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合约风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府声称:“中国另派大臣,须有允偿兵费、朝鲜‘自主’、商让土地及与日本日后办理交涉能画押之全权。”说白了,日本人的意思就是现在这批使节团规格不够,需要另外派人来议和。知道这个消息,那些率兵抵达威海外围的中国将领纷纷上书,要求与日寇决一死战。袁世凯更是上书:“倭寇先屠我同胞,其后又诈和备战,其行径与禽兽无异。我大清上国,怎堪乞和于斯?臣泣血拜请,愿率两江数万兵卒,剿灭倭人!”
然而此时北洋已失,京畿门户再无凭仗。自满清入关以来,不管哪里发生战事,京畿附近的驻军是永远不会调动的,因为在满人看来,保住了京畿,就是保住了自己的统治,至于其他地方,爱丢就丢吧,反正原本就不是他们的。3月1日,北洋水师数万官兵尸骨未寒,他们的英灵还萦绕在刘公岛上空,急欲求和的慈禧下诏:派李鸿章赴日乞和。313日傍晚,李鸿章和李经方父子于天津登上东进轮船。这次李鸿章赴日谈判,又带去五品以上官员33人。此外,随行的还有管厨、厨子、茶房、打杂、轿班、剃头匠等仆从多人,李鸿章又聘请法国驻华使馆的慈巴茨斯医学博士作他的随从医生,随员及随从人等共135。3月<:晨,李鸿章乘德国商轮公义号,悬挂仿英国旗式而新制的加绣青龙团式的黄龙国旗,科士达乘德国商船礼裕号,同时驶离天津。
虽然大清不止一次的参加这种和谈。不止一次的丧权辱国,不过这一次无疑是最丢脸、最受辱地。双方代表第一次会面,李鸿章在发表长篇议论之后,提出向国内发密电的问题。围绕着发电问题,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有如下一番对话:
李:“本大臣有电回国,奏明业已抵达及会谈要旨等,可否?”
伊藤:“中堂之要求可格外通融,前张、邵二氏来此,本大臣未曾允电。”
李:“多谢厚意。张、邵二人以敕书不完备,致未完成使命。我深感惭愧。彼二人毕竟不熟悉对外事务。”
伊藤:“中堂谓张、邵二氏对外国事务生疏,而张氏曾任驻美大臣多年。”
李经方插话:“张大使不过一个普通公使,从未担此大任。”
伊藤目视伍廷芳道::“张、邵之失败,此人亦不能无过。”
此时,伍廷芳赧然。李鸿章大笑,又似干笑。李经方为伍辩解:“伍参赞乃奉命自天津随行,未预闻敕书之事。”
伊藤:“无论预闻与否,既系随行,亦难辞其咎。”
李:“若当时贵大臣不提出此带专门性之异议,我亦未必不顾年迈之躯而前来贵国也。”
伊藤微笑:“忽视外交上专门**务者。不仅贵国而已,他国亦间或有之。中堂应该承认。不遵守外交之惯例,不能受到应有的礼遇。”
李:“贵国上有圣明之君,下有辅弼之贤相,故国运昌隆。而我国尾大不掉,徇私舞弊,积重难返,兴利除弊至难也。”
所谓“全权不足”,本是日方原来拒绝第一批中国使节的借口,而李鸿章却承认是中国的过错。伊藤博文则借此而折辱使臣,讪笑中国。表现极为无礼,而李鸿章竟竟然不敢辩驳。于是,在会议桌上,一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一方低首下心,唯唯诺诺。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而在双方进入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后,李鸿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过苛、过苛!”可见当时谈判的艰难程度(李鸿章还在日本挨了一冷枪)。
323,就在中日双方和谈的过程中,日军20余艘运兵船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开到台湾澎湖列岛,并对岛上地炮台拱北炮台展开炮击。随后,日军由三个大队和炮兵一个中队,共约五千人组成的攻台军混成支队登上澎湖岛。岛上清军奋勇抵抗,无奈寡不敌众加上主帅逃跑,日军很快占据全岛。虽然日军战斗中死伤人数虽不算太多,但死于传染病的数字却相当惊人,据日方自称:“患瘟疫而死者达九百八十人,埋骨于马公城东南阳明门外,病者更不计其数。”
早在马关和谈期间,台湾人民已经感到了台湾地位之岌岌可危。此时日军攻占澎湖列岛,一则企图迫使清政府早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一则为割占台湾预作准备。30日,双方签订的《停战条约》,明确规定台湾不在停战范围之内。此消息很快地便传到台湾,群情为之激愤,料到两国“停战,台湾独否,
