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奇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26章奇妙
小景氏派人去晋国公府请凌青菀母女,小厮回来禀告说:“姨太太家里有客,一时走不开,需得下午才来。”“什么客?”小景氏问。
小厮回答:“说是亲家太夫人”
小景氏猜想,肯定是程家太夫人。凌家有哪些亲戚,小景氏一清二楚。
“告诉门房上的人,姨太太和表姑娘来了,无需通禀,直接请进来。”小景氏道。
小厮道是,退了出去。
没等到凌青菀母女,安肃和安檐父子却先下朝回来了。
下人说大奶奶病愈,安肃有点吃惊,带着安檐去了长子的院子。
果然,周氏腹泻戛然而止,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好了。
跟当初莫名其妙病了一样。
“是什么个缘故?”安肃问道。
他的长子安枫,连忙回答,把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安肃听罢,知道长媳没有换药,仅仅是凌青菀的祝由符治好了她,不由抬头看了看床头:“祝由符”
安檐也抬眸看,表情复杂。
“黄帝内经记载,祝由乃是巫医秘术,并非不可取。”安肃笑道,“兴许,菀儿学得真传,也未可知呢。”
他竟然相信凌青菀的医术。
“世间高人,讲求缘分。菀儿这符咒画得精致,灵气萦绕,必有高人指点,她定然是得了机缘”安肃心想。
不知为何,安肃甚是骄傲。
“嗯,我儿媳妇颇有能耐。”他这样想。想到这里,他看了眼第二子安檐。
安檐被父亲看得糊里糊涂的,表情不变。
小景氏和安枫则微讶,都转颐看了眼安肃。
安肃微笑。
中午午膳,周氏腹中空空,吃了碗面条。
汤汤水水的,她全部吃了下去,还想吃第二碗,被身边的丫鬟劝住了:“奶奶,您才大好,且莫要吃坏了胃口。”
周氏颔首,不再吃面了。
但是,她想吃荔枝干,就是昨天凌青菀送给她的。
小景氏听闻了,立马派人去脯香苑,重新给周氏买了荔枝干。
周氏吃了二十颗,仍没有腹泻感。
安家众人皆松了口气。
周氏病了将近两个月,可能从此就痊愈了。
不得不说,凌青菀的祝由符,真真神奇,远胜过药石。
安肃夫妻也带着孩子们,回了自己的院子,没有继续在长媳院子里逗留。
长子安枫送父母回去。
二子安檐和三子安栋坐了一会儿,各自起身告辞,安枫仍留下,和父亲说些军营中事。
说了片刻,话题又转移到周氏的病上。
“没想到,表妹这么厉害!”安枫道,“早知道如此,当初就该请她来治了。”
“当初也不知道她有这能耐。”小景氏道,“你姨母素来谦虚,说起你表弟、表妹,总说孩子们愚钝。
你表妹自己学医,也是两三年的事。当时你姨母说,为难她,买了好写书,看了两天就不看了。哪里知道,她竟学有所成?”
“的确厉害!”安枫赞道,“菀儿性格温柔腼腆,谁知道竟这般能耐?我且想问问她,那个祝由符是如何画的,怎如此灵验。”
“我早年就说过了,菀儿这孩子秀外慧中,乃是福家之女。”安肃笑呵呵道,“果然是聪慧过人的。”
安肃很喜欢凌青菀。
安枫笑了笑。
凌青菀和安檐的婚事,安家上下都知道。哪怕安栋经常口无遮掩,让姨母被凌青菀许给他,也是玩笑之语。
“老二怎么了?”安枫提到了凌青菀,就想到了他二弟,“他怎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好似跟谁置气”
“他不是总那样?”小景氏疑惑道。
二子安檐年少老成,素来就冷着一张脸,跟谁都不亲热,像个木头人。
以前,他跟小景氏、安肃还能说几句话,而后去了军中五年,回来之后,总感觉他跟家人很陌生。
小景氏有心和他亲热些,怎奈他无动于衷。
渐渐的,大家都习惯了他一张冷脸。
“不是。”安枫肯定道,“我上次回家,他还是挺好的,跟平常一样。这次回来,看得出他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小景氏听了,心里咯噔了下,有点内疚,又有点惭愧。
她自己的儿子,她丝毫看不出孩子的异常。
她转颐看了眼自己的丈夫,安肃也是微微蹙眉。足见,安肃和小景氏一样,也看不出老二到底哪里不同。
唯独安枫知道。
他们兄弟俩,从小就亲密。
“我也说不好。”安枫道。他和安檐谈了几句话,看得出安檐情绪很低落,但是具体说他到底是哪里不好,安枫也说不上来。
“对了,他都不怎么看菀儿。”安枫突然道,“他和菀儿闹脾气了?”
安檐素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对凌青菀还不错。
他去年五月才回京,小景氏和景氏已经在商议他和凌青菀的婚事。
为此,景氏常带着凌青菀到安家。
安檐见到凌青菀,两人也会说上几句话。中元节的时候,安檐、安栋还跟凌青菀、凌青城兄妹出去玩。
听说,当天夜里,凌青城和安栋刻意丢开凌青菀和安檐。
事后凌青菀到安家来,并没有生气,反而多了份羞赧。
那晚,两人肯定说了些话,彼此也算有了点默契。
再后来,凌青菀生病了。
她病中,安檐还去探望过。而后不知怎的,他们俩竟越发陌生起来。
具体缘故,谁也不知道。
“我听你姨母说,菀儿答应给檐儿做个剑穗。那些日子,她整日在家跟一位穗子扎得好的妈妈学。后来她生病就耽误了,至今也没见到。”小景氏道。

安肃就哈哈笑起来,道:“两个孩子,闹些脾气罢了。檐儿太倔,也不知道哄哄菀儿,我回头骂他。”
“还是别馋和。”小景氏道,“谁知道他们闹什么?小孩子的事,让他们自己折腾吧。咱们搀和,他们下不来台,真闹翻了怎么办?”
