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沉浸天一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因为,所有的书籍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和佛学的境界,一致的,是都追求道法自然,都遵循自然的法则规律,来发挥人类的最大的潜在能力。
所以,正好在内在上体现了,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了。
天一阁,是位于清溪寺后院中心偏后的位置,背倚着深山。
那是,整个后院中,最幽静的一块地了。
紫竹,梧桐叠影,泉水,风声声声相映,最重要的是,后面山上,一架小小的瀑布,正好以防,阁内失火时,救火之用。
整个建筑设计朴素,简洁,却又大方得体。
既无飞檐走兽之檐角,也无雕梁画栋之长廊。看上去,只是,暗暗的素色。来依衬,佛门藏经之地的严肃与庄重。
推开,天一阁,那厚重的暗红色大门,扑鼻而至一股淡淡的,久未见光日的霉味,而后,便是阵阵浓郁墨香,慢慢的弥散开来。
层层书架,在阁内如同廊亭似的延展而开。或动,或静,错落有致。动,可以游览找寻自己所需之书籍,静,可以静览心仪之作品。
而那些泛黄的书卷,在架落上重迭的堆放着,从古至今,从手抄至影印,从粗糙手工线装至精美流程装订,一路铺来。
仿佛千重山门次第开的,一种幽古,始不及料的款款走来。
落尘,恍然间,有种无以伦比的静默的,清心的感觉,充满了整个身躯的每一个细胞,
不由的,轻手抚摸起来,那些书籍,静静的在手心中流淌,就像是一首首缓缓流动的诗章。料想,当年的四库全书,也不如天一阁来得丰盛吧。
最近,泓一,听天一阁的僧人说,落尘,一直就呆在阁内,几乎都没有干其他的事情,就一直沉浸在书架之下,暗暗的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能这样的静下心来,研习这些现代人都不屑浪费时间的,古典文学。
这一天,打完坐,不禁的想,去看看这个少年。
落尘,近来,一直都沉浸在,一片书籍的宁静之中,天一阁的典藏,真的是应有尽有。
除了,佛家经典的经书之外。各门类的书籍,数不胜数。
从远古时代,人类祭祀的祭词,和劳作时口头传唱的民间诗歌,到后来历史中慢慢发展开来的,诗词歌赋,历史传记,到传奇,游记,工科杂记,武术学说,到近代的诗词美文,小说,近代科学,各方各面,各方领域,几乎全部囊括。
足以见得,人类,无穷尽的智慧,是一片多么宏伟的篇章。
落尘,完完全全,沦落到,那一段段领域中去了,他迅速的翻动着一本书,那章节,就像是,一段段影片,影印在他的脑海里了。
虽然,落尘有过目不忘。
但是,每看完一本书,落尘都会静静的闭上眼睛。
让自己,沉寂在,那份寂寂之中,好好的回味一下,那书中的境地,仿佛,在那一瞬间,自己就在和那著书的作者一起,静聊的感觉。
落尘,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在他的眼里,书籍,不单单是,用来学习的,而且还可以,让你享受到,学习时候心中的静泊,和书中的字里行间,写书人的愉悦的情愫。
其实,说真的,那天在内堂,泓一,就已经对这个少年,暗暗的赞许了。
只见他盘坐在,斑驳的书架之下,双目轻闭,浑身悠然间流露出一种,幽古般的怡然。
泓一,不禁的想,是什么,能让这个少年,有这样禅一样的一缕宁静。
“大师,您来啦。”
落尘张开眼睛,只见泓一方丈,正在注视着他。
“大师,您在坐禅的时候,会思索些什么,那里面,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落尘,回想起自己,刚才,沉浸在书卷中的感觉,不由的问道。
“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另外的一个境界,而身边的一切,仿佛都已经恍如隔世了,只有那禅的境界,围绕充斥在自己的四周,就好像是一种无为的境地一般。”
“对啊,这就是,我们佛门中所说的,禅定。”
泓一,看着落尘,静静地说道。
“就是这样一种纯精神的境界,才能让人们,屏弃世俗间的种种,进而超越于身体的局限,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正如同世人所说的‘登高而望远’,在那种更加高远的境界之中,你的思想修为,就会超脱,凌然于俗事之上,那么你的成就,也就会更加的高远,也会屏弃一些俗事的烦扰,更加的纯澈。”
“哦,谢谢大师点拨。”
落尘,恍然大悟般的,点了点头道。
“原来,就是这种,身临其境,地超然境界,让我,感觉到书卷中的愉悦,让我,不仅仅学到了书卷中的知识,还不由自主的静定了心静。”

