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问计(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交寅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k.繁华热闹的邺城街头,此刻剩余的也仅是黑暗与寂静。风声掠过,一个雪白的身影如箭般飞射而去。他身法极快,眨眼间便已奔至数十丈外,在这夜幕下更显得飘忽之至。蓦地,身形凝滞,高速飞驰转瞬间变成了渊渟岳峙,这一动一静之间竟无丝毫缓冲,令人咋舌。他很是机警,身影一闪,已自隐没于身畔的窄巷之中。更点声传来,一支由十五名士卒组成的巡哨队伍,出现在了长街的尽头。他们个个体型彪悍,更是全身武装,透出了一股威武之气。只是凭他们的本领,自是无法发现那身影的痕迹。直到这支迈着整齐步伐的队伍,转过了前方百余步的路口,那身影方从窄巷中潜出。他双眉紧蹙,似是有着道不尽的忧虑。望着巡哨队伍消失的方向,他长舒了一口气;略一踌躇后,重又飞起箭步,向着东城方向驰去。
邺城戒备森严,短短六里之内,姜维已经遇到了三拨巡哨兵。他虽是艺高胆大,却也不由得心里发毛。倒不是畏惧这些兵士,只是他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街市之上尚且如此,相比之下,曹丕府邸的宁静很不合理。他先后潜入、遁出世子府,竟未遇到丝毫拦阻,甚至未曾见到半个守卫的影子,此刻思来,当真匪夷所思。一时之间,他也抓不到半丝头绪,索性抛诸脑后。
徐府的大门还是那么破败,只是门前的匾额仍是一尘不染,似乎在诉说着宅院主人的清雅卓群。
姜维仰视这匾额,心怀久久不能平静。这匾额乃至这宅院,记录了他的十年光阴,是如此熟悉;而这时他却产生了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仿佛这一切又是如此陌生。他轻叹一声,伸手把住了门扣上的铁环,忽地一个念头闪过了他的心间,他微一沉吟,随即收回了右手,调转身形,飞步离去。
徐府的后院,正是当年姜维晨读的所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经映衬了姜维的身影。数年不见,院内那棵柏树已是根枝粗壮、高峻挺拔,它那斜伸的枝杈似在亲切地招呼着姜维。姜维感慨万千。自打来到邺城,这是他第二次进入徐府,而这两次进府的方式也是完全一样,差别只在于两次的心境截然不同。这时的姜维正深陷于迷茫之中,能够为他拨开心头迷雾的,只有徐庶。
熟门熟路,自是不必费力找寻。义父的卧房便在宅院的东厢,义父最喜爱清晨的阳光,所以东面是他最钟爱的方向。姜维信赖徐庶,这信赖甚至演变成了一种依恋。今夜他已与徐庶相见,可那时他们形同陌路,即将再见义父,他的心中却又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忐忑。
徐庶的卧房仍旧燃着灯烛,窗纸之上也正映着徐庶挑灯夜读的身影。姜维举步维艰,他有太多太多的话语想向徐庶倾诉,可事到临头却偏偏不知所措。
月色稀疏,稀疏的月色下,一个少年凝立院中,他神情多变,证实了他内心的千缠百结。随着烛影的跳动,徐庶的身影也在不停地跳动,姜维的心也在不停地跳动。寂静仍在继续。
良久良久,室内传出一声长叹。那窗上的人影也已掩起了书卷,正背着手不停地徘徊踱步,似是胸怀隐忧。
姜维收束心神、抖擞精神,撩起长袍前摆,就地跪下身来,轻声道:“维儿求见义父!”话语虽轻,但静夜之中,却也倍显清晰。窗上人影,猛地身躯一震。“吱呀”一声,卧房之门开启,徐庶的身形也已出现在了门前。
姜维并不起身,向着徐庶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徐庶也不闪避,只是面无表情地受了姜维的大礼。沉默仍在继续。
又是良久,又是一声叹息,姜维的心乱撞个不停。
“伯约快快起身!”徐庶道,“为父已等你多时了!”
