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种下一棵“摇钱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种下一棵“摇钱树”
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曾对媒体表示:“三井物产已与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签订战略协议,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索尼公司正是依靠三井财团的支持,借助欧美市场发展壮大的一家日本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
1978年,上广电从日立公司引进彩电生产线。随后,上广电一直重复着“合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在此过程中,以三井为首的日本财团借助上广电这棵“摇钱树”,将大量的成员企业引入中国,并分散在上广电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与此相伴的是,日本财团对中国彩电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渗透,一方面提供生产线和零部件,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产业升级促使中国彩电业按照日方既定的方向发展。由此,上广电踏上了被动升级的高速路,不得不大把地烧钱,以维持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按照上广电模式,三井财团培养的“树苗”还有很多,夭折的吉林彩晶、发达的台湾奇美也在其中。当代彩电工业的基础材料是液晶面板,中国本土的三家液晶面板供应商——上广电、京东方和龙腾光电,无不与三井财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东芝、索尼,住友财团的、松下,富士财团的丸红、日立,三菱财团的三菱电机、旭硝子,第一劝银财团的富士通……,都参与到了对中国彩电行业的战略统合之中。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曾经种下的摇钱树开始哗哗作响了。
三井财团从事国际化投资与经营的“商人道”集中体现在三井物产一贯采用的“商业反控产业”手段。三井物产这家综合商社确立的是一种紧密结合、柔性控制的纵向调控模式。从三井物产将上广电打造成“中国的索尼”的过程中,就可以清晰的发现它的主要功能和手段。在广泛存在以相互持股关系结成产销相对一体化企业集团的日本,三井物产这种模式具有完全的日本特色。
第一节重复“引进-再引进”的老路
谁在打造“中国的索尼”?
2006年5月30日,日本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三井物产是一家贸易类公司,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多为负责‘推销’。三井物产在全球贸易上的优势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三井物产已与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签订战略协议,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索尼公司正是依靠包括东芝在内的三井财团企业群的支持,借助欧美市场发展壮大的一家日本消费电子类制造企业。
三井物产通过发达的商业网络时刻关注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变化,为日本财团企业的扩张提供坚实的基础。仔细查看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信息电子公司”(原MBKrotek公司)的80多位交易客户,就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其中包括:东芝、索尼、、富士通、松下、三菱电机、佳能、三洋电机、夏普、日本IBM、富士胶片、中华映管(台)、三星(韩)、LG(韩)、上广电中)、京东方(中)、联想(中)、龙腾光电(中)、英特尔(美)、苹果(美)、德州仪器(美)、西门子。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上广电和日本财团的合作都仅限于生产设备的引进。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广电的前身)从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公司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生产出第一台“金星牌”彩电。1987年,三井物产携手其财团旗下的东芝公司,帮助上广电成立了投资额达27亿元的“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其设备全部从东芝公司引进,项目完成后成为1992年的上海市1号工程。
在当时,27亿元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但是三井财团没有参与投资,三井物产只是将东芝的设备卖给了中方。此后,“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由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永新彩管(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上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但是,围绕“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这个钱箱,许许多多的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相继发展起来,其中最典型的是中日合资的“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
1993年2月,“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新芝电子)正式成立,由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三井物产、东芝公司、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投资比例分别为合资公司一、二期总投资7,983万美元,注册资本3美元,引进了东芝公司荫罩生产线成套设备及技术,采用先进的光化刻蚀方法,主要生产和销售彩色显像管用平板荫罩。新芝电子生产的平板荫罩是彩色显像管的关键部件。
三井财团的一贯做法就是在这样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中进行投资,可以用很少的资金投入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很多环节,同时建立起与当地众多相关制造企业的联系,及时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新芝品牌的荫罩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先后与咸阳彩虹、天津三星、上海永新、长沙LG、东莞福地、深圳三星和深圳赛格日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德国等国建立了全新的销售渠道及供货关系。