全力攻”。31日,署台湾巡抚唐景奏称:“停战,洋行得信喧传,台民愤骇,谓:‘此停战,**不停,是任倭以全力攻台。台民何辜,致遭歧视?’向臣及林绅维源(督办台湾团防的士绅维源)环问,谓:>无不失望。义勇尤哗。”台湾人民既痛恨日本侵略者之觊台湾,又对朝廷之歧视台民感到愤懑失望。于是,如何保台的问题便严峻地摆在台湾人民的面前。的主要内容之一。3月24马关第三次谈判时,伊藤博文提出:“我国之兵,现往攻台湾,不知台湾之民如何?”以试探李鸿章的口气。李则答曰:“贵大臣提及台湾,想遂有往踞之心,愿停战者,固此。但英国将不甘心。”于是,日本对清政府妄想依靠列强保台便摸到了底。417日,《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割台地消息便传到了台湾闻之,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清政府将台湾让与日本,不仅激起了台湾广大群众的无比愤慨,也引起了台湾官绅地极度不满,纷纷提出抗议。于是,一场波澜壮阔地反割台运动迅速在全台范围内兴起。
起初,台湾民众和官员对清廷国还抱有一丝幻想。希望清政府能够出面帮助们守台。4月19日,唐景接总理衙门回复的电文:“割台系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又言:“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说白了,慈禧准备让舍弃台湾数百万民众。保全京畿的安全!这封电文传出后,台北立即鸣锣罢市。绅民拥入巡抚衙门,哭声震天。唐景鉴于台湾绅民强烈反对割台,再次发出电报向清廷求援,两月之内台湾的电陈达二十余次之多。最后唐景愤怒之下电痛骂光绪:“祖宗缔造之艰,史册俱在,传至二百余年,失自皇上之手,天下后世,谓皇上为何如君?他日更何以见祖宗于地下?臣为祖宗守土,惟有与台为存亡。不敢奉皇上之诏。”又谓:“弃地已不可,弃台地百数十万之人民为异类,天下恐从此解体,尚何恃以立国?且地有尽。敌欲无穷,他国若皆效尤,中国之地可胜割乎?”清廷接到电文。竟然以条约已经签订,无法改变为由,将台湾的电文搁置一边不做答复!见求清朝无门,台湾官员与乡绅们转而向英法等国求援,可惜所有的求助都如石沉大海。至此,已经对外援死心的台湾民众,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土地……


1895420,京城,《大清时报》汇文馆(编辑部)。
河南项城籍举人何连成冲进屋内,对着正在奋笔疾书地康有为道:“广厦兄!天都要塌了,你还有心思写文章!”
康有为没有抬头,他一边继续写作一边道:“子虚,《马关条约》真地签下了?”
何连成怒道:“签下了!我大清不仅要赔付白银两万万两,而且台湾和辽东半岛都归日本人了!”
康有为把手中的毛笔放下,然后道:“子虚,你来看看!”
何连成走到桌案边,拿起那篇名为《上今上皇帝书》的文章做仔细阅读状:“广厦兄!此文说出我国人心声,当力陈圣上!”
康有为脸上一黯道:“我听闻翁老和陛下身边几个大臣都曾上言,反对签此丧国之约,无奈此时太后又把持朝政,陛下已无决断之权……”
何连成眼睛一转,然后建议道:“广厦兄,此时十八省举人正在京城等候发榜,不如我等发动他们联名,以壮声势!另可用《大清时报》刊出此文,呼吁国人反对此约!”
听了此言,康有为一脸兴奋道:“子虚此策甚好!”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地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早已经群情激愤,台湾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日,强学会康有为、梁启超、何连成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地同时,两江几乎所有学院的学生们也举着横幅走上街头,他们在南京城内各个大街小巷高呼反对马关条约,并散发大量传单。学潮澎湃汹涌,强国会自然也不会闲着,一份
其“反动”的传单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各个角落。这着中国地图,其中辽东和台湾岛上插着日本国旗,背面则是中国历年来与列强签订地不平等条约的简介,甚至还图文并茂地标出了每个条约的割让的土地——最后一句话:满人卖国,中华待宰!
