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谭氏家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一六、谭氏家庭
原来,谭亚明的大姐叫谭茹荷,茹荷自幼在武城老家长大,家里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抗日战争中,老爷子为保护被捉的茹荷不被鬼子蹂躏,在一次与鬼子的交涉中被鬼子枪杀,茹荷趁混乱逃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随后,谭茹荷在青岛做党的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入狱,直到鬼子投降,才被党的组织解救出来。她回家后,为惨死的老爷子上了坟,见佃户们个个穷得可怜,一种“干革命、均田地”的想法油然而生。她与母亲、两个弟弟商量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把房屋田产全卖给了佃户,只留了一块坟地和一处房子,然后,把母亲留在家中,交用所得的钱财,把两个弟弟带到了青岛。她通过党的组织,把大弟弟亚风送去当了解放军。不久,因战功卓著,当了一名团长。她留小弟谭亚明在青岛的一家船厂当童工,自己继续从事地下党的革命工作,并与一名曾是游击队长的政委结了婚。
青岛解放后,谭茹荷做了青岛市委的一名处级干部。随后,便把弟弟谭雅明送到省城济南。因为历华县属济南市,就被安排到了杨道口供销社做了会计。亚明同大姐茹荷在青岛生活的几年里,辞掉了童工上了学,一切生活来源全仗姐姐、姐夫。他俩的薪水都挺高,雅明过得比较安逸。青岛市区的生活水平本来就高,所以,解放后谭雅明的生活很幸福。大姐家住在一座洋楼里,是德国鬼子时的建筑,水电暖齐全,家中有警卫员和服务员,吃饭穿衣都有人伺候,雅明过那种日子习惯了,对这杨道口地区的农村生活很不适应。所以,他并不满足。这一点,与银官儿有很大的不同。银官儿对目前这种生活觉得享大福,亚明则觉得这是受苦。
谭亚明要去县上开五天会,银官儿就说:“你不在这尼,我就回家一趟吧,你回来时,去我家尼找我!”亚明说:“也行,你家去看看,该想家了。”
银官儿买了两包点心和一只烧鸡,提了两瓶酒回了家。全家人迎过来,母女、姑嫂、兄妹以及姑侄都叙了话。银官儿把酒递给大壮:“哥,这是给你的。”大壮说:“看你,尽是破费,得知道节省啊!”她把点心只给季氏留了一斤,那另一斤就给了大壮家。季氏见了点心,摸过来就吃,银官儿熊她:“也不洗洗手就吃呀?不知脏净的!”季氏说:“俺早晨才洗了,还洗啥?”银官儿说:“现在都晌午了,早晨洗了管个屁用,还得再洗!”季氏只得又去洗了,银官儿才让她吃。

青儿嘴馋,缠着她妈要点心吃,大壮家说:“不能吃!这点心还有用,我还留着为人当脸哩!”那只烧鸡,全家人也割舍不得,你一口我一点的吃了一半。银官儿说:“哥,你留着这一半儿跟人喝酒吧!”
第二天早上,大壮家专为银官儿蒸的细米掺了细糠的窝窝头,捎带着在大锅里用个小盆馏了热水,倒在那个瓦制的洗脸盆里,又兑了点凉水说:“你姑啊!你是新媳妇!你先洗,趁热啊!”银官儿看了看那瓦制的脸盆,心里不踏实,勉强蘸了蘸手洗了洗。洗完了,一家人轮流着洗了脸和手,那水已经非常混浊了。
这时,周以吉一步迈进来,见那瓦盆里的浊水还冒着热气,就股低下洗脸。银官儿笑道:“啊!这么脏了,还能洗呀?”周以吉边洗边说:“哼!脏啥?水不沾人啊!只有人沾水,没有水沾人的理啊!”
周以吉是来向周大壮借半分凿的,洗完脸,拿着半分凿就走。大壮留他吃饭他不吃,一溜烟走了。
小泳、青儿、季氏对那细米掺了细糠的窝窝头都吃得挺带劲,唯有银官儿难以下咽。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只喝了两碗胡萝卜条儿的小米饭汤。她便说起了跟亚明怎么怎么享福。她心中荡漾着掉进福窝里的快感,说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只说得大家都为她能有这么一个归宿、找了个好女婿而高兴和庆幸。大壮家说:“你姑啊,真有福哩!俺这穷命鬼,怕是一辈子也享不了那号福哇!”季氏就说:“哼!她还有福哩!啥福哇?渣豆腐,臭豆腐哇!”银官儿不高兴地说:“你就是贱气多,尖嘴溜猴的,俺享福碍你啥事呀?”大壮却说:“其实啊!自从解放分了地,家家都有了饭吃,稍微种种地就饿不着了,除非他发懒不种地。咱这号人,也就用不着享那么大的福,吃个细米细糠的饼子窝窝的,喝碗饭汤就跟咸菜,冻不着、饿不着,也就知足了。吃常了,还是这家常便饭长久。大鱼大肉我都吃过,到谁家都是好好侍候我,可那不长久,总觉得不如吃家常便饭长久啊!吃孬吃好不要紧,长久下去才行哩!”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