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相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4章相识
听到沧州来了信,母亲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对丫鬟道:“让送信的人进来吧。”
应该是好事。
凌青菀问:“娘,沧州谁送来的信?”
景氏笑,回眸打量她,道:“咦,病中糊涂,现在还是糊涂的?你姑母在沧州,你不记得?”
凌青菀压根就不记得这位姑姑。
别说远在沧州的姑姑,哪怕是整日在家的婶母,她一样没印象。
她笑了笑,跟母亲撒娇道:“我是有点糊涂了。娘,沧州的姑姑是谁啊?您说给我听”
景氏就笑了。
她非常喜欢女儿撒娇。
凌青菀从前不这样,景氏总觉得她跟自己不亲近,她总是想女儿多黏着她,幼稚一点。如今女儿长大了,景氏反而得偿所愿。
景氏果然就慢慢讲起了姑母,不管凌青菀真不记得,还是装的。
凌青菀的父亲,有个胞妹,就是凌家的大姑奶奶,早年嫁给了纪王为侧妃。
纪王是当今圣上的叔叔。
姑母嫁过去之后,一连生了四个儿子。
纪王妃身体不好,而且无子,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五年前,纪王扶正了凌氏。
如今,姑母就是纪王正妃,她的儿子封了世子。
她最小的儿子,今年十岁。
只是,纪王并不受宠,早早就被先帝打发去了封地,这些年不涉足京师。
纪王虽然是亲王,却跟落寞贵族没啥大的区别,还不如个四品官员受人尊重。
“你姑母快十年没有回京了。”景氏道,“不过,她每年都要叫人节礼来,也时常来信。”
姑母跟祖父不亲,娘家的其他兄弟姊妹,又跟姑母不是一个娘生的。
唯一和她比较亲近的,就是大房了。
景氏性格又好,姑母很愿意和这位大嫂互通消息。侄儿、侄女,姑母更是时刻关心。
“怪不得。”凌青菀笑道,“都快十年了,我哪里记得住?”
景氏笑着,点了下她的额头。
片刻后,一个身穿青灰色衣衫的中年男人,进了榭园。
景氏愣了下。
她没想到会是这人来送信。她还以为跟往常一样,是个小厮或者妇人之类的。
“钟总管,您回京了?”景氏站起身,跟这人见礼。
这不是普通下人,他是纪王府的总管事。
景氏快十年没见过他了。只是,他没什么变化,除了老些,还是从前的模样,所以认得。
王府门前七品官,这位钟总管也算是有点地位的,不能拿下人看待。
钟总管立马回礼,叫了声舅奶奶,这才道:“是,小人回京,王妃让给舅奶奶带些东西,已经搁在门房了。还有书信,王妃叮嘱要亲自交给您。”
说罢,他就拿出了礼单和书信,双手捧上。
景氏连忙接了,请他坐下。
然后,丫鬟端了茶。
“这次,怎么是您到京城送礼,可有什么事吗?”景氏心里忐忑,问道。
钟总管笑容满面,道:“舅奶奶,是好事!圣上特旨,诏纪王回京,任应天府知府。”
应天府知府,就是京城的知府,是进入六部的先兆。
先皇在世的时候,六部九寺多用贵胄。
然而,当今圣上却重视科举,满朝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贵胄慢慢被排挤出去,逐渐落寞。
像应天府,乃是非常重要的京官,圣上之前也是让自己喜欢的进士担任,如今怎么想到纪王?
纪王一个闲散王爷,突然让他做官,是何种道理?
景氏面上很高兴,心里却是疑惑不解。
“真是极好的事!”景氏道。
景氏知晓些朝政,都是她妹妹告诉她的。景氏的胞妹,就是吏部尚书的正妻。
她们姊妹俩感情深厚,姨母什么都跟景氏说。
姨母不像景氏,她读了很多书,连朝政都懂。只是不能出去说,毕竟女人参政,有点忌讳。
所以,姨母喜欢在自己姐姐跟前,说说心里话。
“是啊。”钟总管道,“小人亲自回京,就是打理房舍。离京十几年了,王府不知破败成了什么模样,故而要修葺整顿。”
景氏点点头。
她又问:“王爷、王妃几时到京?”
