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前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香积寺返回府中,一进门就看到适儿与李豫在谈论什么,仿佛还起了争执。
适儿如今已经长成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与李豫相比他不仅思路开阔且更加具有主见,父子二人时而是一起对奕的良友,时而又会为了一句诗词,一项观点而迭起争论。
见我进门,两人都同时住了话题,我净了手接过绿萝递上的茶饮了一口,适儿凑上前来笑嘻嘻地问我“娘,一早出门去了哪里,害适儿和父王担心了一上午,现在连午饭还未用呢”
“这孩子,你父王还未开口,你倒来管我”我笑骂道“刚刚听你二人争论,又为了何事?”
李豫看了一眼适儿,适儿垂手而立不再言语。
“怎么?如今你们父子俩还有何事瞒我”我更觉得有趣。
“芸儿,先传饭吧”李豫似乎有意想岔开话题。
在餐桌上,我尽量捡着素菜下筷子,鱼肉全都不沾,李豫一向对我的膳食很上心,终于他忍不住问道“怎么净捡些清淡的菜用,难不成是没胃口?”,他话里有话,我知道他还一直盼着我能再次传出喜讯。
满室的人听他此言都眼巴巴的望着我,我只好连忙打碎她们的畅想“今日去了香积寺,刚刚诚心拜佛而归,怎能一回来就大口吃肉呢?”
“娘,适儿知道信佛者菇素,是为了戒杀生一心向善之意”适儿接过话茬“只是佛祖最初托钵化缘,不论是素是荤并不刻意区分,所以娘也不必刻意为之”
听到适儿这一番话,我感到十分欣慰,这孩子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心性豁达什么事情都想的很通透,于是附合道“是呀,佛教最初并未主张绝对吃素,在南北朝时梁代以前都可以吃荤,只要这荤肉不是自已所杀,不是为自己杀的,不是自己看见、听见的就可以,这就是所谓“三净肉”。后来还是梁武帝改变了这一习惯,他自己带头不吃荤,还勒令所有僧尼一律不可以吃荤。”
李豫在一旁笑而不语,适儿脸上则尽是认真思索的表情“娘,适儿知道那梁武帝一心向佛,在位十四年曾经四次舍身入佛寺为奴,极其虔诚,一生善行无数,可是为何在晚年仍会遭遇候景之乱,国困民苦,他自己也不得善终?”
李豫有些忍俊不止,连连赞道“适儿问的极好,看你这恃才傲物的娘如何对答?”
我看着适儿,这才想到眼前这个玉面俊秀的少年总有一天也会成为高高在上的一国天子,统驭九州,是福泽万民还是昏溃误国呢,我立时觉得事态非常严峻,看来我得认真思忖,好好回答这个问题。夹起一片青菜放在口中轻轻咀嚼,稍后方说道“适儿,读书万卷不难,难的是要懂其要义,学佛亦是如此,娘没有读过什么佛经,也没有得到过大师的开悟与指点,娘只是觉得佛学虽然精深,但道理浅显妇孺皆懂,他教化众生断恶扬善,随遇而安,以一种平常心来处事生活,但是并不是教人消极怯懦。按照佛学的思路,战乱与坎坷都是前世的业力造成的,业力不能由神通或是今世的善行所改变,梁武帝有勇有谋,博学多才,一生有很多善举,但是毕竟他曾经灭齐建梁,在与北魏之战中又亲自上阵杀敌勇冠三军,这其中必然杀伐过重造下业力,所以才会在晚年遭遇变故,这也算得业力现前,但是相信在报应之后他终会得到解脱”

李豫眼光一片澄明,盯着我仿佛初识一般“十年夫妻,我竟然不知道你也如此向佛?”
我笑了“佛在心中,何须表白”
“娘”适儿犯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老毛病,丢下筷子拉着我问道“照此说来,上阵杀敌,抵御外族的将士岂非人人都造了杀业,都要承受因果报应?”
“这个”一时还真的难以解答清楚,我又想起在现代,有一次我在法源寺问元禅法师灭除蚊子、蟑螂算不算杀生,记得师傅笑了笑,他说问此语的人都还在痴迷之中,每个人每天做了多少恶事,妄语、恶言、钻营与狡诈都是恶行,这些尚不能自律免除,只是盯着这小小的蚊蚁,何其混沌呀。
我心里立时有了主意“适儿,疆场上的将士如果是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为了保护百姓不受困苦,那样的杀生,所造业力比起侵略别族,刻意而为的杀戮自然要轻许多。所以作为主帅与指挥战争的将领,能够以最小的杀亡取得战争的胜力,这也是善行也是积德。而且很多时候事事无常,一时一刻都会发生变化,站在这个角度也许是善,换一个角度也许就是恶,总之身为普通百姓,行善或者做恶都还是小善小恶,而位置越高者,身负的责任就越重大,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可能会让成千上万的百姓与臣子同你一道承担,你明白吗?”
适儿似懂非懂,李豫则唤人撤下所有的荤菜,并吩咐以后每逢初一、十五全府上下食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