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 三教之中无上品 古今惟道独称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回三教之中无上品古今惟道独称尊
七返还丹,在我先须,炼已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造化争驰,虎龙交媾,进火功夫牛斗危。曲江上,看月华莹净,有个乌飞。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就养儿。辨水源清浊,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忙修犹太迟。蓬莱路,待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担忧。奈今日茫然,不知明日,**劫劫,有甚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不坚久,似石中迸火,水上浮沤。休休,及早回头,把往日风流一笔钩。但粗衣淡饭,
随缘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限到头来,不论贫富,着甚干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词寄《沁园春》
自从三清归一,聚合盘古元婴,震伏七大圣妖盘古之身,三界阴阳颠倒,时空混乱,上下五千年变纵为横,十天八地,尽皆纷乱。
七大圣本为盘古肉身所化,聚作妖盘古之形,为盘古元婴降伏,肉身魂魄皆被困于四大部洲之内。又将东胜神,西牛贺,北巨芦,南瞻部四洲合为一体,成就盘古超大陆,横卧摩诃般若波罗蜜香水大海上,如巨人之形,亿万黎民生灵纷纷如蚁,遍布其身,啃其皮肉,吮其精血,衣其毛发,懵懂生灭。芸芸众生,皆如蜉蝣,朝生暮死,轮回往生。
西方大陆之上,去云空三百万由旬,有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居之;净土四周又有佛国十万亿余,环绕充满,彼此加持,信彼教者,皆往生佛国,刹那间受种种欢乐,于是净化心身,灭一切恶趣味,得入无余涅盘之境,从此再无半点痕迹存留三界之中,盘古大陆往生之灵,以为幸福,不明入灭之意,为免轮回受生之苦,趋之若骛。由是西学东渐,阿弥陀净土光明日盛一日。
盘古大陆之外,又有诸多世界,亦真亦幻,如有有无,有青青世界,有太虚幻境,有大荒之境,有罗刹鬼国,有大槐安国,有檀梦之国,有桃花之源,有炎之蜃气楼,有中土世界,有翡翠绿野,有灰鹰世界,又有被遗忘之国度恒河沙数...无数时空,彼此连接,四通八达,皆因终劫将至,三清颠倒一切,种种不可思议之事,不一而足。
昆仑天柱,耸立天云,其巅峰者名曰玉京山,山顶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上复有三清天。其中太清天者,又名大赤天,亦称为离恨之天,兜率之天,或谓玄都之天者,皆此天也。天高云远,渺渺茫茫,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云光丛里,八景神宫地广三百六十万由旬,其高一千七百万由旬,九龙盘踞,巍巍高临,神光掩映,紫气蔼蔼如飞龙之状,往来流动,只是宫门前空荡荡不见一位仙家,连半只仙禽也看不见,格外清寂;后殿牛栏空却,板角青牛不知去向;丹房冷落,八卦炉蒙尘,烟火全无。
八景宫中,太上道祖独坐蒲团,瞑目酣然,微有鼾声。身旁玄都**师即楼观道尊尹喜者,垂手侍立,只是不时间偷眼看去,心中暗自疑惑:
自古神仙者,神完气足,再无困倦之感,正所谓神满不思睡眠。老师乃三清之尊,神仙宗师,成道于洪荒之外,天下道法皆由他而出,为何这几日只是贪睡不醒?
虽然心头疑虑,不敢出声,恐怕惊扰了祖师迷梦。
却说太上道祖懵懂之间,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漭漭太虚中,有一株李树,涡水环绕,树下坐了一名少女,面目依稀,怀中抱一皓首小儿,其时只见阳景重耀,祥云荫庭,万鹤翔空,九龙荐水,以浴其身。那小儿从女子怀里跳下,连行七步,步步莲花,忽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曰: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其时此子迎风而化,或郁华子,或作广寿子,或作大成子或化广成子,或化随应子,或为赤精子,或为绿图子,或作务成子,或为尹寿子,或作真行子,或为锡则子,或作燮邑子,或作经成子,或作郭叔子...共计九九八十一般变化,种种变幻莫测之状,无可名状。忽然一声雷鸣,种种化身合而为一,现出太上老君真形,怎见得道祖模样?
天冠天衣,自然被体。有七十二相,具八十一好。
头圆如天,面光象日伏晨起。玉枕穹隆,皓发如鹤,长七尺余。眉如北斗,其色翠绿。虎髭龙髯,素结如丝。耳有垂珠,中有三门,高平于顶,厚而且坚。河目日光,方瞳绿筋。鼻有双柱,准骨隆隆。口方如海,唇赤如丹。气有紫色,其香若兰。齿如编贝,其坚若银。数有六八,上下均平。舌长且广,形如锦纹。其音如玉,其响如金。观高而起,颐方若矩。日角月渊,金容玉姿。龙颜肃肃,凤视闲闲。额有兑象,三午上达。天庭平坦,金匮充盈。颊有白痣,颐有玉丸。项有三约,鹤素昂昂。垂臂过膝,手握十纹。其指纤长,各有策文。爪有玉甲,身有绿毛。胸有偃骨,背有河魁。脐深逾寸,腹软如绵。心有锦纹,腹有玄志。眼有轮文,足蹈二。指有乾坤,身长丈二。遍体芳香,面方而泽。上下三停,体如金刚。貌若琉璃,行如虎步,动若龙趋。
又见老君左扶青龙,右据白虎,前导朱雀,后从玄武。头荫紫云,足履莲花,项负双景,五明耀日。身有圆象,洞照九天。兼前仙相,光色奇妍。
是时,老君伏于李树之下,礼拜彼女子曰:
“礼敬太元圣母先天元后玄妙无上元君!”
