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千世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宇宙观名词。按照佛教理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这一个空间,便是一个小世界。这个世界,有四大部洲,洲与洲之间山海回环。积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因为有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字,所以被笼统地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一个中千世界有一百万个小世界(太阳系),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小世界(太阳系)。根据佛教深层次理论,一位佛的教化区域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
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这同现代物理学中相对论所提出的“四维空间”很相似。相对论认为:物理空间加上时间,即构成“四维空间”。不过,“世界”一词在具体运用时,偏重“界”,即空间的意义。
三千大千世界的器间范围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以地球为中心起点,天道的前两层,也就是四王天和忉利天,属于欲界的地居天,第三层是夜摩天,也称时分天,第四层是兜率天,也称知足天,弥勒菩萨现居于此天上。第五层是化乐天,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这一层归魔王波旬管辖。欲界到此为止。
再向上进入色界:由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净天。三禅三天: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净天。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共十八天组成。这些天都有天王管理。

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及初禅天,构成了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覆一二禅天,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覆一三禅天,形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覆一四禅天,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亦即以位佛之教化范围。
再向上就进入无色界天,无色界天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大千世界”又称“三千世界”。根据佛教的说法,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在当今佛典中广泛采用的经典译名。“娑婆”是梵语Saha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和“净土”的对立面;另一层意思,是说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堪能忍受劳累,难说能说,难化能化,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佛祖之启示“一尘含数刹”,从剖析学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反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之“三”不是简单的数字之三,而是动生之“三”,与道家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三”有同理之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