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线上(二十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历秦汉,三国、两晋,走过南北朝到隋,攀枝花市的变迁,真可谓沧桑巨变。遥远的历史,还得追述它的渊源。来到盛唐的攀枝花市,还得走过元、明、清才能走到今天。
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亦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的江南地,初时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曾一度领姚州。到了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即今天的米易县,当时名诺赕,隶属于会川都督府的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的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属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在蒙古汗国(元朝前身),蒙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宪宗四年(南宋1254年),蒙占领今攀西地区。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属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内的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属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一直到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属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来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在民国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二年(1913年),升盐边厅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并改会理州为县。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二十四年(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三十年(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三十四年(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了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属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2月5日,**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它辖地跨金沙江两岸。1965年2月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大田两区的27个乡划入,设立大田区、大河区;将云南省华坪县大兴区的10个乡划入,设立玉泉区;由盖达县五、六两区四个乡和会理县红格区两个乡划入,设立金江区。以上共43个乡,后并为19个乡。1972年10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区合并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的炳草岗是攀枝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就设在这里。从这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并分别于1974年和1978年,先后从永仁县划入两个乡,从会理县划入四个乡。
攀枝花市是一九六五年三月,开始大规模兴建的。初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因攀枝花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在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纷繁的历史记忆,众多的改朝换代,辖地归属,让人眼花缭乱。这也许应了好事多磨的话吧?温故而知新。原来荒僻的不毛之地,今天已成新兴的钢铁基地。攀枝花市,也像攀枝花树,高大挺拔,花红似锦,扬名海内外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