除了“新芝电子”以外,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还先后投资成立了另外几家配套企业,如上海永新爱奇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永新灵奇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新李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等,分别提供彩管用电子枪、金属零件和与显示器件相关的产品。其中,上海永新爱奇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为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生产电子枪,有多条日本东芝、三菱和韩国LG的流水线。
紧跟三井财团的步伐
1993年9月,索尼公司作为三井财团的重要关联企业,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索广电子),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这也是索尼公司在华的首家合资工厂。目前,索广电子是以生产制造8摄录放一体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DVD、组合音响、PlayStat游戏机)用的光学拾音头和与此配套机芯等为主,同时导入组合音响等制造工作,又逐步向DVD、DV摄像机等数字化家庭影视系列产品拓展。
索尼(Sy)数码摄像机2002年在中国的年销量约15万台,已占有中国市场约50%的份额。为此,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秘密制定了一个“长城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数码摄像机的本地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和售价,将专业摄录机产品向专业用途以外的消费者推广。然而,2002年初时,索尼公司把由上海索广电子负责生产的8摄像机等产品,迁回日本国内的幸田制造厂和美浓加茂制造厂生产。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防止相关核心技术被中方企业获取。
借助“索广电子”这家组装企业平台的支撑,索尼公司先后在中国成立了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的几家企业。如,1994年4月,索尼化学株式会社设立了独资企业“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挠性印制线路板,扁平电缆、异向性导电膜等产品;1995年10月,索尼与北京邮电学院、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成立了“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生产G数字移动电话、电视台用数字摄录放机、锂离子电池等;1995年11月,索尼成立了独资企业“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生产光学拾音头、机芯、马达等精密光学电子部件。
1995年12月,索尼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现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了视像产品合资企业“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简称:索广映像)。合资公司总投资为4.1亿美元,注册资金1亿美元。投资比例为:中方投资30%(其中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日方索尼公司出资70%。公司主要产品:彩色电视机、高分辩显示器、彩色显像管、高分辩显示管及相关的关键件。
索广映像是国内率先生产平板彩电,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彩色显像管和彩色电视机的制造商。1998年以来,索广映像陆续推出了多种尺寸和款式的索尼贵翔平面特丽珑彩色电视机;2004年以来,开始导入平板显示和高清电视产品。2007年起,索广映像开始专业生产“BRAVIA博大晶深”高清晰度液晶彩色电视机和数字液晶彩色背投电视机。此外,索广映像还从事专业用视像类产品的生产:液晶前投影机、网络摄像机、电视会议系统等。
人们通常认为,索尼与上广电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制造型企业,而实质上它们是组装企业。更确切地说,“索广电子”和“索广映像”这两家合资企业是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企业。在日方看来,合资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合资伙伴的本土势力,并以本土品牌为壳,将日本产品推销到当地市场。这种合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原始投资额相对不大,而营业额却非常惊人。事实上,“SVA”广电品牌)和“BRAVIA”(索尼品牌)都出自于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的组装线,主要零部件全部来自日本财团的关联企业群。
1996年11月,紧随三井财团的东芝和索尼,富士财团的丸红商事、三菱财团的旭硝子(株)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久事公司四方投资建设的生产彩色阴极射线管用玻壳的大型企业“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建成开业。该合资公司总投资亿元人民币,其中日方投资65%(旭硝子40%、丸红25%)、中方上广电投资35%,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日方委派),引进日本全套设备和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中投资的丸红商事(简称:丸红)是与三井物产类似的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属于富士财团。人们所熟悉的日产汽车SSA、日立制作所(HITACH)、佳能A与丸红商事一起都是富士财团的重要成员。其实,早在1993年11月,丸红商事、共荣商事、旭硝子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已经成立了“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全力投入到“新事业”中
受到中国国内经济调整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财团在1997年后的5年间收敛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势头。1999年10月14日,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和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透露,双方正在考虑结盟。这一时期,住友财团的松下公司和上广电于2000年10月合资成立了一家“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上广电与上海工业投资银行合计持股49%,松下持股51%。合资公司以等离子面板至整机的生产为主,成为拥有中国国内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企业。