姜维原本担心徐庶会拒绝相见,此刻心头大石终于落地。同时心生敬服之意,暗叹义父料事如神,远非自己所能相及。
当下姜维长身而起,与徐庶挽着手进至室内,二人依烛而坐。徐庶不言,只是不停地打量着姜维,时不时地拈须微笑,满脸欣慰。姜维阔别徐庶已一年有余,直至此刻相见,他方才感受到了徐庶那父亲般的爱怜,心下感动,眶内已自泪水涌动。
“一年不见,伯约愈发地英武不凡!我心大慰!”徐庶的这番话发自肺腑,他与这义子本就感情深厚。他轻拍姜维手背,心下自是欣喜之极。
这父子二人大话离情,一时之间其乐融融,几乎令姜维忘却了来意。

徐庶神思清明,积蓄已旧的情感一旦宣泄完毕,他也即回复了理智。“伯约此来,必有难以抉择之事!”徐庶说道。
姜维也已清醒,当下将今夜所见向徐庶陈述了一番。想到曹丕与甄宓的那一段暧昧之景,姜维犹自浑身燥热,这事自是不能向徐庶禀明。
姜维满面涨红,徐庶看得清楚,他也不以为意,只道是少年人初识人心奸恶,激动所至。他重又站起身形,缓步行至窗边,推开窗格,仰望夜空。夜晚的湿寒之气,扑面而来,徐庶闭目沉思。姜维自是维持着现下的宁静,他的内心也是一样的安宁,他对徐庶是绝对的相信。
“曹丕、阎行、吴质、邓艾……”徐庶讷讷而言。刹时间,他豁然开朗,紧闭的双眸忽地张开,射出一缕神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徐庶回转身形,对着姜维说道,语气仍是一片平静。
姜维疑惑不决,他既已木秀于林,只盼自己能避过风浪。
“维儿可知阎行何许人?”徐庶问道。
姜维怎会不知,他与阎行有着深仇大恨,这份仇恨更是永远铭刻在了他的心中。他咬牙切齿地将这份仇恨告知了徐庶,尽管徐庶早已知晓。
徐庶摇头叹息,忽又问道:“维儿可知,为父为何不愿见你?”
姜维一愕,这个问题,他已思索了千百次,却终是未能找到答案。迷惑的神色再度蒙上了他的脸颊,他摇头不语。
徐庶微微一笑,娓娓道来。一番话语,直说得姜维惊诧莫名。
原来三年前,阎行与韩遂之争,最终两败俱伤。韩遂身死,阎行则投靠了曹操麾下。曹操对阎行并不信任,只授予了他“犍为太守”的虚衔。犍为郡地处西川,正是刘备的势力范围,曹操麾下的“犍为太守”,当然是有名无实。即便如此,曹操仍不放心。他更将阎行封为列侯,指派到了洛阳。洛阳是故都,大凡任职洛阳的官员,无不是深得器重。表面看,曹操对阎行已是礼遇有加;实际上,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处。这等于将阎行逐出了许昌、邺城这两大政治中心,让阎行龙困浅滩,无用武之地。
姜维频频点头,阎行的遭遇,与张绣很是相似,姜维自是能够理解,也不必徐庶多加解释。
徐庶轻咳一声,续道:“如今看来,阎行虽表面恭顺,实则心怀鬼胎!他早已与世子曹丕相结,而此事更是瞒过了天下人!”
说到此处,徐庶摇头长叹道:“只恐一年半载之内,这邺城必有惊天巨变!”
姜维忽地神情凝重,想到曹丕、阎行所说的“大事”,他只觉一股凉气直冲背脊。阎行武艺深湛、心机奸险,且精于行伍,几不逊于曹操麾下众多宿将。曹营名将,诸如张辽、徐晃辈皆是忠于曹操,实非曹丕所能掌控。曹丕拉拢阎行的目的,绝不简单。
“曹氏二子,夺嗣之争早已有之!”徐庶说道,“这也是为父‘拒你于千里之外’的原因!”
姜维心下好奇,实不知“二子夺嗣”与自己有何关系。又是一番话语,姜维冷汗涔涔。
一年前,夺嗣之争以曹丕的胜利而告终,可更为激烈的争斗却刚刚拉开帷幕。曹植虽败,却怎会轻易服输;曹丕虽胜,又怎能心安理得。那时的邺城,已经成了不见刀光剑影的战场,双方各自网罗人才、树立党羽。树大招风,徐庶自然是两人争夺的目标之一。可徐庶又怎会参与这场无意义的争斗,他闭门谢客,不偏不倚,保得了自身的周全。而他拒见姜维,正是为了让姜维远离漩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至此姜维方明白徐庶的一片苦心,也明白了自己的尴尬处境。今夜之后,他已注定将被卷入这场“兄弟之争”。他不知何去何从,甚至涌起了一股怒海操舟的感觉,只要一个不慎,那便是舟覆人亡。
徐庶凝视姜维的双眸,姜维的内心也已悉数被他洞察。
他轻笑一声道:“维儿无需烦忧!避祸之计,为父早已思得!”
“便请父亲指点迷津!”姜维起身一揖。
“维儿若能放下仇怨,则吾计可成!如若不然,为父也不必多言!”
姜维眉头微皱,徐庶的意思,他已明白。非常时期,如果自己执意报仇,那只会使局面更加复杂、混乱。他虽不能忘怀仇恨,却懂得大局为重,当下微微点头。
徐庶长舒了一口气,笑道:“如此甚好!现有三条计策,维儿自行抉择!”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