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反应(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姨娘这么一跪,哭得伤心,屋里服侍的丫鬟们都很聪颖,不等蔷薇暗示,就退了出去。
蔷薇和橘红年轻,怕陶姨娘在她们跟前抹不开,也退了出去,只留罗妈妈在东瑗跟前服侍。
东瑗这才开口,对陶姨娘的丫鬟荷香道:“快扶你们姨娘起来……”
陶姨娘的头磕在地上,就是不起身。
她重重给东瑗磕了三个响头后,才抬起头看东瑗,泪水磅礴,整个人虚弱得可怜,瞧着让人心生怜惜。
她才二十三、四岁吧?
在东瑗曾经生活的年代,她可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正是人生如花盛绽的美好年华。而在这个年代,她已经是六岁孩子的母亲,算是“老”姨娘了。
她跪在地上,挪动膝盖向前,跪在东瑗脚边,哭道:“姐姐,我身子骨不好。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痊愈回来。二少爷最是听话孝顺,求姐姐替妹妹看待一二,妹妹给姐姐磕头。”
舍不下钰哥儿是真心的,却也不是她哭成这样的原因吧?
她在等东瑗给她一个答案。
她说,此去不知归期…….
她很聪明,清楚自己不是被送去家庙,而是庄子,她有被接回来的那天。可遥遥无期的等待,会让她痛苦不堪。她想知道盛修颐是否向东瑗透露过,何时接她回来。
所以她说着说钰哥儿,想用钰哥儿来打动东瑗。
“别哭了。”东瑗却温和而笑,“世子爷昨夜告诉了我,你身子骨不好,爷体谅你,送你出去修养。你如今哭得这样厉害,旁人瞧在眼里,会道出是非的……你知道,府里的下人们总是说三道四,要是传到钰哥儿耳里……”
陶姨娘身子一震,她的眼泪再也流不出来。
薛氏知道,她知道陶姨娘为何被送走!
因为她说了盛修颐一模一样的话:别叫人看出端倪,否则谣言对盛乐钰不好!这话昨晚盛修颐就说过。
也肯定盛修颐告诉薛氏的。
陶姨娘拿盛乐钰做借口逼问东瑗归期,东游就拿盛乐钰回击她。
“快起身!”东瑗看了眼罗妈妈,让罗妈妈和荷香一起,搀扶起陶姨娘。
这次,陶姨娘没有再挣扎,顺势站起了身子。
“原先你们姊妹都在我跟前,大家一处,每日热热闹闹的。如今你要去庄子上,我心里也是不忍的。”东瑗叹气道,“可留着你在府里,湿气太重,对你也不好。我只能忍着,同意你出去……”
她的语气,好似从前和姨娘们姊妹情深,感情有多么好似的。
可东瑗进府这些日子,对姨娘们虽不打压,却也冷淡得很,还不如对自己身边的丫鬟们亲切。
原来她也会做戏!
陶姨娘心头又是一跳。
为何到了这一步,她才发现府里的人藏龙卧虎,并没有人比她笨。
至少薛氏不比她笨。
她从前真的小看了薛氏,还以为她只是个自恃美貌拉拢盛修颐心的娇滴滴的贵族小姐。
如今看着东瑗这番虚假却声情并茂的做派,陶姨娘对自己从前的大意与轻举妄动悔恨不已。
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绝对不会如此轻敌。
她垂首,咬了咬唇。
“俗话说,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东瑗又感叹道,“况且你又不是不回来。世子爷说,湿毒不能用药,要慢慢调养。虽说调养很慢,但只要你身上的病好了,心里明白过来,自然会接你回府。”
陶姨娘猛然抬头,看了眼东瑗。
这话是在回答她方才的问句吗?
薛氏的话,是不是在警告她:要等她想明白,等她彻底没有了歪念,才会接她回府?
那是什么时候?是不是永无回府之日?
盛修颐把陶姨娘的计谋都说给了薛氏听,那么薛氏为了自己和孩子,会不会在盛修颐面前说坏话,从此就不肯让陶姨娘再次入府?
想到这些,陶姨娘有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与绝望:原来她在世子爷和大奶奶面前,是如此渺小!他们要打杀她,哪怕她有了孩子,哪怕她儿子再受宠,都可以用这等法子处理了她!
她再也不敢强势和试探,又跪下磕头:“姐姐,妹妹定会好好养病,早日健朗,回来尽心尽力服侍您!您在府里保重身体,妹妹祝您和三少爷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放下了一切,在哀求东瑗。
同样是孩子的母亲,自然明白骨肉分离的痛苦。倘若让诚哥儿立刻东瑗片刻,东瑗心里都跟猫挠一样。
她又如何不能体会到陶氏想早日回府,害怕从此见不得盛乐钰的心情呢?
