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十三章 银河集团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周后,“全球防止沙漠化,共同建设地球村”全球沙漠治理工作年会暨“首届撒哈拉大沙漠开**坛”终于圆满闭幕。在银河集团先进科技的刺激下,与会专家和各国领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完成了后来影响世界格局的《地球科技元年宣言》,正是这份宣言,确定了地球未来以科技为文明发展主导方向的人类活动模式,而后又修缮和补充了萧剑银河集团送出的《撒哈拉开发十年计划案》。
各国许多聪明的媒体,都用了这样的标题来表述这次大会的意义:
公元2010年——地球科技元年
在撒哈拉开发计划书扉页这样写道:
“曾无限向往,天堂般的国度,于是,才有在若干年后,美丽的撒哈拉。”
撒哈拉大沙漠,分属周围的非洲联盟十几个国家,为了便于开发,这十几个国家,在非洲联盟倡导下,和银河集团共同成立了撒哈拉沙漠特区,特区明确规定,成立宗旨是把沙漠变成沃土,建设和平家园,由参与国家共同拥有,但100年的治理权归银河集团。这只有在的非洲联盟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才能达成的合作协议,恰恰体现了非盟领导人的‘科技强非’意识。
撒哈拉大沙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恶化,仅有的几个绿洲,因为沙漠河流的消失而逐渐消失。方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域,几乎没有人烟,周围还有百来万的隔壁和荒漠,而组成撒哈拉特区的,就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常住人口2万多,流动人口不到8万,这10万左右的人口,却十分幸运地成为了特区居民,在完成了勘界和人口普查工作以后,在利比亚首都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特区政府成立大会。
于是,这10万左右的特区居民,也很兴奋地知道了未来十年的特区建设计划:
这个特区建设计划,又成为334工程,即三年改造期,三年规划期,四年发展期。
改造期分两块,一是地面气候和生态改造,二是地下生态改造和地下城市的建设。因为有全球最专业的沙漠治理专家的加入,地面气候和生态改造,几乎没有太多的争议,就开始分别从东南西北和中五个区块同时进行。但地下生态改造和地下城市的建设,因为萧剑的坚持,科学家们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采取了萧剑的‘沙穹计划’,所谓‘沙穹计划’,说到底就是在沙漠底下建造巨大的沙罩,而在沙罩下面,就是规模超前的‘大地工程’。
这样的计划,令所有的专家眼睛一亮。往往以往的沙漠治理,强调从沙表开始,从来没有想过,在不改变沙漠表层的情况下,在沙漠底部做文章。既然地下城市可以建造,那么,沙漠底下城市为何不可?
假如可以造出这样的一个防护罩,把沙和坚硬的地壳层分开,撑出一片空间,那么在这片空间里,人类完全可以制造出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来。
“乐乐,我的计划通过了。”萧剑平静地说道。
“这个是肯定没有问题的。‘沙穹计划’本身是另一个星际文明比较成熟的技术,最难的环节就是沙穹高度和支撑点的选择,这个计算过程,是十分烦琐和精细的,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是一般的电脑智能可以处理的。”
“哈哈,知道你厉害了。乐乐,一路走来,真还没有你不行呢?”
“嘿嘿,老大,您这句话,可真‘润物细无声’啊!害得我,又不得不拼命为您做事了。”
“哈哈,其实,我知道你也是十分高兴地。只有这样的挑战,你的进步尤其是人格的形成,才有最大化的可能。”
“这个倒是不假。我现在都发觉自己是‘一个人’了,并且,我已经完全可以进入世界上任何一处电脑,可以随时复制低等级智能了。”
“那不是,已经达到第四代智能了?!”
“是的,我已经完全接近我的母亲的智能等级了,而且,我很有可能比我的母亲更快地出现类似人类精神的潜意识。”
“潜意识?!”
“我也很迷惑,这是以往智能所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您难道没有发现,我现在的思维和说话,感性成分已经越来越多!?”
