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忽然都归华胥去 不知何日得翻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释迦牟尼来到万妖阵眼,迎面正遇着祝融,那祝融足踏两条火龙,身高万里,也不开口,下了火龙,将两条长龙握在手里一拧,烈火飞扬,化作一柄长剑,名为“重黎”,大吼一声,一跃而起,身后浮起一轮火月,夹杂着滚滚火云朝释迦牟尼当头劈下。怎见得那火?有诗为证: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上古正神之威,饶是佛祖亦不敢当其锋,只得使个缩地之法,远远避开,便将大日如来之身放出,乃是陆压道人所化,坐于一轮红日之中,大日遍照,又在满天梵唱中化出两尊法身,左边一尊佛陀跏趺而坐,如菩萨像,戴五智宝冠,饰手镯、臂钏、璎珞,手结智拳印,,通身之色清白,乃是金刚界大日如来;右边胎藏界大日如,亦跏趺坐菩萨像,头戴魏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即通身金色。两尊如来身后双双现曼荼罗大阵,敌住祝融。
又被释迦牟尼本尊趁势将左掌化作五指巨峰,朝祝融压下,佛陀金身手掌尚离祝融头顶万丈,已然被那上古神火烤得炽红,点点金汁淋漓洒落满空,依旧奋力朝祝融头顶按去。
祝融虽是远古火神,其火足以焚天灭地,此时被三尊如来困住,终是吃力。那大日如来乃太阳三足金乌化身,与祝融都是洪荒巨神,以天火制重黎之火,正是对手。又被释迦牟尼本尊攻其不备,终于将祝融击倒阵中。
共工正与女娲兄妹、烛龙合战元始天尊、阿弥陀佛、镇元大仙,忽然听得身后如山崩地裂一般,回身见祝融轰然倒地,她与祝融数万年夫妻情深,怒叫一声,挺手中三叉大戟上前相救。却被阿弥陀佛祭起九品莲台,凌空砸落,正**工脊背,直打得白鳞飞溅,只作不知,奋力上前一戟逼退胎藏界大日如来。祝融翻身立起,仰天长吼,怒火冲天,举起重黎剑,与共工双战三尊如来。
女娲五色神石如雨,元始天尊只将头上庆云抵挡,忽然祭起三宝玉如意,正中女娲右肩,砰地一声,如中铁石,玉如意击得粉碎,女娲晃也不晃一下,只是面上怒意更重,忽然扬起玉臂迎风一召,一条青色长藤无中生有,九爪如钩,形如苍龙,张牙舞爪—此鞭命曰“女帝”,当初女娲造人时以此鞭蘸泥水舞之,泥点飞溅,皆化人形,有造化生灵之能。女娲将长鞭凌空一振,高高抡起,朝元始劈面抽来。
镇元子上前一步,右边大袖卷起,如乌云压顶一般,遮了半边天幕,缠住苍龙,不想嗤啦一声裂帛大响,又将镇元子右臂衣袖也撕了下来,只剩光秃秃两根手臂。女娲又将女帝鞭抽来,阿弥陀佛祭九品莲台相迎,轰隆一声,震得莲花片片纷落,堪堪挡住。
烛龙一直在战团之外游移,它身体过于庞大,不便搏击,只将一团团远古毒炎喷来,又不时倒吸寒气,满空雪火纷飞,时而如寒冰地狱,时而又如火海沸腾,迫得元始诸圣将庆云金灯,人参果树分神抵挡,阿弥陀佛身上佛光时明时黯。
伏羲见两下僵持,便高高飞起,俯瞰战场时,忽见兑位已破,原来那新佛天王如来提婆达多圆寂,其位便空。只是万妖万尸大阵依旧运转不停,尚能支撑。又见佛门三大士与诸佛菩萨率领金刚比丘罗汉与万妖万尸鏖战.
