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晓涵醒过来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头脑昏沉沉的,她揉搓一下太阳**,从地上爬起来
刘晓涵有一种恍然一梦的感觉,她分明记得有一个老者在和自己说话的,也似乎真切地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现在,怎么自己竟然昏睡在小河边呢。
刘晓涵忆起在昏睡前看到眼前飘浮过来一团雾,她想,也许这一条暗河里常年积一些瘴气把自己熏昏了,是不是自己吸了孢子细菌使自己出现了幻觉?刘晓涵立在河边呆立了一会,她不想再朝洞内走去了。
刘晓涵记起自己本来是想和砀山的一块去魏庙的,出了洞,外面并没有人等自己,她有些失落。
一阵春风吹来,刘晓涵觉得清爽许多,头脑也清醒起来。
刘晓涵顺着山路走下去,再也没有什么心思欣赏路旁的闲花野草了。
正当刘晓涵感到茫然的时候,她看到有一个人摔倒在路旁。
刘晓涵走过去的时候,把那人扶起来时,令她惊诧得差一点背过气过。
“谢谢你,姑娘。”
“不用,不用。”
“姑娘,怎么,一个人来玩?”
晓涵边点头边露出一丝惊恐,她觉得立在自己面前的老者太象自己昏睡时遇到的那个老者了。那个老者还分明向自己说起了郭守敬,还说过自己的族人是避难逃进洞内的。刘晓涵望着眼前的老者有些不知所措,她想逃开,却觉得迈不动脚步。
“姑娘,看你打扮不是俺们当地人呀。”
“嗯。”
“俺也不是这里的人,可是这里俺是有朋友的。”老者很热情的向刘晓涵介绍着自己,“老汉我姓张,人称张半仙。听说这芒山好玩,来了,还没有玩到什么呢,却把自己摔了。”
“你没事吧?”
“行,还能走。”张半仙试着走几步,却疼得呲牙咧嘴叫喊起来。
刘晓涵急忙走过去扶持住张半仙。
“要不,我去山下叫人吧?”
“不用,你扶我一下就行了。”张半仙看了看刘晓涵说,“姑娘,我有个老朋友就住在刘邦斩蛇处的石屋里,不远,一会就能到的。”
“石屋?”刘晓涵有几分惊奇。
“是的。”
刘晓涵带着几分好奇,扶持着张半仙来到山脚下的一所石屋内。
屋子果然是石头砌的,刘晓涵看着屋子里的摆设,感到特别好奇。
张半仙向刘晓涵介绍着自己的朋友。
“姑娘,他是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的后人,姓李。”张半仙冲刘晓涵笑了笑。
“这里的人都叫老李头,你也这么叫吧。”老李头冲刘晓涵点了点头。
“这里还有王后?西汉什么孝王?”刘晓涵有几分惊奇。
半仙招呼着刘晓涵坐下,他笑容可掬地说,“姑娘有所不知,这里文化内函厚重,人文景观遍布,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盖了咱们整个国家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这里有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晒书的夫子崖,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和郭沫若手书碑文;有三国猛将张飞在此筑寨伐魏的张飞寨,有水浒英雄李衮、项充、樊瑞聚义的三圣殿、更有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后成就大汉四百年帝业留下的众多遗迹,如高祖庙、刘邦斩蛇处,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更有甚着为纪念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你没听说过?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姑娘,如果你要是能在这里过夜,晚上你会看得到的。这里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1座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柿园汉墓中出土的四神壁画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你又卖弄了吧。”老李头边笑边倒好水递向刘晓涵,“老张,你再炫自己还是一个算命打卦的吧。”
“算命?”刘晓涵看了看张半仙,接过老李头递过的茶水。“还真有命运这一说吗?”
“命运,命运,这两个字就是说命是定的,运是动的,命是先天的,但也可以人为的。要不,怎么会有运动这一说呢。”张半仙看了看刘晓涵笑到,“姑娘,我观过你的相貌了,真是百年不遇的奇相。嗯,你救了我,也算咱们有缘吧。还没有请教姑娘芳名哩。”
“刘晓涵。”
半仙沉吟一会儿,他先是点了点头,又是摇了头。
“别故弄玄虚了吧。”老李头哈哈笑到,“人家是外地人,还要赶路呢。”
“是的,我该走了。”刘晓涵笑了笑说,“行了,也歇好了,该走人了。”
“刘姑娘,我是从来不收女徒的,如果你愿意,我想把我一生所学都传授给你。”张半仙紧紧地盯着刘晓涵说,“姑娘,如果能收你为徒,我这一生就再也没有什么憾事了。还有,老李头也是身怀绝技的人,如果你愿意在这里小住几日,我们两个会让你脱胎换骨的。”
“张半仙,你想收她自己收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扯上我呢?”老李头有几分不乐意,他不满地瞪着张半仙,“你还没收下徒弟就想占我的便宜,我哪有什么绝技要传人呢。没有,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我会的你也会,不用再说了。”
“要文的我还行,武的还是靠你哩。我那三脚毛的功夫,现在连自身都难保了。要不是人家刘姑娘救了我,现在,我躺在山上,你也不会去找我的。”张半仙坚持要收下刘晓涵当徒弟,并一定要老李头也传授刘晓涵功夫。
