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情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22章情志
深冬的夜,遍地薄霜,似琼华曳地。
用了晚膳,凌青菀赖在母亲处歇息。
她和母亲并头而睡。
母亲就和她说起了石庭,她们回来时遇到的那位邻居。
“他开了间药铺,名叫‘天一阁’,号称非死症不治,出诊五千两。”母亲告诉凌青菀。
这非常狂妄。
整个大周天下,就没有这么贵的大夫。五千两银子,是笔巨款。在良田才五两银子一亩的大周,五千两银子等于上千亩的田地。
哪怕是王公贵胄,都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看病。
“看来,他并非真心想从医。不过是借着从医,做个噱头,赚取名声罢了。”凌青菀笑道。
母亲颔首,同意凌青菀的话。
“看不出来吧?”母亲笑道,“石官人瞧着那般斯文,竟如此张狂,真是人不可貌相。”
母亲用“斯文”一词形容石庭,凌青菀觉得不够妥帖。
凌青菀见过石庭两次,他容貌谲滟,俊美异常却毫无阴柔之气。浑身上下,似有白雾萦绕,让他看上去添了几分神秘莫测。
说他清冷、孤傲,更适合些。
“兴许,他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呢?”凌青菀道,“若是能起死回生,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也值得的。”
景氏又颔首。
天下能人异士很多,景氏也不轻易否认石庭的本事。敢到京城来显摆,自然是有几分能耐的。
景氏倒好奇他到底有多少本事。
她们母女没有正式和石庭见面,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闲言碎语,故而话题有限。
很快,她们的话头就转到了大表嫂周氏的病情上。
“几天前请的大夫,用了药之后,喝下去反而泄泻得更加厉害。”景氏忧心道,“你表嫂自己,都有点害怕喝药了。她跟你姨母说,不喝药反而稳妥些”
“她的病,喝药没有太大的作用。”凌青菀笑道,“请个祝由婆到家里,祝由一番,就没事啦。”
景氏瞠目。
鬼神之说,景氏是相信的。她信佛,是个虔诚的信女。若是得罪菩萨,景氏觉得去烧香拜拜,的确有用。
可是祝由婆,就是故弄玄虚了。
乡下人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请医吃药?故而,他们小病扛着,大病就请祝由婆,祝由一番。
城里看得起病的人,几乎是不信祝由婆的。
哪怕真的久病不愈,也是请和尚或者道士念经作法。
“祝由婆,那都是骗人的。”景氏柔声道,“菀儿从哪里听闻祝由婆的?”
“倒也不是骗人。”凌青菀笑道,“黄帝内经就有祝由记载啊。人的情志受害,会引发疾病。所谓情志病,通过祝由,移精变气,消除了病因,自然就好了。”
一病之起,必有病因。
找不到病因,用再多、再好的药,都无济于事。所以,需得找到病因,对症用药。
大表嫂不是大病,只是她的病因,没有被太医们找到,所以用药无效。
“什么?”景氏好奇,“什么情志病?”
凌青菀最近说话,总是很怪异。
“黄帝内经的《素问》篇提及,七情伤,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
思念过度,就会出现脾气郁结,伤及脾,则运化无权。有人无法进食,有人则腹胀便溏。
大表嫂一开始,就是腹胀便溏,不是泄泻。但是,她自己重视保养,就请了太医,太医当成了腹泻。
太医们给她服用了不少健脾、补肾等药。这些药存积体内,无法运化,又添了层郁结,从而泄泻得更厉害。
若是想要大表嫂好起来,就先解除她的思念,让大表兄从信阳府回来,再给她用祝由术,就是画个符,让她相信这符足以治好她,她脾伤的病因解除,又心有寄托,再慢慢用健脾的药调理,才会好起来。”
凌青菀说了一大通。
景氏听得似懂非懂。
不过,她算是明白了凌青菀的意思:凌青菀是说,周氏的病根不在身上,而在心里。
她是思念自己的丈夫过度。思念让人心情郁结,运化无权,越发伤及脾,从而导致大便溏稀。
“真的吗?”景氏将信将疑。
“当然啦。”凌青菀道,“要不然,那些太医的药,怎么无效呢?我给大表嫂诊脉过了,不会有差。
三表兄也说,大表嫂和大表兄感情深厚。前段日子,大表兄受了点伤,大表嫂就日夜担心思念,故而成疾。
军中纪律严明,她不敢说让大表兄回来的话,日夜不安,就腹胀便溏。然后,她自己以为是泄泻,请了大夫吃药,让药力全部蕴育体内,越发病重了。”
景氏倏然坐起来,惊讶看着凌青菀。
她恨不能拿灯往凌青菀脸上照照。
这孩子是怎么了?
如此晦涩的医术,她怎么说起来娴熟至极?
景氏想到了上次在程家,程太夫人被太医诊断为置板,然后凌青菀不声不响治活了她。
足见凌青菀的本事!