谁也想不到,如今的上广电还在重复着“引进-再引进”的老路,又开始在液晶显示屏产业上烧钱。2004年10月8日,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从日本引进的国内首条第5代薄膜液晶屏(TFT-LCD)生产线在上广电与日本合资的公司试验投产。实际上,液晶屏生产线的投资规模都相当巨大,被业界人士戏称为“大钱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大投入项目,液晶屏生产线只有不断扩大投入和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此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已经提高了中国企业赢利的门槛。
回顾上广电的繁荣,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两次大规模的引进。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斥资200多亿美元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日本的彩电工业,相比1980年时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举动堪称是倾全国之力。1987年,上广电从三井财团东芝公司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成立“上海永新彩色现象管公司”。然而时至2005年,上海永新这家“中国最大彩管生产厂商”在彩管业务上一年亏损了5.2亿元,此时它已经花巨资引进了五条彩管生产线。
2005年11月27日,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决定转让控股子公司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45%的股权和上广电电器分公司、管理分公司的全部资产给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广电),由此变相地将彩管亏损的包袱甩给了上海市政府,进而全力投入到液晶屏产业的“新事业”中。作为上广电的大股东,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汽集团早在2005年1月对上广电进行了增资和股权结构调整,表现出全力支持的态度。
来到21世纪,在三井物产这家日本综合商社的带领下,上广电这一次又要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此时,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上广电又是作为这个区域的龙头,自然会当仁不让,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和受益者。单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上广电几乎就是长三角地区的代名词。
在三井物产信息产业本部官方网状站的“显示器事业部”一栏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三井物产的关联企业。其中,网站上有特别的说明:“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从事以显示器相关业务为中心的上海广电集团的产品的销售,以及显示器相关零件、材料的采购业务,兼顾上广电的电子产品的销售和集团内部的战略企画、实施功能。”
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的显示器事业部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显示器领域的‘综合性商社’。在电子领域,该本部有优势,首先是顺延价值链的丰富的产品系列;其次是S供应链管理)可最大限度的运用V供应商管理的库存)、S(电子制造服务)等本公司物流、金融功能的服务能力;最后是整合上述内容后发挥纵向综合效能的规划开发能力和事业推进能力。”三井物产正是通过其子公司“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的统筹将上广电纳入到日本财团在全球的液晶产业布局之中。
第二节种下一棵棵树苗
从“吉林彩晶”到“台湾奇美”
三井物产的信息产业部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一家专门从半导体、光通信、液晶制造设备以及检查设备的贸易公司,名为“MBKrotek股份有限公司”,MBK是三井物产ts的英文简写。2005年,MBKrotek公司被归入三井信息电子公司tslts),该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在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有联络事物所和分公司,提供液晶产品关联的材料、电脑和外围设备的组装,零部件的采购及相关软件的配备等业务。
1998年11月,计划投资元的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和显示模块的中外合资企业“吉林彩晶数码高科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彩晶)的先导工程竣工,这背后是引入的“日本DTI公司”成熟的大生产技术和设备。项目的合作方中有:三井物产、东芝、日本IBM公司,以及东芝与IBM的合资公司“DTI公司”、丸红商事和三洋电机公司,还聘任了多名TFT-LCD领域具有资深经历的日本技术设备开发人员。
液晶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很多业内人士形容该产业为超级烧钱的行业。所以吉林彩晶成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无疑就是资金问题。2000年7月3日,承载着圈钱使命的“通海高科”出现了,它手握国家“九五”重点项目——液晶显示器的“王牌”,头顶吉林电子企业龙头的光环,发行1亿社会公众股。但证监会在接“内部人士”举报其非法集资后,发出通知暂停其上市,“吉林彩晶”几乎还没有正式投产就夭折了。
“吉林彩晶”项目的失利并没有阻挡住三井物产在中国液晶产业上布局的脚步。1999年11月18日,在三井物产的组织下,“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广电液晶)正式成立。这家合资公司由三井物产、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神田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991万美元,注册资金美元,其中三井物产25%、上海广电电子70%、神田工业5%,主要从事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的制造和销售,适用于移动电话、寻呼机、PDA、手持终端、OA、掌上游戏机等。
三井物产本想携手财团旗下的东芝公司,通过“吉林彩晶”和“广电液晶”项目推动在中国大陆的TFT-LCD产业布局。但是,由于“吉林彩晶”在融资上的意外出事,三井财团不得不改变策略,通过培育台湾企业的方式,寻找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一种新的途径。此时,台湾奇美电子公司正在台湾当地大规模新建和扩建TFT-LCD工厂,并正在中国大陆建设液晶模块生产基地。由此,日本财团拆分DTI公司的进程已经开始。
2001年7月3日,东芝与日本IBM解除了在TFT-LCD领域的合作关系,并将姬路和野洲两个工厂进行了分割,姬路工厂归东芝,野洲工厂则作为日本IBM的全资子公司划入IBM旗下。仅隔一天,日本IBM与台湾奇美电子发表了合作声明,双方合资成立新公司“ternatalDisplayThlogy”(简称:IDTh),利用野洲工厂的设备,进行TFT-LCD的开发制造。日本IBM对新公司提供技术援助,台湾奇美电子公司由此获得了日本IBM的相关技术使用授权。
