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中平镇大决战的爆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知秋虽然从袁天佐送来的这本书上学到了一些有关战争理论的宝贵经验知识,也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到这个时代的战争中去,不过,他并没有想过在与铁真的这次战斗中,要去实践这本书的真实性。
这是因为,一个策略既然已经制定出来了,战斗虽然还没有开打,最好不要轻易更改已经制定的作战策略。
叶知秋也知道,如果轻易去更换已经制定好的战争策略的负面影响与阵前换帅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两者之间的意义是相同的。
不过,叶知秋还是想要借助这本书的实际经验弥补他之前制定的作战策略,万事尽量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就算这场战争会失败,其代价也会有所降低。
当然了,叶知秋对这个向袁天佐献书的人还是充满了好感和好奇,叶知秋看完这本书后,立即书写一封回信给袁天佐。在信中,叶知秋希望袁天佐能全方面的好好考较一下这个献书的人,如果他真是有才能的人,叶知秋在信中示意袁天佐在适当的时机内能提升这个人。
叶知秋的感念就是:人才就是人才。如果真的是人才,叶知秋可不想让这些人才在他的手下流失走的,这是最大的损失,也是叶知秋不想看到的后果。
大陆公历1098年12月5日,虽然已经进入了深冬季节,不太适合作战,尤其是大规模的作战,不过这场战争终于在叶知秋指定的时间内打响了。
叶知秋之前一直非常关注铁真对自己即将要展开的偷袭军事行动有着一个怎样的反应,结果是让叶知秋非常的失望,不,确切的说是喜悦之情。
不知道是自己保密工作做的足够好,还是铁真根本就不在乎叶知秋对他发动的这场偷袭。铁真对叶知秋这次要展开的偷袭行动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应,这让叶知秋的心中在战前一直有点犹豫不决的冲动,不过,在战争真正打响的那一刻,叶知秋也就没有再在这上面花什么样的一个心思了。
叶知秋想的很清楚、很透彻,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不管有着怎样的一个后果,自己也只有勇敢的去面对他、接受他、分析他,这才是上上之策。
铁真作为一个国家入侵他国的军事主帅,他其实并不是不知道叶知秋要展开的这次军事行动,只是他有着他的想法。
铁真现在可以说是孤军深入,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外援,所有的外援都被华文帝国的其他军队拖住了前进的脚步,帝国内的援军也被卢筒王国的军队拖在了娘子关。
所以,他现在可以说根本就消耗不起,战略物资正在不断的减少,还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到现在还没有接受很好的医治,而现在士兵即将面临着军粮等物资即将要耗尽了的事实,所以,铁真现在也十分希望叶知秋能主动与他来一次正面大决战。
铁真有这样的想法,是有着这样的一番考虑:如果铁真主动进攻中平镇,铁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他要考虑的事情比较长远,比如士兵们在冲锋陷阵时要面对攻城时的犹豫和徘徊,士兵在攻城时的士气等等因素,因为铁真知道,自己手下的士兵再也不能承受任何士气的低落,虽然前几次交锋中,铁真与叶知秋也进行过简单的兵峰接触,自己也有故意放水的味道,但士兵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的苦心。
铁真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奇怪,作为自己的盟友,郝连苍穹这样一个军事老手也在叶知秋这个人面前吃了亏,所以,他自己就不得不要谨慎再加谨慎了。
铁真想要能一战取得绝对性的胜利,事先就需要了解叶知秋一贯的作战思路,自己前几次的放水正是有这样一番打算,同时,铁真也是为了能将驻守在中平镇内的叶知秋吸引出来,这样,他才能围歼叶知秋所部,但一直以来,叶知秋根本就没有给铁真丝毫机会。
