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八章 信仰(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一声巨响,塔山之上泛起一道蘑菇般的黑云,四方可见战斗结束了,五千勇士尽皆牺牲。消息传来,朱慈煃沉默了许久才说到:“派出专人仔细探查,能找到幸存者最好,找不到,也尽量将他们的尸体找回来。他们是英雄,身后事也要办好。”
朱慈煃是心不在焉的吩咐,他的心思现在是在满清的军队上。塔山被拿下了,那这兵锋就指到自己鼻子上了,移民虽然进入了后期,可根据户籍统计,扬州至少有九十余万的人口,现在自己才弄走六十来万人,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来不及移走。这个时候自己也算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走的精彩一点了。
“殿下,我们也启程吧。”
朱慈煃只是呆呆的看着地图,并没有回话,好一阵子,才有人来禀报:“王爷,常达带着一个商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常达带来一个商人,若不是知道身份,所有人都不会以为此人是个商人。来人丰神俊朗,仪表不凡,虽然是一身布衣,可却掩不住其一身贵气。那是自然,掌握着长江上之上数千条船只的东家,自然不是小角色。
“草民参见王爷。”
朱慈煃一摆手,并没有多说,直奔主题:“于岸,这次扬州的行动,你出了大力,本藩心中有数。你的心思呢,本藩也清楚,这次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就是本藩发给你当初承诺的银钱,一文不少;要么就只发给你一张海外贸易许可证,挂着本藩的旗帜,在本藩能管到的海面上,不会有人为难你。”
于岸此时小心观察着舱中诸人的神色,自古一来,官员征用的民力,没听说过还给钱的,虽然吉王当初说的是斩钉截铁,可自己也要掂量一下。虽然自己的生意也不小,可在人家王爷眼中,自己连个屁都不是,现在能接见自己,怕是也因为后面还需要自己的船只来运输移民吧。
其实他心中亦有自己的打算,当初是想着参与海贸,这是日进斗金的事情,没有人不知道的。可没有朱慈煃这个巨无霸的点头,出海多少船只都别想回来。只是现在,他却很坚定的摇头了:“王爷,草民虽然身份低微,可也知道有始有终的道理。现下百姓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合约并未完成,既然草民还没有完成王爷交付的任务,怎能收取报酬?再说,王爷,这次的事情,草民打算分文不取,亦不要任何酬劳。”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王爷亲自接见你,那是多大的面子。再说,一个商人,居然有给钱不要的时候。见众人神情古怪,于岸清了清嗓子,高声说到:“王爷容禀,草民虽一介布衣,又是商家。可草民感佩王爷这般忧国忧民之心,此次之事,王爷是救了扬州几十万条人命,如此功德无量之事,若沾染上铜臭气,岂不大煞风景。而这酬劳,说句冒犯的话,王爷,这酬劳若是拿了,是要折寿的。草民敬佩王爷,甘愿为王爷效力,肝脑涂地。”
商人那是无利不起早的,于岸的行为却让朱慈煃对于真正的商人有了新一份的认识。后世所为的儒商、义商,又有几个是真心为民的?还是环境使然啊。此人有这份眼光,不错。
现在自己成了弘光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凡消息灵通一点都知道,这家伙没有不知道的道理。说起来也是,放着天下大票的军阀不去算计,而却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想要图谋自己的军队。弘光虽然不聪明,可也不是白痴,只是用错了人,也估计错了自己的忠诚之心。这要是放到别人身上,或许会尊了他圣旨,可自己,会将他当会事情吗?
