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独孤剑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骏搂着凌素清悬在华山“舍身崖”的半空,听着她道出江湖种种风波变故,当真恍如隔世,听到悲愤处目眦欲裂,壮烈处豪气填膺,忽然石素清哇的一声,双臂紧抱龙骏的背腰,伏在他的怀内哭了起来,弄得龙骏胸口衣襟湿了大片。
龙骏一惊,正要问她为何伤心,突然心下明白:“她知道两个人命在须臾,落下悬崖势必摔得粉身碎骨。”强笑道:“清儿,别哭,就算摔落悬崖,我也要垫在身下把你托起来,只要劲道捏拿恰到好处,定能保住你的性命。”石素清闻言哭得更甚,缓了片刻,泣道:“你…你若死了,只道我还能独活么?你说这等话,难道……难道心中却将我当作外人么?”
龙骏听她说得又是诚恳,又是伤心,不禁大为感激欣喜,心想也不枉我舍命陪佳人,此时骑虎难下,定要想个办法脱身才成,放着怀中这般美人不能享受齐人之福,岂不成为平生所慑,即便踏入黄泉想起来也引以为恨,当下忘记脸上的疼痛,伸嘴又在她额头轻轻一吻。
石素清满脸飞红,娇躯颤抖,羞涩无限,这回秀眉轻蹙一下,并未出手相加,使得龙骏心头大乐,忽听她柔声道:“你为了我,连性命顾也不顾,我……我就是被你亲了,也是喜欢。”说着低下了头,露出了小女儿的腼腆神态。
龙骏瞧得她淡雅如仙的俏脸,明艳不可方物,忘记了身临陷境,只觉身体接触处传来美妙感觉,禁不住想到她衣衫内那象牙般的光滑,定是精彩绝伦,不自觉间竟生出对异性不许任何解释的反应,凌素清虽是黄花闺女却也立时体会得到,杏目圆瞪,拍的一声,又给他另一面脸颊留下五个指印。
龙骏登时收起色心,叫道:“清儿且莫闹了,否则一失两命立刻会成为一滩肉泥。”石素清玉脸霞烧,啐道:“谁叫你使坏,哼,自作自受怨得本姑娘么?”龙骏笑道:“当然要怨凌姑娘长得美若天仙,搂着怀中又大有情意,不生反应才怪!”
石素清心中窃喜,却沉着脸道:“那也不许,你给人家规规矩矩的,要是……要是再打什么坏主意,我…我把……”似要明言,忽地住口低垂螓首,脸上罩了一层红晕,不知想到了何处。
她*在龙骏怀中,闻到对方身上强烈的男子气息,心中更是乱成一团,龙骏也不敢过于调笑,一时都不做声,半晌无语,蓦然谷间传出一声嘶鸣,一只洁白净羽的仙鹤纵亢唤呖,振翅直上,从二人身旁掠过,冲上云霄。
龙骏豁然明朗,心想适才垫脚止住落势的白物竟是这几只仙鹤,石素清心神内敛,细瞧崖壁有所异样,伸手触摸身旁的悬崖峭壁甚是平整,上面连接险着一道道凹槽,极像用利器刻上一般,纵观依稀便是个“崖”字,抬首仰望,原来峭壁上竟刻有“舍身崖”三个大字,不由吃了一惊,暗想华山之险谁有此功力能在悬崖半空凌虚刻字,转向龙骏道:“骏哥,你瞧石壁可有端倪?”
龙骏依言望向身旁的崖壁,也是吃了一惊,但见笔致淋漓酣畅,波璨森森,如剑如戟,每一笔划刻入石壁五寸之深,笔力雄浑刚健之极,虽只三字却包含数招变化,其缩也凝重,似尺獗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绞兔之脱,单以剑法而论,王重阳刻在古墓石室的劲力却是逊于此人手笔。
江湖上竟有这般神乎其技的剑法,又能凌空悬崖半壁挥剑自如,却要以何处借力呢,难道是武林哪位前辈跳崖寻死,临终前故弄玄虚,还是……蓦然抬首望见顶上二十余丈的峭壁上,有一个被藤草遮住的洞口,想到那只云鹤曾从洞内窜出料来里面内甚宽,反正身处绝境,不若上去一探乾坤。
龙骏转向佳人道:“清儿,倘若有活命之机,你愿否陪我涉险?”石素清凄然道:“若是只有一人活命,还是不要枉费心思的好!”龙骏心中甚是激动,知道她情之所钟,虽然脸嫩却情深意重,当下微微一笑,凝神屏气,由丹田中聚集一股内息提在胸腹之间,以一手之力能否将两人跃上峭壁,则全无把握,一时左手搂住她的纤腰,右手与双脚并用缓缓攀上了十多丈,眼见便要接近洞口,沿洞底缘峭壁整块凸起,积雪也已结了冰,又滑又陡,好生难以委决。
龙骏瞧见石素清圣洁明艳的俏脸,不由得心中一荡,笑道:“清儿不给我一些香艳的鼓励么?”石素清伸出左手慢慢翻转化作掌形,娇笑道:“你这次要左颊还是右颊?”弄得龙骏心痒难抑,哪敢让你她再动手。
龙骏运功内力,循环经脉,劲力发在掌间,拍石借力凌空跃起,先以古墓派轻功凌波虚渡凭空纵上数丈,然后一个“铁板桥”翻身,再施出全真教“金雁功”换气吐纳落在洞口处,二人侧身望向渊谷望去,仿佛身子前倾立在半空中,吓得浑身冷汗。
石素清挽着龙骏的手臂迈进漆黑的山洞,洞内只有半人之高,愈行愈陡,竟是倾斜向上二人一前一后半步也不敢远离,爬了约莫半个时辰方觉此洞应为天然洞**,乃华山腹中排挤雨水而形成,待钻过一道狭逢后,洞内甚是宽敞,只是湿气凝重,听到潺潺水声。
龙骏随身的现代工具都被程英埋在地下,幸好石素清带着火折子,但见一处天然洞府似鬼斧神工,左旁是口寒潭,右首为道丈许宽的裂缝,深不见底,洞顶怪石林立,奇**无数,面前则一条极窄弯曲石路通向远处另一个洞口的石板门扇,甚是陡峭。
二人牵手侧手小心翼翼走过山道石路来到那扇门前,门上扣有铁环,竟是人工造成均感意外。石素清伸手去推,石门却纹丝不动,一试便知这石门乃花岗岩石砌成,足有千余斤重,龙骏暗运内劲,双臂贯力推将上去,但闻“吱呀”一声,石门启动,二人大喜随即迈进洞府。

