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8、瓦岗军易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翟让主动让贤,李密少不得假意推辞一番,数度反复,直至将该做的表面功夫作足,而瓦岗军各主要人物反应也较为平静,方兴奋而受。
李密一生尊崇曹操,出任山寨之主后,为了使瓦岗军根基更稳固,名号更正规,气势更壮观,下令将瓦岗寨方圆四十里内筑成一座新城,取名“金镛”,并沿用曹魏国号,自号“魏公”,对外称元帅府,将帅府设于金镛,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徐世勣为左翊卫大将军,王伯当为右武侯大将军,齐国远、李如圭、王当仁为虎贲郎将,房彦藻为元帅府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贾润甫为左司马,连巨真为右司马,柴孝和为监察御史,其余各官均按原有次序封官赏职。其后,李密令祖君彦起草《讨暴君杨广檄文》,列举炀帝十大罪状,号令天下人共同讨伐,檄文落款“大魏永平元年”,意思再明白不过,即李密眼下虽未公开称帝,却已自立年号,将自己认定为事实上的皇帝。
祖君彦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其父祖孝征曾出任北齐宰相,后来造反叛乱,杀害北齐皇帝斛律光,遭到天下人唾骂,于是,祖君彦虽然年轻时便才名在外,却未为文帝与炀帝所重,不肯起用。祖君彦于求官路上屡次碰壁,心灰意冷,方投奔瓦岗寨,被李密封为随军记室。祖君彦所草檄文行文条理得当,笔锋犀利,其中“杨广弑父诛兄,背叛宗庙,巡游不息,外征不止,极尽奢靡,残忍暴戾,饰非拒谏,专喜佞谀,丁壮死于矢刃,妇孺饿毙沟隅……”等句简约而颇见分量,天下人争相传阅,阅后无不叫好,连炀帝读后,也发自内心赞叹笔者人才难得。
李密传送檄文后,又下令大开粮仓,赈济灾民,借以换取民心。也许是洛口仓的粮食多得无法以数字统计,或者是刚刚登上宝座过于得意忘形,李密于发放米粮时,不是派官员禁卒现场维持秩序,按人口定量发放,而是听任灾民自行入仓,想取多少取多少。许多灾民以往饿怕了肚子,担心好机会再也没有第二回,取粮时,便尽量贪多,行至半路无力运回了,见后面的运粮队伍还在源源不断涌来,不仅起初的担心消失了,相反认定洛口仓的粮食反正取之不尽,何时需要,还可何时来取,于是将粮食随手丢弃路上,放任行人践踏,丁点儿也不觉可惜。时日一久,洛水两岸一带将近二十里地段,大路上到处铺满白米,厚达数寸。徐世勣、贾润甫等人目睹一切,心痛不已,相约晋见李密,同声恳切劝谏:“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以食为天,魏公大开粮仓,赈济灾民,无疑极富远见。然眼下放任民众任意糟塌米粮,便颇为不当矣!大魏基业初创,百事待举,百业待兴,急须完善之处甚多,于长远利益着眼,理宜居安思危,开源节流!如再不明令禁止,令人妥为维护,后果委实未堪设想!”

因二人言语过于耿直,李密闻后面红耳赤,羞恼不已,但徐世勣与贾润甫都是瓦岗寨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便为几句话与他们翻脸,何况,仔细想想,二人所说的话也是字字珠玑,无可反驳,只得下令自即日始关闭粮仓,严加看管,但前段时日白白糟塌的粮食已达数百万石。
李密大开粮仓赈济贫苦,虽因缺乏必要管理,浪费不少,却因此获得广大百姓的真心拥戴,每日前来投军者络绎不绝,挤破门槛,以至赵、魏以南,江淮以北,各路义军首领如孟让、郝孝德、王德仁、房献伯、王君廓、李士才、魏六儿、李德谦、张迁、李文相、黑社、白社、张青特、周北洮、胡驴贼、周文举、李公逸等人自觉与瓦岗军势力相差太远,思成就一番大事业,还得依傍瓦岗军的雄厚实力,方为上上之选,因此纷纷领军来投,临至后来,连全国率先高举义旗反隋的义军首领王薄也慕名而至,甘愿听从李密调配。仅几个月,瓦岗军兵力激增至数十万,号称百万,声势稳居群雄之首。李密目睹一切,得意之余,感慨地对徐世勣说:“有百姓拥戴,有此强盛之军,还用担心天下不平,江山难取乎!”
徐世勣闻后,反应格外平淡,不以为然地回答:“大魏将士虽众,然确具真才实学能打仗会理财者甚寡,俗语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军将士大多来自乡民,盗匪,鲜有超群出众、具有将帅之才者,人多,无乃乌合之众耳,谈何实力。即便侥幸取胜,夺取数座城镇,亦未必可妥善治理,固守也!基于此,魏公理宜广开门路,昭示天下,招贤纳士,务求贤者群集,方可确保战必胜,攻必取,取之必固也!”
徐世勣的过人才干,李密尽管生性自负,也一点未敢小觑,一听他那语气,便猜想他已有合适人选,便诚恳地要求他尽快举荐。徐世勣也不转弯抹角,当场说出秦琼。
秦琼其人,李密以往非但熟悉,颇为欣赏他的武功与为人,且有一定交情,经徐世勣提及,不仅答应得爽快,还当场催促他尽快动身往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