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成立烈属抚恤基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七章成立烈属抚恤基金
还是由威廉来发球,这次王亮准备充分,轻而易举地接下了这一球,紧接着是拉开。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乒乓乒乓乒乓——
打了三个来回,威廉几次尝试扣球,但是都被王亮给巧妙地化解了。
经过调整,王亮觉得机会差不多了,直接来了一个正手拉后扣杀,得一分!
11战平。
“威廉,我只能说你的噩梦开始了,希望你能放宽心。”王亮笑了笑。
威廉有些一头雾水,现在有危机的应该是王亮你吧,你小子哪里来的自信呢?
五分钟之后......
看到那个181的积分表,赛场一片寂静,威廉摆手示意王亮先不要发球,他拿湿毛巾擦着自己浑身下的汗水,脸写满了恐慌。
五分钟的功夫里王亮赢了威廉整整17个球!
直接颠覆了所有人的三观。
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王亮赢得这几个球都是发球得分,威廉连球都接不住,不是打飞了是不过。
“威廉,你搞什么飞机呢?让球也不能这么让啊!你输我们怎么办啊,我们的全部的身家可都压在你的身了。”
“**,what-**!”
“打回来啊!不要让球了!”
那些押威廉的人也都有些慌了,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威廉故意让球,给王亮点面子,但是后面越看越不对劲,这,这威廉是根本接不住王亮发的球啊!
这是英国乒乓球第四的实力?
还不如国的一个没打过乒乓球的家伙厉害呢,真搞笑。
别人不懂,王亮最懂了,要是威廉能够接得住自己的球见鬼了。
王亮发的全部都是旋球,、下旋球或左、右侧旋球,以及两种旋转球混合在一起的发球。在二十一世纪学的那些技术全部都使了,不怕威廉能够破解。
在这个年代乒乓球唯英国独尊不假,但是再往后几年,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敢在乒乓球方面同国人叫板。
乒乓球发展成为了国当之无愧的国球。
这些高技术的旋球是当年王亮跟着刘国梁大校学的,之前在海军潜艇学院的时候,刘国梁曾经到这里参加过活动,期间王亮作为学生代表同老刘进行了交流,之后有了联系。
王亮可是十分热爱乒乓球的,也从这位国家队的主教练那里学了很多技术,甚至都同王浩、张继科、马龙这帮大手子交过手。虽然每次以战败而告终,但是用学来的技术收拾这个年代的高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乒乓球诞生刚不久,没有任何技术可言,王亮的金手指足以碾压一切,统治乒乓球界。
“裁判,我申请换我来发球!”威廉实在是忍不住了,无论是自己怎么调整接球方式,总是不行。
眼瞅着王亮要拿到赛点了,他急了。
“啊?这不行吧?”裁判对于威廉的请求有些惊讶,他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请求呢?裁判的目光不禁看向了王亮,想听听王亮的意见。
“ok,我都可以。”王亮耸了耸肩膀,表示无所谓。
哥哥技术在这里,无论发球不发球,都能虐得你怀疑人生。

“呼,应该没问题了,威廉把发球权拿回来了,可以赢了。”
“恩恩,一定能行的。”
观众们做着自我安慰。
乒乓——乒乓——乒乓——乒!
“耶!”
发球之后,迅速开拉,王亮通过吊球再得一分,并且夺回发球权。
191。
数字显得格外地刺眼。
转腰、重心下压,引手放松,手腕充分向后展,展开一些前臂,摩擦球底部,高抛球,出手速度要快,以延长摩擦时间。
加大力度!
完成这一些步骤,王亮成功地发出了一个超级炫的旋转球。
毫无疑问,威廉接不下这一球,王亮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局点。
万籁俱静,灯光下,王亮的背影显得愈加高大。
在场的人开始意识到,面前的这个国人,深不可测。
亲眼见证过这场赛的人在后来的**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曾经发表过回忆录:“王亮精湛的球技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充分地展现过,他不费吹灰之力地击败了英国排名第四的乒乓球选手。让王亮来执教国家队,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随着第一局的落败,威廉接下来越打失误越多,甚至都又不着王亮主动出击,威廉白送掉了很多分。
出于礼貌,王亮也不再发旋球,正儿八经地同威廉展开交手。
最终还是以217轻取威廉,取得最终的胜利。
“耶!发财了,发大财了!我去,这么多钱,全都是咱的了。嗨起来,嗨起来!”鹞子激动地无以言表,这绝对是他职业生涯当赢得最多的一次,简直是空手套白狼啊。
“哎,少了,下得少了,哎!”罗伟一直在唉声叹气。
本来他是打算全部押在威廉的身的,但是禁不住副官许褚的一通忽悠,鬼使神差地往王亮的锅里扔了点钱,当是做做公益了吧,心想反正待会又赢回来了。
没成想竟然是王亮赢了,这是打死他也想不到的结局。
看着那几麻袋钱物,罗伟心痛不已,早往王亮的再多扔点了,那样还能分的更多。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愁,那些给威廉身下了注的可是赔死了,尤其是押身家性命写下借条的人,恨不得冲去把麻袋里面的借条给抢回来。
但是看看荷枪实弹的刘瑞等人,他们哪里敢呢?
刚有了要赖账的想法,听王亮甩过来了一句话,“各位回国之后一定要尽快把钱凑齐啊,不然我可是要去做客的哦~”
最后,同约定的一样,王亮把得来的大部分钱财拿出建立了一个名字为烈士基金,专门用于帮扶牺牲烈士的家庭,让他们的日子不至于过得那么艰难。
熟知历史的王亮最清楚,但凡是当兵的大多都是苦出身,尤其是独苗的,更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他们要是没了,父母、妻子、儿子该怎么养活?
难道要让烈士的子女靠着去粘火柴盒、捡拾垃圾去度日?
不行!
共和国不能忘记那些忠于祖国的人,必须得在最关键的时候施以援助之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