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三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都周边,除都江堰、宝光寺外,还不得不提到广汉市这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市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之腹心,是成都以北的重镇。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它南临成都市区仅25公里,北距德阳市区也只19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市容整洁,风光秀丽,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
广汉市属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遗留有较丰富的名胜古迹,其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很高。有闻名于世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三大国际旅游精品之一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还有古雒城城墙、铭文砖墙基,金雁湖、房湖公园、明代古寺龙居寺、文庙、汉代古墓群、古树等。
在秦朝时,广汉为雒县。雒县因雒水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乡境五里巷。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汉郡,辖13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新莽时期(9~23年),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年),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东晋时期(317~420年),广汉郡仍属梁州,雒县为郡治。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为益州。次年,分雒县置什邡县。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汉州,领什邡、德阳、绵竹三县,撤销雒县建制,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区,以原雒县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称帝,建立大夏国,复置雒县。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灭大夏国。同年,省雒县入汉州,仍领三县。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建置沿旧。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隶属成都府,沿袭至民国元年。民国二年(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缘广汉郡而名),属川西道(次年改为西川道)。
1953年7月,广汉县改属温江专区。1960年4月29日,什邡、广汉合县,仍名广汉县。1963年1月1日,广汉、什邡分县。1983年划入成都市,同年8月,德阳市建立,广汉县划属德阳市。1988年2月,撤销广汉县,建立广汉市,为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
广汉,地处成都平原东北侧,古为广汉郡雒县,现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有:龙居寺明代壁画,以及房湖公园、松林桃花、金雁湖、文庙、常乐寺铁树、仁胜宫银杏等,均属精致旅游胜景。
历史悠久的广汉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它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因其发源于岷山南麓之茶坪山,相传即古蜀鱼凫王田猎之湔山而得名。悠悠五千载,胜迹昭汗青。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下撒下了三把土,落在了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这三座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称三星堆。与三星堆隔河相望,可见有一处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月亮湾。月亮湾曾有一颗高大的马桑树,虬枝怒放,玉树临风,被称之为婆罗树。人若月夜来此地,别有一种清幽神秘。这也形成闻名遐迩的汉州八景之一的“三星伴月一婆罗”。现在考古发掘确认,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三星堆的实体已在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点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三星堆遗址,便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的南兴镇。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这也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也就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经考古发掘证实,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发展至商末周初,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其影响之大、价值之高,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三星堆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国的面纱,将蜀国的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也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它的文明起源何方,三星堆文化来自哪里?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在这儿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不是水患毁灭,而是战争引起吗?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迁徙说也有。对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