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傅雷家书编入了了初中课本,这自然是极好的。它对帮助年轻人健康的成长,一定有着它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文化运动后,没有那一部家书可以同傅雷家书的价值相比;对年轻人的成长,傅雷家书是有着指路明灯的作用。
编入中学课本中的博雷家书有两封。一封是儿子心情苦闷时他给儿子写的,一封是儿子在艺术上取得初步成功时作为祝贺礼物写的。
在第一封信中,面对孩子精神上的苦闷,傅雷是这样开导的。——
人一辈子都在高朝——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一免重蹈覆辙。
要把感情的创伤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确是一个对孩子体贴入微的慈父。他首先告诉孩子人在成长过程中苦闷是正常现象,并不可怕。而且褒奖儿子说,越有作为的人经受心灵的困苦越多。
我想他的儿子聪受到这封信后心情一定轻松了不少。“原来别人也这样经历过,别人也是一步步挨过来的呀,我还以为遇见了什么洪水猛兽了呢。是自己求成过急,把人生的一切想得太美妙了。何况自己的苦闷与别人不同呢。别人只不过是在生活中百无聊赖而苦闷,自己是要有所作为受到挫折而苦闷。自己不应该再有什么好埋怨的。”
但苦闷也不是什么“好宝贝”,让人割舍不得。博雷说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有人会说,艺术家是需要苦闷的呀,你看香港的歌星成年唱的是“我肚痛我肠闷你为什么不知道”这类的歌曲,人家不是把钞票一袋一袋往家里扛么?
廓然无累的人,只有看透人生。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怎么可能。年轻人最可怕的是情感的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那真正是一场战争,但受伤痛的不是土地,而是心灵,那也是毫无理由的洗劫呵。真正如战争般悲壮,然而为了将来的轻松远行,只有忘记,只有埋葬。——艺术家说,我要让它“升华”。

傅雷写给儿子的第二封信轻松多了。儿子初出茅庐,父亲高兴得涕泪横流。如果说,儿子感到的是快乐和光明,那父亲在心里是真正的幸福的了。儿子取得的成绩父亲真正当成自己的“杰作”了。
最让傅雷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已经变得坚强的了。“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高兴的同时,傅雷希望儿子在艺术上要谦卑,要保持赤子之心。“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傅雷毕竟希望儿子成为“大器”之材。只有把艺术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才会在艺术上走出壮阔的道路,艺术才会表现出它宏大的生命力。傅雷情不自禁地为儿子歌唱:“……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傅雷的第一封信是告诉儿子如何战胜心灵的困苦,第二封信是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两封信,代表了傅雷家书的精华。
傅雷先生宏才博学,译作丰富。他翻译的作品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洁;在现代史中,他是一位成就卓越的翻译人才。“文化大革命”开始,傅雷受到迫害,他和妻子自杀身亡。
对于他的死,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文化大革命”泼给他身上的污水是“私通外国”。
性格高洁和傲骨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除了“选择死亡”或“忍辱而活”外,又有什么方法呢。
高尔泰说,“爬过了百里泥沼,临门只有一步,却硬是跨不进去。”这也可以说是“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精英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命运的写照。
现在是一个“自由快乐”的时代,又是一个“抢得钱财占山为王”的拜金社会,还有多少人喜欢保存赤子之心的傅雷家书呢?
我们不得而知。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
起点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