新成立的IDTh公司的目标是融合日本DTI公司的制造技术、日本IBM公司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台湾奇美电子公司的高效生产体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由于双方已决定将日本DTI公司的职员、日本IBM的野洲事业所和大和事业所的大部分开发骨干划入新公司,所以IDTh公司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全盘接收了DTI公司的优秀TFT面板技术——从人力资源到开发制造。对台湾奇美电子而言,此番合作使它获得了继富士通、之后的第三个强有力合作伙伴。
顺便提一下,台湾奇美集团旗下的奇美电子与日本企业如此密切的联系是与其发展背景和政治立场分不开的。台湾奇美于1953年由许文龙创办,与日本三菱财团的三菱油化和旭化成建立了合资公司。奇美集团除长期深耕石化业外,并跨足包括奇美电子、佳美贸易(商社)在内的不同产业。许文龙在台湾本土出生,从小受日本教育,被称为商界“独派”老大。许文龙多次为民进党及“独派”慷慨捐赠,帮助李登辉筹组李友会,力挺2000年和2004年竞选“总统”。
“芝浦机电”与“三井信息”双管齐下
2001年11月,三井物产与日本芝浦机电株式会社(简称:芝浦机电)共同出资组建了“芝浦机电海)有限公司”,面向全中国销售芝浦机电的产品,包括液晶生产设备、半导体生产设备、YAG激光加工装置等,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芝浦机电(SHIBAURA)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重型电机制造企业“芝浦制作所”。通过事业构造改革,芝浦制作所在1998年从以马达为主的公司转变为信息机电设备制造厂商,并更名为“芝浦机电株式会社”。与此同时,芝浦机电整个事业的基轴确定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基础设备供应商”。
如果翻开三井财团旗下东芝公司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芝浦机电株式会社与东芝公司之间的联系。日本国内第一家电报设备制造公司是由田中久重于1875年创立的“田中制作所”,由于1893年经营发生困难而被三井财团收买,1904年更名为“芝浦制作所”。在1939年,同属三井财团的东京电气与芝浦制作所正式合并为今日的东芝,称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简称:东芝)。然而,一直到了1984年才正式开始使用简写的“东芝”这个新品牌名称。
目前,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是芝浦机电的最大股东,占36%的股份,其它主要股东中包括三井财团的关联金融企业和三井物产这家综合商社。“芝浦机电海)有限公司”成为三井物产向包括上广电在内的中国液晶显示屏(TFT-LCD)生产企业提供制造设备、相关原材料的一个通道。同时,“芝浦机电海)有限公司”也是将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东芝和芝浦机电三家企业在中国市场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2002年上半年,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丸红商事三大日本综合商社有大动作,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分别成立了三井信息电子海)有限公司、住商电子海)有限公司和丸红信息技术海)有限公司等,业务范围涉及: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保税区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代理;保税区内商业性简单加工及商务咨询服务;保税区内以半导体、显示器、计算机、移动通讯器材等相关的电子设备,零部件,材料为主的仓储、展示、分拨、技术开发、技术培训、售后服务及咨询服务等。
2002年3月,由三井物产信息产业本部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三井信息电子科技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主要从事TFT-LCD及相关配件、半导体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到液晶、半导体、计算机、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子产品。事实上,三井物产早在一年前,将其下属的有关从事电子领域的部门合并成立了电子事业部。自该部门成立初期,三井物产就把中国作为优先考虑的市场,并通过创建三井信息电子海)有限公司作为重要据点而稳定地打入了中国市场。
在液晶设备方面,包括清洗设备、显影设备、湿刻蚀设备和抗蚀膜剥离设备等,相当一部分也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以曝光设备为例,目前只有日本佳能与尼康可以为第5代线以上的TFT-LCD进行配套,而佳能又占据70%以上的份额。台湾奇美电子与韩国三星同一时间上马新一代TFT-LCD生产线,其中的曝光机就是由佳能支持。实际上,三井信息电子海)有限公司就是佳能液晶制造设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总代理。
卡住物流命脉的“三井物贸”
2002年12月3日,三井物产与上广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日本财团在中国市场新一轮扩张的开始。上广电希望借助三井物产对产业链、供应链、销售服务链进行全面疏通和整合,并通过与三井物产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诸方面的协作,全面提升上广电在物流、销售、品牌管理等关键节点上的竞争能力,最终对现有的经营服务方式乃至整个市场反应机制进行深刻变革。
作为战略合作的第一步,双方计划于2003年春季合资建立物贸公司,上广电集团持60%,三井物产占40%,总裁由三井物产派遣。该合资公司不仅承担销售任务,而且还要致力于销售战略的制定和上广电集团SVA品牌的树立。三井物产在商业计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对SVA的商业和销售战略为上广电提供帮助,同时分享上广电在中国国内外IT和电子领域的销售、采购、物流、系统构筑等方面的资源。
三井物产与上广电合作协议的具体条款如下:
1合资建立“物贸公司”
2在上广电的商业合作上,三井物产拥有优先权
3促进双方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交流来增加合作纽带。
根据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合资成立的物贸公司应该最终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内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并且是三井物产与上广电合作的基石。此时,上广电乐观地表示:通过依托三井物产在全球850多家分公司和遍布94个国家224家办事处,可以获取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上广电的销售策略,从而为上广电产品全面走向世界和实现近、远期战略目标装上强劲的“引擎”。
2003年11月3日,三井物产和上广电合资成立的“上海广电三井物贸公司”宣布正式营业,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其中中方出资60%,主要从事与上广电产品相关的国内外贸易、资材和物流服务、信息等服务。与此同时,上海广电计算机公司收回旗下6家直营店转给合作伙伴经营,原隶属上海广电计算机公司的液晶屏(LCD)销售业务,也已于当年下半年改由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销售,上海广电计算机公司仅负责供货。
