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线上(二十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攀枝花,有着生长在两亿多年前的天然苏铁林。在攀枝花市西区所属的的巴关河右岸,就分布着这样一片十分珍贵的天然苏铁林---铁树林。
苏铁亦称铁树,最早出现在在距今约2亿8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迭纪。它历经沧桑,几度盛衰。现存的苏铁类植物,仅一科10属约110种,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1971年,四川省农科所和原攀枝花市飞播林场进行植被调查时,发现了这一片占地300余公顷,共10多万株的苏铁林。它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高,面积最大,植株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原始苏铁林。经鉴定,确认这是罕见的苏铁新种,定名为“攀枝花苏铁”。国际苏铁专家特纳来此考察后惊叹:“这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苏铁是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攀枝花苏铁奇,还奇在它岁岁含苞,年年开花。俗话说;“铁树开花马生角”,“千年铁树开了花”,可见苏铁开花之不易。而攀枝花苏铁,生长良好的雄株可年年开花,雌株亦可两年开花一次.这不能不说是世间一奇。每年3至6月,只见苏铁林成干上万个黄色的花蕾争奇斗艳,单株如佛手捧珠,成林似彩毯铺地。万绿丛中黄花点点,形成一种奇异景观。1990年以来,攀枝花市以苏铁命名,举办一年一度的苏铁观赏暨物资交易会,攀枝花苏铁的名字已不胫而走,名扬中外。攀枝花苏铁与自贡恐龙、平武大熊猫,被人们誉为“巴蜀三绝。”
苏铁奇观,令人惊叹。渔门镇特点,也不可小视。渔门镇,地处攀枝花“百里生态走廊”环线上,又是“格萨拉”阳光生态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驿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是:集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新石器时期,氐羌人的石棺墓葬群可供观瞻,又有“五牛困塘”、“垂钓金龟”、“犀牛望月”的传说,二滩库区形成后,镇境内25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里的岛屿风光,湖光山色,烟波浩荡,这都是都市人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攀枝花2003年招商引资,进来的香港中伟集团弘达储运船务有限公司,正在对渔门岛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2005年底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召开时,渔门岛便以其独具的南亚热带风光,迎接了贵宾们的到来。另外,渔门集镇居委会火山观光农业景点,也会给广大游客送去一份意外的惊喜。除此之外,渔门镇还把饮食文化作为旅游开发产品来加以打造。在保持盐边特色菜肴风味的同时,结合渔门盛产鱼的特点,打造特色饮食文化。经反复研试,已有豆豉武昌鱼、清蒸武昌鱼、石花菜清炖细鳞鱼、回锅鱼片、火锅鲟鱼、烤鱼、醉虾等几种特色菜推向市场,备受市内外客人的欢迎。

攀钢,被外国冶金专家赞誉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攀钢,又被人们称为“象牙微雕钢城”;攀钢,建在了一个突兀的原荒僻的山坡上,现在却成了一个年产300万吨钢的大型企业。在全世界的钢铁企业里,攀钢占地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攀钢所用的铁矿,是世界上最难治炼的多金属共生矿,用普通大型高炉冶炼这种钒钛磁铁矿,是世界上众多冶金专家百多年的梦想。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这个技术难关被中国人攻克了。攀枝花人,从富含钒、钦、镓、钪等稀贵金属的攀枝花铁矿中,冶炼出了合格的钢水。
就是这一冶炼技术,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科技发明一等奖。独具特色冶炼工艺更是举世惊叹。为了改善品种结构,支持和带动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1986年攀钢在国内外广泛融资,投资近百亿元,开始建设规模宏大的二期工程。经过建设者们十年奋斗,这项相当于重新建设一座大型钢铁企业的工程,于1997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工程的建成,不仅使攀钢的装备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攀钢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只能生产钢铁的初级产品了。特别是轧钢系统,除能够生产铁路钢轨等特殊钢材外,也能够生产应用十分广泛的各种板材产品了。
攀钢的铁路钢轨在世界上很有名气,不仅供国内使用,还大量出口国外。攀钢运用最新的技术成果生产出来的钢轨,使用寿命成倍提高,攀钢形成了以钢轨为主的大型钢材系列产品,产品在国内外十分畅销。攀钢的板材产品也已形成了系列化。品种规格已有200多个。攀钢的板材产品现已是中国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的上佳原料。除了钢铁产品以外,攀钢还是世界上钒制品的主要生产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在国际钒市场中也占15~18%的份额,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攀钢的钛制品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
励精图治的攀钢人,正不遗余力地向着冶金高峰,不停地攀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