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回
总管太监买妓为妾
龙云自主喜结良缘
百足之虫死不僵,没有镐头想开荒
自主婚姻惊四座,花花世界素鸳鸯。
暑假,王巧云在天津一所公立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同时分配到马厂道一所小学任教师。赴任前,她回到胡家庄家里度假,并做些步入新生活的准备。
在女人长期为男人而存在而生活的社会,农村姑娘王巧云,在大城市受到了中等教育,并有了自己的社会职业,对王家在胡家庄,是件体面和令人羡慕的事,王老夫人、王巧慧、王巧雨和冯二,都非常高兴。可是王老夫人在高兴之外,又舍不得巧云离开自己的身边。她关切地问巧云:“天津离咱们家多远?那个城市是啥模样?”巧云说:“天津离咱们滦州大概有四百里左右。不过有火车和汽车,也不算太远。那个地方临河靠海,钢骨水泥的高楼林立,有轨电车满街跑,是南北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商业非常发达。此外,我听老师们说:民国以后,天津又成了原来清朝庭遗老遗少和民国新贵们的第二故乡,清朝的王爷戴振、末科状元武国栋、原北洋政府总理高凌蔚,民国的一些老军头张勋、李纯、马福祥等,在天津都有他们的宅第。按照民国政府对清代皇室的优待条件,在北京皇宫后院闲居了多年的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也住在了天津,还有,星期日我去书店买书,还看到一些碧眼黄发的男女洋人在街上溜达。这里有些人上班或买菜,也坐叮当响的有轨电车或人力车”王巧云说的这些事,听的人都感到很新鲜。
姐姐王巧慧接着问巧云:“咱们庄里老胡家和你一起去天津念书的那个姑娘分配工作了吗?”巧云说:“她到天津后,不愿读师范,认为将来当教员太苦,那里的亲戚肯出钱,就把她送到南开附中去了。前不久,我曾在海河沿见过她一次,穿的很时髦,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巴狗,这时我才知道她刚中学毕业,就嫁给了一个警官做了姨太太。”巧慧听了还未说话,巧雨就说:“她怎么有那么大福气?”巧云说:“你还不懂事,明面看她抱着个四条腿的巴狗,左手金右手银的生活很得意,其实,那个警官的太太和姨太太不止有一两个,她不过是供他的一只两条腿的巴狗。”王老夫人说:“你们都是年轻有文化的人,不能说话太刻薄了。”接着她又问巧云:“你在天津还有别的熟人吗?”这时,巧云的脸突然由白变红,低下头没有立即回答。王老夫人没有注意到巧云的表情,就另有所思地说:“你能离开只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农村,在大城市念完书还有了工作,就算没有辜负你爹希望闺女也能念书的心愿,可是你独身在外没个人照应,也实在让我放不下心,不如写个申请,把工作转到滦州来,若不能分配到城里,就是在乡村也不算掉价,因为农民子弟更需要受文化教育。”
王巧云为了消解母亲的担心和设想,她不得不把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说出来:“妈,我在毕业前交了一个男的,是我同学。”巧云说出这句话,除了冯二的眼睛闪出兴奋的表情外,其他的人都愣住了。还是王老夫人开口问到:“你自己找了个男的?婚姻大事,既没有向家里说,也没有媒人,就自己做主,这不是太荒唐了吗?”巧云听到母亲的责备低下头说:“平时没有机会说,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这次我不是向你们说了吗?”王老夫人冷冷地说:“你把事情做了才向家里说,你觉得这样对吗?”冯二见老岳母有些生气,就劝解说:“妈妈,天津是个大城市,正如巧云说的,那里和咱们农村不同,文化高,开化早,我相信巧云不会做出荒唐事来的。”巧慧问巧云:“这个男的家住哪里,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是我同学,天津本地人,叫章云龙,还是我们学生自治会的生活部长,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学生的生活就互相熟识了。”这时,王老夫人的情绪平和了些又问:“你们啥时候定下来的?”巧云索性也放松了情绪说:“这件事情说起来很长,也很让我后怕,还是我到天津的第二年春天,听说清末大总管太监张兰德,由江苏徐州他的拜把弟兄张勋家里避了几年风声后到了天津,为了娶小老婆做寓公,要大兴土木盖公馆,想欺占我们学校的一块地。校方不同意,校长多次向上级反映也得不到支持。”王老夫人插话说:“上级不支持你们学校,那就不能再顶了。”巧云说:“虽然上级不支持学校,我们学生自治会就派章云龙组织一批学生开展护校运动,轮流站岗抵制他们开工,不料,当时正巧张兰德的继孙子张继和在天津警察局当督察警,他就带了几个警察到校园来抓人。有些学生见事不好就跑了,只抓住章云龙、李国柱和我。他们把我们带到局子里,以扰乱社会秩序为借口,让我们写悔过书,其中李国柱大喊肚子疼,说正患肠炎,借上厕所之机跑了。章云龙我们俩不肯写,就把我们关在屋里反省,当时我哭了,章云龙劝我不要怕,说校长和老师不会不管咱们。我们在局子呆了一天一夜,校长和老师就把我们保出来了,从那时起,我们俩就好了。”王老夫人听了巧云的叙述,不由得打了个冷颤说:“自从你离开家以后,我一直悬着心,怕你在外面出事,结果还是出事了。”