上海广电三井物贸公司是中国本土第一家具有外资成分的国内贸易企业,得到了商务部的“特批”,并取得了在中国国内代理销售其它国内外产品的权利。此时,三井物产希望将更多的日本电子产品引入中国,在这方面,上广电在国内的成熟销售渠道,为其提供了便利。然而,上广电的想法似乎很简单,集中精力投入技术研发、产品规划,市场推广交由合作伙伴(分销商)承担,这也正是三井物产所期望的。

上海广电三井物贸公司的成立终于使三井财团在中国构建完成“制造业—物贸—金融”三位一体的财团经济体系,这种体系的威力会慢慢体现出来。三井物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产业培育能力十分强大,作为日本综合商社必将把上广电的产业组织规划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完成了对中国物流和贸易体系的渗透之后,按照惯例,三井物产将不断地帮助日本财团企业登陆中国,不断地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培育日本的力量。
第三节不由自主的“龙头”
“上广电液晶”背后的真正大佬
经过近数十年的演化,上海的彩电产业不断集中。1995年,在原上海电视机一厂基础上成立了上海上广电集团广电),这标志着这种集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上广电的官方网站,其全球雇员超过25000人,2004年销售收入达423亿元,利润16亿元,出口25亿美元。除了主业电视机,上广电还生产包括白色家电、数码产品、网络设备等在内的类型众多的电子产品。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使得上广电连续数年名列中国电子信息十强企业前茅。
2003年10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上广电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项目情况汇报。徐为熩董事长对上广电建立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新高地的总体规划及一期项目实施情况作了汇报。陈良宇充分肯定了上广电TFT-LCD项目对发展上海高新技术、建立“躯干”产业、“科教兴市”的重要作用,表示将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支持扶植上广电在这一产业上的发展,并对上广电下一轮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广电是日本三井财团培育起来的,这并非言过其实。在上广电发展的过程中,三井财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缺什么给什么。在没有技术又背负巨额债务的情况下,想要生存就必须跟上产业扩产升级的步伐,就必须购买昂贵的设备,也就只能一次次地跟在日本的设备供应商的后面亦步亦趋。在不知不觉中,上广电早已经失去了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自主地位。在这个产业链上,三井财团才是背后真正的大佬。
2003年12月10日下午,正值上广电与三井物产长期战略协议签约一周年之际,三井物产和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在东京举办了“走进中国,走进上海”大型战略研讨会。日本通产省等政府部门、金融证券、电子信息企业、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2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李良园,市外经贸委、市外资委副主任徐逸波、广电集团董事长徐为熩、广电三井物贸公司总经理土屋哲雄等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在日本相关业界引起很大反响。
此后不久,2003年12月28日,由公司(25%股权)与上广电(75%股权)合资的“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上广电宣告成立。由此,总投资80亿元的国内第一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在上海正式开工建设。该合资公司运用公司的第5代TFT-LCD生产技术和研究技术,专业从事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的显示屏及模块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
住友财团旗下的公司与三井财团打造的上广电(中国的索尼)建立合资企业实际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早在2001年4月2日,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与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正式宣布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总资产达100万亿日元的三井住友银行成为三井财团和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2002年12月,三井住友银行通过股份转移方式设立三井住友金融控股公司,从而增强了三井和住友财团所属企业的进一步统合。
按照上广电的规划,上广电的大股东——上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中游产品液晶面板产品的投资以及参与一部分上游企业的投资;上广电的关联公司“广电电子”,参与上游控股合资企业的投资,以及其它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显示屏LED)产品的投资;另一关联公司“广电信息”则具体负责下游产品的制造和营销。然而,对于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上广电不得不依赖公司先前与日本材料供应商的关系,在日本进行采购。
以关键材料和部件强化控制
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影响公司在材料采购上的成本。上广电的第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的生产技术及专利全部都从住友财团的公司引进,这些技术与专利并不属于上广电,技术上对日籍工程师依赖程度非常高。上广电的技术量产部门大多由日本工程师担任,而只在日常管理和业务部门上由中国人担纲。上广电在自己的上游关键零组件配套上也主要是与日本三井-住友财团企业的产业相配套。
为了充分掌握对合资企业的主导权并最大限度地提取利润,日本财团通过掌握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对合资企业的供应,来强化实际控制。2004年5月,住友财团的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广电住金微电子有限公司”,从事平板显示器和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及其它电器用印刷电路板模块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项目总投资2700万美元。上广电在这个关键的合资项目中仅拥有30%的少量股权。