铁真现在虽然还不敢说自己已经真正掌握了叶知秋一贯的作战思路,不过,他想自己对叶知秋的作战风格还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铁真虽然要想一次性的战胜叶知秋,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毕竟,叶知秋麾下士兵的整体实力还不如铁真手下的士兵,不过,铁真这样慎重的考虑是否过于优柔寡断了点,只有经历过这场战事,才有最新的答案。
不管叶知秋与铁真这两支军队的统帅是怎样为对方“思考”,怎样为对方设置圈套,双方现在都想在这次会战中一决胜负。
这个期待,虽然有点不太现实,不过双方现在是不得不去做这样的一番思考,这也是他们俩各自背后的因素所决定的,确切的说,应该是制约,两人之前都不想、也不敢与对方决一死战。
中平镇会战的爆发,首先是叶知秋手下的魔狮兵团打响的。
许成宗作为这次进攻的负责人,他所要面对的压力并不小,他的身边虽然还有天狼兵团的叶风作为策应,但对于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新统帅来说,第一次亲自指挥如此规模的一场战争,许成宗的心中没有底气。
这个说法一定也不过分,不过,许成宗还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在得到叶知秋下达进攻命令后,他立即率领手下的魔狮兵团向虎磐王朝的中军大营冲去,虽然是三万人去夜袭一个十几万规模的军队,这个举动,的确是一个很冒险的策略,而且还打破了叶知秋之前制定的夜袭计划,叶知秋的计划是让冷锋兵团率先进攻铁真中军大营,这也算是叶知秋预计失误的一个地方吧。
叶知秋现在不得不让许成宗面对这样大的压力,叶知秋这样做:一是要看看许成宗是否真的能挑起大梁,二是叶知秋这样安排也是为自己手中的王牌兵团,也就是天狼兵团考虑的,叶知秋并不想在战争一开始时,就让天狼兵团有着过大的损失。
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叶知秋就不得不让许成宗打头阵了,毕竟,在军事布局会议上,许成宗的发言还是得到了叶知秋的欣赏和认可,更何况,叶知秋的心中始终都认为许成宗这个人的潜力不应该只是他表面所展现的那样,他的才能也不仅只率领一个兵团那样的简单。
对于叶知秋这样的一个军事安排,我们不得不说叶知秋现在是在赌。
这个赌的结果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呢?那就让战争来考验叶知秋是否具有这样的一个慧眼吧!就看一下叶知秋是否有足够的运气,以及整体作战协调能力吧。
叶风在许成宗率领士兵向敌人中军大营冲杀过去的时候,他就对自己手下的士兵也下达了命令,那就是当魔狮兵团被敌人包围的时候,就是自己麾下天狼兵团冲锋的时刻。
在战争打响的那一刻,叶风还是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压力,不过,随着战事的发展,他肯定是没有这么轻松的,这一点,叶风的心中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一直在等着这个时机的到来。
就在许成宗正面向虎磐王朝中军大营冲去的时候,在虎磐王朝的侧翼的飞龙兵团与雄鹰兵团也在同一时间内向虎磐王朝的中军冲去。
这两个兵团在冲锋前的那一刻,这两个兵团的负责人汤恩来与华政成相互对望了一眼,两人虽然并没有说什么,不过,他们俩相互都在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与合作默契的笑容。
冷锋兵团虽然是这次进攻的主力,不过,这场作战计划已经发生了改变,叶知秋也就随意改变之前制定的整体作战计划,战争没有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叶知秋是不会安排叶郓率军向虎磐王朝的士兵当中冲杀过去的。
有时候,以逸待劳的确是上上之谋。这些,也反应了叶知秋的整体作战观念以及整体协调能力。
其实在整个战场中,压力最大的还不是许成宗所部的魔狮兵团,确切的说,应该是袁世生手上的枪骑兵,一支只有三千人的兵力,却要在虎磐王朝军队的侧后翼发动进攻,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虎磐王朝的骑兵的全力反扑,很有可能还会遭受到敌人中军大营的反击。
这样的一个军事安排,也只有叶知秋这个“狂人”能够想到、做到。也许别人也有可能会想到,但他们不一定敢用这样一个军事方案,或许是叶知秋是个初生牛犊,不像那些成名已经的老将思前顾后吧。