“恩,是这么回事。乐乐,你告诉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知道。因为以往的经验里没有这些描述。”
“东方人重情,西方人重理,东西合壁,情理交融,一定会更好的。”
“您这讲得好象很有道理,香港、新加坡不就是典型的例子么?”
3个小时后,详细的撒哈拉特区卫星遥感图和近万年的地貌变更图连同沙穹构建图进入了自己的邮箱。打开光幕,微型放映系统把图片清晰地投放到上面。
“几千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属于远古大陆浅海或者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湖,由于一个略小于6千万年前那颗陨星的流星的撞击,落点大概在地中海一带,导致整个大陆发生分裂,南北美洲和非洲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而撒哈拉所在的区域地势陡然提高,纬度也由原先的北纬30度左右漂移到赤道附近,再加上,陨星撞击导致大量火山喷发,地表温度在短时间内飙升,大量水分蒸发为大气,海平面急剧下降,撒哈拉由此成为一片裸露的土地。虽然地球又积聚降温,但已经位于赤道附近和地势变高的撒哈拉,不可能成为汪洋大海了。
几千万年来,生态系统原本属于海洋的撒哈拉,自然不适应突然陆地化。加上土质疏松,气候恶劣,盐碱化、荒漠化之后,就慢慢成为了今天的模样。”乐乐慢慢地讲述着撒哈拉的变迁,地球的沧桑,似乎在撒哈拉又有了强有力的证明。
“沙漠厚度,十几米到一公里不等。沙漠水分含量千分之五十六,沙层下面是平均18米左右的砾石和黏土层,之下是一公里厚度的矿物层,砾石和黏土层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在矿物层里面,几乎包含了地球上所有资源,包括几亿亿吨的油气和煤炭,然后就是纯度很高的各种有色金属。再下面就是坚硬的地壳层。我们的沙穹计划,就是把沙漠下面的砾石和黏土层、矿物层全部转化。虽然18米的砾石和黏土层比较薄,但因为沙层整体厚度较小,整体重量有限,所以,18米厚度的沙穹完全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而1公里左右的矿物层,就是我们沙穹下空间所在。”
“恩,看来,任何事物,都似乎是注定的。这18米砾石和黏土层,竟然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好的制造沙穹的基础材料。”
“东南西北和中部五个大区,情况基本上差不多。每个大区都计划建造81根多功能支柱。也就是说,每个区都有81个中心城市,每个城市的管辖范围都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即长宽都是70多公里的区域。按照计划,每个区域至少可以安排100万人口,假如不考虑粮食和能源,这里至少可以安排4.5亿人口。假如把沙漠周围的100万平方公里隔壁和荒漠算上,6亿人口的撒哈拉特区就呼之欲出了。”
“呵呵,假如沙漠表面改造成功了呢?假如更深一层的地下还可以继续开发呢?”
“是啊,老大,那把目前所有中国人都安排到这里居住都可以啊。”
“恩,以后,这里就是地球乃至银河星系绝对的秘密,或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里将成为地球人反攻外星异族侵略的最后堡垒。”
“撒哈拉,希望不要到那一天。”
“是的,我希望,能够在外太空就能够把敌人打败。”
“呵呵,放心吧,有我乐乐在,不会出大的问题的。您知道么,我们的太空计划已经在稳步进行,已经初步在目标区域发现类地行星一万多颗,矿星无数。建立基础型基地一千颗,相信,以后的速度会以几何级增长,到时候不要太惊讶就是。”
“唉,和你在一块,尽是吃惊到现在,哪怕你明天就布满银河,我也相信。”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尽快统一地球,对于派出的机器人,我还是担心,万一出现一两个问题,我也不敢保证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恩,这点,自从我看了《类人机器人》后,也有一些担心,但现在,我们还是死马做活马医,时不我待啊!”