伏羲暗道:这般混战,终是不了,不若一劳永逸。便将渔网当空撒下,足有亿万里方圆,其上星火如灯,照耀满空,众佛陀菩萨,比丘,罗汉,观之不明,一声响,正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三千佛陀,五百罗汉,众多比丘僧尼,竟被伏羲一网打尽,只有三大士不知为何,却网之不得。
原来那渔网甚是神妙,随伏羲心意,自辨得敌我只将佛门众人一网而获,却不曾网得半个妖神尸神。伏羲提了渔网,见网中那些佛陀菩萨不住挣扎,各祭法宝,又现法身金身,一时间佛光万道,瑞气千条,萦绕网格之间,煞是绚丽瑰奇,怎耐后天之法,纵有神通,怎敌上古大神之能,任佛门大众挣扎,只是脱身不得。万妖看了齐声山呼:“大伏羲圣皇万岁!”元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见了一齐色变,阻之不及,又被女娲等神战住,无可奈何。
此时伏羲要将诸佛化为飞灰,只在反掌之间,终是圣皇心地仁慈,不忍加害,提了渔网便欲落入阵内。不想忽然心头忽生警兆,急回头向天河彼端尽头看去,但见瑶池方向宝焰翻滚而起,足有数千万里,云光火焰中隐隐有双翅之形展开,光焰深处两点金火犹如旭日初升,又有亿万白炽光球在宝焰中上下浮跃飞旋舞动不休,渐渐凝聚成一团其大不知几许的雪白火球,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啸,刹那间穿过遥遥亿万里而来,转眼已至万妖阵前,惨白的光辉几乎将不周山上下完全笼罩。
所有激斗正酣者,不拘佛陀妖神,一齐住了手,回头望去,只见那火球猛然炸开,化作数团,分别击向伏羲,烛龙,共工祝融夫妻与九灵元圣,相柳,巨鳖,连同上古大神鲧的尸身一并轰去。
烛龙身躯庞大,避无可避,首当其冲,巨吼声中一条数十万里长的巨躯瞬间分离崩析,化作点点荧光,融入那团光焰中去了,只有口中火烛掉落虚空,坠下天河去了,没入波涛之中却不熄灭,兀自照得天河一派通明,化作一条长龙,竟穿过银河落入人间,却是南瞻部洲鄂西北隆中地界,不题。
共工也被一团白炽火焰罩住,她是水精之躯,如何当得起这般神焰,大叫一声,眼见消散,却被祝融扑上挡在共工身前。怎料祝融虽为洪荒上古火帝,亦当不得此火,只见焰光中祝融共工相拥一处,齐化云气而散。
鲧尸乃是死物,身上息壤却自行化作一面土盾,略略阻挡了一下那白炽火球,也化为飞灰。
却听得有人不知在何地大叫:“陛下且留了那九头狮子与我!”
九灵元圣见诸多上古大神尽皆灰飞湮灭,本已闭目待死,却被那火球一裹,飞往瑶池方向去了。
那头巨鳖急忙缩了头,指望以甲壳抵御神火,却被连肉带壳一并化作灰烬。
相柳惨声嘶叫,顷刻化为焦骨,被罡风一吹,亦消散无形。
伏羲丢了手中渔网,双手奋力托住一个数千里的白炽火球,火球缓缓翻滚下坠,将伏羲压得不住向阵中落去。女娲见了,顾不得与元始相斗,从怀中取出一轴画卷,唤作山河社稷图祭在半空,猛地展开,化出大好山河,山川壮丽,将伏羲裹起,骤然一收,消失在虚空之中。
那团光球一击落空,也随之消散无形。女娲救下伏羲,奋起长鞭,缠斗元始手上四剑。又被镇元子与西方两位教主一齐上前,释迦牟尼趋金刚界,胎藏界大日如来上前,又将多宝如来金身放出,宝光满空,合战女娲。女娲以一斗七,怒喝一声,现了人身蛇尾之形,左手女帝鞭,右手开天斧,敌住七位神佛,兀自不落下风。
其时万妖大阵失却烛龙、共工、祝融、相柳、九灵元圣、神鳖、鲧尸,连同先前圆寂者提婆达多,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方尽失,固若金汤几不可破的万妖大阵,竟在呼吸之间告破。
阵中妖神本已罢手停斗,面面相觑,不想那三千佛陀诸般菩萨罗汉从渔网里脱身出来,趁妖神不备,各祭降魔法器,那还有半分慈悲之心,一个个恼羞成怒,各怀嗔念,连斩了无数妖神。众妖神随即反扑,两下再度大战,直杀得血染天柱。
