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顾茅庐(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第七章三顾茅庐建安11年冬,卧龙岗上,大雪刚过山上白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简陋而又整洁的茅屋内,几个文人打扮的文士坐在一起品茶谈笑着。只听其中一张相十分奇特之人开口说到:“孔明兄,你这茅屋倒是建的十分别致啊,依山傍水的景色宜人啊。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呢?”说着对一旁手持羽扇的文士笑道。“呵呵,士元兄廖赞了。咱们几人能坐在这还要多谢向南兄啊!”持羽扇的文士说着又对一旁长相英俊,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的文士看了一眼。随后又道:“说实话我十分佩服向南兄在人际关系上的手段啊!”这时另外一个腰挂宝剑的文士也赞同道:“不错啊,向南兄好本事啊!我是比不上啊!咱们几人中我看也就是我的本事最差了。呵呵,如今唉!”说着说着,便听了下来,举起酒杯满饮了一杯。这时叫向南的文士看到这里心中一动便明白了这人是为何了,便开口劝道:“元直,你也不要太过伤心了,伯母不是也没事么,虽说曹操扣留了伯母以伯母相要挟,元直不得不离开刘备刘玄德,但是未必没有重逢之日啊!再说元直此去相比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吧?!”那徐元直听后眼中一亮道:“知我者张向南也!”随后又是一阵沉默。这时那叫士元的文士又问“那元直为何还如此消沉呢?担心此去有杀身之祸?我看那曹操到不至于对元直如此,最多只是闲置元直而已。”徐元直沉默良久才说到:“我所担心的不是元直此去有无危险,是担心元直此去,我主刘公身边没有能人志士,而我主如今处境艰难前景堪忧啊!”说着看了在座的三人一眼。三人中张向南面色如常,脸上依旧是那淡淡的微笑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而孔明和庞统庞士元两人则是眉头微微一皱又恢复如常,不过几人都没有说话,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压抑。“唉!”良久徐元直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道:“我也知道我主如今势力弱小,前景也十分渺茫,但是我观我主却也是一明主。我主势起黄巾,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直隐忍至今,带人和气重视人才,心胸宽广,善听忠言。如今元直就要走了,放心不下,所以向我主刘公推荐了孔明兄和士元兄,至于向南兄我到没有提及,我想向南兄这时恐怕是不可能出仕的。至于孔明兄和士元兄要不要出仕就请看看我主刘公是否值得两位辅佐再做定夺可好?”说完紧紧的盯着两人眼中透出了请求的光芒。“唉!元直为那刘备可是煞费苦心啊!孔明兄,士元兄我看你们不如就看看在说吧!”张向南看两人一时也不好回答就对俩人开口说到。”听了向南的话两人同时答应了下来。这时徐元直也松了口气,精神上也好了许多。“那元直在此谢过两位了,也谢过向南兄。”徐元直说着对三人分别施了一礼。看到这里三人心中都有了些想法。孔明和庞统想到的是这徐元直如此为那刘备耗费心力想必有他的独到之处,也许真是一名主也说不定。而张向南则是想到,这刘备果真有一套,看来帝王心术真是可怕啊!不过也许这刘备也到是有他的可取之处,要不然也不会是以后的汉中王了。呵呵,有意思。历史上有没有三顾茅庐一直是一个争议,那就让我来推波助澜一下又会有何效果呢?想到这里向南的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要说这四人诸葛孔明、张浩张向南、徐庶徐元直在一起那还好说,可是这庞统和张向南一起来这儿,就有有人要有疑问了。这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庞统在家中研习时有下人来报说有一文士想要拜见,要说这庞统虽是庞家少爷,天资聪颖,又拜得名士司马徽为师,可是天生相貌丑陋,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外跟本就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相处,那这人又为何来拜见自己呢?庞统也想不到来人的意图,但还是让人请了进来。初次见面来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相貌而有任何鄙夷的姿态,庞统当时心里就十分的高兴这让庞统对来人的好感立时大增。接下来两人客套了一番又谈论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对方的知识渊博,见识广博,想法独特更是让庞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张浩张向南又多次拜访,一来二去两人也就成了好友,随后又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人相识,在一方有意,一方又喜好结交有识之士下张浩张向南和几人成了好友,在后来在张浩的牵引下几人又都成了好友。说来这张浩在后世学到的为人处世的知识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不得不说张浩这厮忽悠人的功底是相当的深厚啊。几个人在卧龙岗上又坐了良久,交流了下自己在学术上的见解后,看天色不早后便散去,各自回去了。路上几人分开后,张浩和徐庶一起走了会儿后便独自下山去了。徐庶一个人走在路上脸上流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可是徐庶到也没有停下,骑着马一路回到了新野。到了自己的书房中徐庶从衣袖中拿出了一张卷纸,展开来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一些东西。徐庶坐在案前细细的看着,渐渐地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看完后徐庶就把纸烧了,随后唱出了口气。想起了张浩和自己离开时的情景,张浩和自己走在一起并没有说话,只是在分别是忽然塞给自己一个东西,然后神情严肃的小声说道:“回去看完后烧掉。不要牵扯到我。”随后就走了。徐庶现在想想也是十分心惊,这张浩实在是……实在是太……妖人了吧!话说刘玄德听从徐庶之计袭取了樊城,曹丕引兵攻打,被徐庶识破大阵并破之,又识破曹丕夜袭之计,使曹丕损失颇重败回许昌。不久张浩向徐庶说到恐曹操会以元直老母想要挟还是早做打算,徐庶听后就急忙派人前去接应老母,可还是晚了一步。时隔数日许昌果然持徐庶老母书信前来相招。打开书信只见信中写道:“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凄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絏,赖程昱等救免。若得汝降,能免我死。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更不多嘱。”徐庶看完后,泪如泉涌。拿着书信来见刘备。徐庶见到刘备后拜倒在地说道:“我本是颍川徐庶,字元直;因为逃难,该名单福。前些时日听说刘景升招贤纳士,特地去面见;和他谈论良久,才知到他是没有什么才能之人,因此写了封书信作别。夤夜至司马水镜庄上,诉说其事。水镜先生深责庶不识主,因为听其说刘豫州在此,何不事之?庶因此作狂歌于市以打动使君;幸蒙使君不弃,给予重用。则奈何老母如今被曹操奸计赚至许昌囚禁,将欲加害。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玄德闻言大哭曰:“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徐庶便拜谢欲行。玄德曰:“乞再聚一宵,来日饯行。”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摘自三国演义)次日刘备为徐庶践行,眼中含泪依依不舍,徐庶看后心中大动,对刘备说道:“使君昔水镜先生曾为汝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另庶书房有一书信是留给使君的,使君看过之后便明白了。”说完打马离开了。独留下刘备一双泪眼相望。徐庶走后良久,刘备才率众人返回。至于是否去请孔明庞统出山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刘备纵横天下二十多年,见过的谋臣名士、一代宗师不下百人。诸葛亮只是一名被人推荐的乡下书生而已。刘备不必礼贤下士至此。所谓的“政治才干”是在刀光血影和尔虞吾诈中学来的,不是26岁的书生从书中看出来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