“我们的计划是在未来的49年时间,建立一支强大的银河自卫舰队,建立三道防线。达到初级科技文明的标准,任务还是很艰巨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科技和侵略者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主要是我们占有地利,所以,或许还可以和敌人抗争。”
“另外,我还有一种预感,银河核心,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秘密。”
“秘密?”乐乐问道,“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可能是一种猜测吧。虽然,几十年来,人类对外空的探索始终没有发现什么,但不能表示什么都不存在,很多东西或许不为人类的思维所限制,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我可保证不了,有其他种类的生命形式。”
萧剑拿出一篇文章,“我前几天看了这篇文章,一个来自中国的著名的科幻作家的文章《中国易经早已经揭开宇宙秘密》,我把它摘要读给你听——”:
“如果太阳系是由爆炸形成的,那么说明宇宙必须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并且有两种相互排斥的力量进行引力之争。我们可以拿原子弹爆炸的情形来对宇宙爆炸做个形象的类比:
原子弹中心的电子被击走,破坏了原子中心的引力平衡,导致无数电子脱离原子引力场逃逸,电子钻出引力场的边缘(黑洞),在边缘之外继续受到引力的控制,迅速被黑洞外第一个撞到它的有引力的粒子吸收。这一过程会放出强光,就象我们看到的原子弹爆炸的一瞬会看到刺眼的强光,实际上是无数带光的电子逃离原子中心引力的景象,但电子会马上遇到散在空气中的粒子,迅速被粒子的引力吸收,新的吸收了电子的粒子就是我们看到的黑烟,这些黑烟实际上是由散在空气中的灰尘组成的。如果太阳就是一颗原子弹爆炸,它在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强光会被宇宙中的粒子吸收,那么,肯定有吸收第一个光的粒子,它一定是离黑洞最近的第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应该是月亮,地球正好介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可以被看成那个太阳爆炸时的黑洞,这也正是为什么地球是离太阳最近、转速最快、且汇集了宇宙中所有物质于一身的一颗行星,太阳光线只能被地球吸入而不能逃出,也就是说,地球可能就处于宇宙引力和排斥力之间角力的交点,也即“黑洞”所在的位置。
暗能量和太阳引力之争不如说是由组成太阳光的波和粒子之争,光具有波粒二向性,即整个宇宙很可能就是由组成光的波和粒子组成的,在引力均衡的状态下双方是一体的,一但平衡被打破就开始了光和波的引力之争。现在的情况是宇宙由73%的波和百分之23%的粒子组成。剩下的4%可能处在中立状态。拿太阳系来说,太阳的引力还在束缚73%的波,而波正在以强大的排斥力向外辐射,向粒子靠拢。地球就是第一个吸收太阳引力的最强的粒子,相对其它行星太阳光波被地球吸收的最多。宇宙实际上是在宇宙常数的主持下进行着一场波和粒子的引力争夺战。我们可以把这场战斗说成是光明(波)和黑暗(粒子)之间的斗争。光明以73%的引力优势占据着宇宙空间,而黑暗用23%的引力在逐步瓦解着分散着光明(太阳),其它的4%的物质则在保持着中立。中国的太极图案正好形象地展示出这种黑暗和光明进行拉锯战的图景:在引力衡定的状态下,光明和黑暗应该各占宇宙的一半,二者是一体的。中间有个S形的分界线,当光明和黑暗间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时空扭曲,在扭曲的地方出现速度(时间),由速度以质量的形式消耗引力,当把失衡的引力消耗完,一切又会恢复静止的平衡,然后再重新一次爆炸的过程。地球就是时空扭曲的产物,它就产生于时空扭曲处。
太阳系还处在上一次恒星爆炸的余波中,所有的宇宙物质全部集中在了引力交点处也就是黑洞所在位置——地球上,因此我们的地球几乎包括了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是最活跃、化学反应最剧烈的地方,在地球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不管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不管是生命还是物质,都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数不清的化学反应而已,众多的化学物质交汇在一处,声、光、电等在各种酶(宇宙物质的一种)的催化下会出现无数种千奇百怪的组合,生命这种组合的出现也是必然。生命不过是宇宙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是宇宙中所有的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各种不同属性的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之后汇聚在一起在引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