回头想想,弘光为什么总是针对自己?没有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自己也是天潢贵胄,一旦实力足够,登基称帝是名正言顺的。而自己的实力不足吗?自己真正的实力比起弘光这个傀儡皇帝那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也不怪弘光处处与自己为难,他与自己做对的事后还少吗?说到底,还是地下的椅子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谁夺他的皇帝之位,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个时候自己就差和当今皇帝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了。这个时候别人躲自己还来不及,毕竟那在龙椅上的人才是正统皇帝,自己不过是藩王。而此人眼光倒是毒辣,主动靠向了自己。也罢,便给他荣华富贵又如何,难道要自己一个人打天下么?那是神仙才能办到的事情。

“好,既然你有这份心,不枉你为汉人一遭,你且去,用心办差,日后自然有你一展抱负的时候。”
于岸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着那些被征集了船只人的态度。民心可用啊,对于日后的事情,朱慈煃忽然觉得心情好了不少。等舱中没有几个人了,萧无才开口:“殿下,没必要在走之前和满清大军兵戎相见吧。”
朱慈煃嘴角一翘:“既然打了,索性闹大一点,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大明还有不屈的脊梁。让满清人知道,汉家儿郎,不是他们随意就能搓园揉扁的。”
“又这个必要吗?哪来的这份仇啊…………”萧无低低的自言自语却依然被朱慈煃听见。
是啊,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现在自然是没有。可以后呢,一直以来,朱慈煃要对抗满清的心情是为什么?不单单是为了他的皇帝之梦,来到这个时代,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之后,才知道后世留下的中华文明被阉割成了什么样子。
仔细想想,满清人进关得了天下之后,屠杀且不说,死人是小事情。最大的莫过于对中华文明的摧残,中华文明几乎被连根拔起。历史所谓的满清几个皇帝都是汉学专家,他们甚至比一些汉人对汉学都有研究,这不过是为了统治。
文字狱,这个名词相信谁都不陌生。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文字狱不过是小道,只不过是以杀戮掩盖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撰,看起来似乎是功德无量,好似是为后人留下经典,可实际上呢?满清的皇帝有那么好心吗?《四库全书》确实是留存后世了,可造成的效果呢?
修《四库全书》之时,那里来的那么多反书?除开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籍,其他的都是反书,都是,都要烧掉。天下书籍,能留下的,只是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愿意看到的。别的全部都消失,天下只剩下《四库全书》里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
这就是一种文明的摧毁,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在血与火中不断的涅磐重生,不断的吸纳、完善着自身。可满清的统治者却在阉割这种文明的传承,这就是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原罪。至于民族间的争端,朱慈煃却不以为然,那不过是两帮混混为了抢地盘打架,谁厉害谁就拿下地盘,可当一个黑帮老大占据了地盘之后,却让所有的百姓都更改习俗,忘记祖宗,这就成问题了。
就算以后世和谐社会来说,人们都再说满汉一家,皆为中华,这也是对的,时代变迁了嘛,总不能一直抱着一个态度去看问题,时代不同了嘛。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会记得人命的仇恨,五胡乱华之时,汉人被杀了多少人?都快死绝了,可后来呢?五胡还不是被融入汉家天下,成为中间的一份子,并没有区别对待。
我们的文明是包容的、宽恕的,不断的吸纳、创造,也正因为如此,最初的黄河文明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可要阉割我们的文明,那就是我们的仇人。事易时移,所有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方式,永远保持一个论调那是扯蛋。就说现在,满清的统治者大肆鼓吹‘满汉一家’,可真的满汉一家吗?满人是主子,汉人是奴才;满人跑马圈地、蓄养家奴,汉人被奴役,失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死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满汉一家?狗屎。
说到底,一句话,朱慈煃的心态中,为守护华夏文明而战,为自己的皇帝之位而争。就时论事,所有的事情从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这看法就会改变,没有什么奇怪的。
“来人,告诉刘国轩,让他给撤到江边,就先让满清人知道知道,船坚炮利是怎么回事。”
事到如今,朱慈煃已经不在乎隐藏不隐藏实力了。自己的力量积蓄虽然并不足够,可名声的积累也必须开始了,而对满清的战争也必须开始了。不管如何,大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信仰,炎黄子孙对于我们文明的信仰,永不磨灭的信仰。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