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南景色 不忆堪记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白居易,自乐天,号香山居士,乃唐朝除李白,杜莆外最出名的诗人,他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旅居江南,深爱江南景色,六十七岁于河南洛阳写下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景色,风景秀丽,深入其心。
第一首诗总写江南的景色,仅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十几个字,就令人浮想连连,一幅青山叠翠、绿水悠悠的江南景色已经跃然于脑海之中,另人叹为想之,向往不已。第二首诗写的是杭州,其中山寺指的是杭州的灵隐寺,据说灵隐寺多桂,寺中僧人亦常于中秋拾起。郡亭枕上看潮头指的是钱塘江从西往东,经海门入海,钱塘潮每夜从海门涌入,波涛汹涌很是壮观的样子。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指的是苏州的美酒,美人,白居易仅仅三首诗,几十个字,就把一幅人间天堂的江南景色呈现在世人面前,当真是神来之笔。
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自古出美人。”古语又有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可见苏杭人物风流,世景繁华。
且说杭州东北约二十五里处,有个张家镇的小集市,仅从东到西一条街,集市不大,今天逢集,这时傍晚时分,集市慢慢的散了,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赶集人渐渐的散去,那些不是本镇的小商贩也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回家,夕阳西下,街上三三两两行人有的推车,有的提篮,有的空手提着东西,有的赶着毛驴,各自回家。这些行人或是街上做些小买卖的人,或是前村后店的,彼此之间有脸熟的,或有认识的,或有不熟悉的,碰面点点头,说上两句话,就彼此散去。
只见一个大汉,身高五尺,穿着粗布衣服,腰带上别着一块杀猪刀,肥头大耳,满身油腻,脸上有块伤疤,从眼角直到下面嘴巴上面,很是吓人。听说年轻时打架留下的,自然多了几分凶神恶煞的样子,左手垂着,右手拎着一块肉,约有2-3斤的样子,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的走着。众人见他,都是点头哈腰,满脸微笑,见面朝他打招呼,有的和他走对头路的也是闪身让开路,他碰到熟人,有的点头,有的也回两句,有的爱理不理的样子,别人自 然不会和他这个浑人计较什么。也不是很在意,自然点头过去。
街中间有个油条锅铺子,里面点是间门面房,外面点是个棚子,四个角用竹竿称起来,上面搭了块油布棚子,中间用长竹竿撑起。无论门面房还是棚子,上面都是斑斑油迹,显是有些年头了。长竹竿不远处有个锅灶,是那种用土胚堆起来的那种,上面放着口油锅,里面的热油扑滋、扑滋的响,若是仔细一看似乎还冒着青烟一般。旁边一个风箱,风箱上面满是黑色油腻和灰尘,一副破旧不堪的样子,上面放着几块砖头压着风箱。风箱的风口和锅灶下面的风口用空心的竹子相连,竹子上面糊着厚厚的泥巴,显是怕不小心从上面掉下来的火把竹子烧坏。一个老人,头发灰白、满脸皱纹,正在一边拉风箱,一边从昨天烧剩下的煤块挑些未烧透的,往锅灶里面扔,炉火很旺,照的老人脸上满脸红光,老人弯着腰,低着头,乐呵呵的样子,腰里面别着一杆汗烟袋,下面挂着些烟丝。
锅旁边放着一个红色的青瓷大盆,上面用一块白布盖着,从露出来的样子看,大盆里面仅剩下一些和好的面了,大半盆的面都已经炸成了油条、糖糕,卖了出去。大盆旁边是块案板,案板前放着条长板凳,板凳上面坐着个婆子,或许比起老头来年轻几岁。脸上也有些皱纹,黑色的头发间杂些花白的头发,往后面梳的整整齐齐,等到后面用皮筋(或带子)扎了起来,形成一个大把,然后用布一裹。身上穿着花布衣服,婆子满手都是油,案板一边放着个油碗,只见婆子手指张开,成兰花状。从油碗里粘了些油,抚在案板上面的面上面,然后拿起案板上面的刀,快速的把刚才抹油的面切了下来,然后把面分成十多块,剩下些面头往旁边盆里面一扔,从切好的面中拿出来两块,双手捏住两头,轻轻的往两边甩开,那面弹性很好,被拉的老长却也不断开,婆子看已经拉的很长,然后双手往两边拧,拧成麻花状,然后从油锅的一边下锅,那拉风箱的老头也不拉风箱了,从油锅旁边的油盆上面拿起一双大、长筷子,把油锅里面的油条拨开,免的粘到一起。等拨开后,筷子轻轻一拨,已经把油条翻了个,使油条受热均匀。稍顷,有些油条颜色慢慢的变老,他又把油锅里面的熟的油条夹了起来,却不夹出,在油锅上面轻轻的幌了几下。看油滴的差不多了,然后把油条夹到油桶上面的铁丝网上。让油慢慢的空下去,铁丝网上面已经放了不少出锅的油条,一个个胖胖的冒着热气,看上去娇崩崩、嫩黄黄的倒也有几分诱人的地方。