不仅在中国大陆如此,韩国与中国台湾虽然占据全球绝大部分TFT-LCD市场份额,但他们相当一部分上游关键原材料和设备采购都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而那些为TFT-LCD做配套的韩国、中国台湾厂商材料厂商的背后也往往都是日本厂商的技术支持。韩国信息业的拳头产品半导体器件和液晶屏的出口近年来不断增长,然而上述产品出口的越多,相应地从日本进口的相关制造设备和零部件也越多。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统计,2004年韩国的对日本贸易赤字由2003年的47亿美元增加到美元,此后几年还在不断增加。
虽然韩国、中国台湾许多厂商都能够自主生产彩色滤光片F),但专业滤光片厂仍然以日本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为主。此外,占TFT-LCD成本高达23%~38%的背光模组,其本身组成成份就非常复杂,关键材料如FL灯管、增亮膜、导光板等,绝大部分都掌控在日本厂商手中,如80%的导光板市场由日本旭化成、三菱螺荣、住友化学分担。TFT-LCD成本的12%~15%偏光片的主要供应商也是以日东电工、三立、住友化学等大厂商为主。
日本财团在中国的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厂家通常是控股企业或独资企业,借助“整合型”的技术优势,控制关键设备、部件、材料的生产,使中国企业“空芯化”。在“Madha”的外壳之下,是“MadeByJapan”的内核。中国企业始终处于最下端的组装,而利润丰厚的设备、零部件、材料基本上掌控在日方手里。日本企业利用与中方合资企业的销售网络扩大销售,并向合资企业提供先进的基干部件和技术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住化电子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是由住友财团的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投资设立的100%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26日,总投资额3.2亿美元,主要生产偏光膜、导光板、扩散板等液晶显示产品所需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向中国国内客户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客户提供各种高品质信息电子部材。该合资公司正在逐步导入研发中心及物流中心,把这家在无锡的公司培育成为“住友化学”在信息电子方面的中国战略基地。
在东亚地区,2005年11月4日,住友化学全部收购了东元电机公司在液晶彩色滤镜产销公司“新STIThlogy公司”(简称:新ST,使其变为住友化学100%子公司。12月,住友化学又将位于韩国的彩色滤镜产销公司东友ST出资比例:住友化学为60%,新STI为35%)并入住友化学100%子公司东友F-ch。由此,住友化学目光不仅放在韩国的国内需求上,而且还锁定了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出口。
2006年5月,住友商事(住友财团的综合商社)带领住友财团的电气硝子株式会社和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电气硝子玻璃海)广电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液晶用玻璃基板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550万美元,总投资4550万美元,其中电气硝子、上海广电光电子、住友商事、住友商事(中国)分别持有65%、20%、12.5%、2.5%的股份。显然,对于技术含量低的这类产品,日本财团并不在意让中方控股。
被“三井-住友”牢牢绑定的“上广电”
2006年6月9日,日本大和证券BC株式会社宣布向上广电有限公司注资2500万美元。完成增资之后,大和证券BC成为上广电的新股东,上广电的注册资金达到日元,其中上广电旗下广电光电子出资75%,出资大和证券BC占有剩下3.64%的股份。大和证券BC此时入局,显然身负二职:不仅要为广电光电子在资本市场进行私募,同时也需要为其第二条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生产线筹集资金。
在合资之外,大和证券BC担任了上广电集团的财务顾问,为上广电的经营战略、财务战略的策划和实施提供全面的支持性服务。仅仅在大和证券BC注资上广电的三天前,即2006年6月6日,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牵头行的7家银行筹组了包含人民币、日元两个币种,境内外投资方担保和设备抵押的贷款担保方式相结合,构架相当复杂的TFT-LCD项目银团贷款,为上海广电公司的第五代TFT-LCD增资扩产项目提供总额为220亿日元(约合亿元人民币)的银团贷款。这次融资成功与大和证券BC的努力分不开。
大和证券BC是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与大和证券集团合资组建的日本顶级投资银行。在证券金融业务方面,自1984年中国首次在海外公开发行债券起,大和证券一直致力于参与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曾参加过90%以上的中国海外债券发行业务,并在其中担任过21次主承销商(约占年5月,大和证券BC株式会社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取得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资格,成功参入A股市场。
此时,其它日本企业借助三井-住友财团搭建好的这个上广电的平台开始登陆中国。2006年8月,上广电和富士胶片合资成立“上海广电富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大尺寸TFT-LCD彩色滤光片F)。该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上广电第5代TFT-LCD生产线70%以上的彩色滤光膜配套需求,并为中国国内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及电视等TFT-LCD的生产配套。
综合一下上广电的合资企业,不难发现,在生产加工、配套产业链、物贸、金融和咨询诸多方面,上广电实际上已经被牢牢绑定。只要是上广电还想要从政府圈钱,就不得不按照日方定好的路线前进。上广电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举足轻重的支柱性企业,该区域的任何国民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和照顾到它的利益。利用这一点,日本财团就可以通过上广电对长三角的区域经济施加深入、广泛和持久的影响。
上海市政府把上广电为核心的平板显示基地确定为“十一五”单产投资最大和产出最大的支柱产业。该基地计划吸引国内外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预计年销售额逾千亿元。目前,苏州、南京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球TFT-LCD后工序模块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聚集区,年生产能力达到3200万台。三井-住友财团牵住上广电这个“龙头”,把长江三角洲组织起来为日本企业打工,这样的战略得以实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四节暗中的统合
“京东方”背后的三井与丸红
2004年初,为满足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重要用户的需求,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信息电子海)有限公司公司与中国电子进出口国际电子服务有限公司S)合作,由S为其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和上海张江地区建立寄售型保税仓库。其中,北京保税仓库位于北京海关中电亦庄保税中心,面积约为250平米;而上海保税库位于上海张江中电保税中心,主要功能为储备零备件,提供备件借用及其它相关的维修寄售服务。
