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文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文,也写作“回文”、“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起源何时、何人,众说不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回文所兴,道原为始。”道原何人,无从考查。有人认为“道原”为“道庆”所误。按此说,回文起源于南北朝人贺道庆。贺道庆确实写过几首回文诗。清代人朱存孝在《〈回文类聚〉序》一文中说:“诗体不一,而回文尤异。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但严格地说,盘中诗不能算作回文,因为回读不能成文。那么苏蕙的《璇玑图》是不是回文诗的肇端呢?有人在论及回文诗时,认为晋代傅咸、温峤的回文诗是最早的回文诗,但又认为傅咸、温峤的回文诗早已失传。
傅咸、温峤都是晋代人,傅咸比温峤大49岁,比《璇玑图》的作者早出生一百多年。《唐诗纪事》一书皮日休条中记载:“晋傅咸有回文反复诗二首,云反复其文者,以示忧心展转也,悠悠远迈独茕茕是也,由是反复兴焉。”一般人都认为“悠悠远迈独茕茕”出自傅咸的“悠悠远迈,我独茕茕”的四言回文诗,但后人在整理《傅中丞集》中都漏载。倒是宋代桑世昌的《回文内聚》“璇玑图考异”一文中有所记载。傅咸的另一首四言回文诗“英气泉涌,逸藻波腾”在《傅中丞集》“答曹志书”一文中有所记载。可是在谈到回文者,很少有人提到过。可見《唐诗纪事》一书中提及傅咸有两首回文诗正确无误。由此可知,晋代傅咸的两首回文诗是最早的回文诗,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言失传了,只是没有发掘而已。苏蕙的《璇玑图》为回文诗空前绝后之作,人们习惯上将《璇玑图》视为回文诗的鼻祖,也是顺理成章的。

下面来欣赏几首著名的回文诗:
1、苏蕙的《璇玑图》最早是840字,后人感慨璇玑图之妙遂在璇玑图正中央加入“心”字,成为现在广泛流传的841字版本。璇玑图最早的五色已不可考,后人通过颜色区块的划分来解读《璇玑图》。因而有七色读法、井栏读法等形形色色的方式。
节选一段: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2、小径缘溪绿,低檐傍树荫。好峰秋入眼,清月夜窥林。
这首宋代人纡川的五言绝句,描写的是秋天瑰丽的夜景:一条小路沿着碧溪延申去,低矮的屋檐靠近月光下的树荫;对着月光,茂密的树林和峰峦重叠的美景,一一映入眼帘。倒读这首诗,音韵照样优美和谐,仍不失为一首好的五言绝句诗。像这样使同一语顺读倒读均可成文的文体,便是回文体。回文是利用汉语词序比较灵活特点构成的一种修辞方式。回文不仅有诗,还有词、曲、赋、对联等,但以诗词多见。
3、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边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正着读时,表现了丈夫离乡背井、鸿雁隔绝、夜守孤灯的寂寥,抒发了对久别妻子的深刻思念,是一首情真意切的“夫忆妻”佳作。但是如果颠倒过来读,内容也随着反过来,变成一首“妻忆夫”的好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4、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