靠街边放着张长桌子,上面放了些油条和糖糕,一边放着一杆称,另一边放着钱盒。同案板一样,长桌子后面也有条板凳,上面坐着个12-13岁的女孩,扎着两条小辫子,前面梳着刘海,整整齐齐的样子,女孩圆圆的脸蛋,穿着身绿色的衣服,看样子是新的。很是可爱的样子,左右摇头朝四处张望,看看是不是有客来。

那大汉走到油条铺子前面停了下来,小姑娘已经开始喊了出来:“屠大叔,又拿你的肉来换我们的油条了。”说话声音清脆悦耳,很是好听。那大汉呵呵的笑,正要开口回答,只听那婆子已经骂道:“死丫头,真是不长记性,说过你多少次了,记的要喊张叔叔,每次都不听。”那女孩听了这话,回头对婆子做了个鬼脸,吐了吐舌头,然后呵呵的笑个不停,那老人停下手中的活接口道:“张兄弟,今天还吃油条,我特意给你留了些,来坐这里。”说完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对女孩柔声说道:“莲花,去拉风箱去,我陪张家兄弟说几句话。”说完,拍了拍小姑娘的头,面容很是慈爱、可亲。小姑娘蹦蹦跳跳的跑到风箱旁边,坐那撅着嘴巴,似乎有点不乐意的样子,慢慢的拉着风箱,耳朵竖了起来,在一边倾听爷爷和叔叔说话。
那老人走到桌子前面,把女孩刚才坐的凳子用袖子擦了擦,然后对大汉说道:“张兄弟,来坐这边,那大汉听了这话急忙说道:“宏叔,我不累,来你老人家坐。”
这大汉是镇上的杀猪的屠夫,杀猪、卖猪肉、卖排骨一条龙服务,镇上原来并没有多大,加上前村后村的也就是几百家人家,一家杀猪的在镇上过的也是衣食无忧,日子过的非常滋润,他和老人原来是一族的本家,也不知道是几代的亲戚了,这张家村原来是他们张族的本家亲戚,都是张姓,并无多少人家,只是以前战乱,南方山好,水好,更别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了,北方人口的大量涌入,这张家镇原来是张家村的小村子,却因大量的人口涌入,而成了张家镇了,人口的增多虽然使南方更为繁荣了,只是南方人对外来人员自然有了些抵触情绪,自己的好山好水却要和别人分享,而张姓人家自然觉的比别人高人一等,只是本族的亲戚、长辈却也是十分尊敬的。
那老人听了这话,笑了笑,说道:“我不习惯坐那了,你坐好了。”说完,在中间的长竹竿旁蹲了下来,然后把腰带上别的汗烟袋取了下来,从地上找了根小棍,把烟头里面的老烟丝扣掉,然后在自己的鞋帮上敲了几下,等里面的老烟丝都扣了出来,然后又从身边的烟带里面拿了些烟丝出来,用手按了按烟丝,让烟丝塞实点,等到一切弄好,然后从地上又拿了一根长一点的小棍,深到火炉里面烤着,美美的吸了一口,闭上眼睛好像很享受的样子,半天才吐了出来。
他抽烟的这会大家都不说话,各自忙各自的事,等到他抽完之后,那婆子才怒道:“死老头子,天天抽,天天抽,你一天不抽能死了不成。”那老头听了这话,对老婆子的话置若罔闻,好似没听到一般,只是对她笑了笑,那婆子又骂了两句,声音渐渐的低了,不说话了。老人对那大汉问道:“狗子,今天的生意怎么样。”
那大汉的脸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黑红一片,说道:“宏叔,都说过多少次了,别再喊我小名了,” 老人眯着眼,太阳照在满脸皱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表情,对于大汉的话,只是“嗯”了一声。自顾抽自己的烟,烟嘴上一闪一亮发出吧嗒、吧嗒的响,那大汉接着刚才的老人的问话,满脸高兴,裂开大嘴说道:“***,今天生意真的不赖,半晌午肉就快卖完了,要不是我留的急,怕你老人家今天吃不上肉了。”说完朝着老人嘿嘿的笑个不停,老人正大抽了一口烟,正要说话,谁知道一口烟抽的太急,竟然腔在了喉咙眼里出不来,他脸立即憋的老红,干咳了几声,那小姑娘见此情形,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过来拍他的后背,拍了几下,一口气才顺了过来,长长的舒了口气,那婆子和大汉齐齐的看着他,满脸关怀的神情,老人又咳了几下,才慢慢的说道:“老了,岁数大了,抽口烟也能要了老命……….”说完,又是长叹不已…….不住感慨………..
这大汉是个杀猪的粗人,却也不是个傻子,听了这话,急忙劝道:“那能呀,你老人家年轻的时候是咱们村里数一数二的好汉,这前村后邻的那个不知,那个不晓,要不也娶不到漂亮的婶婶呀。”他这一句话把老头,婆子都夸了一遍。那老头、婆子听了十分受用,老头更是拿眼睛瞅着婆子嘿嘿的笑个不停,显然是年轻的时候能娶到婆子是他生平十分得意的事,那婆子也是满天笑容,她年轻的时候确实也是前村后邻的美人,虽然老了,听了这话却也十分受用,只是脸色却已板了下来,“呸”的一声,吐了口吐沫,讥讽的说道:“两个老不正经的,说的没一句好话。“
那老头和大汉听了这话,也不着恼,齐声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欢乐充斥着整个棚子。
几人正在高兴,说着玩笑话,只听到一个孩童的声音从远处慢慢传来,初时尚不可闻,慢慢的声音近了,才听的清晰,只听道:“张爷爷,张奶奶,莲花,你们关门没有,等等我呀!”那女孩听到声音,也不拍爷爷的背了,高兴的站了起来说道:“是叶飞来了,我出去看看去。”说完,蹦蹦跳跳的出了棚子,往声音那边跑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