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876年的人和事 (第六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今天不仅李无忧同学的世界观被不小心的撞了一下腰,锦州白马寺的住持空凡大师也是心烦意乱。他在昨天刚刚解出一个百年不遇的密签,今天本来想看看这个应签之人到底什么样,顺便也说服说服他,让他明白什么是天下大势,什么是万民疾苦,不想那个叫李无忧的少年人的一翻话说得他是哑口无言,连自己修行了几十年的禅心也被动摇了。
昏暗的禅房内,只有一盏油灯在忽明忽暗的摇曳,油灯前的空凡大师全然没有了白天面对无忧时的笃定执著,虽然他的双眼依旧闭合,但不断串动佛珠的双手却暴露了大师此时的心情跟眼前的油灯一样飘动不已。
空凡大师的身旁站着6个人,三僧三俗,都是30到50岁模样的中年男人。这是空凡大师的僧俗弟子,三个佛门弟子跟大师一样都是白马寺的僧人,而三个俗家弟子则都已在锦州安家落户。
6人看着空凡大师背影不由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师父怎么了,天黑前急急忙忙把他们叫到跟前,却一句话不说的就这么站了一个多时辰。
忽然一阵夜风划过白马寺的后院,吹开空凡大师禅房的门,毫不留情的将禅房内的最后一点烛光熄灭。然而屋子里却没有变的黑暗,相反皎洁的月光透过房门洒进屋内,将屋内照的明亮异常。
空凡大师在这时猛然睁开双眼,顿悟似的低低说了声:“善哉!善哉!”
“洞庭,你看到了什么?”了却心中事的空凡大师也有了教导弟子的心情,洞庭全名叫方洞庭,是他的大弟子,也是他六个弟子中最聪慧的一人,但却没有出家为僧,而是为锦州知府马林堂充当幕僚。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四十多岁的方洞庭笑了笑说道,他是湖北人,家里的独子,虽然从小就颇有佛缘,但考虑到方家几代单传,男丁稀少,方洞庭不得不娶妻生子,在家带发修行。
方洞庭的回答让空凡大师很是满意,他点点头,看着其他弟子说道:“洞庭说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也算是说对了一半,佛曰随缘,千帆逆流皆弄潮,一叶偏舟下五湖。你们要记住,做事情要讲究随缘,何为随缘?即要顺应形势又要懂得有所坚持。你们也许会问,顺应形势和有所坚持不是很矛盾吗?其实不然,顺应形势是看清天下大势,有所坚持是要坚持原则。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认清天下大势又如何能认清自己坚持的原则,没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又如何认清天下大势。”
“师父,这与你以前跟我们说的不同啊?你以前说为人处世要随遇而安,讲究缘分,不要强求。”说话的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一身杏林打扮,正是名满锦州的神医乔广义,他是空凡大师的二弟子,深得空凡大师医术之精髓。
“呵呵,以前说的有些问题,为师也是刚刚想明白的。”空凡大师对弟子的疑问不以为意,相反还有几分高兴,他很高兴自己的弟子能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被老师的观点所左右。
空凡大师轻轻的把佛珠放到茶几上,看着自己的6个弟子说道:“何为缘分,即是因果。何为随缘,即是种因得果。譬如你我师徒一场,看似缘分,其实也包含着因果。洞庭从小喜佛,为人又机敏聪明,正可学习为师的卜算筹谋之道,这即是为师收你为徒的首要原因。而广义呢,为人宽仁谨慎,敏尔好学,又乐善好施,是天生当医生的材料。这也是为师看你有缘的先决条件,也只有你才可最大限度的用为师的医道来救助天下百姓,至于靖远,虽然你的佛缘不够,但你贵在谨慎公正,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又身在六扇门中,你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人的生死命运,可以说是你们师兄弟中最有可能先修成正果的人。而明通、明空、明鉴你们三人虽然跟随为师遁入佛门多年,但回想前尘往事种种,未尝不是因果造化之故。所以何为随缘,只有善因种下的多,善果才结下的多。刚才为师枯坐冥想,一豆孤灯如万丈心魔般在心中摇摆。为师当时在心头犹豫是将这黑暗之最后一豆光芒熄灭呢,还是奋万千之全力将这一丝光芒保留。最后却是光灭光明,虽这一豆之烛光迎风而灭,但满室之月光却因风而明。这一灭一明包含之因果即为随缘,为师想到这也就释然了。”
“阿弥陀佛!恭喜师兄功德圆满!”一声嘶哑的声音从屋外传了进来,让人听后浑身感觉不舒服。
“是师弟吗?我们有20多年没有见面了吧,不想你找到这里来了。”空凡大师脸上泛出一丝苦笑。
“嘿嘿,师兄,我也没有想到你这么多年来居然到锦州来了,害得师弟我为了找你在江南白白跑坏几百双鞋,这恐怕也是你所说的随缘吧。”话音刚落,下午李无忧在白马书院门口遇到的那个年近50的中年和尚从屋外飘了进来,只见他双腿不沾地,而是用手中的禅杖轻点地面,每点一下他的身形都会向前轻轻移动。
中年和尚露的这一手,显出了他极高的武学修养。这让明通、明空、明鉴三个人大吃一惊,他们三人是专门跟随空凡大师学习武功的,他们知道眼前这个中年和尚的武功已经远高于自己的师父。