所以,她现在这番话,景氏信了三成。
“你这孩子,怎么不跟你姨母说?”景氏道,“你应该提点你姨母才是。”

“这不妥。”凌青菀笑道,“不能告诉大表嫂她的病因,否则她就不相信祝由术啦。她不相信,祝由就没用啊。
况且,提前告诉了他们,大表嫂就会知道大表兄要回来,难以达到惊喜过头的目的。若不能突然大喜,她的脾弱郁结也难以一下子冲开。
所以,我让三表兄给信阳府写了信,催促大表兄尽快赶回来。这样,大表嫂会惊喜不已。到时候,我再画张祝由符,贴在她的床头,让她的病情移精变气,她就能不药而愈了。”
让大表兄回来,大表嫂的病因先解除;再用祝由符,让大表嫂以为有符咒相助,添增她的信心。
这样,她就能自己好了七八成。
等她自己好了七八成,再用健脾扶元的药,才能管用。
情志病,就是心头的病,不能在她病因尚未解除的时候用药,否则永远无法起效。
“你你已经让栋儿写信了?”景氏愕然。
“是啊。”凌青菀道,“我原想跟您商量的,可是大表嫂的病,不能再耽误了。况且,我有把握的,娘放心。”
景氏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娘,咱们等十五日再去姨母家,到时候我给大表嫂治病。”凌青菀笑道,“娘,石官人一病五千两,我治一个病,应该收多少钱?”
这话,惹得景氏大笑。
景氏轻轻捏她的鼻子,笑道:“你这个孩子,如今越发自作主张了,还浑身铜臭!好,娘看你这回如何收场!”
话是这么说,担心凌青菀无法收场,声音里却没有半分担忧。
景氏居然相信凌青菀。
“铜臭怎么了,辛苦付出,就应该所有回报啊。”凌青菀笑道,“空做好人,旁人才不会把你放在眼里呢。娘,越是价格高,旁人越是趋之若鹜。”
无偿付出,不能赢来尊重,世人反而会觉得你不值钱;越是出价昂贵,外人越是信任你、尊重你。
所以,凌青菀觉得石庭的“天一阁”,迟早会开业的。
等他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他的天一阁生意会非常好,虽然他的价格乃天下郎中之最高。
景氏则难以置信凌青菀能说出这番话,还甚有道理,她又轻轻捏了捏凌青菀的小脸,笑道:“这一病,倒通透聪慧了。”
凌青菀笑起来。
一夜安睡。
夜里仍是大风呼啸,似呜咽、如低泣,有点阴森恐怖。凌青菀不由自主往母亲怀里钻。
她又做梦了。
这次的梦,突然换了布景,不再是阴沉冰凉、昏暗幽冥的地方,而是春暖花开。
一株高大的杏树,枝头堆满了粉嫩新蕊,暖风缱绻,落英缤纷。粉红色的晶莹花瓣,落满了女孩子的肩头。
一大一小的声影,在树下挡千秋。
大些的姑娘推送着千秋飞起,坐在秋千上的小姑娘,摆着小腿儿,笑声似阳光铺满,她嫩黄色的衣裙迎风起舞,如彩蝶蹁跹。
小姑娘的洁白脸颊,比初绽的杏蕊还要娇嫩细腻。她眼眸清湛,笑声如铃。
“姐姐,姐姐”
小姑娘甜甜喊着。
“玉儿,你慢点。”大些的姑娘回答着。她的声音很轻盈,一如她的心情。
春日的骄阳,从婆娑摇曳的枝头照进来,温暖明媚。
她们俩心情都极好,满地的笑声,犹如那落下的花瓣。花瓣铺满了地面,似锦缎华丽奢靡。
“姐姐”
“玉儿”
凌青菀醒来的时候,脑海中只记得这两个声音,一大一小。她心情舒畅,精神极好。
故而,她坐了起来。
天色已经大亮,温暖金黄的阳光,从窗棂透进来,轻尘在光束里起舞。
“原来,她叫玉儿。”凌青菀终于知道那个绝望又凄厉喊她姐姐的人,叫玉儿。
玉儿。
凌青菀不记得到底谁是玉儿,也不知道她后来发生什么事。
独自坐了一会儿,凌青菀掀起床幔,准备下床。她想喊丫鬟过来服侍,却见里屋空空无一人。
凌青菀有点吃惊。
母亲的里卧,平常总有丫鬟的。
凌青菀留了份心,当即没有出声,脚步轻盈下了床。
她慢慢靠近梢间。
果然,她听到了一点声音。
母亲和大哥在梢间说话。
每每大哥来找母亲说话的时候,母亲都会把丫鬟们全部遣散,两人神神秘秘的。
凌青菀有点好奇,他们到底再说什么。
故而,她轻轻往梢间那边靠过去。
“我要接她回来,她已经受了够多的苦,都是我的错,都是我造的孽!”凌青菀听到母亲的哭声。
她微微怔了怔。
哪个她?
什么苦?
凌青菀微讶。
接着,她又听到了大哥的声音:“娘,您别太伤心了。您还有菀儿呢,您想想菀儿”
凌青菀脸色骤变。
她想到上次自己还在病重,隐约问母亲,妹妹呢,母亲吓得把药碗跌了
难道,并不是荒诞的梦?
他们家真的还有隐情吗?
她真的有个妹妹吗?
她的妹妹,到底在哪里?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