圣母即命起身。
太上老君伏地不起,叩首曰:“今儿欲混迹尘寰,欲常存不死,随世度人,可乎?”

太元圣母无上元君曰:“汝既有此心,吾有秘宝,非圣不传。有能修之,可以长存。”
老君曰:“愿闻其致。
元君曰:“至道渊奥,深不可识。匪有匪无,匪声匪色。视之不见,搏之不得。囊括天地,至大无极。近在诸身,莫之能测。能知其则,是谓玄德。”
道祖闻言稽首曰:“愿闻其旨。”
元君乃仰天而啸,倏忽有紫云如盖,自天奄至。中有五色,蕴光明八达。仙人涓子侍之,元君披出神图宝章七十二篇,以授老君。元君曰:
“此吾之秘宝也。凡有千二百诀,吾于往劫尘沙天地之先授予乐净信,奉而行之,得居元始天尊之位。今又授尔,尔其勉之。”
老君受讫,复请曰:“万兆芸芸,动之死地,今以此广济,如何?”
元君曰:“悠悠之徒,自取其死者,若坠石投川,往而不返,甚可痛伤。愚人多过,方向驱除,乌得违天科而妄宣乎?吾道尽此,将去矣,当遣太一元君语汝。”
言讫,即有千乘万骑、五帝上真拥八景玉舆,骖驾九龙十二白虎,迎接太元圣母先天元后无上元君,冉冉而起,径还紫霄宫而去。
其时,太上道祖发声清啸,声如龙吟,又作歌曰: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吾身。
急急如律令。”
即见周身神光映空,如流云丹霞,光耀虚空,头顶万雷千霆齐作,太上道祖须发飘扬,破碎虚空,降临八景宫中,又自头顶泥丸宫内冲出数十道先天元炁,腾腾飞舞,纷纷落地化为真阳元老真一道君、太极大道元景君、泰清大道君、皇上四老道中君、皇初紫灵元君、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元虚黄房真晨君、青精上真内景君、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真洲二士九真伯上帝司禁君、太极主四真人元君、晨中黄景元君、上清八皇老君、洞清小有玉真万华先生主图玉君、太一上元禁君、太阳九黑玉贤元君、太真都九黑丈人主仙君、西元龟山九灵真仙母青金丹皇君等等真仙圣君,复有玄元十子化出,侍列两班,一齐顶礼膜拜太上道祖。
太上道祖曰:
“我在舍卫时。约敕瞿昙身。汝共摩诃萨。造经教东秦。历落神州界。迫至东海间。广宣至尊法。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化道满千年。年终时当还。慎莫恋中秦。致令天气怒。太上踏地镇。寺庙崩倒澌。龙王舐经文。八万四千弟子。一时受大缘。轮转五道头万无一升仙。吾在三天上。愍子泪流连念子出行道。不能却死缘。不能陵虚空。束身入黄泉。天门地户塞。一去不能还。虽得存禋嗣。使子常塞心。逆天违地理。灾考加子身。神能易生死。由子行不真。三十六天道。终卒归无形。”
说毕,步出虚空,化为金光万道,直落人间去了。
贞观一十二年六月初七日,青州城有儿科大夫李清,悬壶济世百年,无疾而终。忽然天降异风吹彼棺木,棺中止有青竹杖一根,鞋一只,并无尸首。一道青烟,冲天而起,连那一具棺木,都飞向空中,杳无踪影。
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裴舍人和合州官民,尽皆望空礼拜。
正是:
尽说神仙事渺茫,谁人能脱利名缰?
今朝偶读云门传,阵阵熏风透体凉。
六月初八日,长安巨贾杜子春,舍黄金两百三十三万斤,改长安城南老君祠为太上行宫,金碧辉煌,恍若天宫;又造太上老君金身,高百丈,庄严壮丽,栩栩如生。是日长安轰动,万人空巷,竞相瞻仰太上道祖法象仙容,忽见金像顶上,透出一道神光,化做三朵白云,中间太上老君,左边坐了杜子春,右边坐了韦氏,冉冉直上云空,又见杜子春举手与众人作别道:“横眼凡民,只知爱惜钱财,焉知大道。但恐三灾横至,四大崩摧,积下家私,抛于何处?可不省哉!可不惜哉!”
晓喻方毕,只听得一片笙箫仙乐,响振虚空,旌节导前,幡盖拥后,冉冉升天而去。满城士庶,无不望空合掌顶礼。
有诗为证:
千金散尽贫何惜,一念皈依死不移。
慷慨丈夫终得道,白云朵朵上天梯。
当时轰动朝廷,太宗李世民异之,又有火山令袁天罡、秘阁郎中李淳风联名上奏,云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平贼后,子孙享国万万年。”
李世民异之,忽有宰相魏征奏道:
“此乃太上道祖,为三清之尊,神仙之祖,既云陛下乃其苗裔,不可违言。况且如今群雄争霸,或以佛为本,或以道为尊,或奉明尊为神,皆有倚仗;如今天赐其便,陛下若以老君为祖,从此可无忧矣。”
世民大喜,乃建老君庙于羊角山,又下诏布告天下,三教以道为先,儒次,释末之,又定道士、女冠皆在僧、尼之上,以《道德经》为上经,王公百僚皆须倒背如流。
世民又尊太上道祖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阕玄元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颁布全国。又命丹青妙手吴道子、阎立本绘老君图象散发民间,令家家户户悬挂张贴。又在大唐国中广建玄元皇帝庙,一时间道门大兴,俨然盖过佛门。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