国内风起云涌的“拒和”活动,顿时让慈禧和光绪乱了阵脚。5日,为了先解稳定京城的民心,朝廷一口回绝主张“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策的《上今上皇帝书》。同时,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亲自出面。劝说举人们散去。然而不知是不是有人故意安排,其中一些“情绪失控”的举人竟然向王文韶投掷臭鸡蛋、西红柿等物。就在场面失控的时候,三百穿着清廷士兵开到,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将学生们围住就开枪,这就是后世有名地“五六惨案”。在这场由学生请愿演变成的悲剧中,一共有600学生和请愿市民丧生,强学会康有为、梁启超等数个首脑全部殒命!当事情发生后,王文韶百般辩解这不是自己派出地部队,可那些开枪的士兵衣着、装备与直隶守军无异。而且事后他们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见踪影,当真是死无对证。本来清廷的卖国已经激起民愤,“五六惨案”顿时让朝廷的声誉跌至低谷,全国各地地小规模民变频频发生!
深夜,两江总督府西苑。
袁世凯背着双手,抬头仰望挂在空中的那轮明月。一个黑影从身后接近,然后拱手道:“大人,一切都已办妥!”
袁世凯淡淡问道:“干净吗?”
“请大人放心,三百死士全部安全归来,无一走失!”
袁世凯笑问道:“老陈。是否觉得杀人太多?”
陈元吉道:“屠一为恶,万为雄!大人既为当世枭雄。距着屠万之数还很远……”
袁世凯叹口气道:“你下去吧,让三百死士立刻启程去台湾支援刘永福!另外,送两部电台和两个报务员过去!”
“是!”陈元吉一拱手,身形飘入黑暗中……
1895年521日,台湾巡抚衙门。
此时大厅里聚集了工部主事丘逢甲、候补道林朝栋、内阁中书教谕陈儒林等台湾在籍官员,还有许多有头有脸的士绅坐在他们之后。关于如何保台地议论已经持续一个上午,可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坐在正中地唐景心里一阵一阵烦闷,怒喝道:“够了!各位倒是拿出个保台之策,如此七嘴八舌成何体统?!”
丘逢甲起身拱手道:“抚台大人,如今外援绝断。守台只能靠我们自己。然此时台湾守军不过20营,加上刘军门的两营黑旗军,总数不过一万,恐怕如此兵力不足以御敌于岛外。下官建议。让各处士绅广幕新勇,与官府兵马联合抗倭!”
陈儒林反对道:“抚台大人,此议不可!”
唐景道:“为何?”
陈儒林躬身道:“虽然朝廷将台湾割让于倭人。但我等依然是大清臣子,不经朝廷同意,擅自募兵……”
听了陈儒林的话,林朝栋起身怒骂道:“***,朝廷、朝廷,朝廷都不管我们了,我们还请示个球!”
斯文的陈儒林皱眉道:“林大人,您也是名门之后,怎可口吐秽语?我等擅自募兵,恐怕名不正言不顺……”
陈儒林的话让丘逢甲心中一动,他上前道:“抚台大人,朝廷不是来电称‘台民不服属倭,权能自主’吗?既然台湾已不属大清,不妨我等以大清属国自立,一则可激励民众,二则为募兵正名!”
现在在台湾官儿最大的就是唐景,如果台湾自立,这个国主当然由他来当。于是这位巡抚大人想都没想就答应道:“如此甚好……”
众人又议论一阵,决定自立民主国。会后铸金印一颗,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制长方形“蓝地黄虎”旗,“虎首内向,尾高首下”,以示臣服于中朝。丘逢甲等共议,推唐景为民主总统。台湾民主国成立之后,即可颁布三条诏书:一则,将成立民主国之事布告中外,晓谕全台;二则,设置新的机构,并重新任命官员以补内渡官员之缺;其三,建立清军与义军联合抗日的新体制。
就在台湾积极备战之际,日本政府将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晋升为大将,任命他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以便使割占台湾迅速成为既成事实。六月二日,在德国商船公义号上,李经方与日本政府所派台湾民政局长水野会面,当天深夜,两人正式签订割台协议。自此,台湾正式割让给日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