黑暗(粒子)和光明(波)之间的角力战自宇宙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最举足轻重的就是彼此的密度。密度之争就是引力之争,密度越大引力越大,引力越大密度也越大。众所周知铁的密度是最大的,所以铁的引力也就越强,地球的中心就是由一个坚实的铁核组成。生命也是一场密度之争,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液体和固体、动的和静的物质之间进行的一场引力角力的过程。我们看看生命体的组成:{生命由海洋中产生。动物的血液(包括人的血液)就其元素组成来说与海水的盐类组成很接近。从下面人血与大洋水的溶解的总盐的成分对比可以看出人体就是一个由海洋和陆地物质组成的一个小形地球:
成分血的含量% 大洋水的含量% -
氯 49.3 55.0-
钠 30.0 30.6-
氧 9.9 5.6-
钾 1.8 1.1-
钙 0.8 1.2-
实际上地球就是海洋和大陆的引力之争形成的球体,是海洋中的水(也可以称为波)和陆地上的土(粒子)之间争夺存在空间(引力)的战争,生命就是一个地球,由一半海洋(血液)一半陆地(骨骼)组成。现在已经证实生命最初是由核酸(DNA)起源的,核酸是一种没有活性的固体(土),它遇到脱氧核糖核酸(RNA),两者在氧(水)的引力下合在了一起,两者因为属性相同,又都有排斥力,想挣脱氧的控制,在外界平衡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两种互相排斥的力量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运动产生了速度,速度形成了磁场,吸引氢分子和氧分子结合,在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之后就形成了有水分的原始细胞。原始细胞在引力作用下吸收的物质越来越多,并把它们最终封闭到一个固定的空间内,用各种化学反应保持整体的引力平衡,不断地膨胀、复制,吸引利用了宇宙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到这个空间内参与运动,发展到最后就形成了整个人体。人体是把引力平衡发挥到最极致、最协调的封闭体,一个人体简直就相当于一个宇宙的复制品,将宇宙中各种属性相斥的物质和谐地包容在一起,人体的大脑就是整个人体这个宇宙的“黑洞”所在的位置,负责调节人体内部各细胞间的引力平衡,每天在大脑这个封闭空间内进行着数以亿计的声、光、电的化学反应,向整个身体发射维持引力平衡的电信号。人体不断吸收水分,融解体内消化不了的破坏人体引力平衡的多余的化学元素,进行着维持引力平衡的新陈代谢,生命的求生**实际上就是在求得一种引力的平衡。
地球上的引力之争就是在活性的水和固体的土之间进行的,大到海洋和陆地,小到细胞和物质,双方都在吸收太阳产生的能量以增加自己的引力,象暗粒子在不断吸收瓦解太阳的光波一样,地球上的固体物质也在不断瓦解液体的密度。
人类的身体实际上是主要由水组成的,把水分封锁在一个一个细胞里,不断地以一个DNA一个DNA为单位地在瓦解着物质,物质也在一个RNA一个RNA地瓦解着人体的引力。物质是以病毒的形式存在的,病毒是组**体的原始的那个RNA,它侵入人体的细胞就象引起原子弹爆炸的那个小小的轰击一样,以极其微小的引力优势取代了人体原来的RNA,但已足够打破人体引力场平衡,引起了人体内的宇宙大爆炸,最终一步步破坏整个人体化学反应的和谐,使所有被整个人体引力所控制的物质失去引力控制各自为政最后分崩离兮,以极小的代价瓦解了庞大的人体。导致癌症的辐射波也是以破坏人体引力场的形式摧毁人体的,因此人体和固体物质接触的机会越多遇到物质中病毒形式的RNA物质和辐射波的机会也就越多。人类与病毒的战役不如说是液体和固体之间的引力之战。高楼大厦这些物质密度越大的地方对人体的引力场威胁越严重,家电家居用品正使物质辐射充斥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与物质之间争的就是存在空间,是一场密度之争。而现在人类正在主动地把存在空间让给物质,随着人体引力场被辐射和病毒的逐步瓦解,人类这种生命存在形式会越来越少,最终地球会被整个物质世界所取代,地球将由绿色组成的大自然变成由钢筋水泥组成的石屎森林,人类的美丽的生命体将不复存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