也知道兄弟我膝下有一女,虽然她没有绝世姿色,也没有什么才华,但还能入目。如果叶兄能看上小女丝蝶,不嫌弃小女没有才华以及没有漂亮的外表,兄弟到是有心想将小女许配知秋,如此一来,兄弟我岂不和叶兄的关系又进了一步吗?不知叶兄意下如何?”
夏信知道这时就要有话直说,绝对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一名武人的雄风和特色以及气质。
“能得夏兄如此厚爱,那我岂会有拒绝之理呢。”
“关于丝蝶,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丝蝶要长相有长相,要才华有才华,就怕我家知秋配不上她呀!”叶少堠如果到现在还不明白夏信的话,那他还不如买块豆腐,自杀算了。
不过叶少堠适当的“礼貌”还是知道的。同时叶少堠心中想道,“你的狐狸尾巴还是露出来了吧,想把丝蝶嫁给知秋,这到不是一件什么坏事,知秋的年纪也应该是谈婚论娶了,不管对方有什么动机,以知秋的机灵劲和才能难道还会吃亏?”
叶少堠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至于这件事情嘛,我回家后还是先要问一下知秋的意见,夏兄应该很清楚知秋这个孩子很有主见,我想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想让知秋难堪,同时夏兄回家后,也先问一下丝蝶的意见,如果两人都不反对,难这件事情就定了下来,夏兄,你看这样可行?”
“不管是谁配不上谁,还是谁又能配上谁,既然叶兄与兄弟我都觉得他们俩般配,那咱们俩就把这件事情这样定下来吧。毕竟婚姻大事,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夏信知道叶少堠“背后”的用意。
不过即将要成为“亲家”了,那自己还在乎这些做什么,于是夏信乘热打铁说道。“依兄弟我看,十天后是一个黄道吉日,适合嫁娶,不知叶兄意下如何?”夏信像是在询问叶少堠的意见,又像是独断独行。
夏信也知道自己这个“建议”叶少堠是不会拒绝的,所以夏信很自信的说道。
只要是盛京城内的居民,谁不知道夏丝蝶的美貌和智慧,想要迎娶夏丝蝶的人选几乎可以从盛京城的东大门排到西大门。就算是叶知秋这样军中新贵,能迎娶到夏丝蝶这样的美貌女子,也是一件幸事。所以夏信才会这么自信,敢大言不惭。
叶少堠听到夏信这样一说,他也知道如果此时再拒绝的话,那也不是叶少堠的为人了,再说他也听说过夏丝蝶的为人,完全可以做叶家的儿媳妇,最后叶少堠似乎是“很无奈”的点头答应了夏信的提议,两人在路上就将叶知秋和夏丝蝶的婚姻大事给确定了下来。这也是这个时代身为子女的悲哀,因为他们的婚姻并不能自行做主,一切都要听从长辈的命令。
叶知秋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终生“幸福”就被“别人”包办了,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民主教育”的他知道这一消息后,又有什么反应呢?是激烈的反对,还是向形势低头,接受这个由长辈安排的婚姻呢?
要知道叶知秋的性格虽然还有点懦弱,但毕竟他此时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他是否还是原来的性格,还是像这样的婚姻大事,他想自己做主呢?那一切的反应就留待下一回见分解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