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为国捐躯的最高将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自忠:为国捐躯的最高将领
葛维樱
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汉口广播电台突然中止正常广播,插播一则惊人消息,称日军39师团在当日扫荡湖北宜城沟沿的作战中,向中方33集团军总部发动了决定性打击而将其消灭,在遗尸中发现了张自忠总司令及其下属幕僚、团长等多人。
当时正在上海照顾病重母亲的小女儿张廉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敌人故意制造的谣言。因为之前听过许多日军方面不实的报道,张廉云不相信这条消息。直到叔叔流着泪、哽咽良久,说出一句“你父亲已经不在了”,她才知道一切都是真的。一个月前,廉云得到两年未见的父亲的电报,让她和姐姐去前线看望父亲,已经收拾好行装的廉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两个月后,张自忠夫人病逝,“弥留之际,叔叔大声在母亲耳边告诉了她父亲去世的消息”。
对张自忠的最后时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战死,有人则倾向于认为,张自忠眼看日本兵冲向自己,重伤的他无法忍受侮辱,拔剑自戕。“我不相信父亲是自杀。”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的张廉云说,按照父亲的性格,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和日本人拼。很多次打仗他都鼓励部下:“我们撑不住,日本人更不行了,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因此对自杀说,张廉云坚决摇头否定。
1940年5月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至下午3时,渐渐下起雨,张自忠身边士兵已大部阵亡,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右腿。部下几次提醒司令撤退,张自忠怒骂:“我奉命追截敌人,岂能自行退却!”“今天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连长王金彪用头抵住张自忠胸膛,恳求司令撤退,自己死也守住这里。王很快牺牲。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自忠率部竟将蜂拥而至的日军阻于山下达两个多小时。张自忠不顾自己伤势严重,提起冲锋枪亲自杀敌,但随即引来敌人的扫射,他身中数弹,血如泉涌。此时,他命令其他人立即撤退,为了不使自己拖累大家,他拔出随身佩带的短剑刺向自己,但被卫士抱住了。他躺在地上,很平静地喃喃自语:“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你们快走!”转瞬间,大群日兵已冲到面前。
日军231部队战记则记载了随后的惨烈:“第4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3米的距离时,藤冈竟被中**人射来的眼光吓得愣在原地。这时,第3中队长堂野拔枪击中了军官的头部。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两个日本军人发现这个人身上的“第一号伤员证章”,还有一支金笔,上面刻着“张自忠”三个字。两人大为震惊,不禁倒退几步,恭敬地敬了个军礼。日本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消息传至襄河西岸,全军悲愤,张的老部下、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200多人的伤亡,终于在陈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宜昌民众不顾敌机轰炸,当时的媒体记载,“千家万户争于街头设祭”。
作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是在湖北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最壮烈的岁月。82岁的张廉云说她对湖北的感情很深,因为父亲是为了保卫那片土地牺牲的,女儿隔一年总要回去看看,“荆门、当阳、宜昌、宜城,父亲驻兵的地方,牺牲的地方,停灵的地方,灵柩上船的港口,然后顺着水路到重庆,到父亲的灵柩安葬的地方,好像跟着父亲又走了一遍”。1944年随复旦大学迁往重庆的时候,到了礼拜天,廉云就一个人过江到北碚去看望父亲的陵墓。在那里,冯玉祥种上了梅花,取史可法梅花岭的意义。跟随张自忠多年的副官老朱在山下盖了房子,守墓10年。张廉云和老朱常到梅花山去转转,就这样陪了父亲两年,直到抗战胜利。这是一心想为父亲尽孝的廉云惟一能做的事。“在天津送父亲走的那天晚上,我忽然觉得自己也长大了,以后要好好孝敬父亲。”然而这样的心愿永不能实现了,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一次1937年9月天津的匆匆一见,竟成为张自忠与家人的永诀。

出身山东世宦,忠义观念深重的张自忠在1937年9月正背负着人生最大的耻辱和痛苦。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张自忠任天津市长兼29军38师师长奉命与日军谈判,因此受到舆论猜疑;29军撤出北平后,张自忠又奉命留平缓冲,更被舆论误解为汉奸亲日派,国民政府为此明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张廉云回忆道:“父亲那天晚上回来时,穿着长衫,戴着帽子,已经吃过晚饭了。我们一大家子早就迁到天津租界里了。那次回来,父亲再没有了往日的欢笑,他把家里的一切吩咐给叔叔照料。”夜一深,张自忠就离开了家,全家都到门口送他,可不敢出院子,怕让邻居瞧见,只有躲在楼梯口看着他。
由于各方争取,1937年底张自忠返回旧部,代理59军军长。为了表白自己的以死报国的心迹,不善言辞的张自忠多次向记者和下属提到“为国战死”的心愿。12月7日,张自忠召集全军,只讲了一句话:“今日回军,就是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看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从1937年回军到1940年牺牲之前,张自忠在抗日战场上打过许多场硬仗,在徐州、临沂、潢川、随枣、“冬季攻势”等战役中,共歼敌6万余人。
张自忠每战必留遗嘱,亲临前线,与全军将士同在。最后一役之前,张自忠留下了这样一封手谕传示全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张自忠将军没有给家人留下遗嘱,只有1940年初曾亲笔给女儿写信。“要我们做大时代的女孩子,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不要做衣裳架子。是漂亮的隶书,字体很大。”张廉云记得清楚。1934年的春节,张家口察哈尔省主席张自忠的家宅,11岁的小女儿看着手上父亲刚送的金戒指,心里喜欢得不得了。“戒指上刻了‘廉云’,我的名字。”在北京西郊一栋雅致的小楼里,82岁的张廉云会常常想起那段全家人团聚的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也是惟一的一次。”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湖北民间开始流传着这样一首《襄河曲》,“五月的炮火连天响,鬼子三路向西闯。十万铁军上战场,血战襄河保家乡!看吧!大洪山边,张自忠将军为国成仁,唐白河头,战死了钟毅师长。辉煌!辉煌!这是最后胜利的曙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