刘晓涵看着两个老者为自己争得面红耳赤,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好了,两位老先生,我要走了。”刘晓涵说着向屋子外走去。

“姑娘,你是不是嫌弃俺们两个糟老头子?”张半仙有些愠怒地冲刘晓涵喊叫起来,“姑娘,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学俺们两个老汉东西哩。”
“人家是城里洋学生,谁稀罕咱们那些破玩意儿?”老李头也似乎觉得有些失面子,“不想学,俺还不想教哩。师傅死后,俺是发过誓把自己一生所学带进棺材里的。”
刘晓涵收住脚步,她听出身后的两个老者都在生自己的气,便折身冲屋子里的张半仙和老李头嫣然一笑。
“我只是一个学生,再说,也不知道两位有什么惊世绝技,叫我怎么跟着你们学呢?”刘晓涵觉得面前的两个两者挺可爱的,便打趣到,“想收人家当徒弟,总得先问一下人家是否答应吧。”
张半仙看了一眼老李头,点一下头。
老李头也冲张半仙点一下头。
两个老者走向屋子外。
刘晓涵不明白两个老者想干什么,见两个人走向石屋子的后面,自己也随后跟了过去。屋子后面都是一些打制的石制品。芒山石雕,刘晓涵是听说过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永城市芒山群的山头最高也不过一百多米。但芒山承载的汉文化及大量的文物古迹及传说,使芒山闻名于世,独秀于豫东大地。
水秀因其清幽,山灵因其奇石。芒山之石,厚重笨拙却无奇可言,但芒山脚下石雕民间艺人的巧手,却点石成金。很多粗糙、笨重的石块,在石雕艺人的精雕细凿之下,祥龙腾云驾雾,猛狮威武庄严,还有一些近似小工艺品的石狗、石猴、石牛及石臼、石碗、石砚。芒山的举世闻达是近十来年的事,而芒山石雕却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前就在豫、鲁、苏、皖周边地带扬名立万了。石狮、石羊、石麒麟是最常见的石雕,而镂空龙雕是一种石雕绝活。镂空龙雕就是在雕刻的石龙与承载石龙的石板之间绝大多数都雕空,这样使石龙犹如凌空盘旋,真正的活“龙”活现。芒山脚下祖传石雕艺师雕刻的镂空石龙曾经在全国石雕工艺品展览中获奖。芒山脚下的石雕艺人很多,刘晓涵想,这个老李头也就是一个雕石头的吧。
张半仙见刘晓涵跟了过来,便回头看了看刘晓涵说:“芒砀山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宛如一座天然城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末年,樊瑞、项充、李衮占据芒砀山,筑寨称王,宋江亲自前往收降。水浒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介绍公孙胜摆下石阵图降伏三位好汉,成为梁山英雄。姑娘,看过水浒吧?”张半仙见刘晓涵点一下头并没有什么言语,便叹息一声继续说,“身居穷乡僻壤中,吞吐天地志生平。良骥得鞯千里走,鸿鹄乘风万里行。三韬六略胜乐毅,治国安邦盖管仲。雄鸡啼破晨前雾,红日一轮照苍穹。常以为自己是天下奇才,英明盖世。今替国家选择栋梁,定以才论人,无愧自己终身所学。姑娘,你既然是一个学生,当知人在世上多学艺,艺多不压身。就算俺们两个糟老头子一厢情愿吧,姑娘,只要你愿意学,俺们一定会倾其所学,度你成为人中龙凤的。到时候你有朝一日,定施展才华,定国安邦,造福于人。我一生只知读书,埋头苦读,面壁十年,只修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腹锦绣文章。早已踌躇满志,成竹在胸,只想找个好弟子把自己平生所学传下去。姑娘,你可知道,这里曾经是孔子来过的地方?”
“孔子也来过这里?”刘晓涵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张半仙。
“是的。”张半仙见刘晓涵和自己说话了,兴盛得有些发狂,他笑了笑说,“春秋末年,孔子带领其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公元前495年他带领弟子冉有、子路、子贡、颜回等从曹国去宋国,途经芒砀山,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下起了瓢泼大雨。春秋时期,芒砀山属于宋国,位于宋国的边陲,人烟稀少,森林茂密。他们想要找个地方避雨歇息,可哪里也没有居住人家。孔子及弟子只好在雨中狂奔,大雨仍不停息,及至芒砀山群西边的一座小山,他们看到有一处山崖,只好先在此避雨。此山崖虽宽20多米,但空间很窄,孔子弟子及马车仍在受淋,孔子自言自语道此山洞能再大一点多好!说罢,只听空中一声响雷过后,山崖向前长出一截。孔子暗喜,说如能再大一点更好。说罢又一声响雷过后,山崖又向前伸出一截。孔子道吾师徒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在此遇雨,得到上天庇护,可我师徒人众,此山崖仍不足以遮挡风雨,望上天再让石崖往外伸一点。孔子说罢,拱手屈膝对苍天拜了三拜,只听一阵响雷之后,石崖又往外长出一截,共深6.5米,这下不但可容纳其弟子,连其马匹、马车、书籍也能不受风吹雨淋了。雨过天晴,太阳直射崖洞,孔子及其弟子赶紧整理书籍,把竹简上的水倒净,搬到外面的大石台上去晒,这就是芒砀山著名的孔子晒书台。晒书台也许是沾了孔子的灵气,说是周围下露水,此石上却不下露水,可以日夜晒粮,待至路上积水消去,孔子带领弟子又向宋国都城赶去。后人为纪念孔子在此避雨,此山被命名为夫子山,那个个山洞命名为夫子崖,也称夫子避雨处。要不,改天俺带你去看一看?”
“还是不看了吧。”刘晓涵摇一下头。
刘晓涵见老李头立在一石狮子面前闭着两眼不说话,她走过去,见老李头两只手合在胸前,口中还念念有词。
稍倾,那老头大叫一声,便将面前的石狮子举过头顶,最令刘晓涵称奇的是那老李头居然用一只手,而且还把五根手指插进了石狮子体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