龙骏牵着清儿走进宽敞的石洞内,登时目瞪口呆,里面并无房舍石间,而是自然掏空的洞**,占了八成地方尽是潭水,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心汩汩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的蘑菇状,潭水正上有一块半圆形的断桥,凌空高悬造势,四方石柱上各镶嵌一颗硕大的水晶石将**空的光线折射引入,清淡的柔光与潭面一映泛起一层余晖。
龙骏拉着红晕双颊的石素清走上悬空中央的半圆断壁桥上,环顾四周,斗见内洞岩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迹和人形持剑拆招的图幅,笔致与悬崖上“舍身崖”三字同出一辙,雄浑刚健,显然出自一人手笔。
石素清指向最左处的石壁,喜道:“骏哥,你瞧那四个大字!”龙骏依言顺势瞧去,吃惊道:“独孤九剑!”石素清道:“正是。听爹爹讲,此套剑法乃百年余前一位名叫独孤求败的前辈所创制,他老人家四十岁后持此剑法想求一败而不可得,当年独孤前辈前轻气盛曾与明教高手决战华山之颠,结果误伤我辈义士性命,后悔莫及一气之下,将他惯用的紫葳软剑弃落山谷。
“不久明教第二十九任教主戚天南,找上了门以镇派神功将之打败,独孤前辈因此隐居江湖苦创这套剑法,十余年后欲找戚教主复仇,可惜当年明教与中原各门派大战之后,又被黄裳带宋兵大军围剿,元气大伤早已退避西域深山,独孤前辈复仇无望,便改名‘求败’,挑战中原与西域武林,竟无敌于天下,后来看淡成败名利,埋剑深谷,啸傲山林,世人无一承他衣钵,只道独孤九剑失传于世,没想到果然留在华山。”
龙骏思索半晌,猛然间想起这套独孤九剑的传人不是还有华山的风清扬、令狐冲么?不过那已是三百年后的事了,既然此剑法如此威震天下,岂有不学之理,当下凝神望向石壁,先纵观全套剑法,独孤九剑分为九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
龙骏先从总诀式练起,细心一阅,才知这总诀式足有三千余字,内容东扯一句、西拐一句全不连贯,仅此一招竟有三百六十种变化,而其中每一招变化又推衍第二招、第三招的变化,与《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颇为接近,而总诀式的要旨又与《九阴真经》上半卷一些心法不谋而合,可见上乘武学也好,宝典也罢,尽管殊不同门,招不类聚,但最终的心旨却殊途同归,同出异名而已。
有《九阴真经》的心法辅助对于其他武林理解便得心应手,前后快慢阅了两遍已将这三千字总诀一字不漏地印在脑海,什么“归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人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林是一变、水火是一变……”看似甚有哲理,实则虚无缥缈摸不着边际,但比《九阴真经》最后一章梵文却又容易记许些。
一个时辰后开始修习破剑式,此招有三百零六种变化,由总诀式生变而来,其旨在于一个“破”字,要知道无论剑招如何精妙,只要有招可寻,便有隙可乘,要破敌剑招,对方须得有剑招给你来破解才成,倘若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高手的境界,但不曾学武之人虽出手全无招式,又会给人轻易打倒,可见真正上乘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
龙骏默记后逐一自悟口诀含义,似觉每一句都是奇巧奥妙的真理,又觉得是众所皆知的废话,既然无招胜有招,那么还学招式干么?独孤九剑虽然高明,却也未必是白皮天书,口诀剑招那也是有的,由此可知,无招并非真的没有招式,而是像《道德经》中所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当有招的功力达到一定的登峰造极的阶段,便可以变化成无招境界,随手一式便可以威力无穷,击败对手招数中的破绽,与《九阴真经》及“先天功”无所思不谋而合。
————————————————————————————
明教自唐室就有,为何只在元末明初才写出来吗?黄裳到底与明教哪些人结过梁子而退隐江湖写下《九阴真经》的呢?独孤求败又是曾与何人动手弃落紫葳剑的呢?为什么独孤九剑在北宋末南宋初创出却在明朝中期才有风清扬的习得呢?风清扬又是从何处修习的呢?葵花宝典又是元朝哪位太监创就的呢?九阳神功又是何人所著的呢?等等五部书中所写武侠时代背景相近,但牵强疑点太多,金庸先生一笔带过没有写得详细,所以经过反复思考这些问题,便在五部书历史背景的中间一部神雕为上下结合点,由金庸迷的小弟,不才想把五部书糅合将前后大致情节线索串通起来,描述它的前因后果,一条线是杨过为主的神雕的情节,中间穿插主角经历进一步反映五部书的关联,这怎么会乱呢?如果是真正的铁干金庸迷应该感觉很清晰啊!sasy!每个人喜好不一(大部分喜欢小龙女,本人却喜欢赵敏和盈盈)书是要进行选择读的,话是要经过考虑说的!这样才不会庸人自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