她既然已经能在求东瑗,而不是用钰哥儿逼她,东瑗也见好就收,道:“你放心去吧,早日回来。”

一句早日回来,终于让陶氏的心微定。
她的态度越发恭谦卑微。
她说了早日回来,至少还有一缕微弱的希望。
东瑗喊了蔷薇进来,让她打水来给陶姨娘洗脸。
“抹些脂粉,出去的时候笑着。你是出去养病,是世子爷给你的恩典,对你的怜惜,应该高兴。你又不是犯了错。”东瑗笑着对陶姨娘道。
陶姨娘看着东瑗自欺欺人,也跟着苦笑,颔首道是。
东瑗就让蔷薇和橘红服侍陶姨娘上妆,还赏了她一个赤金蝙蝠闹春的凤钿。
橘红上妆手艺很好,东瑗的脂粉、胭脂又是宫里内造的,片刻就将陶姨娘脸上的憔悴掩住,整个人比平日里还要光艳几分。
她平日里没有化过这么精致的妆容。
陶姨娘看着镜中的自己,明眸若秋水,粉腮赛烟霞,只要不在薛氏跟前比,也是个艳丽夺目的女子。
偏偏她倒霉,她的主母是名冠京华的第一美人,比东瑗一比,她就变得普通平凡了。
想着,陶姨娘站起身子,给东瑗屈膝行礼。
东瑗微微颔首,吩咐她路上小心。
荷香就搀扶着陶姨娘,出了静摄院。
陶姨娘一走,罗妈妈和橘红、蔷薇都迫不及待问东瑗:“是去哪里?怎么我们听着糊里糊涂的?”
东瑗把盛修颐一开始编的那套说辞,说给了罗妈妈等人听。
“这样的天气,哪里染了湿毒?”罗妈妈不信。
蔷薇和橘红也不信。
东瑗笑着不再解释,拿出针线簸箩,做诚哥儿做衣裳,任罗妈妈等人再问,就是咬定陶姨娘是去养病。
下午,陶姨娘去了庄子上的事,盛家阖府上下已经都知晓了。
陶姨娘是二奶奶葛氏的姨母表妹,却是庶出的,她俩人没有血脉亲缘。二奶奶葛氏向来不跟陶姨娘来往,觉得自己一个嫡妻跟妾室走动,是往下|流走,失了身份。
可听闻陶姨娘出府养病,她是不信的。好好的姨娘被送到庄子上去,定是犯了事。
却又听说陶姨娘走的时候,容光满面,倒真像是得了恩典出府去静养。
难道真有这样的好事?
二奶奶葛氏不太甘心,就借故来东瑗的院子探究竟。
东瑗对她看热闹的来意一清二楚,也是一口咬定说陶姨娘是湿毒,怕在府里湿气中,才送了出去。
二奶奶葛氏见她不松口,说了很多隐晦的陶姨娘的坏话,想跟东瑗拉近关系。
东瑗还说不松口。
她只得失望的回去了。
陶姨娘出去,二奶奶等人惊讶,可在盛修颐其他三个姨娘那里,却似在平静的湖心投下了巨石,引起不小的波澜。
特别是邵紫檀,她一头雾水。
她和陶姨娘关系最好,平日里有什么事,陶姨娘总是和她有商有量的,向来不瞒她。
昨夜世子爷来了陶姨娘那里,坐了一会儿就走了。邵紫檀就住在陶姨娘隔壁,她也没听到什么动静。
怎么无缘无故这样不声不响的走了?
“你去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怎么回事。”邵紫檀对丫鬟兰芝道。
兰芝忙劝住:“姨娘,陶姨娘才出去呢……”
虽然说是去养病,邵紫檀却知道,陶姨娘根本没有得病。分明就是撵出去了嘛。
一听兰芝的话,邵紫檀回神,再也不敢提去打听的话,安分守己替东瑗和盛修颐做鞋。
“出去了?”范姨娘听到芸香说陶姨娘去了庄子上养病,也是吃了一惊的,“她什么病啊?”
“听说是湿毒。”芸香低声道,“可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府里这么多人,怎偏偏她中了湿气?况且往日瞧见,气色也很好啊……”
“可不是?”范姨娘疑惑道,“奇怪了,到底因为什么?怎么一点风头都不见,就落了这么大的雨?太反常了。”
“姨娘,您不是不喜欢她吗?”芸香笑道,“她出去了,您不高兴?”
范姨娘就笑起来:“我自然是高兴的。芸香,侯爷身边的林大姨娘,是不是去年也说送到庄子上去静养?后来就病死了啊……一般出去养病,都只有一个下场,就是病死的。我可从未见病好回来的…..”
说着,语气里满是快意。
芸香则提醒她:“陶姨娘和林大姨娘不同。林大姨娘没有孩子,陶姨娘可是有二少爷的。”
范姨娘觉得芸香说的也对。
那快意就减了一半。
主仆两人猜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到底怎么了。最后,范姨娘无聊叹气:“没劲,还要回来啊……”
那口气,好似很不想陶姨娘回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