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黯然神伤者,唯别而已。”江淹的一篇《别赋》让自己名噪京都,洛阳纸贵。盖人世的万番情爱往往集于一“别”。江淹后来文思枯竭,落了个历史上的“江郎才尽”。
在古代的送别诗中,最显得意气风发的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谓家喻户晓。那时的世界对于王勃来说,必定是满眼生辉。“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可见官位对于人的吸引力几千年来皆如此。待到诗人经受人世的沧桑,自觉前路茫茫,他的送别诗就显出凄惶漂泊的情调来。——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人在患难的时候的感情是最真实的,因而就有“天涯共苦辛”的关切情怀。作者与朋友的友情深厚,将来虽然各居一方,但常会在梦中相遇的。然而,世事茫茫,一切都像梦一样无可预测。
自古以来,情诗情词最能打动人,而写于情人分手的诗词更加富有感染力。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唱出了“不求朝夕相处守,但愿天长地久”的高格**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是革命领袖,可他年轻的时候给杨开慧的送别词《贺新郎》写得百般柔情,感人肺腑。“……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
“过眼滔滔云与雾,算人间知已我与汝”,**是一代豪杰,即便是写情词,也写出何等的胸襟!
杨开慧遇害后,**写过许多词怀念她,最著名的是《喋恋花》和《卜算子•;咏梅》。——“忽报人间曾伏虎,泪水化作倾盆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见,**与杨开慧确是心灵相应、生死情牵的夫妻。
现在的港台流行歌曲中,最让年轻人喜欢的送别歌曲是吴奇隆演唱的《祝你一帆风顺》。
送别的你我或许曽经是情人,或者是行者有意而送者未能以终身相许,反正双方将来不能厮守在一起,但浓厚的友情翻滚在他们心中。“我知道你好担心你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这种体贴入微的无言之美,是永远让人怀念的。
或者他们只不过是同性的朋友,送者无声地分担对方的痛苦和落寞,温暖的手在真心祝福,希望友人早日走出生命的沼泽地,有一个快乐的将来。
有一位友人与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多年相约。有一天,他忽然感到他渴望开花结果的土地变得摇晃起来,回顾前路一片空茫。他只好写了告别信,信的末端祝福道:“祝你将来过得幸福,也希望你祝福我好好地生活下去。”当他对我说这些以后叹息说:“一个人真心的爱另一个人,有时是多么高尚。”
我听了以后不以为然,说:“那也是无可奈何呀!”他幽幽地说;“你不懂,……”
我自然不懂,也没有这样的胸怀。只知道在这人世,当初无论感情多么灼热的恋人,一尚分手,对方的生死就很难再触动自己的心灵;这是人类自古无法改变的宿命。而对于那些背叛我们而去的人,就像一位文人所说的,我们只在心中当他们真的死了。

而多年以后,在风里雾里,我隐隐约约地读出了友人当初对感情的忠贞无悔,最后凄苦无助的祷告:“我是爱你的,但我不得不告别了。”“我虽然告别了,但希望你能记着我;你的祝福依然是我快乐活下去的阳光。”
人生在世,有时非常寂寞。特别是为生活漂泊在外的人们,他们在旅途中,很难得到知心朋友来相送。为了驱赶寂寞,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发达的国家曽经流行租人送行的闹剧。送行者是专职人员,有一定的表演技巧。被送者与他素昧平生,却装成亲朋友或恋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别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在送别前在酒店里卿卿我我,难舍难分。送对方上了车,送行者恋恋不舍地挥手,满眼哀愁,似乎有万番情意,倾吐不尽。待到车要开了,送行者猛地冲上去,小声地作最后的叮嘱,声音哽塞,眼里噙着泪。
这真是雾里看花,旁观者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
这样的送别对于双方都是好的,送行者有了经济收入,被送者消除了寂寞,并在人流中有了尊严。这样的男女相送,在感情上一般是没有什么纠葛的,倘有也是像徐志摩的诗《偶然》中所写的一样。——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
偶尔投进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讶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消失了踪影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春,最后不得不向这个世界告别。不同品性的人在最后的告别表演各有千秋。葛朗台临死前,女儿对他说:“爸爸,祝福我吧!”他的回答却是惊世骇俗:“把帐管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交。”
这个吝啬鬼,生前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独占财产,赶走女儿的情人;妻子病得快死了,也舍不得花钱。临死前最后一句话,竟是让女儿到阴间向他交帐。
鲁迅在临死前嘱托:“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否则便是糊涂虫。”
普希金很年轻的时候就给自己写了墓志铭: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的缪斯。在生前,他并不做过什么伟大的事情,可在心灵里,他实在是一个好人。
陶渊明写的“挽歌辞”很豁达,也很悲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对于死,陶渊明看得很开。他真的把大地看成自己的母亲,死是一种回归。
有的人辛苦忙碌一生,为的是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一个平静的心境,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的一样:“那一天,我也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生命就是在不断的告别中走完自己的一生的。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
起点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