又有万尸依旧咆哮凶猛,一时间除之不能。正混战间,又听得仙乐袅袅,玉罄,金钟之声不绝于耳,只见无明金光照耀虚空,五色神龙骖驾八景玉舆,流霄皇天丹节,阴九光鹤盖,神丁执麾,从九万飞仙,狮子启涂,凤凰翼轩,自那光柱之中徐徐落下,又见八景玉舆上坐了一人,周身光明如日,头戴七曜宝冠,身披九色离罗帔,须发如雪,无数神王,力士,青龙,白虎,朱雀,龟蛇,麒麟,黄龙,彩凤,狮子,幡幢旌节,骑乘满空。前面玄都**师所化楼观道尊尹喜手持玄都离地焰光旗引路,行到之处那满天妖云尽皆退散。一个美貌少年,仆从打扮,牵板角青牛在后;两个童儿,眉青目秀,面白唇红,皆顶生一角,分金,银两色,左右伺候。身后浩浩荡荡,跟着一路仙道,其中二人赫然正是广成子,赤精子。其余众人皆有名号,乃是那郁华子,伏羲时降于田野;广寿子,祝融时降于恒山;大成子,神农时降于济阴;随应子,少昊时降于崆峒;绿图子,帝喾时降于江滨;务成子,帝尧时降于姑射山;尹寿子,帝舜时降于河阳;真行子,夏禹时降于商山;锡则子,殷汤时降于潜山;燮邑子,帝纣丁卯降于岐山之阳;经成子,郭叔子,分别于周成王,周康王时降世。

当下太上道祖降临,加入战团,手持扁拐与元始、镇元子、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多宝如来、金刚界大日如来、胎藏界大日如来合斗女娲。化身诸子与镇元子门下清风、明月,与佛门协力大战阵中残存妖神。
万尸阵中,刑天与女丑之尸率群尸与神佛仙道苦斗,忽见漫天彩蝶缤纷,纷飞如落花满空,七彩纷呈,奇幻瑰丽。满天彩碟中忽有一人黑瘦面皮,花白络腮胡须,道冠布袍,鼓盆而歌,翩然而来。任那万尸阵中群尸狰狞咆哮,只做不知,口里道:
“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既死,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赍送,何其乐也!况且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察君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道人言毕,转身去了。万尸忽然皆化蝴蝶而散,天地间再无踪迹。
又见老君麾下牵青牛之美少年者,乃白骨真人徐甲也,亦自语道:“吾生者乎?死者乎?罢了,由他去罢。”亦化白骨一堆,飘零而落。
其时,万妖,万尸大阵已破。
老君叹道:“今日要完此劫数,只得如此。”将头顶鱼尾冠一推,顶上三条道气冲出,化为三个道人,连同老君本尊,齐把手召,那四剑一起飞至。老君便持了诛仙剑,上清道人持戮仙剑,玉清道人舞动陷仙剑,太清道人提绝仙剑,一齐上前,四剑齐出,自女娲腹背两胁间一并刺进,女娲大叫一声,手中开天斧,女帝鞭一齐落地,血染九色霓裳。女娲掌中发雷,震开八位神圣,双手拔出四剑掷向众圣,众圣从容避开。眼见瑶池方位宝焰又升腾而起,龙吟之声犹如天威,众圣微微色变,齐朝女娲打来。女娲大喝一声,震破虚空,现出山河社稷图,转身进图中去了。众圣彼此相望一眼,齐入图来。身后,八卦石盘轰然崩塌碎裂,夸父,博父,防风氏、朴父四头顶天立地的上古巨人,身体皆化为岩石,随着八卦石盘一齐粉碎。
又见天道狐王祭起混沌钟,广收残存妖神,佛道两家见了,知他临阵反戈,一同追杀群妖。白蝠老祖现出蝙蝠真身,双翼遮空,便欲飞去,也被天道狐王收了。天庭大军重又自亿万里外杀回,与佛道合兵一处。正是万妖遭劫,命不该绝者侥幸逃脱,往下界去了,余者尽被杀戮一空。连那十肠氏,未及摆开十全大阵,乱军之中亦被斩杀。
却说女娲入得山河社稷图来,只见图中比先前不同,惟见虚空上下,一无所有,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一无所有中,有一片冰湖,方圆不过里许,湖面白雪纷纷扬扬,飘洒满天,湖水一半为白雪覆盖,一半却不见半点积雪,冰下暗流涌动,将湖面一分为二,一黑一白,如阴阳合抱,仿佛太极。
湖边几树杨柳,垂下万条丝绦随风轻摆,树下一人身穿帝服,立于湖边,望着那雪湖出神,正是伏羲。忽然回过身来,见女娲全身浴血蹒跚而来,一路鲜血点点斑斑,将雪地染地朵朵嫣红。
女娲来到伏羲身前,问道:“好了么?”
伏羲微微点头。女娲嫣然一笑,伏在他怀中喃喃道:“此地却好。待得了却此事,你我便在此长相厮守,终老此地,如何?”