冯二听了巧云的述说,并未感到事情那么严重,只是不解的问巧云说:“那个姓张的总管太监,在大清垮台之后,本应是个丧家之犬了,怎么还有那么大的势力呢?”巧云说:“当时我们也不明白,我们若是知道他还有根子,也不会轻易的捅这个马蜂窝,我们由局子出来以后问老师说:‘张兰德为啥还这么霸道?’老师微笑着说:经过这件事我也刚明白,这就叫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来我们才逐渐知道,慈禧死了以后,李莲英见势不妙就下野了,这个张兰德就成了隆裕太后的大总管。辛亥革命的时候,他一双脚踩着两只船,一方面应承着隆裕太后,一方面又和某些民国人物暗中勾结,并从中得了很大一批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勋,也是张家的常客。溥仪在天津的时候,知道了张兰德也在天津,就感愤地说他‘权敌王侯,富埒天子,势力不亚于一个军阀’的话。”
巧慧听着妹妹的讲述,有些政要的事她似懂非懂,只是低声微笑着问巧云说:“开头你说那个总管太监要娶女人,可是太监都是净了身的人,怎么还能娶女人呢?”巧云也微笑着说:“这个事我也说不清楚。可是据说他早就有个老婆,是他的佃户的妹妹,叫田氏。他到了天津后,有知情者说,他又常开着自家的汽车去妓馆泡女人,并且和一个叫方金翠的玩的火热。这个小方,年轻质丽,为了金钱,乖的可爱,贱的出奇,例如张兰德要清嗓子,她就跪在张兰德面前张开嘴接着,然后她再吐入痰盂。当年天津专爱搜罗社会新闻的小报,就曾以‘名妓甘当过笼痰桶’为题,报道过这件事。可是在张兰德想买她做妾时,她却以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同男人睡过觉的处女为名,拒绝了他的要求。最后,这个张兰德一气之下,还是买了一个叫张小仙的,接到自己的公寓做了小妾。”一直听着未说话的巧雨冷冷地说:“这哪里是小妾,我看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供老头子观赏的鸟。”王老夫人等听了巧云谈论张兰德在天津的轶事,都感觉很新鲜,由此也就冲淡了对巧云在天津自主订婚的谴责。
世间有些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但是,新的潮流到来,旧的潮流往往是报以不满或怀疑。最终也往往是情不自愿的退却或是投降。王巧云在毕业前夕同章云龙自主订婚的事,在找不到反对的正当理由之际,王老夫人和姐妹们,也就不得不默认了。
章云龙和王巧云各自经过一年多的教育生涯之后,终于走进了准备结婚的一步。天津虽然是个繁华的城市,但是由于政局不稳,经济生活华而不实。许多小职员小教员。每月收入总是勉强养家糊口,甚至入不敷出。有的晚上还要化妆去擦皮鞋或拉人力车补贴家用。还有社会人情应酬,已成了普通人家经济和心情的双重负担,甚至有的人把接到的请柬,私下戏称‘罚款单’,因此,章云龙和王巧云决议,他们结婚不广送请柬,喜事简办。他们结婚的筹备,还注入了一些时代意识,不行举行传统式的“拜天地”仪式,也不和基督徒一样进教堂,而是在章云龙的家长和同事们设计下,在国民饭店订了一间较大的餐厅,红地毯、宫灯和考究的青花瓷茶具等,都是饭店原有的。他们还借了一台靠钢针震荡的手摇留声机。当时有的同事问:“章先生,安排这样一个场合为你们举行婚礼,合你的意吗?”章云龙笑着说:“我很满意,结婚仪式是一阵子的事,过日子才是一辈子的事,家里老人和同事们把地点选择在这样一个大饭店,也是尽了最大努力了。”有的女同事问王巧云:“未来的王太太,你看在这样的场合举行婚礼可以吗?”王巧云满心欢喜地说:“结婚时大家聚在一起,是个见证,不是为了排场和喧闹,我是农村出身,也不喜欢虚张。”
章云龙和王巧云结婚那天,参加婚礼的,除了章云龙的父亲章老先生和王巧云的姐夫冯二,只有十几位双方的同事,正午,留声机放出了原版的江南丝竹乐,在细如潺潺流水般的乐曲声中,两位新人发表了誓言,同事代表也发表了贺词,接着就共进喜宴。在整场仪式中,没有扑鼻的香粉气,没有熏人的酒气,更没有肆无忌惮的喧闹声,然而温馨、和谐的气氛却很浑厚。婚礼之后,章云龙和王巧云在天津的一家小报的一角,登了二十几个字的结婚公告,接着,两个新人携手住进了由父亲承租的一间十平米的筒子楼,过起了二人世界的生活。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