泓一,也不由的感叹,就是这种心境,让落尘,有了那缕宁静。
而我们的一些僧人,天天打坐,遁入空门,六根清净,却也无缘真正的禅,就好像一直嘴里,念念有词的说安静安静,却殊不知安静的真实,就是先闭上嘴来。
枯辰,这段时间来,有种真正的悠悠得自然的感觉了。
落尘,一天到晚的浸在了天一阁,也难得真正的见上一面好好聊聊。于是,也开始出去转悠转悠了。
说实在的,多年以来,都刻意的远离人群,落尘都有种,物是人非的恍惚了。
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的去和人交际了。
这一天,枯辰,晃晃悠悠,便到了,镇上的四方街。
四方街,在以前是清溪镇上最大的集市,在以前,是商队交易的重要场所,每日,人背马驮的各种生活所需品,土特产品,山货药材,都在这里交易,互通有无。
在那时候,四方街,是最繁华,也是全镇最糟杂的地方。
传说,以前的四方街是不存在的,在那个位置,以前是一块低洼之地。
当时,那里连通着清溪的,里面长满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水清,鱼肥,花香。每至夏日,周围都是一些纳凉休恬之人。
不过,一个偌大的集镇,却没有一块真正交汇之所,是多么的不便。
是故,在族长的容许之下,大家就合力填埋了莲花池,于是,就有了繁华的四方街。
而后来,行走的商队,见到,每当下雨,四方街就会泥泞不堪,于是大家就约定俗成的从别处取来石块,铺在中央,成就了现在的四方街。
不过,等到近代,商队没落了,四方街,也开始冷清了,又开始成为了,人们最好的纳凉,聊天之地了,只是没有了荷花的清香了。
现在的四方街上,空旷无人的。
等枯辰,慢慢的走到四方街,却不料,四方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热闹得糟杂起来了。有种人声鼎沸的错觉了。
难不成,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镇上,有什么特殊的活动。
枯辰,靠了上去,才发现不然,原来是一些,驴友一族的。
原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爱好游山玩水的人,在一次机缘中,发现了,这块宁静之地。独特的民居,蜿蜒的水系,朴素的民风,开始引诱着外面的人们过来游玩。
于是乎,清溪镇,也渐渐的变成了,华夏国,人人向往的神秘的旅游之地了。
不过,也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在这个钢筋混泥土的时代,难得有几个这样,雅静,民风朴实的静地了。
但是,枯辰,却不太适应了,太久的远离人群了,突兀的,涌出这么样多的人。
枯辰,恍如有种,全身裸露在阳光之下的感觉,连忙,逃离了四方街。
这段时间,落尘,也没有像以前一样,沉浸在天一阁了,只是,有的时候,过去找一些的书籍。
而平时,就是是把书卷中所习得的东西,在家里,实践运用。
闲暇的时候,也会,和小残,鹰王去深山中,打一些猎物,这样在枯辰,在外闲逛累了的时候,就可以不至于饿着了。
似乎,在书籍的静定之下,落尘的清心决,更加的精进了,连枯辰,也不知其所以原。
等枯辰,回到家里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放着了一钵清淡的雪山鸡汤了,还有几味简单的野菜,都是采摘于幽谷之中的。
似乎,那个幽谷成为了枯辰家的菜园。
不过真的,那里特别的适合,野菜的生长。阳光,雾气,周围的芝草,陶冶出来的野菜,不但鲜嫩,而且,特别的舒经活血,益于身心。
看着,落尘,在他的房间,正在,研习他的水墨画。
枯辰,也不禁的感觉到欣慰,自从,把落尘从清溪镇抱回来那一刻开始,似乎,都是不让人操心。
琴棋书画,祖传的武功心法,都是,习练得那么的完美。
而且,经过最近一两年来,在天一阁,博览群书,心境修为,知识修为,都日臻完美。清心决,也慢慢的融进了,落尘的血脉。
枯辰想,就是现在,自己也,比不过落尘的一招半式了。清心决,看样子,不会在我的手中没落下去了。
不过,落尘,不是那种恃强凌弱的人,从来都不成流露过自己的功夫,而且,清心决,在落尘的身上,显得更加的收敛了,外人看来,落尘,就像是什么功夫,都不会的感觉。
或许,真的,该让落尘自己好好的去历练一下,好好的融入俗世。
不可能,永远就让他,像自己一样,守在山中,外面,还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追求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