紧接着,2004年8月,三井信息电子海)有限公司、芝浦机电海)有限公司分别与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工大软件园签署了正式入园协议,在园区设立技术支持及售后培训中心。由此,三井财团已经将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液晶平板电视业务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三井信息电子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屏(TFT-LCD)及相关配件、半导体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服务,是“京东方TFT-LCD项目”的主要生产设备供应服务商。
“京东方TFT-LCD项目”于2003年9月26日破土动工,是北京东方科技集团(简称:京东方)投资额高达美元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共花费自有资金亿元、信贷资金亿元,合计亿元,完成了对TFT-LCD技术、销售服务体系的整合。京东方第5代线2005年1季度投产,原材料和辅料都是依靠进口。由于生产成本太高,面板市场价格快速下滑,同时产业升级换代迅速,国外同业竞争加剧,京东方从开工就一直亏损。
2005年3月2日,丸红商事(简称:丸红)出资1.6亿元人民币,通过购买京东方母公司——北京京东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股份的方式成为京东方的战略投资者,并派出一名董事参与京东方的管理。丸红与京东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彩色显像管RT)的零部件方面就开始了合作,参与成立“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丸红一直密切关注着京东方的TFT-LCD事业,为此曾组成工作小组,对京东方进行了长期追踪考察。
丸红在参股京东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同一天,与京东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丸红为京东方介绍生产TFT-LCD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信息,并根据需要为京东方的TFT-LCD工厂提供稳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服务,协助吸引海外TFT-LCD零部件材料厂商投资,进行本地化配套等。为此,京东方轻易地就把原料采购权交给了丸红。
由丸红商事、丸红海)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早在2002年7月组建了“丸红信息技术海)有限公司”,以电子材料国内、外贸易为主营业务。该公司集中经营显像管、液晶半导体、IT电子元器件等相关电子材料,并通过供应链平台模式将产品分销至中国国内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丸红信息技术海)有限公司依靠商社强大的资金后盾和网络系统优势,在中国飞速发展的电子材料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国内显示器产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丸红信息技术海)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丸红商事(富士财团的综合商社)的商务平台及全球化资源管理体系,销售从日本,韩国,台湾等进口的显像管、液晶屏、等离子屏等相关材料(玻璃、荫罩、彩膜、FILM、化工品等)以及显像管、液晶屏模组等显示器件。特别是在液晶领域,丸红以投资京东方为契机占据重要领域,在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中广泛开展业务。
丸红商事与三井物产分别是富士财团和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在很多领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日产汽车、日立、佳能属于富士财团,而丰田汽车、东芝、索尼属于三井财团,也经常可以看到富士财团和三井财团在汽车产业等装备制造领域展开争夺。然而,他们之间在对外竞争中也经常通过“经团联”和“日本商会”的组织进行统一协调与合作。矶贝真理是丸红专务董事、中国总代表,是现任在华“日本商会”的会长,他的前任是三井物产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
“上广电”拥抱“龙腾光电”
2005年1月,索尼与台湾奇美电子公司旗下的IDTh公司液晶面板制造部门达成协议:IDTh公司把面板制造业务作为一家新公司于2005年3月底独立出来,而索尼则采取以185亿日元(约1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新公司全部股票。其实,IDTh公司就是当初参与“吉林彩晶”的由三井财团东芝公司部分持股的DTI公司,经过台湾奇美电子之手又转回到三井财团索尼公司的手上。此举的意义在于,向海外转移液晶平板制造生产能力的同时,其核心技术的升级能力被牢牢控制在了三井财团的手中。
奇美电子出售IDTh公司液晶面板制造部门给索尼后,担任奇美电子技术顾问的桥本孝久便率领IDTh公司的部分团队出来组建了国际显示器科技公司VTh),专门向液晶面板厂提供技术咨询顾问服务,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也大都为原IDTh和奇美电子的员工。由于NVTh公司有许多日籍技术人员,与被索尼收购的IDTh公司有长期的人脉联系,其技术团队被业界认为是进入中国内地最有建厂实力和经验的团队。
2005年7月,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简称:龙腾光电)第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落户昆山的消息,终于得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承认。这是继上广电、京东方后国内第3条量产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从索尼IDTh公司分离出的NVTh公司负责龙腾光电先期的建厂、无尘室与设备采购等关键工作,并以技术投资的形式参股。不久,上广电光电子公司总经理施岳志(台湾人)在一份2005年9月29日写给上广电董事长徐为熩董事长的报告中提到:“龙腾因聘请大量的日本、台湾人,因此没有技术转移,无须负担技术转移费。”
施岳志在报告中还透露龙腾光电当时的人力资源配置如下:龙腾光电有25个日本人,130个台湾人(其中30人负责建厂),500个大陆人;NVTh有30个日本人(负责面板开发);VSill10个人(负责人是韩国华人,拿台湾执照,美国留。此外,该报告还提到“增资的美金来自目前的投资方及新加入的战略投资者。此战略投资者为一家日本大型企业,销售涵盖欧美,目前从友达、奇美拿面板,对面板尺寸的需求为低于17’英寸及大于32’英寸。”
龙腾光电的主要投资方是台湾宝成集团以及台湾中强集团等,注册总资本为2.99亿美元,一期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6.99亿美元。宝成集团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内显示器市场是在SO诞生的时候,当初宝成集团联合精英集团、太平洋光电以及英群企业几家台湾赫赫有名的IT企业创办的SO,并以“索尼特丽珑显象管第二品牌”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显然与三井财团的索尼公司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宝成集团目前组织架构以鞋业为主,采用维持鞋业与电子事业双轨策略。液晶显示器相关产业主要是以代工为主。