伏羲轻轻叹息一声,两人身上衣袍褪尽,彼此相拥。良久,伏羲将女娲身子托起,一步步走入湖心,脚下冰层轰然碎散,两人没入冰水之中,湖面重又冻上,依旧是太极之形。
须臾,老君,元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镇元子破开虚空赶到,只见鹅毛大雪扑面而来,太上道祖掩面,道:“好大雪!”话犹未了,一声龙吟,冰湖碎裂,女娲人首蛇身,伏羲人首龙身,身长不知几许,彼此盘绕相交,自湖冲一跃而出,直上虚空。
虚空碎散,诸圣赫然身处不周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山顶一片平地,广阔无边。到处深坑密布,不计其数,皆有数万里方圆,深不见底。头顶周天混沌一片,忽明忽暗,青云滚滚,却寂静无声,死气沉沉。
女娲伏羲龙蛇相交之相盘绕当空,扬起长尾,凌空抡下,轰然巨响中,诸圣祭出诸般法宝尽被砸得粉碎,多宝如来金身四分五裂,块块金身洒落满天,皆化金沙而散。
阿弥陀佛万朵金莲干枯,镇元子人参果树枝叶枯萎,释迦牟尼金身黯淡,勉强支撑立起,已是无力再斗。
太上道祖头顶天地玄黄塔勉强护住众圣,塔间已见裂痕。
山下瑶池方向又是一声龙啸传来,一团白炽火球犹如银色太阳一般飞至,却被女娲兄妹合身张开巨口,喷出两颗黑白内丹,形如日月,将那团银色太阳击得爆裂开来,火光乱射。
女娲,伏羲也不去管它,忽然齐声昂首长啸,鳞甲开合,自半空里倒撞下来,卷起诸圣,凌空一个盘旋,再度没入虚空。
诸圣随着龙蛇向下坠落,虽有通天法力,竟然挣扎不得,只见身边时现火海无边,时现黄沙无垠,忽而身处弱水,忽而又置身黑暗,饶是诸圣慧眼如炬,亦不知身在何方。
猛然间,龙蛇卷着诸圣轰然落入一片冰原,破冰而入,瞬息便是亿万里之遥,一直向下钻去。诸圣只觉如万刃穿身,又有亿万奇形之物往来穿梭,如蝗虫一般,将众圣全身撞击。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巨响,如同打碎琉璃,那一龙一蛇缠着诸圣砸进先前那片冰湖之中,四下里皆是冰川巨峰,忽然不知从何处蹿出亿万黑色龙蛇,有口无眼,巨齿锋利,一齐涌上,围住众圣撕咬。
须臾诸般景象皆散,依旧是不周山顶,佛道群圣法身残破,委顿在地。女娲,伏羲龙蛇盘绕,在虚空里穿梭飞舞,口中两颗内丹呼之欲出。
就在此时,龙蛇身后虚空中忽然现出一个巨洞,依稀可见洞中有一巨碑,上刻“华胥之国”四字。又见其后有无限乐土,山河壮丽,城池楼台巍峨无比,山野城市行人如蚁,足有百亿之数,或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皆与女娲伏羲形状一般无二。
女娲兄妹忽然心生警兆,回首看去,满天雷声中,洞里一只红鳞巨爪探出,一把抓了女娲兄妹龙蛇之身,收入洞中去了,洞口蓦然合拢,隐隐传来女娲伏羲之声,似是极为悲愤,越来越远,终于听不到了。
老君,元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镇元子几位圣人教主一一起身,彼此相视一眼,皆不言语。
良久,忽然阿弥陀佛双手合什,赞道:“无极之中万法生。”
释迦牟尼亦合什道:“混沌初分始相争。”
镇元子面上不显悲喜之色,亦道:“盘古大梦犹未醒。”
太上道祖,元始天尊一齐叹道:“鸿钧一气化三清。”
于是诸圣齐声颂道:
“紫霄宫中重云锁,天外天上神雷鸣。
又有净乐无边土,昊天降时宝焰升。”
诸圣颂毕,不约而同,遥向那天河尽头瑶池方向望去,但见滚滚星涛,横流天际,青云如盖深处现出瑶池楼台宫阙,金,白,青,红,黄五色宝焰烈烈升腾,照耀天上地下,万古不熄。
过了不知几时,阿弥陀佛忽道:“世间万法,流转不息,无量劫后,终归是空。”
诸圣人皆道:“佛祖此言大善。”
一齐默然。
良久之后,又听得虚空深处隐隐有雷声传来,经久不息。
《西游往生录.阐妖篇》至此终。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佛道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