来人正是空凡大师的师弟厉能,当年厉能和空凡共同拜师于江南名僧玄治门下,一起修行,这个厉能天资聪慧,学什么都比空凡快,但他为人却比较偏执,是个认准一个理就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因此对佛法的悟性不及空凡,久而久之,厉能的向佛之心日淡,虽然还能忍受佛门的清规戒律,却不能压抑随自己能力一起成长的野心。最后厉能向玄治告辞,要求云游四方历练自己,玄治大师知道厉能为人虽然有些偏执,但品性还不坏,因此就答应了,不想这一别竟成诀别,玄治大师几年后就圆寂了,空凡大师也离开江南来到锦州白马寺当了住持。

空凡大师抬头看了看厉能,感叹道:“师弟,20多年不见,你也见老了。”
厉能也是神色一黯,说道:“是啊,年华老去,吾辈还是碌碌无为,愧对师父啊。想起师父往日的谆谆教诲,我更是汗颜。20年来奔波于江湖路上,虽见识增长了不少,但佛缘还是跟以前一样浅薄,倒是师兄顿悟成佛,令人羡慕。”
“师兄也是碌碌无为多年,直到今日才顿悟师父当年所宣之佛法。对了,师弟,你怎么来锦州了?你不进行你的反清复明大业了吗?”这厉能和尚俗家姓朱,是前朝的国姓,可能还有些远支的皇族血统,但也没有什么确切的凭证,但厉能本人却对这事一直当真,自从武艺练成后,就一直宣称要反清复明恢复汉家江山,当年玄治大师能同意厉能云游四方也是看出来厉能是个闲不住的人。
“呵呵,师兄,反清复明这么大的事,也不能急于一时,好久也不见你了,师弟怪想你的。”厉能和尚没有直接回答空凡大师的问题,敷衍了两句,然后歪头看了看方洞庭、乔广义、苏靖远等人,突然笑了,指了指年龄最轻的明鉴和尚边挖苦道:“师兄,这就是你这些年收的徒弟?我看除了这个小子外,其他人的武功都很差啊。你这么多年还没有变多少啊,就是收徒弟也不找一些有潜质的。师弟我也收了三个徒弟,噢,不,现在已经是四个了,今天下午又收了一个。哪天让你看看我收的徒弟,各个都是未来武林盟主。”
方洞庭等人听了厉能和尚的话后,脸腾的一下都红了,但碍于这人是自己的师叔也不好发作,只好忍了。
“呵呵,这几个不成器的弟子确实让师弟笑话了。不过,他们武功虽然不入师弟法眼,但他们每个人的学识长处却尽得我真传。不过卜算、医术、佛法这些东西当年就不入师弟的法眼,现在就更不入师弟法眼了。洞庭、广义、靖远、明通、明空、明鉴快拜见你们的厉能师叔。”当年在玄治法师处,空凡除了武功不及厉能外,其他方面皆优于厉能,因此对于厉能的挖苦根本不放在心上。
“见过厉能师叔。”六人弯腰行礼道。
厉能却没有搭理这六人,他看着空凡大师说道:“师兄,我明人不说暗话。这次师弟我来找师兄确实有事。还记得当年师父给我们讲解密签的事情吗?头几天我闲来无事也解得一密签,并且找到了应签之人,所以这次想向师兄要一样东西。”
空凡大师面无表情的看着厉能说道:“哦,你也解出密签了?那好极了。你还找到了应签之人?这倒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今天下午我跟应签之人聊天时并没有看到你。你找的应签之人到底是谁?”
“师兄,虽然我的卜算之术不如你,但这种简单的伎俩又有什么困难的。我在白马书院找到的应签之人,是个少年,是锦州城南秦家武馆的二公子秦起风,他现在已经拜我为师了。不知你的应签之人是谁?”厉能最受不了师兄这种看不起自己卜算之术的语气,不由索性把事情都说了出来。
“秦起风?没有听说过。”空凡大师摇了摇头道:“我是在白马寺遇见的应签之人,叫李无忧,是城西李家的老三。师弟,听我一次劝,卜算之术,你的火候还差的多呢。我估计你今天来主要是想来向我要补天石吧,可惜,补天石我已经送与李无忧了。”
厉能听了空凡大师的话心中也是一震,他知道自己的卜算之术确实赶不上师兄,但心头一股倔强之意油然而生,不由冷笑道:“我不会违反师父当年立下的补天石由你定夺的命令,虽然今天我不能代我弟子求得补天石,但并不代表我看人会走眼。就算是没有补天石,相信以我厉能之力也可协助我弟子补天成功,只不过到时师兄可要把补天石双手送上啊。”
“师弟,你还是老样子,太固执了。好,我答应你。他日若秦起风补天成功,我亲自从李无忧手中要回补天石并双手奉上。”
“那好,今日就此别过。我会在锦州长住的,日后再多多讨扰师兄。”厉能合身行了礼,转身而去。
厉能走后良久,方洞庭等人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几百年才出一次的密签居然出现了,而且居然还有两个应签之人,这能不让人震惊吗?
“师父,那个李无忧我认识,曾经给他看过病,真的是你所说的应签之人?”乔广义疑惑的问道。
空凡大师点了点头,接着又把下午和李无忧在白马寺见面的情况详细复述了一遍,但却把李无忧可能来自未来这点给隐藏了下来,这毕竟太过匪夷所思,就算是空凡大师自己也不是很接受这种观点。
“师父您的意思是?”明鉴听完师父的复述后也被李无忧的一翻话语所打动,他虽然是个出家之人,但毕竟还很年轻,心中还有些功名利禄之心。
“今天把你们都叫来就是要把这件事跟你们几个说一下。至于你们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为师一概支持。你们都是人才,是人才就有抱负。跟为师青灯古佛为师也不阻拦,想要出人头地为师也是鼓励的。但只有一句话,无论你们怎么选择,心中要有这天下亿万黎民。好了,今天就到这吧,夜也深了,你们回去好好想想为师的话,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吧。”
师兄弟几个听了空凡大师的话,面面相觑了一会,就各怀着心事告辞而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