安肃又是笑,点点头。
小景氏和安肃都非常喜欢凌青菀,特别是安肃。
他自己没有闺女,只有三个儿子,就特别羡慕旁人家的姑娘。
只是,他不敢明言。当前这世道,儿科薄弱,孩子夭折多过。像先帝,生了十一个儿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当今圣上和九大王。
若是安肃出去说,自己儿子太多了,没有闺女,估计旁人听了,都会以为他得了便宜还卖乖。
多少人没有儿子呢。
安肃是想把凌青菀当闺女的,恨不能宠溺得她无法无天。只是他的大姨子,总是讲究规矩,安肃又不好得罪她。
他们正说着,丫鬟进来通禀,说:“姨太太和表姑娘到了。”
小景氏连忙出去迎了她们母女。
***
从登州来的张大夫,给宣平侯府的世子夫人治病之后,并没有离开京城,他还在等着复诊。
想到宣平侯府那位表姑娘的祝由符,张大夫还是有点生气。
“堂堂侯府,正二品大员,居然相信祝由这种东西,简直荒唐!”张大夫腹诽,连带着也腹诽起宣平侯安肃来。
他觉得安肃愚昧,没有二品大员该有的睿智。
张大夫一连等了好几天,侯府那边都没有动静。
眼瞧着就要过年了,张大夫想赶回登州去。
五天后,侯府终于来人。
来者,是宣平侯的长子安枫。
“拙荆顽疾,辛苦张大夫千里救治。如今拙荆已经大安,这些薄礼,请张大夫笑纳。还有十天就是过年,我们也不敢多留您。您若是匆忙,近日即可启程。”安枫笑着对张大夫道。
安枫常年在军中,高大英武,黝黑健壮,看上去像个莽夫。
可是他这个人,说话带笑,言辞和悦,很像他父亲安肃的做派,和他的外表丝毫不同。
安肃是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儒雅,故而安枫也带着几分儒雅。
“这么快就好了?”张大夫倒有点吃惊。
他这个人,医术是有的,医德也有。故而,他知道自己的药,不会起效如此之快,才有一问。
“是啊。”安枫笑着道,“不瞒您说,您的药,拙荆尚未用,着实轻待了您。”
“为何?”张大夫蹙眉。
他对周氏的病,虽然没有十全的把握,但是开的方子,也算是对症啊。
宣平侯府不用,那么他们怎么治好周氏的?
张大夫对这点比较感兴趣。
“贵府奶奶的病,是哪位神医开的方子?”张大夫认真问道。
他没有动怒,而是真心好奇。
他这个人,也算有点涵养。
安枫就解释给他听:“是我表妹,上次您也见到了,贴祝由符的那位表姑娘。”
“这”张大夫瞠目结舌,“这怎么可能?”
他一脸震惊。
祝由符可以治好病?
荒唐!
“前几天,表妹来复诊,也有解释。”安枫耐心道,“她说,拙荆乃是情志病,并非普通病。黄帝内经有言:忧思伤脾。
脾弱就会导致泄泻。
我几个月前,因训练将士受了些伤,躺了半个月,拙荆听闻之后,整日忧心忡忡,对我甚是思念,故而成疾。
诸位太医,都没有想到此种病因,给拙荆用了将近两个月的药,都药不对症。
拙荆连服药两个月,都没有效,反而特了她的病,心里对药石起了憎恶。任何药入喉,她都抵触,因此药石起不了作用。
表妹写信,催促我回京,又瞒着拙荆。拙荆大喜过望,‘喜胜忧思’,拙荆病因就去了。
她仍有脾虚,却不信药石,当前给她用药,难以起到疗效。表妹说,荔枝可以扶元健脾,所以她哄拙荆吃下荔枝干。
而后,她又诓骗拙荆说,她擅长祝由符,从而让拙荆以为,真有巫医救治,添了拙荆的信心。如此,拙荆吃了好些健脾的荔枝干,又不再忧思,还相信有巫医辅佐,就不药而愈。”
安枫不停顿,一个劲把事情说给张大夫听。
张大夫一路听下来,一开始还摇头,而后,渐渐被震惊住,惊讶不已;再听到后来,心里折服,连连点头。
他之前还骂安肃愚昧,如今看来,他是自己愚昧不堪了。
治病,先找到病因,所以凌青菀让安枫即刻回京;再因为病家饱受药石之苦,知道病情抵触药石,就借用巫医说辞,给病家信心。最后,她不开药用的荔枝,反而用甜食荔枝干,达到健脾扶元的作用。
治疗的过程,既抓住了病因和病家的心理,又出奇制胜。
张大夫听罢,久久无言。
他整个人被折服得五体投地。
什么荒唐的祝由符,原来都是张大夫自己学艺不精。要不然,他应该看得出那位表姑娘的用意。
最后,他对安枫道:“令妹运用医术,不拘一格,因病用方,故有奇效。若她是男子,迟早要名镇一方!”
安枫笑了笑。
他很赞同张大夫这话。
凌青菀治病之神妙,在于她的出其不意。若不是医术娴熟,也难以运用自如。
假如她是男人,不久必然要天下闻名的。
张大夫带着他对凌青菀的敬意,和安家送给他的礼物,心甘情愿离开了京城。
他走的时候,反复问了安枫,那位表姑娘的名讳。
安枫没说。
这是张大夫唯一的遗憾。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