“过年之前。”钟总管笑道,“王府已经在准备了,腊月底应该能到京里。”
景氏颔首。
她又问钟总管需要不需要帮忙。
钟总管说不用。
景氏又问了问王爷、王妃和几位孩子的身体。
钟总管说都很好。又寒暄了几句家常,钟总管说很多事要忙碌,起身告辞。
景氏让人送他出门。
钟总管走后,景氏立马打开姑母的信,读了起来。
“娘,姑母信里说了什么?”凌青菀等母亲快看完了,出声问道。
“就是说要回京了。”景氏道,“一些琐事,问我的好,还问你们。”
说罢,景氏眉头轻蹙。
凌青菀没吭声。
当晚,大哥从宗学回来,母亲也把姑母的信,给了大哥看。他们说话的时候,让凌青菀避开。
母亲和大哥说了半晌,嘀嘀咕咕的。
估计是在分析为何纪王要回京。
回京也是常事。

但是回京任官职,就不同寻常了。而且是应天府知府这么重要的官,更不寻常。
第二天,母亲要去姨母家里。
京里的变动,姨母都知道,母亲想从中看出点蛛丝马迹,探出纪王府回京的缘由。
“菀儿,你回去更衣,咱们去姨母家。”母亲对凌青菀道,“上次去你姨母家,没有带着你,你姨母好一顿数落我。”
凌青菀的姨母安夫人,生了三个儿子,没有女儿。
她非常疼凌青菀。
凌青菀生病那段时间,姨母来看了三次。
而后,她也隔几天派人来瞧。再后来,凌青菀稍微好点了,碰巧姨母的亲孙子有点小风寒,就没空再来了。
姨母的第二子今年十九岁,第三子今年十六岁,都没有成亲。而凌青菀已经十五了,母亲丝毫没有为她定亲的念头,估计是和姨母商量好了。
凌青菀自己,则不记得姨母。
能出去见见人,兴许能想起什么,凌青菀还是非常乐意的。
她当即回房,换了件烟霞色的风氅,绯色缠枝莲花交领长袄,梳了头,带了上次程太夫人送给她的红玛瑙耳坠。
薄妆轻盈,皓腕凝雪。
她到母亲屋子里的时候,景氏微怔。
景氏轻轻笑了笑,对凌青菀道:“你长得越发跟你哥哥像了”
凌青菀失笑:“娘,您是骂我,还是骂哥哥?”
景氏自己也笑了,轻轻点了下她的额头。
母女俩去了安家。
安家乃是侯府。姨父是世袭罔替的宣平侯,他们家住在延寿坊。
延寿坊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方。它东临皇城,西近西市,不管是上朝还是买东西,都非常便宜。
从昭池坊到延寿坊,几乎横穿整个京师,马车走了一个半时辰。
“娘,怎么不换辆马车?”路上,凌青菀问母亲。这马车,还是上次车轴断了的那辆,修修又拿出来用。
凌青菀生怕再次坏了,不免提心吊胆。
母亲却面露难色。
“等过了年再换。”母亲支吾道。
应该是没钱。
凌青菀哦了声,不再追问。
她们一路到了姨母家。
刚刚到姨母家的大门口,却见对面一辆华盖浓流苏马车,也慢慢停靠宣平侯府。
母亲掀起车帘瞧了眼,认出了对面的马车,对凌青菀道:“是汝宁长公主”
姨父是正二品的大员,皇亲国戚出入安家,实属平常。
凌青菀点点头。
等汝宁长公主进去,凌青菀母女的马车,也紧随而入。
最终,她们在垂花门前,遇到了下车的汝宁长公主。
汝宁长公主个子很高,比普通的女子要高一头。她身材细窕,穿着大红遍地金的风氅,湖色梅兰竹暗纹交领长袄,婀娜聘婷。
她肌肤白皙细嫩,保养得当,仍是雍容妩媚。
凌青菀打量汝宁长公主一眼,长公主也在看凌青菀母女。
“是凌家姨太太。”汝宁长公主笑道,“姨太太好,二姑娘好啊。”
她认得凌青菀母女。
汝宁长公主笑着和凌青菀母女打招呼,和蔼可亲,可是她的眼底,有几分焦虑和愤然。
凌青菀对汝宁长公主认识她们感到微讶。
景氏则表情不变,带着恭敬的微笑,给汝宁长公主见礼。凌青菀也连忙行礼。
她上前一步,仔细看了眼汝宁长公主。
汝宁长公主有双特别好看的眼睛。她眼睛细长,斜飞入鬓,妩媚动人,眼眸深邃明亮,似墨色的宝石。
现在,汝宁长公主极力想表情舒缓,但是她忍不住眉头轻蹙,好似遇到了很为难的事。
突然之间,凌青菀心头一阵阵紧缩,非常难过。这种感觉,犹如窒息般,让她呼吸微顿。
“菀儿!”母亲声音有点高。
凌青菀回神,才知道自己盯着汝宁长公主发愣。
汝宁长公主依旧微笑着,丝毫不介意凌青菀的失态,而是亲切问道:“听说二姑娘病了些日子,如今大安了?”
她很喜欢凌青菀。
凌青菀心头微震:她瞧见了汝宁长公主的眼睛,觉得很熟悉。她不是害怕,不是憎恶,而是难过。
仿佛她失去了什么
好似遗失了最宝贵的东西。
那双眼睛,她再熟悉不过了,偏偏想不到到底哪里见过。
凌青菀连忙低垂了眼帘,纤长羽睫覆盖,她将情绪完全掩住。
那边,她母亲正替她回答汝宁长公主的话:“已经大好了,劳长公主记挂。”
她们说着话儿,姨父、姨母已经快步迎出来。
汝宁长公主和姨母见礼,彼此客气了一番,就跟着姨父去了外书房,她是来找姨父的。
姨母则带着凌青菀母女,去了内院。
“菀儿到了吗?”她们刚刚到内院坐下,就听到一个声音,欢欢喜喜的传了进来。
穿着水蓝色长袄的男孩子,疾步踏入东次间。
他笑容明媚,五官俊逸,中等身量,一副急于见到凌青菀的模样。
他身后,还跟着另一个人男子。
***
谢谢大家之前的推荐票。又是一周了,求推荐票,新书榜就靠大家了,感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