2006年6月22日,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上广电光电子)与台湾宝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dth”签署协议,双方在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合资成立一家专业生产TFT-LCD模块的工厂——上海广电元盛电子有限公司。同时,上广电光电子对宝成集团子公司在昆山独资的模块工厂——元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增资入股。这两家模块工厂的总投资均为9500万美元,上广电光电子均占股60%。这两家工厂主要为中国大陆各液晶电视整机企业以及华东地区的DM代工厂提供模块产品。
此外,为在上海与昆山之间打通一条TFT-LCD完整的模块生产线,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一口气与台湾宝成集团签下了三份协议,分别是:“上海广电元盛电子有限公司”和“广电元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合资合同、章程;“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广电光电子)和“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龙腾光电)战略合作意向书;上广电、龙腾光电、上广电光电子、dth四方“ll买卖基本合同确认书”。
上广电与台湾宝成集团全新合资设立的“上海广电元盛电子有限公司”,为同在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的上广电做上下游配套;而“广电元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则使上广电光电子成为龙腾光电的上下游配套。与此同时,上广电与台湾宝成集团在龙腾光电上的战略合作意向,将龙腾光电建设的一条第五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纳入到上广电液晶产业的阵营内,使上广电液晶阵营的产能迅速提升。
日本财团的大会师
三井-住友财团通过相互协作,利用统合战略将上广电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来谋取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利益。而且,意志坚定、行动周密、精于部署的三井-住友财团借助上广电不断向中国信息产业的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延伸。在众多的业界联盟中都能看到上广电的身影。从行业协会到3C标准联盟,从中彩联到AVS联盟,上广电无处不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可以感受到来自上广电的巨大影响。
上广电参与的部分行业联盟(合作)列表:
时间参与联盟(合作)的厂家合作内容
2004年7月上广电、海尔、中国网通、春兰、上海贝岭等e家佳产业联盟
2005年5月上广电、TCL、海信、长虹、海尔等22家AVS产业联盟
2005年5月上广电、长虹、康佳、创维、海信、海尔、厦华、熊猫、TCL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市场协调委员会
2006年3月上广电、华为、中兴、UT斯达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长虹、TCL、海信、烽火为我国的IPTV主要设备供应商
2006年9月上广电、长虹、康佳、海信、海尔、创维、TCL、厦华、熊猫、西湖、新科、夏新、万利达联合发布申明批驳“CRT电视退市”论
2006年10月上广电、新科、创维、中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40家EVD产业联盟
2007年4月上广电、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新科、夏新中彩联科技有限公司
面对日本财团扶植起来的韩国和台湾液晶产业的激烈竞争,以及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难题和已经付出了10亿美元的代价,位于上海的上广电已然势同骑虎。这种“被套牢”的局面,使得上广电从投产开始就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主要是因为从日本进口昂贵的设备折旧造成的。此时,位于北京的另一家拥有第5代TFT-LCD生产线的京东方正陷入巨额亏损之中,截止2006年三季度债务总额高达亿元。
上广电原本以为借助三井-住友财团的支持可以获得平板产业的优势地位,但遗憾的是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日方在中国的大型配套加工厂。面对中国液晶产业发展的困境,2006年12月,上广电、龙腾光电和京东方三家宣布将各自旗下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剥离出来,合并成立合资公司统一运营,重组的新公司名称暂定为中国光电显示总公司。显然,这是一次中国液晶产业的大洗牌。
然而,本是三家中国本土企业在液晶显示屏产业上的联合,却感觉是三井、住友、丸红、、索尼等日本财团企业的大会师。2007年9月28日晚,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就国内薄膜晶体管显示屏(TFT-LCD)整合事宜,上广电、京东方、龙腾光电三方已就整合总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三方拟以各方拥有的TFT-LCD业务,共同组建新的或选择目前已存在的公司为专业化公司,并成为各方之TFT-LCD业务的统一平台。
此时,三井财团通过台湾奇美电子已经在中国成功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有深厚的日本东芝和索尼技术背景的台湾奇美电子于2007年10月11日宣布,其在中国大陆海南省建立的液晶面板工厂即将投入正式生产,这是奇美电子继宁波工厂后在国内投产的第二个工厂。2007年底,奇美电子海南工厂就能实现单月20万块的产量,而到2008年,月产量将提升到100万块,全年的总产量将能突破1000万块,从而有望成为奇美电子在亚洲产值最大的液晶模块生产基地。
不妨再来看一下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信息电子公司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业务成果,主要客户: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昆山龙腾光电公司,联想集团公司、华新/东先进电子(台),中华映管(台)、奇美电子(台)、瀚宇彩晶(台)、广辉(台)。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经营的液晶设备和材料种类包括:冲洗设备、UV照射/改质设备、清洁烧制炉、网版印刷机、离子注入设备、激光加工系统、玻璃衬底检查设备、曝光设备、滤色片、光掩膜。
第五节日本领头“雁行模式”
掀起升级扩产的浪潮;“聚龙光电”股东们的日本伙伴;形成坚固的攻守同盟。
第六节政府担当怎样的角色?
政府出钱养肥了谁?;“综合商社”并非是简单的企业组织;形成共生关系的财团体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