铁真在许成宗发动进攻的那一刻,他就大致摸清了叶知秋的整体作战思路,虽然不是很全面,不过,铁真还是做好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所以,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许成宗在战场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虽然铁真假装不明白叶知秋的作战意图,甚至还假装被叶知秋一下子偷袭得手后的那种混乱表现,而且铁真在刚开始时,只是十分混乱的派出了七万人应对许成宗所部魔狮兵团的进攻,而在汤恩来与华政成率部攻打自己时,铁真就立即把中军中其他早已准备好的士兵派到了侧翼战场,应付飞龙兵团与雄鹰兵团的进攻,并与这两支兵团对抗起来。

铁真的中军大营现在虽然是空的,不过,叶知秋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能攻打到铁真中军大营,这个还是不可能的,即使叶知秋把袁世生手上的枪骑兵也派上了战场,铁真还是能抽调出他手上的骑兵围杀枪骑兵,或者说是铁真一直在等着叶知秋把枪骑兵派到战场中去,也就是说,铁真手上的骑兵一直针对着叶知秋的军事布局而承担着他们的使命。
这样的一个结局,应该说叶知秋的这次军事布局已经陷入了种种危机中,但战争的最后结局是否就像现在表现的这样子,现在还不好说,就连铁真这样一个老于军事布局的统帅也不敢断言:叶知秋这次你玩完了!
叶知秋一直站在天狼兵团的后面观看着战场的形势变换,叶知秋在战争爆发后,他就从中平镇赶到了铁真后面的天狼兵团中亲自指挥这场战争,他将中平镇的防务完全交给了他的妻子夏丝蝶,中平镇镇守率领本部两千人马在旁协助。
当叶知秋看到老谋深算的铁真用这种方法来对抗自己的进攻策略时,叶知秋打心眼里不得不佩服铁真在战争上的造诣远在自己之上。
不过,叶知秋并没有就此认输的打算,因为他手上的天狼兵团根本还没有用上场,更何况,他还有一支后备兵团呢,叶知秋相信,铁真手上即使有后备力量也和自己手上的后备力量相差不多,既然这样,那鹿死谁手,现在还言之过早。
叶知秋看到战场上这个情形后,立即给叶风一个指示,让天狼兵团上战场磨练磨练,看看铁真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
再不济的话,那自己就调动段兴辉所部黑豹兵团了全力攻打铁真剩余的军团,只要将铁真手中剩余的兵马牵制住,那剩下的,也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
果然,铁真一看到叶知秋把天狼兵团也派上战场,他立即从正面战场和侧翼战场上抽调出四万人马前来对抗叶风手上的天狼兵团,也就是说,天狼兵团上战场的前一刻,两军之间的势力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甚至说,虎磐王朝士兵占据的优势远在叶知秋手下士兵之上,但叶知秋并没有把这一点放在心上。
小小的胜利,并不能代表最终的胜利。
叶知秋一直站在天狼兵团后面观看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同样的,铁真也在他的中军大营中观看着战争形势的变化。
两方的士兵正在亲密的厮杀着,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帝国的荣耀;同样的,两军的主帅也在进行着另一层次的厮杀,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叶知秋看着两军士兵正在厮杀,突然感觉到一丝不好的预兆。
因为叶知秋知道铁真手上的士兵应该还有将近两万人马没有派上战场,叶知秋正是在为铁真有这样安排而奇怪,铁真为什么不将这两万人也派上战场呢,如果有了这两万生力军的加入,叶知秋虽然不敢说自己就此失败了,但战局肯定对自己不利。
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以铁真那样的老练,他不可能不知道这点。
叶知秋心中十分清楚:自己手上虽然还有一个兵团(三万人),以铁真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军事统帅,他不可能在战争打响后就会把手上所有的兵力全部派上战场。
既然如此,那铁真手上剩余的两万名士兵又有着怎样的一个安排呢?
