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36(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话的在下看看手中的笔,还有几滴墨水,得了,把它全部倒出来,以苏轼、苏辙兄弟的遭遇来说说。
苏轼在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他崇拜庄子的旷达超脱、任性逍遥,形成“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的性格,由此执著于对世界、对人生独特的新鲜感受,认为是生命的基本需要,有感便发,不平则鸣,总是得罪人,不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都不受欢迎,四起四落,从35岁起开始颠沛流离,在一地居住从不满3年。
仕途失意,苏轼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创作中,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反对“贵华而贱实”,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并敢于创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坷坎的生活令他反思,对诗意的生活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对象,“凡物皆有可视,苟有可视,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执著于一物,“游于物之内”,自其内观之,物显得又高又大。物挟其高大以临我,怎能不眩惑迷乱?
有人说,诗人的执著应始终保持一种审美观,而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
正是这种思想和性格,才支撑着苏轼在极度失意的仕途中从未倒下,始终快乐并创作着。
他的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而这时,苏轼被贬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越是在现实中失意,越是在想象中迸发出雄浑的力量,这正是“翘翘板”原理。
苏轼在惠州谪居时,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离家还远,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天光去影,表里澄澈,纤尘不染,无忧无虑,潇洒自如。此情此景,岂是嚣嚣官场可与相比?”并且,“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但是,真正解脱了,却难以有灵感了!
才子视为第一生命的灵感只存在于对立状态中,越是矛盾越多灵感,越是一知半解越多灵感,故他们划时代的发现多在20~40岁间……
苏轼的弟弟,苏辙,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他比较中正平和,没有其兄的坷坎,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苏辙的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
苏辙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急胜耳。”一语道破哥哥受贬的原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有人说:“说书的离题万里,我困得快要睡觉了。”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说这些话无非是使读者不致对主角的‘不确定’感到厌烦,原来与我们相左的人有其可爱之处,现在似乎可以接受了。”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