叶知秋还在奇怪的时候,他的身后就传来了一阵非常急促、但又非常整齐的脚步声。
叶知秋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铁真一方面在战场上牵制自己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派上他手上的主力兵团在自己身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偷袭,这样的安排,才是高手的风范,才是有着足够经验的统帅所为。
高手就是高手呀!叶知秋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铁真的用兵老到,不过,叶知秋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慌张,他现在手上虽然只有黑豹兵团可用,同时,黑豹兵团还承当保护枪骑兵的使命,也就是说,叶知秋现在手上真正能用的兵力也只有半个黑豹兵团。
幸好,叶知秋手上的黑豹兵团并不是一个战斗力很差劲的兵团,而且,叶知秋组建黑豹兵团时的动机就是要将黑豹兵团建设成一支敢于打硬战的兵团。
否则,叶知秋即使在这场局部战争上胜了铁真,但他在整个战局上却输给了铁真,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失败了吧。
在这个紧要关头,黑豹兵团副兵团长段兴辉虽然把大部分的兵力用在支援、策应袁世生的枪骑兵去了,也就是说,虽然段兴辉亲自在黑豹兵团中指挥,但由于兵力的悬殊,段兴辉也有一种心无力的感觉。
这个时候也是考验段兴辉与叶知秋的应变能力,确切的说,应该是考验着段兴辉的拼死精神,考验着叶知秋的承受能力。
段兴辉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还没有得到叶知秋任何指示前,他就带着手下仅剩的一万多名士兵向前来偷袭自己的虎磐王朝士兵迎去。
段兴辉此时的心中并没有其他念头,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不管任何代价,一定要保障叶知秋的安全,哪怕因此搭上自己的生命和半个黑豹兵团为代价,那也在所不惜。
整个战场强行被分割成了四个小战场。
由于许成宗所部的魔狮兵团率先进攻,原先的侧翼则变成了正面战场,整个战场的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面战场中的魔狮兵团与天狼兵团正和敌人对阵着;侧翼战场上的飞龙兵团与雄鹰兵团正在和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侧后翼战场上的枪骑兵与部分黑豹兵团与敌人进行顽强的对峙;整个战场上形势最为不堪的,应该算是段兴辉正率领手上一万多名的黑豹兵团与铁真手上王牌力量正展开前所未有的阵战。
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能体现出什么叫军魂,什么叫华文帝国的军人,什么才叫顾全大局的军人魂魄。
段兴辉此时面对的压力是非常的大,原本在兵力上就已经不是虎磐王朝主力军的对手了,更何况,段兴辉要面对的是铁真手上真正的王牌兵力。
虽然黑豹兵团的战斗力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不过,想要和铁真手上的王牌军对抗,他们还是有所欠缺,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这一点,不但段兴辉知道,就连一直站在战场边沿的叶知秋也非常清楚。
不过,叶知秋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即使有方法解决,手上没有可再用的士兵,一切都是空谈。
叶知秋只能苦笑,这次是否就是自己大意后要承受的一枚苦果呢?如果是真的,那这个代价也太大了一点。
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关系有时真的很微妙。
叶知秋这时才想到了自己原来才是这场战争中的猎物,是被铁真算计的猎物,原本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是这场战争游戏的猎人,结果却是让人感到如此的荒诞不稽。
叶知秋是输在战斗经验上,输在他不够心狠手辣上,输在自己太迷信自己的布局能力上,自己现在还不足以和老谋深算的铁真做对手。
不过,叶知秋的心中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气馁,自己实战经验即使再不足,叶知秋也相信不到战争的最后一刻,谁是最大的赢家还很难说,同时,叶知秋内心中也期待借此机会好好锻炼一回自己的实战经验,只有迈出了这道槛,叶知秋才算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统帅。
叶知秋心中虽然也期待着自己手下几个兵团的负责人能明白整个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各自好重新有所调整。
虽然这个期待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叶知秋也在考验自己的承受能力,也在考验自己之前对各位将领的培养,看他们是否能把自己教给他们的军事指挥知识转换为实战经验。
更重要的是,叶知秋是期待自己一直给士兵灌输的军队魂魄:军魂,如果自己手下的士兵能把军魂放在第一位的话,那自己现在还不算是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只要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清楚谁才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